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教育人工智能”的路徑探究

2019-09-10 02:55顧峰
讀與寫·教師版 2019年7期

顧峰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工業化進程有了很大進展,工業革命倒逼教育變革,使得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成為教育實現現代化的訴求。本文在對教育人工智能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探究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徑,多元協同構建智能網絡學習空間。

關鍵詞: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技術框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288-01

引言:人工智能的崛起為教育帶來了新的變革.從教育本質上講,人工智能與教育有著天然的聯系,只不過教育的對象為人,人工智能的對象更為寬泛,包括機器、人等。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然而,新形勢下,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程度怎樣?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形態是什么?如何促進入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深入展開探討。

1.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步入應用發展期,所謂應用發展期是指,人工智能在教育、交通、醫療等領域的應用加強,并呈現出與其他業態融合發展的趨勢,但是這個階段的融合尚處于初步融合階段: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尚處于專用(弱)人工智能階段,人工智能只能按照人類設定的程序在特定的領域做某一件事情,沒有自我意識,可以說,處于“沒有人工,就沒有智能”的階段,因此,此階段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是初級階段人的融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僅僅局限于教學領域,且更注重探究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一種表面的、淺層次的融合。這一時期,在教育問題解決與教學效果的提升應用中,人工智能主要有四大應用形態:智能導師系統、自動化測評系統、教育游戲與教育機器人,人工智能教育承擔了一部分輔助教學、輔助測評的作用,并未實現與教育全過程的融合,且這一時期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方面難以實現。因此,這一階段處于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初步階段,即人工智能教育,將人工智能教育(AIE)定義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教學效果。盡管人工智能教育相比較于傳統教育,在提高教學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程度加深,人工智能教育的問題也逐步凸顯,制約人工智能與教育的進一步融合發展。

2.教育人工智能

我國人工智能正由專用(弱)人工智能向通用(強)人工智能轉變。通用(強)人工智能致力于實現機器內在的思維和情感,并具有自我意識。這一時期,人工智能與教育走向深度融合,并非是單一的技術滲透,而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互觀照,且貫穿于培養人的全過程,包括知識、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的融合,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3.教育人工智能的實踐路徑

3.1 師生關系

未來教育中的許多機械的工作將交與人工智能,如前面提及的作業、試卷的評閱、個人學習的情況的記錄與反饋等。教師在教育中應更注重方法經驗的傳遞,注重情感的關注與交流。教師將更加關注體會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感受,遵循、尊重他們的體驗與情感。不再將自己放在教師的名號之下,而是以自己豐富的情感體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感染和影響學生。使得教育更有情懷,更有溫度。

3.2 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十創造能力

在人工智能時代要培養人工智能時代的原住民,所謂原住民是指在某個地方較早定居的族群。農業時代的原住民從小親近動植物,僅僅具備學習能力就足夠了;工業時代的原住民從小學習機械原理,不僅要具備學習能力,掌握基本知識、技能,要提高“人與物”關系的效率,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具備溝通能力,學會與人溝通、協作進行工作,適應大工業時代對于人才的需求;到了智能社會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創造力,這也是人和機器最重要的區別,人具有創造力,可以進行創新,而機器很難實現創新,人工智能時代需要培養“人工智能時代的原住民”:小時候能和智能機器玩耍,長大后和智能機器一起高效工作,和諧共處,人工智能時代原住民需要具備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

3.3 優化“教育+人工智能”保障體系

首先,制定國家政策是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世界各國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創新型人才培養,都離不開教育,尤其是智能教育。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2016年以來,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促進入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我國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其次,資金支持是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前提條件。政府要加大對智能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人、企業及科研機構投入到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研究與實踐中來。最后,引入市場機制。由于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技術支持,尤其需要智能型人才作支撐。因此,政府需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建設和引入人才市場機制,吸引企業、行業對人才的投資。另外,還需企業、行業通過與學?;?,實現校企共育智能型人才。

3.4 創造力的發揮

人與人工智能的比較中,人類的靈性和創造力在短時期內仍是機器所無法企及的。新的算法層出不窮,新的設計與構想層見疊出。人腦特有的機制以幾乎最小的能耗完成最大的計算,并通過多信道的聯合溝通在信息處理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思路與方法。教育教學中這些創造力的引導,鼓勵和培養將是未來教育的核心關注點之一。未來教育中每個人的獨特性會得到足夠的尊重,并營造環境、設計方法極大地激發每個人創造力的發揮。

4.結語

綜上所述,從“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教育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發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深度不斷推進,亟需處理好人工智能與教育的關系,超越技術限制,回歸教育本質,協同政府、學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等多方智能網絡學習空間,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具有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的“人工智能時代原住民”,需要我國教育研究者、教育實踐者及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R].北京:清華大學科技政策研究中心,2008[DB/OL].

[2]李開復.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3]梁迎麗,劉陳.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現狀分析、典型特征與發展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8,(3):24-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