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019-09-10 07:22馬鳳梅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
關鍵詞:內審審計工作人員

馬鳳梅

前言

我國內部審計自成立以來,雖然在完善企業經營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在實際工作中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而與此同時,隨著企業自身的發展以及社會各界的要求,越來越需要監督更加有效、職能更加全面的內部審計機構,所以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歷史條件下我國內部審計必須把握機遇,解決好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外部環境因素,表現在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重視程度不夠,國家及企業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二是內在因素,表現在內部審計機構地位不高缺乏獨立性,內審團隊配置和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缺乏正確的認識,阻礙了內部審計的全面發展

內部審計建立在受托責任制的前提下,管理層往往只關注經營結

果,不注重控制過程,在出現問題后才想起內部審計,但己為時晚矣。內部審計的價值未被普遍認識,很多公司的經理層對審計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查錯防弊,所以審計工作都集中在財務領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經營領域,導致內部審查工作難有很大作為。對于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組織結構中與其他職能部門處于同一層次上,缺乏專門的體現內審獨特地位的制度與舉措。審計報告得不到重視,發現的問題難以引起管理者的關注并得到解決。企業文化欠缺,比如財務部門對內部審計都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這也往往涉及到企業管理者自身的思想觀念和對公眾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態度,還有對遵紀守法的認識。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違紀違規、會計信息失真行為是企業最高管理者授意的結果。

二、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高,缺少權威性和獨立性

在我們巴彥淖爾市好多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有的設置在企業財會部門中,有的和監察部門合并在一起,也有的由總經理直接領導的。這表明,我們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還很不合理,其確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也值得懷疑。我國內部審計的組織模式種類有以下幾種:第一種由財務部門主管直接領導,權限最低,審計范圍狹窄,約束力很小;第二種由總經理直接領導,權限稍高,但對高級管理層的經營管理無法控制,難免受負責人意志支配;第三種由企業董事會、監理會直接領導,設立審計委員會,權限較高,能深入到經營管理各層面,對高層的管理行為進行監督。但如果監事會有職無權,則效果不佳;第四種受總經理和董事會的雙重領導之下,權限最高,最大限度發揮職能。第四種模式最為合理,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組織模式都未能達到這個層次,而仍停留在獨立性較差的第一、二種模式下。所以,內部審計很難站在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造成審計結果不清,審計結論難以準確完整,審計成果收效甚微。特別是由總經理領導的內部審計工作,往往容易服從長官意志,甚至在企業最高管理者授意下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由此帶來的內部審計失敗層出不窮。由于長期的計劃體制下形成的思維慣性,很多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對會計內部審計工作很大程度都立足于一種很淺顯的感性認識,認為單位內部的審計工作是會計工作的一種延伸,或者根本就是會計工作的一部分,在機構和人員上往往合并設置,甚至出現“財審部”這樣的掛牌,由會計負責人領導審計部門的情形也時常出現,而這些認識上的錯誤對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目標來說都是必須糾正的。

三、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我國內部審計法制建設滯后乏力

目前,我國還缺乏完整的內部審計法律保障,盡管現已公布了許多內部審計準則,但原則性的多,可操作性的少。對內審人員要求的多,對內審行為其他關系人約束的少,對內審人員行為限制的多,法律賦予內審人員的權力少。對保護內審人員揭示問題真相的司法規定更少,所以內審人員在開展審計的工作時很難受到法律的保護,甚至無所適從,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規范性和嚴肅性。我國審計監督體系,從國家審計角度說,有《國家審計法》。從社會審計角度看,有《注冊會計師法》。這對保證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但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和健全。至今還沒有內部審計法,只有國家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國審計師協會發布的《內部審計準則》和《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及一系列具體準則,整體法律層次較低,法律效力不高,導致企業內部審計缺乏約束力。

四、我國內部審計團隊配置不完善、人員素質不高

審計一個企業,如同醫生對一個正常人的體檢,正常人可能有病,可能沒病,也可能疑似某種病,這就對審計人員的醫術及診斷輔助手段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所以,內部審計人員,既要具有足夠的知識、技能和審計判斷水平,熟悉企業經濟活動,又要了解資本市場及其相關投資、融資規則和慣例,還要具有與他人溝通的技巧等。但這還全然不夠,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企業投資呈現多元化,這就要求審計機構在人員構成上也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僅要有懂財務及審計的人才還應配備精通企業各項相關業務的專門人才。這是建立國際一流的內部審計隊伍的內在要求。然而,現階段我國內部審計隊伍素質還遠遠達不到這一標準,主要存在結構組成不合理、個體素質不高兩方面的欠缺:

1、結構組成不合理,企業內部審計團隊配備不完善

我國企業審計隊伍中人才資源單一,未能優化配置。隨著內部審計領域的擴展和審計層次的提升,原來單純的財會、審計人員結構已不能適應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必須配備工程技術、企業管理、法律以及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各種復合技術人才。另外,有相當數量的企業領導認為內部審計就是對財務工作的“查錯防弊”,習慣于從財務人員中挑選審計人員,造成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缺乏生產、絲營、管理相關的知識和經驗,特別是風險管理和信息技術知識極為欠缺。這也是造成內部審計工作存在上述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

2、個體素質不高

一是我國企業內審人員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甚至有一些人沒有乏過系統的專業技能訓練,這與國際水平差距很大。在我國ST達爾曼財務舞弊案例中,造假手段極其高明,它聘請了專家進行精心策劃和嚴密偽裝,造假過程具有嚴密的流程,從編制充分的原始資料和憑證到按照賬面收入真實繳納稅款以及最后的分配利潤,都做的天衣無縫,從形式上很難發現它的造假行為,這就需要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更加高超。二是有相當數量人員年齡偏大,知識更新較慢不能適應發展需要。對國際內審準則、內部審計發展狀況、經驗技術等知識了解甚少,不具備現代內部審計所要求的知識、技能,與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相適應。不僅如此,也影響了隊伍自身的吐故納新,無法吸收優秀的人才加入,致使許多國際上采用的先進審計技術不能在業務中得到應用,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內部審計的快速發展。

上述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不僅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發展,也影響了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發揮。隨著我國現代企業 ? ?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要在競爭中求得 ? ?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健全適應現代企業制度需要的內部審計制度,強化企業內部審計。

猜你喜歡
內審審計工作人員
高校內部控制體系中的審計工作思考
當前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淺析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
做好企業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
加強審計工作質量研究
簡述如何做好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
再來一次,這太有趣了!
跟蹤導練(四)
完形填空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