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 《核舟記》 談光福核雕的人文內涵及藝術審美

2019-09-26 12:20馬嘉謠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蘇州215104
名作欣賞 2019年8期
關鍵詞:核雕橄欖雕刻

⊙馬嘉謠 陶 莉 [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蘇州 215104]

有“南工”之稱的蘇州光福核雕,神奇之處在于“精巧”。光福核雕作品精細靈氣,造型活潑多樣、富有立體感、雕刻線條流暢、所塑人物傳神且風格各異。在取材設計時,匠人多以材造型。2008年6月,光福核雕與濰坊核雕、廣州欖雕一并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了中國核雕業的三大流派。明代文學家魏學洢的《核舟記》以二百六十余字的篇幅,詳細描繪了明代常熟核雕名家王叔遠的一件表現蘇東坡泛舟赤壁的核雕作品,充分展現了光福核雕作品所蘊含的豐富人文內涵及較高的藝術審美。

一、《核舟記》中“大蘇泛赤壁”的人文內涵與藝術審美

(一)人文內涵:以《赤壁賦》為創作背景

蘇東坡泛舟赤壁時年四十有五,遭遇“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經歷過垢辱污蔑百般折磨,常常把酒吟詩、對月傷懷。蘇東坡一生灑脫不羈、豪邁豁達。彼時,他危坐船頭,“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盡顯高士神韻、長者風度。蘇軾的友人高僧佛印則“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其神態、動作透露出佛印的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禮法。作為高僧,佛印成日受到佛教的洗禮熏陶,同處一境,神情卻“與蘇、黃不屬”,被“奇巧人”王叔遠賦予了超脫塵世的神態。小小桃核,“曾不盈寸”,卻承載如此豐厚的文化底蘊,核雕的人文內涵可見一斑。

(二)藝術審美:不雕明月而明月自出

《赤壁賦》開篇交代蘇軾泛舟背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且“月初于東山之上”?!凹韧蹦宿r歷十五,是日皓月當空,月圓如盤。后《赤壁賦》又云:“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睎|坡先后兩次游覽赤壁,一次于壬戌之秋,一次于孟冬時節,但兩次都在月下泛舟。王叔遠并未把明月雕于核舟之上,但為何蘇、黃能在夜晚看清卷上文字?為何“珠可粒粒數也”?佛印又為何“矯首昂視”?他在昂視什么?這便是王叔遠“奇巧”之處——采用“虛實相生”的手法使作品產生了“留白”之效果,不雕明月而明月自出?!捌埵率陆詫?,則必出于平庸?!崩绨资先水嬑r,對于水,雖未著一筆一墨,卻通過對蝦須柔韌如絲、飄逸靈動的描摹,使畫面產生滿紙皆水、水漬淋漓之感官體驗,達到爐火純青之境。王叔遠所雕核舟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舟山核雕及其制作流程、發展歷程

核雕,顧名思義,就是以“核”為載體進行雕刻。一般用來進行雕刻的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為主。核雕工藝在其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因其風格特點不同而形成了不同流派,出現了“南工”與“北工”之屬?!澳瞎ぁ蓖ǔV敢蕴K州舟山村和光福為主的“蘇作核雕”。南臨太湖之濱,坐落于穹窿山東麓的舟山村是著名的核雕村。在千年吳文化的深厚底蘊基礎上,蘇作核雕作品在方寸之間透露著吳地文化的精巧細致、江南水鄉的溫婉柔情,在縝密的精思中洋溢著清逸秀美之靈韻。舟山核雕的取材極為普通,主要選取橄欖核作為雕刻原料,都是些食而棄之的平常之物,而雕刻者采用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藝如泛雕、圓雕、透雕、漏雕等隨核型設計,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

蘇作核雕究竟始于何時,至今還沒有明確記載,但可以確定的是,明朝時核雕藝術已經得到繁榮發展,工藝水平和藝術境界都很高。明清時期核雕技藝人手藝之匠心獨具、作品之巧奪天工在古人的詩詞筆記中時有所見。明宣德皇帝酷愛核雕,并極為賞識“核雕圣手”夏白眼的高超技藝。據《清秘藏》記載,夏白眼“能于橄欖核上刻十六娃娃,每一娃娃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蚩套幽妇朋?,荷花九鷺,其盤曲飛走之態,成于方寸小核。求之二百余年僅一人耳”。天啟年間,核雕更為盛行。明熹宗不僅喜歡收藏核雕,還親手操刀雕刻,他創作的《五鬼鬧判》被視為上乘之作。常熟核雕藝人王叔遠創作的《東坡游赤壁》被驚嘆為“靈怪之材”,這便是明代文學家魏學洢在《核舟記》中所詳細描摹的。明末,褚人獲在《堅瓠十集卷之四》中記載了另一位蘇州工匠沈君玉,“以橄欖核雕跎子一枚,棕帽、胡須,肩有補綴,手持一扇,扇有詩四句。又刻楊梅核為獼猴,眉目畢具,其技特精,或云能畫”。清代雕刻名家杜士元被稱為“鬼工”,據錢泳《履園叢話》記載,杜士元所刻的核舟,“窮極工巧之能事”,價值甚高,但他一生放蕩不羈從不輕易制作,只在窮困之時,方才動手雕刻數件作品,以換得生活來源。

而核雕又是在何時與“舟山”這一地名聯系起來的呢?《中國工藝美術》 一書中有載“清末象牙雕刻的生意清淡,一些牙雕藝人改用橄欖核雕刻念珠,從事此業的藝人,大都來自蘇州的吳縣舟山農村”。清末至1949年前舟山出了一名杰出的雕刻工藝師殷根福。殷根福自幼生活在香山幫匠人中,從小對砍斫雕刻耳濡目染。青年時期殷根福精通于木雕、竹雕、牙雕等技藝,偶然地從廣東船工處得來橄欖核,他獨具匠心地因材施藝、設計創作了羅漢頭佛珠。他首創的“五刀定形法”,至今仍為核雕藝人沿用。殷根福所精心設計制作的羅漢頭佛珠挺刀爽勁,厚樸凝重,表情傳神自然,且神采各異,或喜或怒,形神皆備。20世紀30年代,殷根福在上海老城隍廟創辦“永興齋”雕刻坊,出售竹雕、牙雕等藝術品,后還創作并銷售橄欖核雕,他還傳藝給子女殷榮生、殷雪蕓和弟子須吟笙等人,被公認為當代蘇州核雕之“鼻祖”,被古玩業界譽為“殷派”。后來殷根?;氐街凵酱?,將核雕手藝廣泛地傳給村民并組織村民批量生產,從而逐漸形成了以蘇州舟山為核心的核雕生產基地?!拔母铩焙?,殷福根的弟子須吟笙和鐘年福等人創辦吳縣光福舟山工藝廠,招徒傳藝,蘇州核雕由此得以傳承發展。近年來,隨著政府、民間等各方面的重視以及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核雕藝術再次被人們所重視,制作和交易的勢頭也日漸旺盛。

三、舟山核雕的人文內涵

明朝夏白眼擅雕娃娃,曾雕“十六娃娃”,此題材反映孩童玩嬉和世俗生活。也曾雕飛龍荷花于方寸小核之上,此作品的選材為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都為單籽作品。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夏白眼的作品反映世俗街巷的生活景象,又寄托對富貴繁榮、年年富庶的美好祈愿。清杜士元擅雕核舟,頗多擅雕核舟的核雕藝人皆選取《赤壁賦》為題材進行雕刻創作,產生出詩、書結合的“畫意”意境。東坡曾贊摩詰之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文學作品入手的核雕作品,還原了作品中的場景,也可達此境界。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社會動蕩不安,政治結構和經濟體制劇變,在一定程度上也沖擊了工藝美術行業,雕刻行業日趨于頹勢。一次偶然,殷根福從廣東船工處得到了一些橄欖核,便因材施藝,用其雕刻成羅漢頭并串成念珠銷售,竟意外取得極大的商業成功。有了羅漢念珠的出現,核雕作品就再也不僅僅是單籽作品了,大量串珠作品開始出現。羅漢,屬佛教題材,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人們普遍渴求在宗教中尋一隅安穩天地,求得解脫,此時出現的羅漢核雕便迎合了這一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F如今,核雕題材更是日趨豐富,不勝枚舉。蘇州舟山核雕藝術館所陳列的核雕作品題材各異,豐富有趣。如根植于蘇州地域、立足于吳文化特色的園林景觀核雕作品精致典雅,其上亭臺軒榭、小橋流水一應俱全。記錄紅軍長征的紅色主題核雕上,每位紅軍個個神情不屬、眼神堅定,帶領觀賞者重溫歷史。核雕作品《童年》反映當下社會孩子學業壓力巨大的社會現實,引人深思。核雕作品《太湖霞光》同樣值得一提。作者打破橄欖核原本形狀,將其處理成接近90度的立體畫面,形成水天一色天際線。亮點在于對霞光的刻畫,在橄欖核局部雕琢出一處大約直徑5毫米的圓形,使其薄如蟬翼,在圓形周圍雕出凹凸有致的曲線。在光的照射下,圓形處晶瑩剔透,這便是明日一輪。周圍曲線化身成黛山層層和霞光于波光粼粼水面之中層層暈開的倒影。方寸之間,一輪朝陽沖云破霧、噴薄而來,產生“天際霞光入水中”之壯美意境。此作品也運用“留白”手法,以“空”表現萬頃太湖,正所謂“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

猜你喜歡
核雕橄欖雕刻
核雕收藏有什么竅門
待得微甘回齒頰
一粒青果,秋色中的新色新味
核雕的工藝特征探析
試析核雕藝術的當代嬗變
雕刻樹葉
雕刻時光
核雕方寸小核中見姿態萬千
榨橄欖器
雕刻時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