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型頸椎病要盡早手術

2019-10-23 17:59陶純全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019年10期
關鍵詞:椎管無力脊髓

陶純全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頸椎病不外乎就是頸肩痛,伴頭暈、頭痛。其實,頸椎病有很多類型,各自危害性不同,而其中一種叫“脊髓型頸椎病”,主要癥狀并不是頸部癥狀,而是脊髓壓迫后出現的下肢疼痛、麻木、無力等。雖然發病率不高,占全部頸椎病的10%~15%,但一旦發病卻是危害最大的,有可能致殘。因此一經發現應盡早治療,而手術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

癥狀復雜,易誤診漏診

脊髓型頸椎病是由于頸椎椎骨間連接結構退變,導致脊髓受壓或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

脊髓性頸椎病通常在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表現為普通頸椎病的癥狀,如頸肩痛伴頭暈、嘔吐等,有的患者會出現手腳麻痹,易被當作神經性疾病問題誤診漏診。

患者在早期會出現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涼、發抖、無力、顫抖等癥狀,行走困難,經常打軟腿,易絆倒,有的患者有行走如踩棉花、頭重腳輕的感覺。之后會發展為雙側或單側上肢麻木、酸脹、燒灼感、疼痛發抖、無力以及活動不靈活等,甚至不能做執筆、握筷子、端碗、系扣子等雙手精細動作。癥狀加重的同時,患者可能出現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表現為尿急,一有想排尿的感覺便急不可耐,有時排尿控制不好甚至尿褲子,排尿無力、尿不盡感以及便秘等,嚴重者小便潴留或小便失禁。部分男性患者還可能有性功能障礙。

注意兩個重點

如果確診得了脊髓型頸椎病,一定要注意兩個重點:

1.得了頸椎病或者出現頸椎病癥狀以后,很多患者會選擇按摩緩解,但這是極不科學的。按摩雖然能治療頸椎病,但是并不適合所有的患者,比如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已出現頸椎結構器質性病變,如果隨意做“旋轉”“側搬”脖子等按摩動作,可能造成頸椎附件的骨折、髓核組織脫出、壓迫神經,甚至導致患者癱瘓。所以,必須要提醒患者,一定要先到正規醫院看病,再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

2.多數頸椎病都應當先嘗試保守治療,如果效果不滿意,再考慮手術治療。但是,脊髓型頸椎病是個例外。目前,臨床上一般建議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及時手術,避免病情加重。即使患者暫時病情并不嚴重,但是預防性手術也是避免患者在輕微外傷等后出現脊髓損傷的必要手段。因此,希望患者明確診斷后,不要拖延治療!

多數不適合微創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多數需要接受開刀手術治療。主流的手術方式包括兩種:頸前入路和頸后入路。

1.頸前路減壓固定術:是從患者頸部前面進入,切除骨刺、椎間盤等壓迫神經引起癥狀的部分,并且做植骨和固定。以往多從骨盆取骨,現在多使用人工骨和鈦合金材料。它的適應癥是:椎管直徑在14毫米以上;壓迫節段在2~3個椎間以內。

2.頸椎管擴大成形術:是從頸部后面進入,擴大狹窄的椎管,解除脊髓的壓迫。其方法是切斷構成椎管的椎弓一側,另一側用微型磨鉆制成鉸鏈,將椎弓像開門一樣打開固定。它的適應癥是:椎管直徑在13毫米以下——存在椎管狹窄;壓迫節段在3個以上。

頸前、頸后入路手術方式各有利弊。具體情況還需要做個體化選擇,甚至還可能選擇頸前、后聯合入路。

應用微創技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是近年來學者探討研究的內容,目前臨床上得以研究應用的微創技術主要有前路頸椎椎間孔切開術、后路神經根管減壓術等。但由于前方微創入路有損傷交感神經或椎動脈的風險,后方入路切除椎間盤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所以并未得到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椎管無力脊髓
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脊髓損傷后膀胱功能障礙優勢探
關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狹窄
注意!疼痛信號在傳輸
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手術治療及臨床病例資料分析
草莓椎管育苗 產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產出率高一倍
新手術為修復脊髓損傷提供希望
懶人美味
椎管狹窄就應該手術嗎
新聞浮世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