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變思辨以讀攻讀以《昆蟲記》教學為例

2019-09-10 02:25陳盈穎
讀與寫·教師版 2019年7期
關鍵詞:昆蟲記思辨性科學性

陳盈穎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192-01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其中名著導讀就是在新課改中應運而生的。既然是新生事物,那么在對名著閱讀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初中語文教師就要變革使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利用新的教學思維理念,指導我們的學生對名著進行各種方式的閱讀訓練,從而實現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課堂目標。

目前針對名著導讀進行的課堂教學有很多,那么如何驗證一節課堂教學對名著導讀的設計是否合理,或者說對名著導讀是否起到啟發和思辨的作用呢?

下面,我首先帶領大家認識名著導讀《昆蟲記》的作者,作為后面對其著作《昆蟲記》反思的鋪墊。

“天鵝飛翔于銀河之間,下面圍繞著我的,有昆蟲的音樂,時起時息。微小的生命,訴說它的快樂,使我忘記了星辰的美景?!边@幾句話出自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我們心目之中,昆蟲學家是在實驗室里研究昆蟲標本的科學家,可是看過他寫的科普作品,我更傾向于稱呼他為科普作家,甚至可以稱他為“詩人或者藝術家”。

顯然,法布爾這個偉大的動物學家,自身就帶有科學性、思辨性和藝術性,這讓《昆蟲記》這部作品更有可讀性,導讀課程也就更有趣味,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學生能更投入地進入名著《昆蟲記》導讀課程;而作為老師,也更有興趣去研讀有關《昆蟲記》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并從中學習和反思,讓我們的名著導讀教學能夠與時俱進,具有創新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理念。

在我們初中階段,有關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與很多,但是我們在針對名著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體現思辨的教學思維,同時要讓我們的名著閱讀課堂充滿科學性和藝術性。那么就《昆蟲記》這一課堂教學設計,從哪些方面體現了科學性、思辨性和藝術性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和反思。

1.從課堂教學設計來看

對名著導讀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在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預設上,體現了課堂的科學性、思辨性和藝術性。

從課文的教學目標來看,通過多種讀書方法和自制昆蟲思維導圖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思維體系,體現課堂的思辨性;通過小組合作這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體現課堂的科學性;通過學習課文《昆蟲記》,感受法布爾對大自然深沉而又活潑的愛,將枯燥的科學變成藝術,體現課堂的藝術性。

從教學重點來看,《昆蟲記》的教學重點就是了解昆蟲,學習閱讀方法,構建自己的思維體系,這些都體現課堂的科學性,思辨性和藝術性。同時,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課前貯備,都是對整節課堂的輔助,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在整節閱讀課上學到知識,習得方法,感悟思想,提高能力。

2.從具體課堂流程來看

閱讀課堂的流程我們接觸過很多,但是名著導讀的閱讀課堂可獲得的參考卻不多。那么名著閱讀的課堂究竟如何實施操作,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呢?科學性、思辨性和藝術性仍然是我課堂環節設計的總原則,例如:

(1)從課堂導入來看,利用《黑貓警長》中的“螳螂案件”導入課文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開頭就給學生“昆蟲有趣”這樣的感覺。同時,“螳螂案件”本身就是一個真實而又嚴肅的科普知識點,也就體現了這節課堂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2)從初步感知來看,通過兩個俏皮可愛的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思考興趣,通過與《昆蟲記》相對應語段比較分析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感受語言的魅力。所以在這一部分,充分的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思辨性,當然還有藝術性。

(3)從讀法指導上來看,通過多樣的閱讀方式指導學生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這一部分是本次課堂的重點,體現名著導讀閱讀課堂的特點,同時也體現科普作品自身的特點,實現了課堂的科學性、思辨性和藝術性。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通過“讀封面”這一流程,讓學生可以了解作品,走近作者。我們都知道《昆蟲記》不僅僅是一部科普讀物,更是一部文學名著,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和藝術性,而作者法布爾不僅僅是一名昆蟲學家,更是一位偉大的作家,通過閱讀他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他的思辨性,所以說他也是一名哲學家。

通過的“讀目錄”這一部分,讓學生感受作者法布爾對于自己的事業的熱愛,對昆蟲的喜愛。他將目錄中的名字取得那么有趣可愛、有藝術性,當然這些目錄又是真實科學的紀錄與創作,所以又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

通過“讀正文”這一重點環節,運用泛讀和精讀兩種方式來閱讀名著的內容。在泛讀的教學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這種方式能鍛煉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體現了課堂的思辨性,同時將《昆蟲記》的思維導圖做的那么精致可愛,充分體現了課堂的藝術性,以此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思考的熱情,充分了解名著的內容,習得課文知識,也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在精讀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螳螂捕食”這一內容的詳細閱讀,可以充分了解《昆蟲記》的特點——細致人微地描寫昆蟲特征,將螳螂“心理專家”這一角色處理得很真實具有極強的科學性,卻又充滿藝術氣息,不枯燥不乏味,能夠引入人勝;同時,學生要演繹自己對昆蟲的認識,必須對所學知識思考、辨識,具有極高的思辨性。

總之,關于名著導讀閱讀課堂的思考和反思的路還很長,要走很久,而能夠走多遠卻取決于我們的努力,希望我們語文教師能夠擔起名著導讀這一重任,有更多的語文老師能夠探尋出操作性更強而又兼具科學、藝術、思辨的名著閱讀方法,讓我們的閱讀教學走得更好,能夠更上一層樓。

猜你喜歡
昆蟲記思辨性科學性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學校
讀《昆蟲記》有感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悖離核心素養涵育的非思辨性寫作
夜讀《昆蟲記》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談
夜讀《昆蟲記》
我的昆蟲朋友
注重職校學生職業素養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
關于青少年科幻畫創作輔導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