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本《蹦》教學設計

2019-09-10 07:22馬喜娥
讀與寫·教師版 2019年7期
關鍵詞:張嘴小兔子蝸牛

馬喜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7-0033-01

1.內容簡介

青蛙……蹦;貓咪……蹦;小狗……蹦;蝗蟲……蹦;小兔子……蹦;蝸?!牟涣?母子……蹦;魚……蹦;我也……蹦!

小青蛙,一躍三丈;小貓咪,四肢大張;小狗狗,把“蹦”字踹的七零八落;大蝗蟲,張牙舞爪,絢麗多彩;小兔子,前爪弓垂,表情卻一臉平靜,大概覺得蹦不過是家常便飯,真沒什么大驚小怪;蝸牛負責搞笑,每個人看到那蹦不起來的蝸牛都會樂不可禁,感嘆作者的幽默;色彩突變的大雞小雞母子倆,黑色的底面大概更讓人感受到母子的親昵;還有魚躍出水面的張揚,以及最后的小姑娘,帶著小讀者一起蹦。

2.繪本導讀

2.1 別具一格的設計

獨特、小巧的翻頁式設計,仿佛一張張活動的動物·圖卡,便于孩子們閱讀;畫面中的動物憨態可掬,深受孩子們喜愛。雖然這本書體積小,內容看似簡單,但它順應了低年級孩子心理、語言發展的需要,帶來了心理的舒適感,是一本可愛而精彩的好書!

2.2 簡約而不簡單的內容

書中不斷重復“beng”這個常發的音,能夠吸引低年級的注意力,即使是嬰兒,也能從書中獲得樂趣。書中穩定的構圖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同時,穩定中穿插的小變化能夠帶來孩子微妙的情緒變化,促進孩子們情緒的萌芽、豐富和細化。

2.3 妙不可言的閱讀樂趣

幼兒階段的孩子看到書中一幅幅動物蹦起的圖畫會咯咯笑;低年級的孩子可以學著小動物蹦的高高的;爸爸、媽媽、老師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蹦,體會閱讀之樂。

教學年級:幼兒園及一年級。

3.教學方法

講述法、角色扮演法。

4.教學目標

(1)感受繪本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興趣。

(2)理解詞語“蹦”及“蹦不了”。

(3)會用句型xx會蹦,xx也會蹦”說話。

5.教學準備

自制青蛙、蝗蟲、小貓、蝸牛等小動物頭飾。

6.教學過程

6.1 讀兒歌激趣導入

(1)讓學生帶著動作讀兒歌《數青蛙》,活躍氣氛。

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

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兩聲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撲通撲通撲通三聲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張嘴,八只眼睛十六條腿,撲通撲通撲通撲通四聲跳下水。

(2)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們共讀一本書,它就是《蹦》。什么是蹦呢?讓學生各抒己見。

6.2 共讀繪本

(1)猜一猜:誰都會從書中蹦出來呢?

青蛙、袋鼠、小魚、小兔子、海豚……(孩子們各抒己見,答案五花八門,教師對孩子么的答案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2)讀一讀:老師翻頁,讓學生根據看到的小動物圖畫讀一讀“____蹦!”讀到“小蝸?!钡臅r候老師停頓時間長一點,當孩子們快速反應“蹦”的時候老師慢騰騰的“蠕動”并讀出“蹦不了!”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判斷:小蝸牛為什么蹦不了?進而理解“蹦不了”的意思。

(3)演一演:分小組讓學生帶著動物頭飾根據圖畫內容表演繪本《蹦》,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演的機會,都參與進來。

(4)說一說:你覺得書中最好玩有趣的畫面在哪里?(如:散開的“蹦”字、蝸牛慢騰騰的不會蹦、母雞帶著小雞蹦等等)激發學生勇敢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

(5)用一用:用句型xx會蹦,xx也會蹦”說話。

6.3 拓展延伸

說‘說還有誰會蹦呢?再次運用句型“xx會蹦,xx也會蹦”說話,鞏固提升低年級學生說話教學的效果。

6.4 游戲結束

再讀繪本,邊讀邊在“蹦一蹦”的情節互動中結束共讀。

此教學設計系甘肅省平涼市2018年規劃立項的重點研究課題“基于繪本閱讀教學中小學生說話寫話的研究與實踐”階段研究成果(編號[20181)。

猜你喜歡
張嘴小兔子蝸牛
甜掉牙
說蛤蟆
我變成了一百張嘴的怪物
親西瓜
蝸牛說
小蝸牛
蝸牛(共3則)
蝸牛
小兔子的1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