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南苗族旅游片區“文化污染”現狀與防治

2019-10-21 05:17李春鳳張作平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文化保護

李春鳳 張作平

摘要:川南苗族旅游片區蘊藏著豐富且極具開發價值的民族文化資源,隨著近年來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均有了較大提高,但“文化污染”現象也在不斷蔓延,破壞著當地的文化環境。因此,分析旅游開發背景下的川南苗族旅游片區的“文化污染”現狀及原因,探討防治其“文化污染”的措施,對深化川南苗族旅游片區文化保護的研究,促進其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川南苗族;旅游片區;文化污染;文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F5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4-0352-02

川南苗族現有總人口約15萬人,主要分布在瀘州市敘永縣、古藺縣及宜賓市興文縣、珙縣、筠連縣,川南苗族旅游片區有著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和文化傳統,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但苗族雖是當地人口最多的世居少數民族,卻與漢族人口相比仍然懸殊甚大,因此越來越有與漢族趨同的態勢,加之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大力開發,外來文化不斷影響著該地區文化的各個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污染”現象,也影響著該地區的傳統文化保護。

1 川南苗族旅游片區 “文化污染”現狀分析

川南苗族旅游片區與貴州西北部、云南東北部相鄰,是整個四川溶巖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擁有著原生態的雄秀奇幽的旖旎風光,也有著踩山節、苗場節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族風情濃郁、文化氛圍濃厚,其踩山節更是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旅游資源極為豐富。但隨著旅游開發的不斷深入,由旅游所帶來的“文化污染”也開始表現得較為突出。

(1)文化環境遭受破壞。對川南苗族旅游片區來說,可供依附的載體主要是當地獨具特色的苗族歷史文化遺產及周邊秀美風光。但片區居民為最大限度追求經濟利益,常常存在盲目迎合游客的現象,如擴建、改建具有民族風情和文化價值的古老建筑,濫造忽略當地文化形象總體特征迎合旅游消費的人文景觀,加之旅游參與者素質參差不齊及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得傳統苗家傳統文化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2)傳統文化不斷流失。川南苗族旅游片區古雅淳樸的民俗民風在旅游開發過程中也易出現簡易化、失真化、商業化等問題,造成了苗族傳統文化的不斷流失。傳統苗族文化在旅游經濟中經過不斷加工改造,導致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一輩無法傳承到苗族傳統文化的真實面貌。在與旅游者的溝通交流過程中,當地居民也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外來的文化內容及價值觀念,這些思想會不斷深入滲透到思想意識當中,并解構當地居民心中原有的文化體系。

2 川南苗族旅游片區“文化污染”的原因

(1)外來文化的沖擊。就目前川南苗族片區旅游發展的情況而言,相較于當地居民,旅游者幾乎都來自經濟條件更為優越的地方,而經濟的強勢一般也伴隨著文化的強勢,因此旅游者的文化行為習慣容易對當地居民產生一種示范效應。而且,為滿足旅游者的需求, 當地居民對外來文化還會進行一定的妥協,甚至主動地將外來文化的一些要素融入民族旅游中,以打造出更受旅游者喜愛的文化環境。另外,作為開放旅游區,川南苗族旅游片區對我國各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各地文化都是處于一種開放的姿態,當地居民連續不斷地受到各種外來文化持久性的影響,與外來強勢文化日益趨同,民族傳統文化被逐漸沖淡。

(2)政府投入的不足。雖然川南苗族旅游片區有著踩山節、苗場節等形式豐富的民族節慶活動,也吸引著眾多旅游者到訪,但該片區整體上仍處于遠離發達城市、交通相對不便、信息較為閉塞的狀態,政府在政策、資金上的投入均較為不足,這也使得當地苗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存在困難。主要表現為原有的苗族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與開發,缺少能融入當代民族特色的企業,吸引不來具有較高素養的旅游專業人才,旅游服務水平難以提高,缺少高品質的文化活動平臺,苗族傳統文化難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有效的傳播。

(3)經濟利益的驅使。苗族傳統文化不是一場活動、一場儀式就能夠完全展現的,它更多地應是伴隨著當地苗家人強烈感情,時時刻刻融入他們日常生活之中的。但在川南苗族旅游業興起之后,苗族文化漸漸地被異化為了快餐文化,只具備了基本的形式和要素,而忽略了其精神內核,很多苗族傳統文化被扭曲變形或庸俗化、批量化的道路。這對于新成長起來的苗族青年來說,自身已經難以體驗到原汁原味的苗家傳統文化,自然也就難以將當地苗族文化傳承并發揚下去。

3 川南苗族旅游片區防治“文化污染”的措施

從源頭出發:提高川南苗族旅游片區居民的文化保護意識。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文化通常體現在其文字、語言、服飾、建筑、活動等載體上,而這些載體都需要依托于當地居民來實現,因此當地居民才是其文化傳承的最重要且最根本的載體。因此,要做好川南苗族片區的文化保護工作,還得從當地居民這個源頭著手:(1)深入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引導川南苗族旅游片區居民提高苗族傳統文化保護意識,意識到保護苗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讓當地居民切實獲取到文化保護帶來的實際利益,讓苗族傳統文化與當地居民自然融為一體,讓當地居民認識到其文化傳統是維系當地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他們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從而讓苗族民族傳統在當地居民中得到很好的傳承。

用政策規范:做好川南苗族旅游片區的整體開發規劃。政府要用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看待民族旅游開發,保護好民族村寨的生態環境,提高民族手工藝人的地位與待遇,自覺傳承和弘揚苗族傳統文化。(1)建立開發與保護機制。完善苗族文化資源保護機制,建立健全保護標準,通過多層次、全方位、全覆蓋深入細致的走訪調研, 摸清具有特殊價值的優秀苗族文化遺產,對具有重大價值和瀕危的苗家技藝、民俗、節慶等予以保護,并積極組織專業人員挖掘整理當地珍貴史料、編研民族史志。(2)建立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吸引政府投資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苗族傳統文化的開發保護,利用好資金重點開發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文化景點,并依托重點做好協調配套開發。

從教育入手:把苗族文化傳統保護納入當地基礎教育體系。(1)讓苗族文化走進書本,政府應積極組織老藝人、老專家編寫苗族文化鄉土教材,把苗族文化納入當地中小學教育網絡體系,讓苗族語言、歌舞、音樂、手工藝等傳統文化走進書本。(2)讓苗族文化走進教室,聘請民間技藝傳承者走進教室向中小學生傳授苗族歷史、苗家禮儀、苗族音樂、苗族工藝等知識與技能。讓苗族文化走進學校,在重大節日引導鼓勵學生穿苗衣、說苗話、唱苗歌、跳苗舞,提高他們對苗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感,有效促進了苗族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保護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王俊.民族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的互動研究——以云南新平縣花腰傣聚居區為例[J].民族論壇,2018(04).

[2] 鄧永進.論民族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重點與主要措施[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03).

[3] 屠飛鵬,姚莉.探析苗族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以黔東南州苗族文化旅游資源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5(02).

【通聯編輯:代影】

猜你喜歡
文化保護
彝族阿細文化保護的政策實踐及對策建議
對殖民建筑保護的思考
嶺南社區住宅建筑保護與創作探索
海北州民族文化發展研究
貴州民族文化保護方式、問題與對策
民族傳統體育觀光化開發模式構想
九龍山采茶戲文化保護與傳承調研分析
從甘肅慶陽窯洞的發展來看傳統建筑文化
淺論揚州口頭文學及其傳承與保護
民間組織保護和傳承村落文化的動力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