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高血壓病人護理中應用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的效果及對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

2019-10-21 07:05吳媛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血壓控制老年高血壓護理

吳媛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壓病人護理中應用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的效果及對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方法:此次研究對象選自本院2018年02月-2019年03月期間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共計102例,按照數字表法對其進行平均分組:分別是參照組51例和研究組51例。其中給予高血壓常規基礎護理管理的為參照組,應用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的為研究組,比較兩組的血壓控制效果及血壓達標率。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血壓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為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的血壓達標率高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結論: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壓病人護理中的合理應用,可將尚沒有被控制的血壓有效檢測到,從而調整并制定更加優化的降壓方案,促使患者血壓能夠更好的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護理;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血壓控制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242-02

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其中最為常見的可控因素。高血壓的主要臨床表現是血壓升高,目前,還沒有真正明確該疾病確切的致病因素。相關研究指出[1],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血壓水平會隨之有所上升,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是收縮壓,因此,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相對更高。家庭自測血壓能夠對血壓水平加以有效反應,有助于對常規血壓不足的合理評價,從而促使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血壓自控能力的提升。本科開展此次對比研究的目的旨在進一步明確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應用于此的實際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選自本院2018年02月-2019年03月期間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共計102例,按照數字表法對其進行平均分組:分別是參照組51例和研究組51例。其中參照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1:20;平均年齡為(62.26±9.03)歲;平均病程為(16.76±5.24)年;高血壓分級:Ⅰ級、Ⅱ級、Ⅲ級人數比為11:16:24。研究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0:21;中位年齡為(62.19±8.74)歲;平均病程為(16.53±5.12)年;高血壓分級:Ⅰ級、Ⅱ級、Ⅲ級人數比為10:18:23。上述兩組病程、高血壓分級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對比缺乏異常明顯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參照組

該組予以傳統基礎護理管理,主要是建立隨診檔案、健康教育、用藥指導以及預防并發癥等。

1.2.2研究組

該組應用家庭自測血壓管理,具體如下:患者在全科醫師的指導下開展家庭血壓測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血壓測量方式也逐漸趨向自動化,在防治高血壓的方法中,家庭自測血壓成為了新的途徑,但大部分老年高血壓患者十分欠缺相應的自測常識和知識,會對測量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并降低防治效果。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通常為當前較為常用的一種血壓計,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自測血壓時應選擇安靜的環境并提前休息15分鐘,測量前忌食油膩、助興奮食物,在肱動脈處放置聽診器并保持需心臟持平,歸零血壓計,囑其每天在進行自測血壓操作時要保持“三同”,即同一血壓計、同一時間以及同一姿勢[2]。每天進行三次測量,兩次測量間隔時間2分鐘左右,取總測量次數的平均值,結合自測血壓值進行用藥指導。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血壓控制效果及血壓達標率兩項。①血壓控制效果。詳細記錄兩組護理前后的血壓數值并比較;②血壓達標率。判斷血壓控制達標的標準是<140/90mmHg,達標人數除以總人數即為血壓達標率。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軟件統計處理研究數據,血壓控制效果計量資料以( )加以表示,并開展t檢驗;血壓達標率通過百分數的形式進行表示,并實施卡方檢驗,待統計值P值小于0.05時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的血壓控制效果

研究組的血壓控制效果優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比較兩組的血壓達標率

研究組的血壓達標率為92.16%(47/51),參照組的血壓達標率為76.47%(39/51),研究組的血壓達標率高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老年高血壓患者因其多方面的身體機能均呈現出程度不一的退化,血壓波動大、收縮壓增高、晨峰現象增多為主要的臨床表現[3]。血壓監測是對降壓療效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護理期間需要對此加以重點關注,以促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保證血壓控制效果。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能夠促使患者更好的將檢測方法熟練掌握,增加血壓監測準確性,將其實際血壓狀況更加真實的反應出來,讓患者對自身的血壓水平更加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規范其自我監測行為,更好的預防慢性病及各種并發癥。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血壓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為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的血壓達標率高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說明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壓病人護理中的合理應用,可將尚沒有被控制的血壓有效檢測到,從而調整并制定更加優化的降壓方案,促使患者血壓能夠更好的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護理中應用家庭自測血壓管理模式,可取得令人十分滿意的護理效果,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巧平. 芻議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隨訪結合家庭自測血壓對血壓控制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 2019, 7(1):60-60.

[2] 王桂招, 徐彩勤, 廖寧. 家庭血壓自測對社區高血壓管理的效果及其對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7, 25(5):393-395.

猜你喜歡
血壓控制老年高血壓護理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妊高癥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
舒適護理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
氨氯地平與松齡血脈康合用治療老年高血壓臨床觀察
纈沙坦分別聯合氨氯地平和氫氯噻嗪治療老年高血壓的療效對比
不同脈壓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影響分析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及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
社區規范化管理對高血壓的血壓控制的效果評價
家庭醫生責任制對社區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