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千里墓志》探析

2019-09-10 07:22馬晗
學業 2019年6期
關鍵詞:墓志楷書王羲之

馬晗

一、概況

墓志是古代喪葬禮俗中主要的隨葬品,專為記述逝者姓名、籍貫、生卒日期、生平事跡等內容的喪葬器具,是當時人們生死觀與喪葬文化的重要體現。墓志在南北朝已經大致定型,到了隋唐時期,更為普遍?!独钋Ю锬怪尽分局骼钋Ю镌嵊谔凭霸圃辏?1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約1956年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洪慶村,石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藏拓。志、蓋均正方形,邊長均88厘米,四剎均飾以蔓草紋。蓋文3行,滿行3字,篆書“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銘”;志文33行,滿行32字,楷書。志主李千里,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太宗第三子吳王李恪之子。先封為郁林縣侯,后歷任襄、唐、廬、衛、蒲等州刺史,進封成王,官拜左金吾衛大將軍,兼領益州大都督。志載其為唐高祖之曾孫,唐高宗之宗侄,歷任岳州別駕、使持節襄廬二州諸軍事、二州刺史、許衛二州刺史、左金吾衛大將軍、廣益二州大都督兼五府大使、上柱國,較正史為詳。通過對該墓志多方位的解讀,本文主要對志主的官職世系、卒葬地點、書法風格進行研究,從墓志形制、尺寸、紋飾對當時的喪葬禮制、墓志文體等進行疏理分析?!独钋Ю锬怪尽菲鋾ńY體圓潤,圓中兼方,波勢自然,舒展大方,運筆沉穩中兼有靈動,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其次,再通過該墓志書法風格與唐代虞世南《孔子廟堂碑》的比較更進一步的對初唐時期的楷書進行深入研究,對于當下我們學習楷書很有幫助,字體雖然不是當時的楷書名家所寫,但對于我們開闊書法視野,很有裨益,也對系統研究初唐時期楷書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墓志原文

大唐故李府君墓誌銘

大唐故左金吾衛大將軍廣益二州大都督上柱國成王墓誌銘並序

王諱千里,字仁,隴西成紀人也。神堯皇帝之曾孫,高宗天皇之猶子;實長吳嗣,別封郁林。爾乃導靈源於聖仙,格神功於天地。彤弓旅矢,受言藏之;青社白茅,寵章紛若。固已圖分石室,事郁金板矣。王總氣沖和,資靈峻極,黼黻言行,鸞龍符彩。年在總角,職委荒隅;亟環星紀,載康夷落。終能禮蟠於地,聲聞於天,中朝嘉焉,征為嶽州別駕。伯輿應海岱之召,子春受荊河之辟;昔唯人表,今特宗英;黑幘既臨,彤襜無協,俄而高宗晏駕,太後循機,天子居房陵之宮,奸臣縱昆山之火。王隱若敵國,慮深屬垣,畏塗叱馭,焦原跟趾。懷社稷之良策,挫風雲之逸氣;通變不羈,輪轅適用,乃授使持節襄、廬二州諸軍事二州刺史。沈碑著績,捧檄征才,漢池凝化,江潯偃德。累遷許、衛二州刺史。入夷儀而按部,臨浚水而憑軾。韓崇之緝化,衛文之和人,不之能尚。初,孝和之在桐宮也且廿年,鼎命將遷者數矣。王稍見親近,永懷興復;獻納之際,懇至尤深。丕業之未淪,繄王是賴。終能協謀宰輔,升聞禁掖,開鶴錀之嚴扃,展龍樓之舊禮。鬼神勛植,於是獲安,改牧蒲阪,用加恒授。長安晚歲,孽豎弄權,陰興纂奪之心,將肆虔劉之虐。王傳會平勃,竟興明命,聖期千載,功業壹匡。大建土宇,為唐室輔;允膺典冊,光啟於成。仍授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廣益二州大都督兼五府大使,上柱國,王如故。若乃金吾戒道,玉節臨藩,灑時雨於西蜀,播仁風於南海。統兼要害,秩冠戎竟,寅亮壹人,聲華萬裏。嗚呼!履霜有漸,赴火不息,漢戚崇奢,曲陽增怒,晉人言反,庚氏猶存。武三思因後族之親,刀天人之位,罪浮於梁冀,謀深於霍禹,忠良鈐口,道路以目。王誌協青宮,精貫白日,慮彼鴆毒,斬茲梟鏡。而蕭墻伺隙,椒掖回天,翻聞戾園之禍,更甚長沙之酷。神龍四年七月五日遇害,春秋六十有二。嗚呼哀哉!唯王位兼文武,器隆棟幹,鵬激談津,猨吟射圃。駕駟馬而激藻,入三雍而獻樂。全於危難之際,非為身也;赴於宗稷之急,由安上也。存非茍合,故昌運以之興;勇非虛殉,故逆節由其沮。允所謂立功立事,遠而不朽者歟?皇上入纂絕業,芟荑醜正,體國經野,庸勛昨親,制復舊班,用加新寵,仍使膳部郎中李敏監護喪事。榮哀所加,幽明知感。以大唐景雲元年歲次庚戌十□月戊申廿五日壬申,葬於京兆郡之銅人原,禮也。孫瓘,業緒文昭,慕深王父,易且經於錦帶,備芻靈於黼翣。淒淒薤路,先掩潤於朝曦;膴膴荼原,埋芬於厚穸。旌節仍舊,忠貞不泯;俾甄實錄,用紀泉庭。

赫赫宗涼,巍巍巨唐;資英誕秀,燭代輝梁。象賢吳國,鎮俗蠻方;別乘伊賴,分符允臧。夷庚復辟,司隸歸章;寄深中尉,錫重南陽。後戚方侈,天衢未康;權傾呂祿,勢溢梁商。誓旅誅逆,提戈耀芒;白沙流釁,青紙貽殃。帝猷玄感,寶歷重光;棣萼增戚,芝泥考祥。寵優麟□,禮備龍慌;澻接銀海,川臨玉潢。銘開見日,氣靜冤霜;未集玄燕,先悲白楊。圖芳琬琰,以助旗常。

三、志主身世

墓主李千里(646年-707年8月6日)字仁,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之孫,吳王李恪宗子。李恪身亡后,被流放到嶺南。襲爵,歷任五州刺史。在江左做官公正廉明,武則天聽后派人去當地探望慰勞他,并贊曰“兒,吾家千里駒”,李仁因而更名為李千里,并經常進獻祥瑞討武則天的歡心。后來,武則天大規模清除李唐宗室成員,李千里未受到多少傷害。唐中宗李顯復位之后,晉封李千里為成王。暮年時期因介入到節愍太子李重俊誅殺武三思一案,與其兒子太仆少卿、天水王李禧一同被殺。睿宗即位后被平反。李千里于唐景龍元年(707年)8月6日卒,景云元年(710年)11月25日葬。

四、墓志書法藝術分析

初唐時期,朝廷秉承前朝舊制,到了貞觀年間,新制則逐步呈現大唐氣象。政治明朗,社會穩固,經濟逐步繁華,文化得以盛行,書法也因而進入了一個極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深諳“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舊唐書·音樂志》序)的道理,遂制定了適合書法發展的各項政策。如朝中設有專業的教育場所國子監,學習書法就是其教學內容之一,并且設立書學博士來教導并督促;制定以書取仕的重要措施,在科舉考試中書法獨有一科;考核任命官員也無一例外,均以“身、言、書、判”來作為標準,楷書寫得好的人優先錄用;朝廷也設立了許多與書法有關的部門和職位,并將“擅長書法”作為必要條件。唐時善書而委以重任者,不勝枚舉。加之唐太宗又甚喜王羲之書法,并親自為《晉書》撰寫《王羲之傳論》,這樣便確立了王羲之書法在初唐時期獨尊天下的地位,并決定了初唐書法的發展方向。

志主李千里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這一時期,太宗李世民愛好書法,極其欣賞王羲之,他不惜重金購求右軍之墨跡,每得二王貼,就叫各位王公大臣臨摹,每帖要寫五百遍,專命趙模、馮承素等人摹寫《蘭亭序》,賜予各位大臣。因此當時學習右軍書法的風氣風靡一時,虞世南當然不必多說,他之前就以智永為師,屬于王羲之的嫡系書派;就連歐陽詢、褚遂良雖然都出自北派,但也不得不旁習王羲之的書法來適應皇上的興趣。弘福寺和尚懷仁,受命尋找王羲之的行書字跡,集成《圣教序》。到了武則天在位時期,其也曾向王方慶索求王羲之的遺跡。從這些就可以看出初唐時期崇尚王羲之的風氣極其盛行。以致于后世文人墨客認為,初唐猶有晉學遺風,學晉者,宜從初唐入手。這樣的崇王之風,雖然也是應該尊崇的,但是由于集于一人之身,則必然不可避免形式。因此該時期的書法,雖然成就很大,但基本沒有能夠脫離前朝書風的束縛,在創新上,雖有歐、虞、褚、薛等一批大書法家,但是他們也受到很大的局限,直至開元以后,顏真卿出來,才算打開了局面。

《李千里墓志》時間在唐景云元年,屬于初唐時期的墓志,該志書法結體圓潤,圓中兼方,波勢自然,舒展大方,運筆沉穩中兼有靈動,反映出唐代楷書自漢碑而來并逐漸蛻變的流變風貌。該志字體雖然不是當時的楷書名家所寫,但對于系統研究初唐時期楷書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李千里墓志》用筆上,其點畫簡約卻不簡單,露鋒起筆,回鋒收筆;其線條猶如天生的美人,不施粉黛、不事雕飾,卻精神內斂、端莊典雅。其總體筆法屬于尚圓一脈,圓而富有韻味,體勢偏方,方而不露。結體上舒展大方,通過字內的留白,使得字內顯得空闊,更加舒展。

五、結論

本文首先通過對《李千里墓志》進行解讀,可知,此墓志的志與蓋皆為正方形,邊長均88厘米,四剎均飾以蔓草紋,并篆書“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銘”,正文為楷書,并考證出墓志主人李千里為唐朝皇室,乃唐太宗第三子吳王李恪之子,因父親李恪牽扯到房遺愛謀反一事而被流放到嶺南,后被武則天重用,最后因參與誅殺武三思一案被殺,唐睿宗即位后終被平反,其官拜左金吾衛大將軍,兼領益州大都督。其次,再進一步解讀該墓志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問題。一方面,初唐時期政治明朗,社會穩固,經濟繁榮,文化盛行,書法也進入了一個極新的發展階段,但是該墓志的書寫者為無名之輩,他們大都是前朝的遺民,其積累的書法習慣尚未被完全改變,入唐以后仍然按照以前的寫法來寫,因此該墓志的書法可以反映出唐代楷書自漢碑而來并逐漸蛻變的流變風貌;另一方面,本文也對該墓志的紋飾進行更深層的考證,該墓志采用蔓草紋進行裝飾,其基本構圖是枝蔓起伏纏繞、花葉隨枝蔓卷,主要流行于盛唐時期,中唐減少,晚唐大多數已經絕跡。最后,本文著重對《李千里墓志》書法藝術進行深度分析,考證出該墓志書法在用筆上點畫簡約卻不簡單,露鋒起筆,回鋒收筆,其線條猶如天生的美人,不施粉黛、不事雕飾,卻精神內斂、端莊典雅。其總體筆法屬于尚圓一脈,圓而富有韻味,體勢偏方,方而不露;結體上舒展大方,通過字內的留白,使得字內顯得空闊,更加舒展。并通過與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初唐時期的楷書已經集魏晉南北朝楷法為一體,形成為了字體嚴肅端莊,筆劃平穩凝重,結構布局嚴謹,法度森嚴的獨特風貌,而《李千里墓志》書法則繼承了初唐書法的剛柔并重,骨力遒勁的特點,還寫出了墓志獨特的味道,字形靈動,具有創造性。

參考文獻:

[1]國家圖書館善本金石組.隋唐五代石刻文獻全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2]吳 剛.全唐文補遺.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

[3]新中國出土墓志貳上冊陜西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4]李林甫.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5]周紹良.唐代墓志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6]宋 祁,歐陽修.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7]楊家絡.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王仁波,吳剛.隋唐五代墓志匯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9]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10]王其祎.唐代楷書墓志兩種.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

[12]姚美玲.唐代墓志詞匯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13]曾 良.隋唐出土墓志文字研究及整理.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14]司馬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15]余華青,張廷皓.陜西碑石精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16]邱樹森.中國歷代職官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17]趙君平.新出唐墓志百種.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歡
墓志楷書王羲之
楷書的教與學
《蘭亭序》對初唐楷書風格構造的影響
王羲之送字
大書法家王羲之
墓志文體起源研究綜述
楷書
隋唐墓志偽刻辨析
書圣王羲之
墓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