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內分泌護理中的應用淺探

2019-11-04 03:51李圓圓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護理風險

李圓圓

【摘 要】:目的:觀察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內分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從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選擇92例內分泌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然后通過數表法將其平均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結果:觀察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風險預防、護理態度評分,分別為(93.71±2.00)分、(94.50±2.18)分、(96.78±1.54)分及(94.69±0.99)分、環境風險、其他風險發生率為2.17%,用藥風險、護患矛盾均未見發生。對照組各項評分分別為(82.13±3.17)分、(79.50±3.64)分、(78.44±3.03)分及(84.14±3.80)分,發生環境風險者占10.87%、發生用藥及其他風險者占8.70%、發生護患矛盾者占6.52%。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有助于提高內分泌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風險。

【關鍵詞】: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內分泌護理;護理風險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on endocrine nursing. Methods:92 patients with endocrinopath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May 2019, then the averag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by a number of metho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was obser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1

內分泌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患者缺乏自我護理能力,機體抵抗力低,對護理質量的要求高。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有助于提高內分泌護理質量。本文于本院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內分泌疾病患者中,隨機選取92例作為樣本,闡述了持續護理質量改進的方法,觀察了改進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分組,觀察組性別:男/女=27/19,年齡(69.95±20.70)歲,疾病類型:甲狀腺疾病7例、腎上腺皮質疾病11例、糖尿病25例,其他3例。對照組性別:男/女=28/18,年齡(70.38±19.60)歲,疾病類型:甲狀腺疾病8例、腎上腺皮質疾病10例、糖尿病26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

方法如下:1)成立小組:內分泌科護理人員需首先成立護理小組,負責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活動,全面提高護理水平。2)分析問題:影響內分泌護理質量的因素,以“護理態度差”、“護理技能低”、“護理內容欠完善”為主。護理人員需重點關注上述因素,制定詳細的護理方案,為護理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3)制定計劃:與患者溝通時,護理人員應確保態度良好,語氣溫和。針對患者的疑問,需耐心解答。護理人員應共同參與培訓,提高自身的護理技能。針對患者所實施的護理,內容應完善,方法應科學。以糖尿病為例: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詳細的飲食方案,確保營養充足,確保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合理。肢體功能無異常者,應適當運動,輔助降低血糖?;颊咝枳襻t囑應用降糖類藥物或胰島素控制血糖,而護理人員則應監督其用藥。此外,護理人員同樣需加強健康宣教,指導患者自我護理,達到減輕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目的。4)評估效果:小組成員應于每月月末對護理效果進行評估,以之為基礎,調整護理方案。5)調整計劃:針對護理方案中存在的漏洞,護理人員需及時彌補。例如:當患者跌倒時,表明環境護理質量較低。應將環境護理納入至護理方案之中,積極預防跌倒等風險,持續性的提高護理質量。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風險預防、護理態度評分,分別為(93.71±2.00)分、(94.50±2.18)分、(96.78±1.54)分及(94.69±0.99)分,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護理安全性對比

觀察組環境風險、其他風險發生率為2.17%,用藥風險、護患矛盾均未見發生,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內分泌疾病患者的常規護理模式,具有“內容單一”、“缺乏靈活性”的缺陷。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持續采用統一的手段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患者護理需求變化的問題缺乏重視。因此,護理方案中的漏洞往往長期存在,護理風險發生率高,患者滿意度難以提升。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指在分析常見護理問題的基礎上,制定護理方案,并根據患者的需求及護理問題,不斷對方案進行調整的一項護理模式。將該模式應用到內分泌護理中,有助于全面改善護理效果。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期間,通過召開會議的方式分析護理問題,可提高護理方案的針對性。詳細制定護理計劃,有助于規范護理流程、護理內容。對護理效果進行評估,可使護理人員及時發現方案中存在的問題。根據評估結果調整計劃,則可使護理方案得到持續性的完善。

本文研究發現,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后,內分泌疾病患者基礎護理、操作技能、風險預防、護理態度評分,分別為(93.71±2.00)分、(94.50±2.18)分、(96.78±1.54)分及(94.69±0.99)分,與常規護理相比,護理質量更高(P<0.05)。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環境風險、其他風險發生率為2.17%,用藥風險、護患矛盾均未見發生,與常規護理相比,風險更少,優勢顯著(P<0.05)。綜上所述,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有助于提高內分泌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風險。

參考文獻

范欣欣. 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內分泌科管理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26):83-83.

呂靜平. 持續質量改進在內分泌科護理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6):139-140.

張春燕, 夏莉莉, 李佳佳. 護理持續質量改進在內分泌科護理中的實施效果[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5):71-72.

猜你喜歡
護理風險
關于提高急診護理服務質量的探討
應急措施結合常規護理在婦產科護理風險預防中的應用及效果
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
淺談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風險及應對策略
神經外科護士的護理風險及防范對策
論綜合性ICU的護理風險與防控
循環內科常見護理風險分析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