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坪羌寨的民族可持續性發展研究

2019-10-20 01:59徐梁代志莉曾瑋璽
炎黃地理 2019年5期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徐梁 代志莉 曾瑋璽

摘 要:近年來,民族地區旅游發展十分迅猛。桃坪羌寨依托其優越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迅速在旅游市場上獲得了一定的優勢。然而,在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管理混亂、環境污染、利益相關者的矛盾等。為了實現羌寨的協調發展,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從三個方面對未來羌寨的開發進行了建議。

關鍵詞:桃坪羌寨;可持續發展;保護開發建議

1 案例概況

桃坪羌寨的位置處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鄉,因為它有比較完整的文化遺跡而有神秘的“東方之堡”的美名。

經歷過1996年以來初步發展期、汶川地震旅游受挫期兩個時期的探索,理縣政府不斷優化旅游環境,劃分旅游區塊,致力于桃坪羌寨的長足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理縣通過深層次地挖掘桃坪羌寨所擁有的古建筑藝術以及深厚的羌族民族文化,大力開發桃坪羌寨旅游資源,將文化資源的優勢向經濟優勢進行轉化。如今,作為古羌文化的代表村落,桃坪羌寨已成為國內外民族村寨旅游的重要品牌。

2 案例現存問題

民族村寨作為少數民族群體聚集的地方,具有原始、古樸、傳統的特點,但在旅游開發中,民族村寨被開放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雖然會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但必定會對民族村寨自身的文化、環境造成很多負面消極的影響。近年來,桃坪羌寨的旅游發展迅猛,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喜愛與認同,但在其旅游發展的同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受到了十分嚴峻的挑戰。

2.1文化系統失衡

部分商家在經濟暴利的驅使下,忽視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甚至出現了文化造假的現象,對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導致了許多文化的精華與核心的丟失。且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外來的大量新式文化造成桃坪羌寨原有傳統的生產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化文化的輸入使民族村寨自己原來的文化系統受到了強烈的沖擊,而自身原有的創造和傳承的民族文化因為沒有得到主流文化的認可,所以村民對自身的傳統民族精神與生活行為等產生懷疑,對自有文化繼承的興趣減弱,民族村寨的文化基礎被動搖。

2.2利益相關者沖突

隨著桃坪羌寨旅游的一步步發展,政府和開發者從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村民作為其文化的生產者卻沒有在村寨的開發中獲得足夠的利益,反而承擔了旅游開發所帶來的生態破壞、生活干擾、物價上漲等諸多的消極影響,導致村民大眾的不滿,引發了各利益主要方的矛盾激化、產權矛盾、開發混亂甚至管理失調。例如景區管理委員會與村民、旅游開發商與村民、村民與村民之間的矛盾,其中以旅游開發商和村民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利益相關者沖突的激化嚴重影響了羌寨的和諧,干擾了桃坪羌寨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桃坪羌寨民族文化也因此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2.3管理混亂

桃坪羌寨管理混亂,內部競爭激烈。桃坪羌寨內部采取由家庭經營的經營方式,每戶村民都是相互獨立的利益個體,由家庭經營缺乏旅游上的專業運營與管控,管控能力較為有限且水平相對較低。在獨立經營中通過無序的競爭方式招攬客源,村民之間的矛盾累積激化,由此影響到了村寨的旅游品質。

3 開發與保護對策

伴隨著社會資本在桃坪村寨旅游開發過程中的不斷增多,桃坪村寨旅游開發上的問題日漸暴露在人們面前,我們面臨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如何科學的對桃坪羌寨進行開發與保護。我們分別從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出發,為桃坪羌寨的開發和保護提出相應的對策

3.1物質文化的開發和保護對策

政府應確定桃坪羌寨旅游發展的目標和原則,制定合理的規劃和發展方案,特別是確保村民參與。只有村民切身的獲得相關利益,才能更好的提高居民參與建設旅游區的積極性。把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放在第一位,建立一個完整的保護機制。同時,仔細挖掘其內涵,全面保護當地服裝、語言、建筑等,建立一個國家文化研究和教育中心來培養繼承人。

3.2行為文化的開發和保護對策

由于外來游客的生活水平和長期教育水平的差異,村寨居民很容易陷入文化困境,并且產生跟風的現象。

該地區的管理者可以為當地居民開展培訓,傳授傳統文化技能,以確保他們對當地民俗保持文化自信,盡量減少對外來文化盲目模仿的可能性。此外,游客進入時,也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進修課程。民族文化的所有者——村民,對民族信仰和民俗的傳播有一定責任,因此必須正確界定居民的所有權地位,確保他們從旅游中受益。這樣可以更好地發展地方民俗,保證地方人民保護和傳播地方民俗和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促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3.3精神文化的開發和保護對策

隨著村寨旅游業的發展,我們也需要研究旅游發展對當地文化的沖擊。民族本身的文化符號和精神信仰,其遺產必須合理開發和保護。在精神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居民的宗教信仰、人們的精神思想和價值觀念等隱性文化因素的因素。以合適的方式為游客提供旅游產品,增加旅游深度。

現在的羌寨文化衍生品雖然豐富,但并未讓當地人產生高度文化自信。因此,政府必須將地方文化融入核心價值觀,加大居民教育的投入,提高居民的文化生產力,更好地將地方文化的潛在成本轉化為實際價值。將當地獨特的有吸引力的文化資源通過一定的渠道轉變為經濟上的資本,再將其運用到教育上。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改變文化資源,提升當地人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在其發展的進程中,將具有民族歷史底蘊和價值的旅游資源呈現或者結合,使現有的民族價值觀制度化,不僅有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轉變,而且有助于展示真正的民族文化智慧和創造力。只有民族文化的準則化形式正式形成,居民才能真正對自己的文化產生自豪感,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得到敬仰,從而得到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孝蓉.文化資本視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續發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

[2]劉小萍.民族社區社會資本的實證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3]任耘.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民族村寨旅游開發研究——以四川理縣桃坪羌寨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3,34(02):112-115.

[4]雷世敏.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面臨的困境及治理措施——以四川阿壩州理縣桃坪羌寨為例[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3,15(02):196-199.

[5]雷英.基于游客期望與感知差異的民族村寨旅游地文化開發與保護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徐梁(1999.06--);性別:女,民族:漢 學歷:本科,就讀于成都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旅游開發與管理。

猜你喜歡
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視角下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建筑節能新材料應用探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