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康復護理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2019-10-21 07:19左麗紅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膝關節功能早期康復護理

左麗紅

【摘 要】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76例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康復組,對照組(n=38)。對照組:常規護理,康復組:常規護理,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Lysholm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半年,康復組Lysholm評分要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術后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促進其膝關節功能恢復。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前交叉韌帶重建術;膝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206-01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常見的運動性損傷,該疾病會造成膝關節前向不穩、創傷性關節炎,對患者正?;顒右约吧町a生較大的影響[1]。目前,臨床主要以手術方式治療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后需采取一定措施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我院對38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采取了早期康復護理,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76例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康復組,對照組(n=38)?;颊咦栽竻⑴c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認知功能障礙者;依從性較差,無法配合者??祻徒M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為20~65歲,平均(43.11±4.79)歲,包括運動傷21例,交通事故傷12例,意外扭傷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為22~67歲,平均(43.69±4.88)歲,包括運動傷20例,交通事故傷12例,意外扭傷6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致病原因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其進行健康宣教、日常生活護理、飲食護理,對其術后病情進行監測,并進行常規康復指導??祻徒M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

(1)術后當日。當患者麻醉消退后,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腳趾、踝關節活動,并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2)術后1~3d?;颊咝g后24h生命體征穩定后,指導并協助其扶雙拐腳不著地行走,期間繼續保持踝泵、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另外,指導患者進行側臥位側抬腿、俯臥位后抬腿、仰臥位直抬腿等練習,每次練習強度以患者耐受為限,10次/組,2~3組/d,組間休息1~2min。(3)術后4~7d。給予患者下肢被動關節活動器,以改善患者疼痛以及腫脹癥狀,預防靜脈血栓以及關節粘連,促進關節軟骨修復及代謝。(4)術后1~2周。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負重訓練,訓練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進行監護,確?;颊甙踩?,以患者耐受為限。(4)術后3~6周。指導患者進行患肢抗阻訓練,患肢保持自然下垂,將沙袋懸掛于患肢踝關節處,由拇指著地拄拐站立轉變為全足著地拄拐行走。(4)術后7~8周。讓患者進行下蹲聯系,將患肢足尖固定,兩足分開,保持與肩同寬,抓住床欄下蹲,5~10min/次,3次/d。結合患者膝關節恢復情況,適當加強肌力以及耐力訓練。

1.3觀察指標

采取Lysholm量表對患者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2],分數愈高表明膝關節功能愈優。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當中以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雙遍錄入,以SPSS 17.0完成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表明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Lysholm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半年,康復組Lysholm評分要高于對照組(P<0.05),如下表1所示:

3 討論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目前治療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主要方式。由于手術治療屬于有創治療,必然會對患者膝關節功能產生影響,故術后如何加快膝關節功能恢復十分重要。

此次研究中,康復組采取了早期康復護理,結果表明治療后半年,康復組Lysholm評分要高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3]。早期康復護理主張盡快引導患者進行術后康復鍛煉,促進其膝關節功能恢復。早期康復護理以臨床護理路徑為基礎,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實施,可形成一個標準化的流程,使得康復鍛煉計劃更為合理,更具針對性[4]。當患者手術結束,麻醉清醒后,便可指導其進行簡單運動,然后由簡至繁、由易入難,根據術后時間周期以及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一系列科學、規律的康復鍛煉,從被動訓練逐漸過渡至主動抗阻訓練,再進行床下負重訓練,逐漸加強膝關節運動強度。

綜上所述,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術后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其膝關節功能恢復,有利于改善。

參考文獻

[1] 張雪君.早期康復護理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體會[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8):121,123.

[2] 王艷秋.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應用早期康復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10(17):174-175.

[3] 劉榮.早期康復護理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1):235-236.

[4] 楊淑容.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8):65-66.

猜你喜歡
膝關節功能早期康復護理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早期康復護理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關節鏡清理術對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比較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
早期康復護理對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臨床價值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