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噪音

2019-09-16 13:04尹志山
數碼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課堂教學

尹志山

摘要:互聯網時代職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網絡中無所不包的海洋信息,從知識的易得性上減少了學生接受教師知識輸出的動機和渴望;同時,網絡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對外交往的主要方式,這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生生交流有著諸多負面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課堂教育中的信息噪音,重塑教師知識權威,提升學生對人際交流的興趣、技能,對交流溝通的方向結果做積極引導。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 課堂教學 信息噪音

從網絡中獲取想要的知識信息,和利用網絡進行信息交流在當下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對他們的學習習慣、交往意識和價值取向有著深刻影響,反映在課堂上,手機已經成為教師課堂教育的最大的信息噪音。因此,需要在互聯網時代自媒體背景下,重新認識課堂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實踐方式、性質特點,和對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完成社會化進程的意義。

一、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噪音

信息論的創始人香農(C-E-Shannon)從工程技術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信息傳播中的“噪音”概念,即指由于技術故障或技術不完善造成的干擾并使得發出信號與接受信號之間出現的信息失真。廣義的理解,在現實的傳播環境中,但凡影響信息受者接受,影響傳播效果的技術、他人干擾、注意力分散等主客觀因素都可稱之為信息噪音。在課堂教育中能歸納為影響教師傳授知識的信息噪音包括,教師的音量不高、方言、學生的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動力不夠、室外干擾等。

然而在今天,給我們帶來極大方便的手機卻在課堂教育中成了最主要的信息噪音,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以至于手機成了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的眾矢之的,中外很多學校,從大學到小學都嚴禁攜帶手機進課堂。2018年8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斗桨浮访鞔_規定,學校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出臺了更為詳盡的規定。<條例》規定,學生在校期間每天活動不少于一小時,嚴禁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小學在校課堂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中學不超過8小時,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學里學生學業負擔重,教師管理比較嚴格,學生也基本能遵守課堂紀律。所以,中學此類規定的出臺動機主要是為了保護學生的眼睛,預防近視,但毋庸置疑,在中學課堂上學生課間偷玩手機的現象也很普遍。今年來,中學生因為玩手機被教師責罰,進而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件也屢屢見報端。2018年初,南通的一位高三學生,因為在課堂上玩手機被老師要求家長帶回家反思,而從樓上跳下身亡。

手機嚴重影響課堂教育的現象突出體現在高等教育中,而大學生可不可以帶手機進課堂社會爭論也莫衷是一,各有說辭。據2019年05月28日<濟南日報》報道,江西省教育廳針對本省高校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臺了加強高校本科教學管理的八項要求。其中有一項明確規定,非教學需要,禁止學生帶手機、平板電腦一類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進入課堂。盡管出臺此類規定的省份和學校還不多,但大學生課堂玩手機不聽課或影響聽課卻是不爭的事實。

二、從不會、不敢到“不需要”

人類對知識的存儲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人工記憶、書本和網絡。在最早的農耕社會里,老人畢生積累的經驗和了解的知識最多,所以是知識的權威,有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民諺。15世紀50年代德國人古登堡用他發明的鉛活字版機械印刷機印刷了《谷登堡圣經》,自此人類就迎來了漫長的紙媒時代,在這個時代里,著書立說的學者和在教堂傳經布道的牧師,在講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是知識的權威甚至壟斷者。當人類進入互聯互通的網絡社會,隨著職能手機的普及,我們又開創了自媒體時代。網絡以它知識信息可以便捷海量存儲、即時獲取的特性,讓人類難以望其項背,成為掌管知識的權威。傳播學理論告訴我們信息傳播的信息源的權威性和受眾接受信息的動機、興趣、信任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對一個渴望獲取知識的人來說,誰的知識越豐富,越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就聽誰的話,并且相信他說的話??梢哉f,智能手機開創的自媒體時代終結了學者、專家、教師等的知識霸權,任何一個學富五車的人在一部手機面前都是滄海一粟。

在自媒體時代,個人在未知領域獲得了空前的自由和獨立,對于懵懂未知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也擺脫了對教師的依賴從而獲得了解放。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的愿望和興趣大為減少,如果說,以前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中的信息接收和交流障礙是知識欠缺,進而羞于提問、不敢提問,現在則貌似“不需要”。這種不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反映為學生遇到的任何欲求的知識點,包括理論研究,都可以通過百度百科、詞條、知網等平臺或軟件得以解決。以前遇到一道數學難題會絞盡腦汁思考很久,或者讓老師講解半節課,現在則需要把題目輸入手機或電腦就會得到答案。

這種不需要的意識所產生的后果不僅僅是表現在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取知識的動機渴求大大減少,在本質上也體現為手機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最為嚴重的信息噪音,影響甚至中斷、隔絕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正常的信息交流活動。

三、重新審視課堂交流的價值

首先要分析探究課堂間同學間交流的有效方式,評估其對學生學習,身心健康成長的意義。手機對課題教學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學生對知識的接收,更是體現在因缺乏主動、積極、有效的課堂交流而影響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價值判斷能力和學生社會化過程的完成,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健全的性格同學之間對于學習方面的共同探討,相互啟發、相互取長補短,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也非常有助于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培養加深同學之間的同窗情誼。因此,將班級分組學習,進行課題研究、社會調查、項目實踐等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在網絡虛擬環境里,很多學生都可以和其他人進行交流,但現實的人際交流需要技能、規范和經驗的積累,需要有語言的及時反饋,如附和、提問或反問、評價等,還需要有恰當的點頭、微笑等基本的交往禮儀。當前,學生的自主意識、自我觀念都極大增強,網絡為學生的自我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和多個平臺,并且進一步強化著這些意識,但是,另一方面現在的學生普遍缺乏妥協、包容等的意識和理念??梢酝ㄟ^情景設置、角色互換等方式,指導學生嘗試不同的角色。同時應該設置相應的課程教導學生學會在交流中恰當地運用目光、微笑、擁抱、握手等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使學生認識到個人間交流的特點、效用,體驗現實交流與虛擬世界中交流的不同,感受現實環境中人與人交流的溝通樂趣和人情溫暖。

其次,在自媒體時代,教育工作者應該指導學生學會充分享用網絡給學習帶來的便捷,同時也要根據新的社會環境、教學情境重新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職責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因此,可以認為在自媒體時代,教師的作用不僅是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計劃帶領學生完成對新知識的認知理解,更應該培養學生對知識經驗主動獲取的意識、方法和能力,帶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情感上的愉悅,從而增強對學習的熱愛和興趣;通過探究討論、專題研究、案例分析、問題解決等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創新思考能力等。

四、結語

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認識、審視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交流與溝通的意義和方法,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等方面做出變革,以適應符合新時代要求。而要達成這樣新的教學目標,根本的途徑是要正確客觀認識以職能手機為代表的網絡革命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理念等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減少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噪音,建立并保障好師生和同學之間通暢有效的信息交流。

猜你喜歡
自媒體時代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淺議自媒體時代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策略
自媒體時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發展研究
自媒體時代下廣播的發展現狀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非理性表達研究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