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藥護理指導對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改善作用分析

2019-11-04 19:33鄭天貴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治療依從性精神病

鄭天貴

【摘 要】目的:探討服藥護理指導對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改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共計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40例觀察組和40例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督促服藥護理,觀察組患者加強服藥護理指導,采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估患者護理前、護理2周和護理4周的精神狀態以及護理前和護理后2周、4周的依從性。結果:觀察組患者干預前BPRS評分比對照組患者略高,P>0.05,進行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評分均顯著下降,觀察組患者明顯比對照組下降更明顯,表明精神狀態更好,P<0.05。在依從性方面,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依從性接近,P>0.05,均不理想,干預2周后有所改善,干預4周后明顯改善,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積極應用服藥護理指導能夠明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癥狀,提高依從性,促進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盡早康復。

【關鍵詞】服藥護理指導;精神病;治療依從性;改善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1

這些年我國精神病患者總量逐年上升,調查資料顯示已超過4千萬以上[1]。由于精神病患者情緒多變,不穩定,有焦慮、恐懼的負性情緒表現,容易對外人產生敵對情緒,這也給臨床護理工作中患者的用藥處理增加了困難。本研究現選擇80例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現做以下總結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時段內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中選出80例納入本研究,納入標準:(1)患者入院時經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精神分科推出的《中國精神病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2],確診為精神病患者;(2)患者應用精神并治療藥物進行治療時間在1個月以上;(3)精神病患者患病病程超過3個月;(4)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一般資料不完整,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耐藥性、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患者年齡在20歲~65歲之間,平均年齡(48.2±3.9)歲,病程在半年~18年之間,平均病程(7.6±2.6)年,包括精神分裂患者30例和心境障礙患者1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患者年齡范圍為19歲~63歲,平均為(47.8±3.8)歲,病程范圍為半年~17年,平均為(7.5±2.5)年,包含精神分裂患者31例和心境障礙患者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中的性別、年齡、病程和疾病類型等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我院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督促服藥護理,內容包括監督患者的用藥次數、用藥劑量、用藥時間等指標,及時指導用藥期間的飲食禁忌等。觀察組患者加以服藥護理指導,具體內容如下:(1)密切觀察監督患者,調查和總結患者出現治療依從性差的原因,包括對藥效產生懷疑、缺乏家屬進行監督與鼓勵、與醫護人員關系處理問題、無目的藏藥等,結合這些原因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有針對性和有建設性的解決措施;(2)健康指導干預,在精神病患者精神狀態好,情緒較為穩定的情況下,護理人員主動詳細告知患者疾病誘發的原因、機制、臨床上常用的精神病治療手段,如為什么服藥》服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針對副作用正確的處理方式?藏藥的害處等等,確?;颊呒訌妼膊『椭委煿ぷ鞯恼J識,并使其深刻了解按時服藥和按量用藥的重要性;(3)心理誘導干預。護理人員予以患者家屬一定的基礎心理誘導工作,傳授相關專業知識,確保家屬在配合下主動采取語言按時、轉移注意力或行為按時等方式,幫助患者緩和應激情緒,創建良好的關系,給發病過程的患者提供更多安全感和信任感;(4)家屬干預護理。護理人員要充分利用患者家屬的親情力量,號召家屬參與到患者用藥的監督管理工作中,通過用藥監督、心理誘導和健康教育等方式,增強陪伴時間,確?;颊吒惺芨嗟年P懷度,進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和用藥的依從性;(5)加強對服藥的監督?;颊呙看畏幈仨氂凶o理人員在場進行指導,確保藥物送到手,看患者服用后才能離開。

1.3 觀察指標

采用BPRS簡明精神病量表[3]為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2周、干預后4周的精神狀況進行評分,各項目以0~5分表示,分別代表無、可疑、輕、中、偏重和重,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精神狀況越差。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其中依從表示患者能堅持遵醫囑進行服藥,不存在少服、漏服和錯服的情況,不依從表示患者每次的服藥必須在從旁監督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每個月中出現拒絕服藥或停藥的情況超過2天,部分依從中患者的表現介于上述兩種評價之間。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分別通過x2與t進行檢驗,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BPR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BPRS評分接近的情況下,P>0.05,干預2周及4周后評分均明顯下降,觀察組患者評分下降幅度更顯著,P<0.05。

2.2 依從性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明顯比干預前的依從性更高,而觀察組患者干預4周后依從性比對照組更好,P<0.05。

3 討論

長期臨床治療實踐發現[4],影響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導致其依從性差的原因較多,而大多來源于心理方面的因素,如缺乏自知力,表現為不少精神病患者對自身疾病認知的缺陷,不承認自身患病,堅決不服藥;再如被迫害妄想癥,表現為患者認為藥物是毒藥,外界任何人有迫害自我的動機;還有抑郁消極,部分精神病患者主動尋求自殺機會,會出現積累藥物到一定數量一同吞服自殺的情況等等。針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是基礎也是重點,護理人員要從服藥護理著手,強化指導,結合精神病患者的心態提高護理效果。

積極應用服務護理指導,護理人員首先應從患者拒絕用藥或不遵醫囑用藥的具體原因出發,掌握患者的心態與情緒,采用針對性心理護理的措施協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比如存在病恥感的患者通常不承認自身生病,所以護理人員可詳細告知拒絕用藥的危害,使其意識到不服藥可能產生的病情惡化后果,同時還要鼓勵患者家人積極參與到協助患者康復的行列,利用親情力量予以精神病患者心理與生理上的支持。本研究中,采用服藥護理指導的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精神癥狀改善情況及依從性明顯比單純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更好,P<0.05,該結論與劉娜等人的論著[5]研究結果相似,再一次證實服藥護理指導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精神病患者提倡積極應用服藥護理指導,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進其盡早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康瑞瑩,吳業清,楊向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貧困精神病患者免費服藥的治療效果隨機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28):3376

楊惜珍,陳春紅.服藥護理指導改善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3,37(9):846

周秀潔.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干預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4(4):147

艾春青,姜萍.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3):330

劉娜,黃杰瑜,李文艷.分析服藥護理指導對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改善作用[J].遼寧醫學雜志,2016,30(1):47-48

猜你喜歡
治療依從性精神病
完形填空專練(五)
精神病
探討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與治療依從性分析
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探討
綜合性護理措施對前列腺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干預效果
如何判斷你的老板是個“精神病”
江湖后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