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學生閱讀品質,體驗式閱讀從“低語”抓起

2019-09-22 21:19何雅皓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低語小男孩課文

何雅皓

提高教育質量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戰略主題,語文教育不僅不例外,而且首當其沖。語文不只是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更是育人之根本?!叭f丈高樓平地起”,語文教育質量的提升,理所當然也應從“低語”抓起。這里不僅有如何堅守小學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問題,怎樣指導寫好字的問題等值得我們深慮,就在閱讀教學方面,低年段如何突圍以教師講問為主線的陳舊模式,真正從起點培養學生嘗試自主解讀課文,從而走出一條愛閱讀、會閱讀的教學新路。向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轉軌,兒童閱讀問題尤顯任重道遠。

由來已久的低語閱讀是以教師的文本解讀為依據,以提問設計為牽引,來實現識字、課文理解、語文知識傳授和思想教育等目標的閱讀模式。所以,低語閱讀應當回歸于兒童從個體生活經驗出發,感受外部世界的一次快樂之旅,體驗閱讀的本質所在。

體驗是極具個性化的,在兒童主體的想象、實踐、移情、感悟、神思等多種活動的碰撞、引發、交融和激活。它既符合時代要求,體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又符合兒童愛動好奇的心理認知特點與成長規律,而且體現了課標的要求。課標中曾多次提及“體驗”一詞,如“注重情感體驗”“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薄绑w驗情感”“說出自己的體驗”“獲得審美體驗”等等。

那么如何從以教師為主的變相授受模式突圍,實現以學生自讀體驗為主的教學模式呢?關鍵在于教師能自覺地把原先的講問之處,轉化為學生多種形式的自讀體驗活動,讓閱讀課堂有更多地來自學生真實的思想和生活經驗,把教師單向展示教案的課堂改為學生自主閱讀的課堂。

一、表演,在變換角色中生成體驗

在眾多篇目的課文中,有不少課文中有特別需要學生體驗的情節,教師可讓學生模仿一下,這不只是為了加深理解情節,更有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精當之作用。表演的身體力行就必須讓學生同時達到這兩方面的意義,才是“不為表演而表演”的有語文味的閱讀課。在《淺水洼里的小魚》這課中,我嘗試把課文中小男孩在淺水洼里撿小魚扔回大海的動作,組織了全班同學進行表演,讓孩子們站在課桌旁,先研究怎樣才能把小男孩救小魚的行為表演得逼真,讓學生畫出了課文的關鍵詞:“走得很慢”“不?!薄皬澫卵薄皳炱稹薄坝昧θ印薄安煌5剡赌睢钡鹊?;然后開始表演,學生興趣高漲地慢慢移動,一邊做動作,一邊不斷叨念“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一會兒,有些學生上氣不接下氣地停下來,老師便問:“你為什么停下來呢?”學生們都說因為很累,所以才停下來。老師讓大家讀讀課文,加深體會,然后再討論:“小男孩停下來了嗎?”“他不累嗎?”“為什么不停呢?”“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他一直沒停?”于是,孩子們才更深地品味出“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回大?!?,“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和課文末尾省略號的蘊意。這樣,教師的講問就完全轉化為學生的表演實踐;轉化為學生從表演實踐中對文字表達的品味;轉化為真切的體驗“很累啊”;轉化為對課文中“小男孩為什么不累”的討論等等,就把“被動讀”轉化為以體驗為基礎的“主動讀”。

二、補白,在激活想象中撬動體驗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文中,極大部分的文學作品在描述過程中,往往不刻意于把什么都寫出來,而是有意識留下一些“虛境”,讓學生去想象、去“補白”。這就為閱讀教學如何撬動學生的想象、拓展創設了可以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去體驗一把的機會。教師要善于開發這類教學資源,給學生以豐富的參與體驗機會,把由教師教懂轉化為學生讀懂。讓孩子們來讀、想、說,不是比教師講問更生動、更深刻嗎?作為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三、操作,幫助學生在動作中找到體驗

操作就是讓孩子動手做,有些課文會隱含默寫操作元素,教師不妨叫孩子們動手做一做,這樣獲得的解讀體會往往更加深刻。美國著名教育家埃德加﹒戴爾曾提出過“學習金字塔”理論。位于三角形頂部的“聽講”,效益最差,在一天后的記憶只剩5%。而在三角形底部倒數第二位的是“做中學”,效益突出,僅次于“教別人”,一天后的記憶量可達75%。課件“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的俗話,還是挺有道理的。

四、運用,在實踐應用中升華體驗

在教《最大的“書”》這篇課文時,針對本班孩子們質疑問難的能力不強的問題,“用教材教”時自己確定一個因班而異的“教學重點”,即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我重點抓住一個詞語“刨根問底”,形成了解讀課文的問題:為什么說“川川總愛刨根問底?”讓學生仔細默讀課文,找出與這一問題相關的內容,標上記號,同時像川川那樣把它變成問題,來學學“刨根問底”怎么樣。在學生準備之后的課堂研討中,教師把學生設計的問題引導歸納出來,并請大家寫在黑板上。如1.川川問了多少問題?2.川川問了哪六個問題?3.問了六個問題為什么就叫“刨根問底”?4.這六個問題前后之間有聯系嗎?能顛倒順序嗎?5.川川問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這時,老師高興地說,我們班不少同學以前不會問問題,現在也學會問問題了,真好!那么,讀了課文后,你又有了什么新問題呢?對于學生來說,這更難了,但老師相信同學們,請寫在練習本上。

老師把體驗式閱讀和提高板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結合起來,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非常適切和巧妙。正如在課末老師教孩子念陶行知先生的《問到底》:“天地是個悶葫蘆,悶葫蘆里有妙理。你不問它你怕它,它一被問它怕你。你若愿意問問看,一問直須問到底?!?/p>

以上的方式、方法都并不陌生,我們要從遠處看體驗對提高核心素養的本質聯系,從某一方法的孤立運作,只是“術”,整體視野看得深遠,便由“術”上升到“道”。有了“術”,而上升不到“道”,即使運作了,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術“的運用也不免大受限制,達不到要處;得了“道”,然后居高臨下地去運用“術”,才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這才是語文教育的本質所在。

猜你喜歡
低語小男孩課文
扶起小男孩
與光
小男孩
低語
誰救了比丘國里的小男孩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Ten?。蹋椋簦簦欤濉。桑睿洌椋幔睢。拢铮笫畟€印第安小男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