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公益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2019-10-12 12:46陳俏敏
藝術大觀 2019年19期
關鍵詞:品牌建設

陳俏敏

摘要: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演藝資源豐富。2016年,為整合市鎮文化資源,提升品牌活動的服務效能,東莞市文化館啟動了市鎮共建文化藝術品牌項目,“先鋒集結號”項目作為重要的市鎮共建品牌之一,對東莞市公益文化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本文以“先鋒集結號”項目為例,對新時期公益文化活動品牌創建的探索與實踐進行剖析,以期對公益文化活動品牌創建有更多的啟示。

關鍵詞:公益文化;品牌建設;先鋒集結號

一、引言

新時期背景下,公益文化是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們提升生活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東莞市通過打造多個市鎮共建項目以服務更多群眾,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對公益文化活動品牌建設進行探索與實踐,促進群眾文化的健康發展。

二、“先鋒集結號”公益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先鋒集結號”公益文化活動品牌是東莞市文化館與鎮(街)共建的12個文化藝術品牌之一,以“工農8號”創意產業園“先鋒劇場”為主要活動陣地。該活動品牌于2015年6月啟動,抓準東莞大城區“都市文化圈”特色,吸引青年群體,每月組織策劃不少于1場公益文化活動,孵化東莞潮流文化社團及活動項目,培育觀眾文化消費習慣,打造東莞首個以“先鋒、流行、潮流”文化元素定位的“小劇場”項目。歷時四年多,成功舉辦活動70余場次,覆蓋觀眾達6萬余人次,取得了較好的口碑,也多次被南方日報、東莞日報等省、市媒體和廣東省演藝集團、深圳華僑城、東莞玉蘭大劇院等多家專業團隊機構報道和關注。

(一)利用“政企共建模式”發展公益文化活動

在新時期,“政企合作”不再局限于政治、經濟領域,而應深入到各個領域中去。東莞市文化館與東莞市莞城文化服務中心積極探索“政企共建模式”助力公益文化活動品牌建設,在“先鋒集結號”品牌項目中通過政企共建模式,挖掘資源,搭建平臺,創新品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通過“潮流文化秀”系列推動公益文化創新

青年群體對文化有自己獨特的態度與個性,是潮流文化的重要推崇者,舉辦各種潮流文化節成為眾多地區進行文化推廣與品牌建設的重要方式之一。由東莞市文化館主導,2015年6月啟動“潮流文化秀”系列活動,活動有“街舞”“極限運動展演”“現場即興現代舞”“裝置藝術或彩繪藝術展”“爆米花音樂節”“阿卡貝拉音樂會”“二十一弦古箏音樂會”等。該系列活動原則上是每月舉辦一場,但也根據活動團隊的申請做靈活調整;其中,2018年增加“卡洪鼓音樂會”“冥想音樂會”等活動。通過“潮流文化秀”系列吸引更多的年輕群體關注公益文化,潮流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進一步推進了公益文化的創新發展。

(三)啟動“先鋒實驗劇”系列促進公益文化交流

“先鋒實驗劇”系列是“先鋒集結號”品牌項目中的板塊之一。由東莞市莞城文化服務中心主導,致力于挖掘高校校園劇社團隊,為戲劇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2016年2月啟動,每年引進10部先鋒劇目,至今已完成40部劇目上演,40余場次的展演;話劇、肢體劇、浸沒式劇等類型和形式不限;其中,2017年有兩部劇目入選玉蘭大劇院“綻放的玉蘭”品牌。運作模式由主辦方邀約,企業承辦方提供表演場地,演出方提供戲劇演出內容的形式,集結共辦公益性戲劇文化演出與宣傳推廣。邀演團隊對象主要定位為珠三角大學生校園劇社和社會中有編創排演劇目能力的個人工作室。演出形式采取“劇目展演+活動交流”的模式。此外,“先鋒實驗劇”系列采用多渠道進行宣傳,主辦方微信公眾號“文化莞家”“文化周末”,紙媒《文化周末》報、《文化周末》出版物;企業承辦方微信公眾號“工農8號”;支持方微信公眾號“青春莞城”;另外,邀約演出方由各高校利用自身的媒體資源和宣傳渠道配合轉載宣傳。每場劇目演出結束后,現場設有互動問答交流環節,力求讓現場觀眾更深入了解“先鋒實驗劇”的認知,推進戲劇文化發展,促進公益文化與公眾的互動與交流。

(四)“非職演員訓練班”培訓進行公益文化推廣

由東莞市文化館、莞城文化服務中心兩方共同主導,邀請深圳劇團執導,“工農8號”創意產業園承辦文化周末劇社“非職演員訓練班”培訓。該培訓面向社會公開招收愛好表演或有表演潛質的青年朋友進行公益培訓,每年開設三期培訓,每期招收30名學員,每年年終排演一部匯報大戲。培訓的日常訓練、匯報大戲制作及劇本創作均由專業劇團和專業老師指導編創和排演。目的是為了培育本土小劇場劇氛圍和觀眾群體,嘗試小成本投入,編創首部小劇場話劇,在完成先鋒劇場實驗性首演后,推介進入文化周末晚會、東莞市文化館星劇場和東莞玉蘭大劇院演出;并嘗試參加烏鎮戲劇節的競演劇系列或廣東省話舉辦的非職小劇場話劇賽事;最終目標進行國內的巡演檔期安排。雖然非職演員沒有像專業演員進行過專業的訓練,表演經驗也相對匱乏,但是非職演員擁有對舞臺的渴望與夢想的執著,表演更加的真實與真誠,更加自然和釋放,也能夠讓觀眾看到普通人是如何站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當臺下的觀眾或許會與自己的生活做比較,或許對舞臺表演充滿憧憬,由此對公益文化的推廣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先鋒集結號”對新時期公益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的啟示

(一)把握群眾文化需求是公益文化品牌建設的關鍵所在

通過東莞市鎮共建文化藝術品牌項目“先鋒集結號”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可以不難看出,每一個公益文化活動品牌的建設都要緊緊地把握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精髓,要從對外在美的欣賞到內在價值的追求上都要符合廣大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就像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一樣,一個地方的文化發展,同樣需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響當當的文化品牌,不光會為自己的受眾創造精神動力,同時在地方的知名度也會得到大大的提升,也能夠推動地方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文化合作共贏是公益文化品牌建設的必經之路

“先鋒集結號”公益文化活動品牌的建設告訴我們,公益文化品牌是在實踐中總結摸索出的一條以特色文化帶動地方文化的發展之路,使各方資源得以有效地利用、品牌知名度得以提升、社會影響得深遠的有效之路。作為公益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傳播者,要掌握統籌兼顧的方法,在遵循群眾文化發展的特點和廣大群眾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借助地方企業的力量,無論是資金的支持上還是對文化的宣傳推廣上,進行文化服務的深度合作,達到多方共贏的局面。

(三)文化服務創新是公益文化品牌建設的有效手段

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因素,在公益文化活動品牌的持續發展過程中也同樣適用。要將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進行有效的融合,及時調整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思路,對創新成果進行持續性的驗證,促進公益文化的創新發展?!跋蠕h集結號”公益文化活動品牌采取創新的運作模式、表演形式、宣傳方式等進行公益文化活動品牌的建設。促進群眾文化的創新,培育增強廣大群眾對文化的興趣,通過“潮流文化秀”“先鋒實驗劇”“非職演員訓練班”三大板塊的系列文化活動更充分地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公益性文化內容上要創新,要貼近廣大群眾的生活,影響群眾的思想情感,創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品牌,打造當地獨具魅力的文化名片。

參考文獻:

[1]吳修林.群眾文藝活動品牌建設的探索與思考——以湖南常德演藝“百團大賽”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24):16-17.

[2]邢健.品牌的力量——淺談群眾文藝活動品牌建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7(13):10.

[3]周志光.公益文化品牌下的群文發展[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八)[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

猜你喜歡
品牌建設
誠信文化與現代企業的品牌建設研究
濟源市農業品牌建設實踐與對策
健康養生類節目的策劃與品牌建設探析
《蒼梧晚報》:多元跨界的空間與效益
提升企業品牌核心價值的營銷策略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