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阿細文化保護的政策實踐及對策建議

2017-03-04 13:04宋雪峰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文化保護對策建議

宋雪峰

摘要:彝族阿細支系是一個神秘的部落,阿細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形成獨具特色的語言、服飾、禮儀、音樂、舞蹈、摔跤、斗牛、節日等民族文化,本文以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紅萬村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為例,對彝族阿細文化保護的政策實踐進行梳理,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彝族阿細支系;文化保護;政策實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80-01

彝族阿細支系總人數約78000人,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彌勒、瀘西、石林、華寧等縣,彌勒縣是彝族阿細支系傳統民族文化最為濃厚的區域,有73,900人聚居在該縣。紅萬村處于阿細文化區域的核心,是數千年來唯一完整保留密枝祭祀和火神祭祀的村寨,這個村既是研究彝族阿細支系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又為研究彝族火文化及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學的活史料。

一、彝族阿細支系傳統民族文化

阿細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形成獨具特色的語言、服飾、禮儀、音樂、舞蹈、摔跤、斗牛、節日等民族文化。一是“密枝節”。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由畢摩主持舉行神圣的“阿細密枝節”祭神林活動,全村集體參加,按照古老的習俗進行祭祀祭拜活動,用雞、豬、羊獻祭,祭祀的目的是保佑全村平安,祈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五谷豐登,祭祀完畢全村會餐,期間還舉行歌舞、摔跤比賽。二是“阿細祭火”。每年二月初三彝族阿細人舉行祭火活動,又稱為“木鄧賽碌”,紀念發明鉆木取火英雄木鄧,通過鉆木取火、火神游行、繪身祭火、赤足跳火、傳統歌舞活動等把祭祀火神逐步推向高潮,祭火儀式返璞歸真、粗狂奔放、激情四射、釋放野性、充滿歡樂,既有視覺上的沖擊、又有視火為萬物生靈神秘的祭祀,堪稱“東方狂歡節”。三是“阿細跳月”。有老年舞和青年舞,老年舞彈小三弦,青年舞彈大三弦。大三弦音響洪亮、厚重穩沉、氣勢滂湃,加上琴碼鐵片的撞擊聲,使大三弦成為跳月中最富有魅力的樂器,風靡阿細人聚居的山山寨寨。

二、彝族阿細文化保護的政策實踐

紅萬村阿細祭火節影響甚廣,海內外重要媒體都作過報道,已成為彝族阿細文化的重要標志。2006年云南省政府把紅萬村列為“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2012年被列為云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建設項目,投入資金623萬元,實施了特色民居保護改造、特色產業培植、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民生改善及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創建等工程。一是對315戶民居墻體外觀進行改造修繕,統一為紅土色墻體和彝族土木結構式建筑風格,消除瓷磚等不協調性材料。對村內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改型;二是在主街道旅游線路兩側墻體上創作以阿細祭火、阿細跳月、阿細勞作等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墻體畫500幅,突出彝族阿細人歷史文化、民風民俗;三是改造祭火廣場,對祭火廣場坑洼不平、雜亂無章的場地進行平整,重新鋪設石板,增加看臺,使之能夠容納800—1000名游客;四是對民族文化活動中心進行改造,既滿足民族文化傳承需要,又具備彝族阿細文化的展覽功能;五是完成了彝族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組建一支既能傳承阿細跳月、阿細祭火、阿細先基等文化,又能表演民族歌舞節目的演出隊伍,配備必要的燈光、音響、服裝、樂器等器材;六是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將原紅萬小學改造為可容納60人住宿的游客接待服務中心。此外,提升了紅萬村內道路、綠化帶、垃圾房、公廁、安全飲水等旅游基礎設施。通過系列項目的實施,保護了彝族阿細文化,調整了紅萬村產業結構,增加了就業,優化了人居環境,探索出一條民族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途徑。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彝族阿細文化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投入資金少。彝族阿細支系村寨大多處在發展相對滯后的山區,普遍存在著基礎差、底子薄,自我發展能力弱等問題,中央安排每個村寨的項目資金僅有100萬元,難以撬動足夠的社會資本;二是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落后。彝族阿細支系的村鎮,大到水、電、路、環保設施,小到停車場、公廁、標示牌,都難以滿足村鎮加快發展的需要,企業感到投入大、收效慢,嚴重制約社會資本和人才流入;三是傳承與建設的矛盾突出。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彝族阿細支系傳統民居被造價低廉的簡易建筑取代,村鎮格局和民居特色破壞嚴重。沒有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規劃設計缺乏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民族村寨的“建設性破壞”和“破壞性建設”現象時有發生。四是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彝族阿細支系村鎮產業落后、結構單一,自我發展能力薄弱,沒有形成支柱產業,基層干部群眾對保護與發展關系的認識不高,還存在有“等、靠、要”的思想。五是民族文化未得到充分挖掘。由于資金和人才等原因,對彝族阿細文化發挖掘整理不夠,傳統飲食文化、阿細跳月、阿細先基等缺乏宣傳和包裝,還沒有真正形成民族特色旅游產品,沒有通過商業演出給群眾帶來較多的經濟收入。

四、對策建議

彝族阿細文化資源稟賦獨特,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建議:一是繼續完善建設規劃,加強彝族阿細村鎮民居的保護與建設,使民居更好的體現彝族阿細文化特色。二是圍繞“阿細祭火”鄉村旅游品牌,引入社會資本,策劃開發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做到春觀阿細祭火、夏賞阿細跳月、秋摘生態果蔬、冬補阿細美食。同時,引進資金加快彝族阿細村鎮相關民族農產品、民族工藝品的精深加工,開發民族旅游商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三是加大彝族阿細文化的打造力度,對彝族阿細村鎮群眾分年齡進行彝族阿細文化、歌舞、特色餐飲等培訓。四是提升彝族阿細民族歌舞表演隊,進一步挖掘傳承彝族阿細民間歌舞。在原有的基礎上聘請老師進行指導與排練,排練出更具彝族阿細文化特色的展演歌舞節目。五是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建設,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按照“統一規劃、群眾自建、集中居住、社區管理”的原則,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實施集中連片開發建設,群眾集中居住。六是培育特色產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土地集約利用、產業集中發展的連環推進模式,為民族地區扎實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旅游強省的意見》(云發2013﹝14號﹞);

[2]《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設工作的意見》(云政發〔2013〕101號)。

猜你喜歡
文化保護對策建議
海北州民族文化發展研究
貴州民族文化保護方式、問題與對策
民族傳統體育觀光化開發模式構想
從甘肅慶陽窯洞的發展來看傳統建筑文化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