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對比不同采血方式在臨床血常規檢驗的應用

2019-11-04 17:25原鴻雁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靜脈采血

原鴻雁

【摘 要】目的 分析評價不同采血方式在臨床血常規檢驗的應用效果。方法 本次將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進一步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每組平均為40例;其中,對照組采取末梢采血方式,觀察組采取靜脈采血方式,然后比較兩組血常規檢驗效果。結果 在血小板(PLT)、紅細胞壓積(Hct)、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RBC)四項血常規檢驗指標水平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高(P<0.05);此外,在白細胞(WBC)指標水平方面,觀察組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靜脈采血方式與末梢采血方式比較,檢驗穩定性更優,檢測準確度更高;因此,可優選靜脈采血方式。

【關鍵詞】不同采血方式;臨床血常規檢驗;靜脈采血;末梢采血

【中圖分類號】R44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1

血常規檢驗,為臨床最基本的血液檢驗方法,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通過對PLT、Hct以及Hb等血常規指標水平的檢驗,并觀察其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對疾病進行判斷。因此,血常規檢驗科作為臨床醫生進行患者疾病判斷的一種輔助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臨床血常規檢驗過程中,所選采血方式的不同,其檢驗結果會存在一定的差異[1]。鑒于此,本課題重點分析評價不同采血方式在臨床血常規檢驗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成果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將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均知情簽署相關診療同意書,且均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此外,排除不愿配合此次實驗者[2]。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分布在21-73歲,平均為(43.8±1.2)歲。對照組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分布在22-71歲,平均為(43.9±1.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的意義。

1.2 方法

(1)常規處理:兩組均由相同的臨床血常規檢驗工作人員進行檢驗工作,于清晨8點讓患者保持空腹狀態,然后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重復采集2次。

(2)觀察組靜脈采血方式的應用:觀察組患者采取靜脈采血方式,選取肘靜脈,經真空方式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操作方法為:常規消毒處理患者的采血部位之后,使用針頭一端快速朝肘靜脈刺入,另一端保持和真空采血管的連接,在壓力差的作用下,朝真空采血管將肘靜脈的血液標本導入,采集完血液之后,將針頭拔出。在按壓止血中使用無菌棉球,時間控制在3-5分鐘。

(3)對照組末梢采血方式的應用。觀察組患者采取末梢采血方式,即選取靜脈末端部位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一般將患者的右手中指部位作為血液采集點,首先按摩處理中指指腹部位,使其維持充血狀態,進一步采取乙醇棉球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完成之后,使用三棱針對中指指腹進行快速刺破,擠壓之后快速采集流出的血液,采集過程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血常規檢驗指標水平情況,包括:①血小板(PLT);②紅細胞壓積(Hct);③血紅蛋白(Hb);④紅細胞計數(RBC)。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數據,即涉及的血常規檢驗指標為計量數據,使用()表示,并用t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具備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PLT、Hct、Hb、RBC四項血常規檢驗指標水平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高(P<0.05);此外,在WBC指標水平方面,觀察組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下表1:

3 討論

在臨床血常規檢驗過程中,選擇正確、合理的采血方式非常重要。從以往的臨床血常規檢驗經驗來看,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是兩種不同的方式,且應用較為普遍。其中,對于靜脈采血來說,一般將肘靜脈作為穿刺點,此采血部位的血液成分穩定性較高,并且采血過程完全封閉,血液標本和外界空氣之間相互隔離,操作速度比較快,可以使血常規檢驗結果受外界因素影響大大降低,進而使血液標本感染的發生率大大降低,進而確保血液檢驗準確率的提高。而對于末梢采血來說,操作比較簡單,患者的耐受度比較好,通常將手指、耳垂以及足部毛細血管等作為采血部位,但是因為這些部位的出血量比較少,且血管比較細,所以采血時間比較長,同時在受到揉按、擠壓等操作影響下,會進一步使檢驗的結果受到影響,從而使檢驗準確率下降[3]。所以,綜合考慮,相比較于末梢采血方式,選擇靜脈采血方式效果更優。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取靜脈采血的觀察組,在PLT、Hct、Hb、RBC四項血常規檢驗指標水平方面與采取末梢采血的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高;此外,在WBC指標水平方面,觀察組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從中可知,靜脈采血方式的穩定性、可靠性比末梢采血更優;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較為相似[4]。

綜上所述: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靜脈采血方式與末梢采血方式比較,檢驗穩定性更優,檢測準確度更高;因此,可優選靜脈采血方式。

參考文獻

謝雪芳.不同采血方式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18):54.

黃冬梅.不同采血方式在臨床血常規檢驗的應用分析對比[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18):125-126.

游浪瓊.兩種采血方法應用于血液常規檢驗中的臨床結果比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04):67-68.

邱澤群,符宏梧,羅鐵勇.200例不同采血方式血常規臨床檢驗分析[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38(01):74-75.

猜你喜歡
靜脈采血
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價值分析
研究門診靜脈采血的護理措施及交叉感染的預防對策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靜脈采血后皮下淤血發生率的應用效果
不同靜脈采血方法導致溶血的比較及護理對策
針對性護理對健康體檢者靜脈采血暈針的預防價值分析
品管圈在護士采血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采血點對嬰幼兒采血成功率的影響分析
循證護理在小兒靜脈采血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靜脈采血后不同按壓方式及不良反應發生的現狀研究
門診嬰幼患兒靜脈采血成功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