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非營利組織財會理論創新與實踐

2019-11-07 04:50林海帆
財會學習 2019年28期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新常態

林海帆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改善,超越溫飽層面的社會需求日益增長,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憑借其獨特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彌補了單純依靠政府解決眾多社會問題方面力量的不足,在社會管理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供符合社會需求的令人滿意的服務,從供給側方向著手,提高自身運營管理能力,是非營利組織獲得人們尊重并賴以生存的基石。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會計理論創新與實踐;新常態

非營利組織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現的一種組織形式。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非營利組織參與社會活動日益廣泛,涵蓋了教育、科技、文化、社會救助等社會公益事業領域,彌補了單純依靠政府解決眾多社會問題方面力量的不足,領域取得了巨大社會效益。

一、非營利組織的法律界定

人類文明史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進,逐步形成了各式各樣的社會組織。通常人們將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分為三大類,即政府組織、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這三大類型社會組織維系了人類社會的運行秩序。

對于非營利組織,很多人常常誤讀為非營利組織或非營利組織。中國字“盈”者《廣雅》謂之滿溢也;“贏”者《說文》謂之賈有余利也;“營”者《說文》謂之圍繞而居、經商營市也。非營利性的含義,并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無利潤,也不是不講經營之道,而是一個用以界定組織性質的詞匯,它指這種組織的經營、運作目的不是為獲取利潤,更多的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老年人的救助,以及民間的互助互利,因此“營”字最能清晰準確描述非營利組織的性質。

非營利組織的法律界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將其定義為符合以下特征的實體:(1)該實體從捐贈者處獲得大量的資源,但捐贈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資金回報;(2)該實體經營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利潤;(3)該實體不存在營利組織中的所有者權益問題。非營利組織包括政府部門和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之外的一切志愿團體、社會組織或民間協會,是介于政府與營利性企業之間的“第三部門”。

二、非營利組織的新常態背景

我國在過去的30多年里,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國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民生保障更完善,人均壽命持續延長,全社會對養老、健身、愛好、運動等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大量涌現,新常態為非營利組織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非營利組織的治理架構

不以營利為目的、運營受到法律及道德的約束、運營產生的盈余不能分配給非營利組織的出資人,是一個組織能成為非營利組織的三大重要指標。非營利組織治理架構的搭建,必須緊密圍繞這三個要素展開。

非營利組織治理架構的載體是組織的章程。通過章程,明確組織的名稱、住所、性質、成立的依據、存在的宗旨、服務的對象、服務的內容和經費的來源等等最基本的方向性問題,以及約定會員資格取得的條件、會員的權利和義務、會員資格解除的條件等內容。非營利組織憑組織章程和相關資料,經登記管理部門批準后,取得合法的民事主體地位,以獨立的民事主體身份開展活動。章程約定的內容是規范和指導非營利組織構建治理架構的基石,也是非營利組織自律、他律的標準。

四、非營利組織的稅收規定

一個運營狀態良好的非營利組織,在運營實務過程中,收入支出相互抵減后,很有可能出現盈余,財會人員因此常受到困擾:非營利組織不是以非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的嗎,為什么會有盈利?盈利了怎么辦?

(一)免稅資格的認定采用的是“審批制”而非“注冊制”。非營利組織在政府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取得《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或《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后,并不是自動獲得免稅資格,要取得免稅資格,必須經過具有審批權限的財政、稅務部門聯合審核,確認符合免稅條件的,經批準后方能具有免稅資格。

(二)符合免稅資格的非營利組織,必須同時滿足依法登記設立、依法從事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活動、剩余財產用于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目的、財產及其孳息不得用于分配等九大條件。在運營過程中,經??梢砸姷揭恍┓菭I利組織管理者為了利益,變相分配剩余財產,達到規避稅收和監管目的。這些變相分配剩余財產方式,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為了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財稅[2014]13號文件明確規定非營利組織“不變相分配該組織的財產”,非營利組織的各項支出必須合理合法。

(三)取得免稅資格的非營利組織,并不意味著終生享有免稅資格。當非營利組織發生不再能滿足免稅條件的情形后,應當自發生變化之日起十五日內,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并依法納稅。非營利組織應依法履行納稅義務而未履行的,主管稅務機關有權對未依法納稅的稅款進行追繳。

五、非營利組織監管的幾大重點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非營利組織憑借其獨特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在社會管理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逐步成為社會管理領域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我們也看到,由于非營利組織本身的不足,政府監管存在盲區,也令非營利組織發展之路也充滿坎坷,屢屢曝光的公益低效和公益腐敗問題正在侵蝕非營利組織脆弱的公信資源。

(一)正確區分非營利組織中事業單位與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區別

我國事業單位是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社會服務組織。民間非營利組織是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按現有社會組織分型歸類,第一部門是社會的基礎,創造先進的生產力和社會財富。第二部門通過納稅和財政進行二次分配,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第三部門處理特別公共事務,通過社會志愿者等民間力量,救助弱勢群體,增進社會和諧與文明。我國的事業單位從服務宗旨而言,承擔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特別公共事務等職責,具有非營利組織的性質,但由于資金來源具有較多的政府背景屬性,更多的具有第二部門色彩。

我國的事業單位適用《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的監管更多是按照政府部門的管理模式,由財政部門、審計部門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實施監管;民間非營利組織適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由民政部門對民間非營利組織實施監管。兩種單位適用完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式和監管模式,我國的事業單位與民間非營利組織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二)正確理解非營利組織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問題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都規定非營利組織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如何界定“營利性經營活動”,卻缺少依據。例如舞蹈愛好者協會,通過引進舞蹈界的名家名師對會員進行輔導,幫助會員提高舞蹈水平及舞蹈鑒賞能力。如果收取的會員費大于支付給老師的課時費,就會出現盈余,非營利組織這一行為究竟是不是“營利性經營活動”?從行為結果而言,只要是收取了市場對價,就可以認為是營利性經營活動,但多少才是合理的市場對價卻是個問題。

非營利組織存在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產生利益,而是填補第一部門和第二部門職能和力量的欠缺。因此,對于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的理解,應從精神實質和基本原則層面出發。

(三)借力注冊會計師審計實施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我國對于非營利組織的監管實行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雙重負責的管理模式,既利用業務主管單位熟悉業務工作的管理優勢,又加強統一歸口登記管理。

注冊會計師審計是政府審計、內部審計以外的,由具備資質的獨立第三方進行審計。監管機構應充分借力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專業優勢,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運營狀況實施監督。如非營利組織是否按照章程約定的宗旨和范圍開展業務,收入是否完整、支出是否合法,往來款項中是否有公款私借等侵占、私分、挪用資產行為,是否有違規將積累用于分配,是否按照財務制度編制會計報告,是否存在按規定使用票據,是否有租借銀行賬戶行為等財務外部控制的指標。對于享受免稅待遇的非營利組織,更加需要監管到位,不能滋生新的不公平競爭土壤。

六、結束語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改善,超越溫飽層面的社會需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打造公平競爭環境,促進市場運行規則透明化,增進社會的文明與和諧,是新常態下非營利組織健康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楊黎.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設定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6.

[2]夏悅.非營利組織資金良性運作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7,2.

[3]焦沈芳,李玲玲.非營利組織績效會計要素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10.

猜你喜歡
非營利組織新常態
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與審計機制:國際視野與一般框架
淺析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對于固定資產的核算
非營利組織的營銷分析
非營利組織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