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遠古至先秦時期的中國古代舞蹈

2019-10-30 03:01華雪
大觀 2019年8期
關鍵詞:先秦樂舞遠古

摘 要:從遠古至先秦這段時間是人類發展中漫長而神秘的歷史時期,同時也是舞蹈最本源而自然的時代;是人類從追求生活所需上升到不斷追求、不斷摸索生命與精神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樂舞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部分。舞蹈是自然與生命的交錯中人的本能行為的表現,是其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的直接體現,而并非是刻意的追求。樂舞成為一切文化的母體和先聲。中國古代樂舞具有獨特的發展歷史,不同時期都不同程度地被規范在安邦定國的制度和倫理之中。

關鍵詞:樂舞;遠古;先秦;舞蹈

從遠古至先秦這段時間是人類發展中漫長而神秘的歷史時期,同時也是舞蹈最本源而自然的時代。在與自然、與生命的抗衡中,人類從無知于春夏秋冬到知道何時采集,何時狩獵,何時儲存,何時耕耘,何時收獲。從節繩記事到甲骨文的出現,從巫術舞蹈、神靈觀念到交流感情,舞蹈的雛形逐漸呈現出來。舞蹈是自然與生命的交錯中人的本能行為的表現,是其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的直接體現,而并非是刻意的追求。

在遠古時期,沒有文字、沒有語言,人類社會已經有了類似舞蹈的動作形式。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當人們看見天下雨會產生對天的懷疑,在潮濕的空氣中人們為了讓自己暖和起來便用跳舞的形式來活動筋骨;當新生命降生,人們也會跳舞來慶祝。這一時期的舞蹈可能以各種形式在任何場合中出現,這些舞蹈都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至高無上的精神追求。每一個動作所體現出的都是人們心中最真實的信仰,這時的人的思想是獨立而自由的,因為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想象出不同的天神,但觀念和意識又是直接而統一的,都會祈求狩獵成功,氏族昌盛。在這一時期,舞蹈的形式主要以群舞為主,人與人之間不分等級,這是一個團結生存的時期。舞蹈不但促進了人類身體的強健,同時也對中國歌舞藝術的產生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這一時期,人類從本源走向追求,體現了舞蹈最本質的一面。

從遠古至三代時期,原始社會逐步走向奴隸社會。在人類社會對物質生活不斷的追求之中,當人與人體能之間有高有低時,當勇敢的人需要更多的食物的時候,就出現的首領、祖先、帝王。從六舞的體裁和內容來看,大多數都是歌功頌德的,出現了為各代所制歌頌自己氏族部落首領、圖騰的樂舞。據記載,夏代著名樂舞《大韶》(又稱《簫韶》),相傳為舜時期的樂舞,夏、禹繼承了它?!妒酚洝は谋炯o》載:“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百獸率舞?!蔽枵呤謭膛藕?,隨著簡單的節奏而舞。又因為它結構龐大而又豐富多變,故又稱之為《九辨》;加上它“歌”的部分包含多段,所以人們又稱之為《九歌》。這部樂舞,曾被長期視為原始藝術的最高典范。如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見到了這個樂舞之后發出了如下的贊嘆:“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公元前517年,孔子又在齊國看到了《韶》的演出,受到極大的感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墩撜Z·八佾》記載說:“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币簿蛷倪@時起,“盡善盡美”不僅成為一個沿用至今的成語,更成為我國美學史上評論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標準用語。

從黃帝以來,經過堯、舜、禹的“二頭軍長制”到夏的“傳子不傳賢”,中國歷史被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隨著奴隸社會的建立,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早期奴隸制社會的光輝和驕傲,暴力便成為了文明社會的產婆。商是我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人處于神權時代,宗族體系是構成商代社會結構的顯著特點。這一時期出現了《北里之舞》,是男女舞者在灌滿酒水的池塘邊舞蹈。這會不會是因為戰爭頻繁,使得人口越來越少而產生的對生命繁衍的追求呢?據記載,商代樂舞《大濩》是代表商湯的舞蹈,是一個求雨舞蹈。這一樂舞與桑林舞截然不同,充滿教化之意,與《韶樂》相同,是一個德育教化的政治樂舞。由此可見,這時的樂舞已經朝著教育目的發展了,商朝的樂舞,較夏朝而言,有了很大的進步。樂舞的目的不再只是單一的祭祀、祈福,而是有了教化的目的。而且,商朝的祭祀禮儀活動,也不單單是祭神,而是祭神和祭祖結合。這表明了商朝神權與王權結合的特殊政權現象,《大濩》就是實證。

西周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時代。宗法文化、制禮作樂成為這一時代的主要文化特征,周代建立了宮廷雅樂。宮廷雅樂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意義,不但系統地繼承了前代樂舞,也明顯成為了政教結合的工具。制禮作樂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承擔著社會倫理道德教育的重任。而周代的巫舞也與之前有所不同的。巫舞作為原始宗教萌芽狀態中的一種表現形式貫穿先秦舞蹈的始終,也可以說它是先秦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達到控制自然和其他人的一種方式。周代的主要巫舞有蠟祭、雩祭、祀高禖等。周代的巫舞之所以與前代不同,是因為夏朝以前,沒有人把娛神的樂舞拿來給自己欣賞。而至周代,巫舞已成為專門娛人的舞蹈,從神本文化走向人本文化,從與天交流給天表演,正式邁向了為取悅帝王而舞的表演目的,開啟了古代舞蹈對象化的先河。周代建立的禮樂機構相當龐大,其主要任務是負責樂舞演出和負責樂舞教育。樂舞演出包括祭祀活動、典禮活動、宗教活動,樂舞教育是以禮、樂、射、御、書、數為主的六藝教育,樂舞是貴族子弟的必修課。這為中國古代舞蹈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不難看出,西周初年的制禮作樂已經為中國古代樂舞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制禮作樂是奴隸社會的必然產物,它使舞蹈從最初的肢體活動形式真正成為了具有政治色彩的表演活動。也許是因為它的古老,也許是因為人的精神需求,舞蹈從娛天真正走上了娛人的政治舞臺,成為了儒家思想的工具。從宏觀的角度上看,制禮作樂使中國古代樂舞以一種歌功頌德的形式一直延伸到封建社會末期;從微觀的角度上看,制禮作樂的形成將舞蹈的自發性砍去,發揚了舞蹈的觀賞性,給舞蹈帶上了等級的光環,帝王的至高無上成為樂舞的至高無上,帶上了歷史的高帽。從樂舞自身發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制禮作樂使它有了一種類別般的定位,但另一方面,制禮作樂也局限了樂舞的自由發展,殘酷的奴隸制度最終導致“禮崩樂壞”。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如果沒有登上政治舞臺,如果沒有“禮崩樂壞”的轟轟烈烈,中國樂舞也不會有所發展,更不可能存在。生活工具可以越來越便利,城墻建筑可以不斷擴建,服飾可以越來越舒適,樂舞卻不可以改變它的本質意義。樂舞如果沒有制禮作樂奠定的強制性、功利性或是代表性,那么就沒有魏晉的覺醒、唐朝的昌盛,也就沒有當前世界化的交流。

從奴隸制社會步入封建社會,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樂舞在隊形上、表演形式上以及表演目的上不斷變化著,其實無形中已經為舞蹈增添了許多豐富的內容,舞蹈逐漸變成人類社會中的一種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其實,從人類社會最早期的原始舞蹈的群舞形式,到商因慘烈戰爭而產生的祈求繁衍的男女對舞形式,再到周代步入封建社會所需的上層化舞蹈的領舞形式,這無形中豐富了舞蹈表演形式的種類。這些因社會背景而產生的舞蹈隊形的變化已經為舞蹈內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如環舞的原始美、對舞的神秘美、古典舞中的對稱美,就像京劇中的雙龍吐珠、芭蕾舞中的變奏一樣需要一定的原則性。這些是古人在生活中、創造中、摸索中、追求中為我們留下的珍貴遺產。

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舞蹈的性質與形式不斷變化著,從原始環舞到祈求繁衍的對舞,再到巫文化影響下的領舞,舞蹈形式于無形中改變了。而從人與天的溝通,到巫與天的溝通,再到人給帝王表演,舞蹈的表演對象與目的也在不斷變化著。人類走向文明,樂舞也隨之發展、進化。從先人的本能反應,到后來的德育教化樂舞,聰穎的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完善著舞蹈這一古老的藝術。從最初的表現生命欲望的舞蹈,到后來出于審美要求的舞蹈,體現的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禮儀性樂舞和娛樂性樂舞的出現,表現了人類物質文明的豐富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樂舞是一切文化的母體和先聲。中國古代樂舞具有獨特的發展歷史,在不同時期都不同程度地被規范在安邦定國的制度和倫理之中。樂舞所具有的弘揚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特征,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后代的舞蹈。

參考文獻:

[1]陳捷.漢唐古典舞創作語言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6).

[2]孫穎.中國古典舞評說集[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

[3]孔穎達.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王海濤,劉妍汝.“漢唐古典舞”的歷史傳承與文化形象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8(6):88-92.

[5]王蓉蓉.中國漢唐古典舞基訓教材的審美取向[D].北京舞蹈學院,2015.

[6]楊蕾.孫穎漢唐古典舞文化內涵探徵[D].吉林藝術學院,2016.

[7]張大魯.論漢畫像石(磚)舞蹈形態在當代漢唐古典舞創作中的價值與運用[D].山東藝術學院,2017.

[8]劉青弋.中國舞蹈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9]張素琴,吳宏蘭.把握民族風格,激活文化傳統: 蘇珊與孫穎舞蹈錄[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1).

作者簡介:

華雪,碩士,天津音樂學院南院舞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古典舞。

猜你喜歡
先秦樂舞遠古
韓邦奇《苑洛志樂》的思想來源與樂學訴求
遠古鱷魚用兩條腿走路
唐代絲綢之路樂舞文化的當代傳承考釋
遠古厲險游
遠古十大食草動物排行榜
先秦“五正色”的數據參數分析
愛有別還是愛無別
“詩言志”的審美闡釋
類型學視野下先秦個體量詞初探
夢回遠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