?

空間的敘事性表達

2019-09-10 18:25刁井達劉小換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設計手法建筑空間敘事性

刁井達 劉小換

【摘要】:建筑空間中的敘事性表達,可以將空間環境、信息相關連接,使人與時間、空間產生互動關系。李伯斯金設計的柏林猶太博物館中,通過敘事性設計手法,將參觀者引入到特定的時空之間,讓空間自身成為歷史的“敘事者”。在特定的空間語境下,敘事性空間運用多種形式手法,向參觀者傳達明確的主題情節。

【關鍵詞】:敘事性 建筑空間 設計手法

1.敘事學概論和空間

1.1敘事學概念

20世紀的敘事學誕生于法國?!皵⑹聦W”一詞最早是由托多羅夫提出的,他在1969年發表的《<十日談>語法》中寫道:“這部著作屬于一門尚未存在的科學,我們暫且將這門科學取名為敘事學,即關于敘事作品的科學?!薄?】法國作家羅蘭-巴特認為任何材料都適宜于敘事,除了文學作品以外,還包括繪畫、電影、連環畫等,敘事承載物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有聲語言、固體或活動的畫面、手勢,以及所有這些材料的有機混合。

1.2敘事空間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敘事學理論逐漸運用到空間環境之中。在敘事空間中,敘事學理論作為重要的框架,建構起整個空間的邏輯性、系統性,同時敘事空間通過場所、建筑構件、設計手法等作為傳播媒介,將“故事”不斷的講述給受眾?!?】完整的敘事流程主要包括:環境、人物、情節,在特定的空間環境中,通過敘事性手法的運用,人們作為“故事”的參與者,能夠產生一系列的行為及心理變化,進入到預設的情節之中。

2.柏林猶太博物館概況

二戰之后,德國對待歷史、正視歷史的態度讓人們能夠感受到其對歷史的反省。為了紀念猶太民族在近代遭遇的種種劫難,1988年,聯邦德國決定在德國歷史博物館的基礎上新建建猶太博物館。在競標文件中,博物館表示希望能夠將猶太人與柏林的歷史相互關聯。在165個競標團體中,丹尼爾-李伯斯金以其獨特的視覺,感知其腳下的土地中長眠的是猶太人心酸的歷史,能夠清晰的認識到這座博物館與猶太人、柏林的關系,從而脫穎而出。也正由于該館的設計使他將建筑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成為他具有里程碑式的處女作。

3.博物館室內空間的敘事性

3.1入口

在博物館入口的設計上體現出李伯斯金對于柏林歷史、猶太人歷史的深刻理解?!?】在柏林這塊土地上,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難將哪部分分離出來。雖然新舊兩棟建筑看似獨立,相互之間并無聯系,而在其內部,李伯斯金采用了自己獨特的非語言描述設計手法,把猶太博物館的入口設計在柏林歷史博物館之間,通過地下通道將兩者聯系起來。

3.2時光之軸

從入口進入館中,空間上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豁然開朗。李伯斯金將死亡、逃亡、共存這三種生存的狀態通過敘事性的方式運用場地和空間條件表達出來,這三種狀態清晰的體現了猶太民族上千年的時間的生存命運。

共存

貫徹始終的主要軸線是共存之軸,主軸線與其他兩條軸線相交,雖然建筑外觀為彎曲的多折線,但共存之軸僅在高度上有所變化,人們在參觀中視線會陡然上升,一條漫長的樓梯通向四樓,并連接每一層展廳。同時此軸線也與相鄰的巴洛克風格的歷史博物館相呼應,體現出無序之中的有序和均衡。軸線的頂部是縱橫交錯的一根根混凝土柱,給人一種壓抑感。樓梯盡頭是通往四樓的神圣塔,人們在這空間中沉思冥想,漫長的通道猶如猶太民族的歷史,留給觀者深刻的印象。

逃亡

逃亡之軸通往的是室外的霍夫曼公園,是由49根傾斜的巨大的水泥柱子組成,在柱子之上種植一顆顆樹木,可望而不可及。柱頂的樹木暗示著猶太民族的根難以扎根大地處于飄忽不定的狀態之下,但依舊能夠憧憬未來。同樣,公園的地面也是獨具想法,設計出有一定角度的坡面,當人們在行走中,產生錯落交疊的空間感,從而產生一種迷茫之感,讓人們感受猶太人無家可歸的迷茫。

死亡

死亡之軸通往的是獨立于主建筑之外的屠殺之塔,當人們進入此空間中,猶如進入黑夜。建筑唯一的光線來自于頂部裂縫的反射,整個建筑為三角形,人們位于三角形的底部,當人們試圖尋找足夠的光線時,看到的卻是兩邊的墻壁愈加靠近和壓迫,直至變為死角,留給人們的只有無助和黑暗。通過這種敘事手法,向人們傳遞了大屠殺時刻那種痛苦恐怖的回憶。

3.3虛實空間

在博物館中,虛實相生的兩條空間脈絡也是李伯斯金的特色設計手法的體現,他自己稱之為“線狀的狹窄空間” 。其一是曲折的的展示空間,是具體的現實空間,作為空間的主要敘事組織的載體,通過這條脈絡能夠使整個空間相接,形成一個完整的敘事框架 其一是充滿無數破碎斷片的直線脈絡,是虛空間,這條橫貫建筑的直線奠定了整個空間的敘事氛圍,也是李伯斯金對于猶太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深刻的理解和解讀,才能夠真正的通過空間設計表達將猶太民族的辛酸歷程體現的淋漓盡致。

兩條脈絡相互交織、錯落、限定,參觀者不斷的在兩者空間之間感受,虛空間猶如黑洞出現在視線之中,喚醒人們的意識,沖擊著人們的思緒情感。這些虛空間與建筑其他空間似乎毫無關系,又難以分割 既存在于空間,在獨立于空間。正是這些組成了貫穿博物館整體的破碎、斷裂、不連續的空間。

4.結語

在柏林猶太博物館這件作品中,李伯斯金既是設計者也是“參與者”,作為設計師,能夠從專業的角度,敢于突破現有的設計觀念,將建筑空間作為一個有情感的載體,通過設計更好的傳遞設計信息,最終讓空間“自敘”自身的前世今生 作為這段歷史的“參與者”,能夠對猶太民族有著特殊的情感體會,能夠細膩、準確的把握設計脈絡,才能夠設計出觸及靈魂深處的作品。同時,空間的敘事性表達手法也獨具特色,打破了傳統單一的展陳空間的表達方式,將敘事性加入到空間表達中,也將給人們帶來與眾不同的空間體驗。

【參考文獻】:

【1】 葉蕓、俞傳飛.新敘事.新空間——敘事文本與建筑空間的比較閱讀[J].新建筑.2011.02

【2】 陸邵明.當代建筑敘事學的本體建構[J].建筑學報.2010.4

【3】 張路峰.體驗建筑:柏林猶太人博物館.建筑師,2007

作者簡介:

1.刁井達(1994-),男,漢,江蘇省宿遷市,碩士,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方向

2.劉小換 (1993-),女,漢,江蘇省宿遷市,碩士,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方向,

猜你喜歡
設計手法建筑空間敘事性
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與傳統景觀設計的對比應用
某休閑場所室內空問設計改造方案
芻議陜西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的合理應用
新農村建筑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探析
“十七年詩歌”的敘事性分析及其詩學價值
堅守四大立場,突破敘事類文本的解讀瓶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