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中作用與分析

2019-10-21 07:19張慧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關鍵詞:作用分析康復護理心理護理

張慧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護理在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中作用與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與康復護理辦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與護理辦法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來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理狀態。結果:經過治療與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SAS評分和SDS評分要顯著低于治療與心理護理前,同時,觀察組的SAS評分和SDS評分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在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中作用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焦躁、不安等情緒,幫助患者提升生活質量,值得推廣實施。

【關鍵詞】心理護理;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217-02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發嚴重,同時,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數量也逐漸增多。老年慢性病的常見病癥特點為病程漫長、見效緩慢以及容易反復等[1]。老年患者在患上慢性病之后,往往要長時間經歷病痛折磨,煎熬度過漫長病程,所以,難免會產生一些不良心理情緒,影響患者治療心態與生活質

量[2]。對此,臨床上十分重視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問題的研究與心理護理干預,希望通過該方式來解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問題。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心理護理在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中作用,現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中各40例患者。觀察組內,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62~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3±11.26)歲;其中,高血壓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0例,高血脂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4例。對照組內,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61~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5±11.03)歲;其中,高血壓患者15例,糖尿病患者12例,高血脂患者7例,冠心病患者6例。兩組患者以上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給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治療和常規康復護理。

給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康復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其內容包括:①增加溝通: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其實際狀況進行心理疏導。②健康教育:定期給患者開展健康宣教,擴展患者對慢性病的了解,減少患者因為不了解慢性病而產生的焦躁不安。③避免刺激;和患者家屬達成共識,一起為患者營造健康積極的外部環境,避免一些不良事件刺激患者的心理狀態與精神狀態。④睡眠改善:關注患者的睡眠質量,并采取有效措施來改善患者睡眠狀況。⑤增加生活趣味:參考患者的實際狀況,給其安排一些適度的文藝活動、體育活動以及娛樂活動等,增加患者的生活情趣,使其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1.3觀察指標

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來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理、精神狀態。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統計軟件來處理分析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驗,P<0.05則說明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心理護理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并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3 討論

這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患上慢性病的概率在不斷增長。常見慢性病涵蓋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冠心病等,其致殘率與致死率都十分高,同時,其病程漫長,遷延難愈,給患者與患者家庭制造了經濟重負[3]。當前,我國慢性病發病率10年增長10倍,慢性病患者人數已近3億,其中,高血壓患者超3億,高血脂患者1億多,糖尿病患者達到了9540萬人等,慢性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6.6%,可見,慢性病的嚴重性與廣泛性。在慢性病患者群體中,由于老年人身體功能衰弱,免疫力下降,因此其慢性病患病率也比較高,成為了慢性病預防重點關注人群[4]。

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心理通常體現為,其一,患者時常會意志消沉,自責內疚感,產生抑郁焦慮心理;其二,患者由于不適應衰老帶來的身體素質下降疾病侵襲,而產生失落悲觀心理;其三,患者由于衰老,對外界的依賴增加,子女關注不足,會產生孤獨敏感心理等。針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這些不良心理,在治療康復護理過程中,需要應用心理護理干預,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積極面對慢性病治療[5]。

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康復護理后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康復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的確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提升其疾病治療康復信心。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中的作用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焦躁、不安等情緒,幫助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實施。

參考文獻

[1] 楊瑩.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護理措施[J].中國療養醫學,2019,28(05):491-493.

[2] 張婷婷,馬微.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8):268+274.

[3] 羅昭琴.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8):122-124.

[4] 黃麗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護理應對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04):37-39.

[5] 周婷.淺談老年慢性病的心理護理[J].醫療裝備,2015,28(12):202-203.

猜你喜歡
作用分析康復護理心理護理
康復護理對解鎖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
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尿潴留康復護理效果的臨床分析
基于新形勢思想政治工作對醫院人事管理的作用分析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探討
工商管理培訓對保障企業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
鄉鎮文化對促進群文建設的作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