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綠色興農化肥如何減量

2019-10-21 04:53曾永紅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關鍵詞:需肥興農氮磷

曾永紅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糧之源、健康之本、更是社會和諧穩定之基。黨和政府及為重視,視保障糧食安全綠色供給為十三五執政議題。把緊盯食品安全從田間到餐桌每道生產防線不動搖。實現這個目標,仍然任重而道遠,紛繁而復雜。既以自然與環境、材料與資源、科學與技術諸多相關。而“化肥”對綠色和品質是舉足輕重的重要環節,當下“化肥”確實多了,如何減量,牽動黨和政府及全國各族人民的心。實踐認為:還得回到,因產、因土、因規科學配方和大興綠肥生產,良性生態種植模式上來,才能使“化肥”多了迎刃而減。

一、用肥現狀

1、吉水縣同全國各地一樣,糧食實現了十幾連增可喜之局,這來之不易的成果雖如韓部長所說,非靠化肥喂出來的,得以于靠政策、科技、投入“三靠”措施共同作用的結果。也不排除穩產高產的兩個因素與化肥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2、化肥確實多了,多在那里?近年頻入散戶、大戶、農業公司對高中低不同用肥水平調查顯示:用量多了,85%以上用戶尿素畝用量高達20~45kg之多,45%高含量復合肥畝用量25~40kg左右,60%含量氯化鉀肥平均不足5.0kg。部分用戶再增施磷肥50kg;浪費多了,氮磷鉀三大原素之比為:1∶0.753∶0.637~0.25,表現氮、磷浪費多,與正常需要比例1∶0.4∶0.8~0.9嚴重失調;45%高含量商品復合肥三大元素配比失調,如:三元等量15%為1∶1∶1配比與水稻生理需求1∶0.4~0.45∶0.8~0.9,氮磷嚴重過盛,鉀元素偏低,這種“油多壞菜”格局是導致大面積土壤坂結循環不良,面源污染加劇,生態失去平衡之關鍵,長期以來“水里無漁,泥里無鰍”,作物稀奇病蟲害曾出不窮,病蟲害加劇危害,農藥用量特別是進口農藥呈逐年上升之勢。受其影響,糧食品質不僅得不到有效提升,甚至危禁含量出現超標。

二、實現化肥減量不減產的技術支撐

1、實現化肥減量水稻不減產,主要支撐技術,遵循以產定肥、因土配方、因需補缺、精準配肥為準則,探索表明:遵循作物需肥要求、土地貢獻率,以產定肥規則,將純氮總量控制在10~11kg范圍,三元素比例協調至1∶0.4∶0.8范圍;根據水稻生理需肥規律實施的自主配肥數據顯示,通過測土配方以產定肥所配制的氮磷鉀總養分35%,氮15、磷7、鉀,三大原素純養分為:1∶0.47∶0.87配方標準較為科學精準。與氮磷鉀三原素15%和常規用肥總量相比,平均每畝下降20~25kg,以全縣歷年播收面積120萬畝計算,可節省用肥總量1.2~1.5萬噸,節約肥料成本三千多萬元,如將全面推進綠色配肥,面源污染可望大為改善。該技術是2015年7月10日審議通過公布施行的綠色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所制定的綠色生產“兩遵循,一協調”平衡生產規定控限量使用化學肥原則,及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標準相配備。

2、化肥減量,用藥成本顯著下降,按照上述綠色配方用肥,早稻一般破口抽穗期綜防一次,中晚稻一般苗期和破口抽穗期兩次用藥,同比可減少用藥1~2次,以每畝次防治工本費37元計算,早晚稻每畝分別可節約防治成本37~74元,全年累計節省防治費用上億元,生態修復更是不言而喻。

3、化肥減量,產量不減反增,實施因規用肥幾年的實踐表明,因氮磷鉀配比結構與作物需肥規律實現了供需平衡,作物生理實現了平衡,病蟲草害減輕危害,結實率顯著提高,產量不減反增幾十上百kg,加工大米整精米率可提高5~7%。

4、化肥減量,農藥使用次量減少50%,源于化肥農藥帶來的污染明顯減輕,生態修復明顯好轉。

三、實現化肥減量提質增效的政策支撐

1、化肥減量與綠色興農政策相向而行,以國家質檢總局頒布實施的綠產品認證管理,規范綠色產品認證活動,保證認證活動一致性、有效性和持久性要求提出的生產、加工等環節需遵循因地制宜,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秉持質量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的食品安全準則相一致。

2、化肥減量,有利發揮好豐富而固有綠色資源優勢,整合本省天勢地理人和,資源和區位優勢,充分利用縱橫交錯的便利交通,充沛的水利資源,肥沃的土地寶藏和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及全國優質大米產銷基等富繞美好的綜合資源優勢,加快綠色崛起。

3、化肥減量,有國家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技持,人民的期盼,環境在鞭策,生態在呼喚,大家再無理由不加快綠色崛起。

四、怎樣實施化肥減量,實現品質提升,綠色興農

1、政府主導制定綠色配肥和綠色發展規劃,制定項目支持、資金幫扶等傾鈄政策,整合綠色興農資金用于獎補綠色配肥所需資料費、宣傳費、技術培訓指導、技術試驗示范經費,并將配肥設備納入農機獎補,鼓勵購置智能配肥設備,用于發展綠色配肥事業。

2、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制定和加大綠色食品的產銷全程常態監管機制,實行嚴抓嚴管,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3、農業技術部門著力從技術上和土壤檢測和精準配方試驗示范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根據土壤養分豐欠和作物需肥數量,開出精準配方單。

4、配肥企業按照一縣一照一照-點匹配,切實保障綠色配肥、綠色供肥、質量監管落到實處。

5、開設綠色糧食收貯通道,憑綠色供肥提供實名制面積發放綠卡予以綠色通道優價收貯。

6、配方設制,以畝產百斤谷純氮2.25kg為參考,按氮、磷、鉀1∶0.4∶0.8配比,結合土壤供貢獻率和目標產量計算配方標準。

7、恢復綠肥生產,化肥當家幾十年,土壤逐漸變坂田,如要綠色又高產,冬種綠肥不能變。實踐再次見證,只有通過“稻-稻-綠肥、稻-冬油、雙稻-鴨、雙稻-馬鈴薯或紅薯、稻-蕎麥、稻-蜿豆”等親土種植,才能真正把化肥減量落到實處。

8、實施化肥控限綠色配肥,用戶可無需再大量購買尿素、磷肥、鉀肥“三肥”,只需使用通過測土對癥、因需補缺智能配制的“綠色水稻”專用配方肥即以一肥代“三肥”,化肥確實多了所導致的危害將從源頭得到有效遏制,從而實現化肥減量,品質提升,綠色興農的生態效果。

(作者單位:331600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尚賢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

猜你喜歡
需肥興農氮磷
玻利維亞擬建新的氮磷鉀肥料工廠
馬鈴薯的生長條件與在遼西北半干旱地區的需肥特點及施肥關鍵技術
年度十佳蝦苗出爐!恭喜海興農、海茂、正大、源正龍、粵海、恒興、新榮騰、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興農沙龍”開到了田間地頭
廣西農業工作暨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會議在南寧召開
以教育精準扶貧——獨山興農中學側記
淺談紅干椒的需肥規律及施肥技術
不同氮磷水平下AM真菌對棉花的侵染率及氮磷含量的影響
不同濃度指數施肥方法下馬來沉香與土沉香苗期需肥規律
三種填料對模擬河水中氮磷吸附性能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