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深度學習的工具理性與人文精神辨析

2019-09-17 08:28張紅志
數學教學通訊·高中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工具理性高中數學

張紅志

[摘 ?要] 核心素養需要深度學習的支撐,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需要關注其工具理性與人文理性. 當前評價體制之下,深度學習指向工具理性是必然的,但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深度學習又不只是為了實現考試評價的工具性需要,還應當滿足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展數學思維、形成數學學科認知、實現自我效能提升的人文需要.?

[關鍵詞] 高中數學;工具理性;人文理性

在我國發布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中,核心素養被定義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與終身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這一報告發布之后,核心素養立即成為基礎教育界的最熱概念之一,與之相匹配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也成為熱門話題. 高中數學作為所有學科中最受重視的學科之一,歷來在教育改革、課程改革中被高度關注,而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也就引發了人們思考. 非常有意義的是,在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思考過程中,人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指向了深度學習,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深度學習是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保證與具體途徑. 也因此,深度學習的研究更加熱門. 筆者梳理了深度學習的相關研究,發現主要見之于信息技術、綜合教育與學科教學三大領域,這是可以理解的,深度學習原本就是人工智能領域研究中提出來的,遷移到教育領域之后,才為教育教學研究者所重視. 而在研究的過程中,一種隱隱約約的傾向也逐漸浮出表面,筆者以為必須引起重視,這個傾向就是對深度學習的認識問題. 明確這一問題,其表述即是:深度學習的研究與實踐,是應當秉承工具理性思路,還是人文理性思路?文章試對這個問題作出回答.

工具理性是深度學習研究的自然取向

工具理性意味著教學者的工具性取向,工具理性是教師生存的基本之道,沒有工具理性,就應付不了當下的評價關. 在工具理性取向的教學中,人們常常有這樣的思考:站在課程的角度,從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兩個維度思考數學教學,思考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可以讓教師對數學課程有更為立體的認識. 一般來說,工具理性驅動教師思考“如何教”,而價值理性驅動教師思考“為什么這樣教”“還可以怎樣更好地教”等問題[1].

教師將任何一種教學理念置于工具理性之下,這是符合實際教學需要的,課程改革十余年的探究中,課程改革理念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課改理論脫離實際、專家培訓沒有用等……這實際上就是工具理性的產物. 核心素養以及深度學習作為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作為映射教學中具體教學行為的重要理論,會不會也遭遇這樣的窘境,必須重視. 這里不妨結合教學實例看看工具理性取向下的深度學習會呈現出什么樣的狀態.

在“復數”概念的復習中,考慮到學生對復數新課學習中可能存在認知上的困難,于是筆者設計針對復數的代數形式與幾何形式進行分開復習,以讓學生在對復數的代數形式與幾何形式的深度思考與問題解決中,進一步理解復數并盡量形成類似于有理數、實數那樣的比較穩定的認識. 但結果發現,學生仍然習慣于選擇代數形式表示,甚至不少學生都認為對于復數設成z=a+bi(a,b為實數)的形式,好像很多題目都能解出來. 言下之意實際上就是復數沒有必要設成幾何形式……很顯然,學生在不知一覺當中也形成了一種基于解題需要的工具理性,他們深度學習的結果不是為了拓展或鞏固對復數的全面認識,而是看對解題是否有效. 如果有效則是好的,這樣的工具理性再明顯不過了. 而學生的這一取向實際上是受教師與考核制度影響的,今天的高中數學教學,已經很少有教師愿意花大把的時間去進行“一題多解”“多題同解”的題目了,因為這樣太耗時間,雖然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但對學生解決一類試題拿分無益.

盡管在應試的壓力之下,這些自然選擇有些無可奈何,但考慮到核心素養非為應試而生,核心素養是為學生的社會發展與終身發展服務的,因而對核心素養、對深度教學的理解,也要跳出現有的視角,建構新的理解與認識.

深度學習更應當堅持人文理性的思路

人文理性與工具理性相對,人文理性更強調歷史中的人在經歷歷史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推動歷史進程的動力.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從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來看,從深度學習研究的初衷來看,它們都不應當只堅持工具理性的取向,更多的還要傾向于人文理性. 對此,有人作出這樣的判斷:當作為承載人類理性精神的科學技術無限放大其力量時,其將囿于工具理性的必然轉向而陷入自身的異化,從而給人類幸福生活帶來諸多困境. 因此,站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高地,我們應該保持理智的清醒,以人文覺醒的價值理性超越工具理性,追求屬于人類的真正幸福[2].

具體到數學學科的學習中,深度學習更應當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建構、反思與應用;更應當重視數學與生活相聯系之后形成的數學符號向生活所需要的具體元素的轉換,即所謂學以致用;更應當重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所體會到的數學的意義、數學學習的意義、學習的意義,尤其是此過程中學生形成的自我效能的提升.

在上面所舉的“復數”概念的復習中,筆者基于深度學習作出了這樣的改進:

其一,讓學生去比較復數的代數形式與幾何形式的優缺點. 比較是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的過程,是深度學習的最基本的操作方式. 此環節中,學生比較的依據就是同一復數的兩種表現形式,比較的過程存在于利用復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之所以選擇相對簡單的問題,是想讓學生在鞏固復數基本概念理解的同時,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復數的兩種形式的關注與比較上. 通過比較發現,復數的代數形式肯定要比幾何形式更抽象.

其二,讓學生反思為什么自己更習慣于復數的代數形式. 這是一個學習反思的過程,自然也具有相應的學習深度. 學生通過反思發現,其實自己在復數學習的過程中,從開始建立復數概念,到后來較長時間內的用復數知識解決問題,所用的都是代數形式,也就是使用時間決定了自己的學習潛意識. 而有了這個發現之后,學生是非常驚訝的,原本好多學生所歸因的代數形式更簡單、好用其實并不成立,而有了這一意識之后,學生在遇到復數問題的時候,反而有一種運用幾何形式的思路,因為他們有平衡復數兩種形式的心理需要.

其三,讓學生反思復數運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難點. 這個難點其實是指向學生的認知的,學生在復數學習中自然會有困惑,但由于沒有整理困惑并尋找原因的意識,而課堂上通常又沒有這樣的時間與空間,因而困惑的解決都是零散的,這不利于學生形成對復數的整體認識. 注意到這個問題之后,筆者專門開辟時間讓學生整理,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中,復數的模成為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之一,而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部分學生都只將復數的模當成一個代數公式機械記憶、機械運用(運算). 而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筆者就設計了若干個具有階梯性的復數問題,讓他們逐個解決(需要用到復數的模),在解決的過程中,他們對復數的模的認識就比較清晰了,這就實現了皮亞杰所說的“從初級的結構過渡到不那么初級的結構”.

面向評價需要的深度學習理解與實施

以上三個努力,是復數復習過程中能夠體現深度學習特征的三個環節. 在這三個環節中,筆者以為做到了當前評價體系與核心素養培育以及深度學習要素之間的較好的平衡.

高中數學教學不可能忽視當前的評價需要,尤其是高中數學知識的復習過程中,更要瞄準考試進行復習. 關于這一點,筆者認同這樣的判斷:高中數學復習既要注重科學性,又要追求藝術性;既要使學生通過有效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又要指引他們在參與復習活動的同時經歷著認知體驗、思考交流、互動合作、總結反思的復習過程[3].

這雖然不是直接面向核心素養培育而言的,但結合核心素養、深度學習卻可以發現這樣的要求比較中肯. 對于高中數學一線教師而言,面對核心素養培育需要,以及考試評價的需要,最佳的選擇就是面向后者去努力實現前者. 數學是基礎性學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不影響應試的情況下,更好地實現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這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真正對學生成長比較關注的教師,應當注意到深度學習的工具理性與人文理性的平衡,并盡可能地將重心向后者偏移.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關注深度學習的工具理性,同時更要關注人文理性,這樣才能真正面向核心素養時代的教育教學需要.

參考文獻:

[1] ?蔣先璨. 數學課程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辨析與實踐反思——以初中數學為例[J]. 數學教學通訊,2018(5).

[2] ?付艷艷. 科學技術的工具理性與人類幸福的人文覺醒[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32(4):4-5.

[3] ?張書紅. 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數學復習策略例談——以必修二《直線與方程》單元復習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15(46):230-231.

猜你喜歡
工具理性高中數學
新時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優化設計——基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
基于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融合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路徑
在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融合中推進新媒體從業人員政治引導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景—問題”教學模式研究
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研究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學前兒童價值觀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