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積極的等待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品質

2019-09-22 21:19宋曉璇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等待時間游戲幼兒

宋曉璇

“等待”原意是指:不采取行動,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況出現。在幼兒教育中,主要是指在幼兒一日生活過程中,教師沒有安排任何活動或安排的活動幼兒個體由于非本人意愿的原因暫時不能開展的一段時間。例如離園時等待家長,盥洗時等待位置,區域活動時沒有拿到喜歡的材料或沒有選到心儀的區域,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沒有安排自己最喜歡的游戲等。雖然幼兒園在一日生活安排中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如何避免“消極等待”,但實際上“等待”在集體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場合中是不可避免,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社會行為規范之一,也是幼兒在社會生活中必須擁有的良好社會品質,如何讓幼兒正確的認識“等待”,自主的采取適宜的行為面對“等待”是教師在日常教育行為中需要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一、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等待現象與等待表現

1.繪本活動中,教師提出問題:“你們猜一猜房子里有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老師讓明明起身作答,明明在站起來后卻囁嚅著說不清楚了,此時,其他幼兒爭先恐后的回答補充,甚至催促正在回答的問題的明明:“答不出來就別答了”?!袄蠋熥屛艺f,別等他了,他不知道?!?,明明臉都紅了,更著急了。

2.午餐前,孩子們都在排隊洗手,“老師,我沒地方啦?!薄袄蠋?,瑞瑞擠我啦?!薄袄蠋?,浩浩卡我隊?!?/p>

有研究表明,當幼兒等待超過30秒時,聽或看的行為占33.51%,只說無行動行為占33.33%,游戲或探索性行為占29.43%,情緒性行為占3.72%。而通過對幼兒日常行為的觀察,無論是以上那種行為,絕大多數都是脫離于規則外的自我意識行為,而對于自身行為對群體或他人產生的影響卻沒有考慮。隨著家庭和社會對幼兒成長和教育的不斷重視和投入,幼兒等待的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幼兒對于等待的態度表現為不耐煩、認為自我權利被侵犯,進而表現出從自我中心出發的拒絕等待的行為。

二、等待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

等待往往是無聊和煩躁的,隨著等待時間延長,幼兒心理會發生劇烈的變化,由于幼兒自控能力發展還不夠完全,所以幼兒的各種復雜心理會驅使幼兒表現出無聊、焦慮、煩躁、緊張甚至憤怒等情緒。培養幼兒自發的安靜等待,而不是出于對教師或懲罰的懼怕,而更多的是一種自覺的習慣和優良品質的形成。幼兒在“等待”的過程中培養了堅持、耐心的品質,實現了自我意識和集體意識的磨合,學習了如何與人交往,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而這些能力和個人品質是從幼兒園就需要培養和形成的,幼兒園活動中一些短時間等待,對幼兒耐心、遵守規則等優良品質的形成會起到練習和塑造作用。有研究表明等待對于減少幼兒的不良情緒和不適宜行為都有顯著效果。

三、在幼兒生活中實施等待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

首先要與幼兒一起制定等待的規則,與幼兒一起討論等待的內涵,在討論中讓幼兒明白等待的好處。玩游戲時輪流等待可以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進行自己喜歡的游戲。甚至在幼兒活動中,面對不遵守規則的幼兒,適宜的等待可以幫助幼兒創造安靜的環境,反思自己的活動行為,并重新獲得秩序。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幼兒的注意力時間有限,等待時間過長是不符合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的。教師在要根據幼兒的一日生活安排安排幼兒活動,但并不表示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將一日生活各環節都變成整齊劃一的“集體行動”。在一日生活中,應積極倡導“能者先行”,正如《指南》所言,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各自的發展速度和達到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

2.利用各類活動幫助幼兒正確認識等待。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游戲中習得經驗是最快速也是最深刻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幼兒對游戲的熱愛來培養等待的習慣?!靶♂t院”游戲中幼兒充當病人,等待著醫生輸液治療。讓幼兒逐漸的感知等待也是游戲的一部分。在游戲材料的提供和規則的制定上,也可以加入等待的元素,如在區域游戲中為幼兒提供豐富但不重復的操作材料,幼兒在想要選擇喜歡的畫筆或其他材料時就必須學習等待和分享,在戶外游戲中被淘汰的個人或隊伍也需要等待游戲結束才能開始下一輪游戲,使幼兒明白等待的規則不被破壞才能保證游戲的順利有趣進行。但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游戲,教師都應把握尺度,幼兒等待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失去對游戲的興趣。

3.示范和鼓勵面對等待的積極行為。

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等待行為時,如其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安靜的傾聽,進餐完成后選擇了讀書、折紙等安靜的游戲,起床環節中主動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疊被、系鞋帶,與教師商議在完成自己的事情后參與班級管理等行為,教師應及時積極的鼓勵表揚,并向全體幼兒說明鼓勵的原因,用激勵性的言行幫助幼兒強化積極的等待行為,強化等待為自己帶來的愉悅的心理感受。

4.減少對幼兒的控制,給幼兒自主發揮的時間和空間

洗手時要做手指操,排隊時要讀三字經、吃完飯要猜謎語,教師把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填滿就是消除了幼兒的消極等待么?為了不等待而活動,幼兒從中沒有獲得發展,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時間浪費,不當的過渡關節活動不但反而是幼兒互相干擾、還會讓老師沒有時間關注個別幼兒,更會剝奪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一直讓老師“牽著鼻子走”,才會在面對等待時無所適從,心情緊張,只能向成人尋求幫助,期望成人解決。給孩子自主的生活環境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規則和前提下,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如洗完手的幼兒可以互相交談或進行拍手游戲,但如果離開座位或用手摸了其他東西則需要重新排隊洗手,浪費了寶貴的自主時間,放得開,收得攏,只要老師指導得法,孩子就能養成既從容不迫又抓緊時間的行為,既不怕等待又很少等待的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等待現象是所有人包括幼兒在成長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而且短時間的等待也有益于幼兒自主、耐心、關懷、交往和遵守社會秩序等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所有,身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善于利用生活中“等待”的時機,發揮“等待”的教育價值。

猜你喜歡
等待時間游戲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你承受不起讓每個客戶都滿意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顧客等待心理的十條原則
縮短感覺等待時間提高顧客滿意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