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觀性與強調表達的本質、特征及關系

2019-11-10 13:02魯瑩
關鍵詞:主觀性本質

〔摘要〕 語言不僅是傳遞客觀命題的工具,更是言者用來傳遞主觀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對命題的認識、對事件的態度、對語篇的立場構成了主觀性陳述;當言者的主觀性賦予話語某一部分在態度、情感、立場上的主體地位,使它們超越其他語義內容、獲得凸顯感知時,就形成話語中的強調形式。其次,主觀性的核心參項可以表述為不具真值語義、體現言者立場的話語形式;同理,話語強調表達的核心特征可參照真值語義、句法轄域、語用意義三個維度。最后,強調表達與主觀性表達是蘊涵共性關系,強調表達是主觀性表達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觀性是語言中更為優勢、自由的概念,不一定總是表現為強調表達。

〔關鍵詞〕 主觀性;強調表達;本質;參項與特征;蘊涵共性

〔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19)05-0026-12

引言

“語言的主觀性”是指言者自立為主體的能力[1](293),是自然語言為話語主體提供的一種表達自我、態度、信念的手段[2](337),是言者對于自我的表達[3](1)[4](17),基于言者針對情景的主觀態度[5](385),同時包含了言者對命題內容的認識和對語篇結構的態度[6](20);說話時,行為主體通過調整韻律和語言表達,賦予話語不同類別、不同程度的主觀性[2](340)。

“話語的強調表達”是指在言語交際中,言者為了滿足語義輕重、信息急緩、感情強弱等差異化的交際需求,賦予話語某一部分在態度、情感、立場上的主體地位,使它們超越了其他語義內容,獲得了凸顯感知(perceptualprominence),形成了話語的強調形式。

以上定義中的主題詞“主觀性”與“強調表達”互換,似乎也說得通。既然都是話語主體對自我的表達,主觀性與強調表達的本質是否相同,內涵是否相似?Nuyts[7](64)曾提出,主觀性的定義難以給出,范疇的邊界難以區分,外延難以確定;與此異曲同工,漢語學界對“強調”概念,也一直存在著內涵不明確、界限不清晰的看法:郭繼懋[8](111)認為“表示強調”說法很籠統,不能令人滿意;周小兵[9](6)認為“強調”就像個垃圾場,不好解釋的都扔進去;劉丹青[10](53)指出“‘強調缺乏科學界定和清晰分類,容易成為沒有操作性和規則性的空洞解釋”。

不過,近年來漢語學界對主觀性的參照標準形成了較為一致的看法:董秀芳[11]和陳禹[12]分別從主觀性和客觀性范疇出發,提出主觀性表達側重于反映說話者的個人態度與評價,因為一旦涉及到評價,說話人的態度、觀點與情緒彰顯出來,就不可能保證公正中立;相反,客觀性的參照標準是說話者使用語言手段不增加額外的評價意義。黃蓓[13](205)也提出,主觀性在結構上指向整個命題,在語義上涉及主體的認識評價,其實質源于說話者針對命題的信念或態度。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基于主觀性的這些研究共識,挖掘強調表達在本質、特征上與主觀性的共相與個性;并在此基礎上,簡要說明并表述兩者的關系?

一、主觀性與強調表達的本質

周國光、張林林[14](110)舉過一組例子說明陳述有質的區別。首先,陳述有肯定、否定之分,這是最基本的區別;其次,從陳述者的態度看,陳述又有客觀、主觀之別。例如:

(1)a.劉國正戰勝了金澤洙。(2)a.劉國正居然戰勝了金澤洙。

b.這兒的蚊子比蒼蠅大。b.這兒的蚊子比蒼蠅還大。

c.他不怕校長。 c.他連校長都不怕。

d.老王去過很多地方。d.老王什么地方都去過。

e.這事兒是他做的。e.這事兒恐怕是他做的。

例(1)和例(2)的句子一一對應,命題語義基本相同。不同在于,例(1)是具有真值的客觀事實句,例(2)基于客觀事實基礎,以語氣副詞和特殊句式凸顯言者的主觀態度。比如,a句的“居然”強調“戰勝”出人意料;b句的“還”強調“蚊子比蒼蠅大”不同尋常;c句的“連……都……”強調誰也不怕;d句的“什么……都……”強調去過所有地方;e句的“恐怕”凸顯言者的主觀判斷。這些語言手段減弱了句子的肯定性、客觀性語義,增加了推論性、不確定性等主觀性語義??梢?,陳述者的主觀態度造成了兩列不同的句法結構:以例(1)為代表的客觀陳述是對客觀事實的命題性陳述,能夠判定真值,陳述者對所述事實不做主觀評價,也不表示自己的態度;以例(2)為代表的主觀陳述則是對客觀事實的情態陳述,不僅陳述事實,而且陳述表達者的情感[例(2)a]、態度[例(2)b]、評價[例(2)c-d]、推斷[例(2)e]。

所以,言者對命題的認識、事件的態度、語篇的立場構成了主觀陳述的核心要素。言者的態度(attitude)、語氣(mood)、感覺(feeling)、意向(disposition)賦予了話語在命題之外的一種情感框架(affectiveframe)[15](18),滲透了整個語言系統,體現在語言結構的所有層級,是話語的有機組成部分;其表達手段很豐富,包括詞法手段如情態副詞[例(2)a、b、e],句法手段如極量構式[例(2)c]、全量構式[例(2)d]等,這些手段與強調表達的典型手段是一致的。

漢語的強調意義一般表現為韻律、詞匯、句法和篇章四種手段,在話語(utterance)從語言形式上看,“話語”指的是大于句子的任何敘述語,可能是個完整語段,是句子與句子在語言使用中的組合體,即一個篇章;也可能是一個復雜的包含很多分句的完整復句,即一個句子。中,韻律手段主要涉及重音、節奏(停頓)和語調(組合特征),詞匯手段主要是以評注性副詞為代表的虛詞,句法手段包括構式和句法語序,篇章手段指的是作用于話語層面的辭格和話語標記。在不同語體中,強調表達所偏好的語言手段不同口語中,韻律、詞匯手段也常常附著在命題成分上共同表達語義重點,主觀性與客觀性膠著在一起,不好區分。為保證研究處于一個勻質的語言平面,本文沒有涉及韻律、詞法等手段,只討論話語(以句子為最小單位)中主觀性和強調性的表達。:口語語體較多使用韻律手段例(3)用符號“.”表示帶重音的句子成分,“#”表示成分與成分之間停延后造成的邊界,一般表示一個節奏單元;“-”表示音步;表示句調的升降,三者結合起來,體現口語中語流的韻律面貌。。例如:

(3)a.以前國家提倡計劃生育,①還是生#一個#好;

現在國家放開二胎政策,②還是#生一個#好。

b.單身的來由:①原來是喜歡#一個人#,②現在是喜歡一個#人#。

c.冬天:①#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②#能-穿多#少#穿多#少#。

d.女孩給男朋友打電話:如果你到了,我還沒到,①你就等著吧;

如果我到了,你還沒到,②你就#等著#吧高明明[16]的研究表明,帶強調重音的語調有較大的音高升降起伏的變化,全句以強調重音為語調最高點(句末強調重音除外)。

例(3)中,a句①的重音落在數量詞“一個”上,同時前后停延控制節奏,使“一個”成為獨立節奏單元(邊界用“#”表示),凸顯和強調“一個”;②的重音落在動詞“生”上,并與“一個”結合為一個節奏單元“生一個”,所指從行為結果“一個”變成行為本身“生一個”,命題義由“鼓勵少生”變成“鼓勵多生”。b句①的重音在“人”上,節奏單元為“一個人”,言者意為喜歡“某個人”;②的重音在“一個”上,節奏單元為“人”,言者意為喜歡“自己一個”,對象變了,命題義也由“喜歡某人”變成“喜歡獨處”。c句①和②的語義差異主要在于節奏單元,①中“多少”為獨立節奏單元,重讀,指代“衣服多”;②中“少”為獨立節奏單元,重讀,“多”做副詞修飾、強調“少”,指代“衣服少”,命題義由“多穿衣服”變為“少穿衣服”。d句①和②的語用差異是由語調造成的,①以降調收尾,常規理解為命題義;②的重音落在末尾“等著”,伴以語調突然升高,語義轉為威脅、警告等內涵義。

所以,相同的語言形式結合不同語境,以不同節奏、重音、語調表達,能指稱不同對象,凸顯和強調完全不同的命題語義。在口語語體中,話語標記也常常作為言者意圖的一種典型、直接的表達手段,結構上與命題互相獨立,語義上表達對命題的認識、評價。例如如無特別說明,下文所引例句均取自北京大學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

(4)a.如果你自信的話,你就不需要用那種方式,來證明自己。說實話,大衛,有的時候,你比他更脆弱。(王朔《空中小姐》)

b.這部電影不僅僅要賺錢,更重要的是,它要成為一部經典。(張云《導演萬歲》)

c.康偉業說:“你的話有道理,可你知道我他媽就是吃不下飯,沒有胃口,人生這游戲不好玩,沒有什么意思啊?!保ǔ乩颉秮韥硗罚?/p>

例(4)中,a句的“說實話”強調了言者的主觀評價“你比他更脆弱”;b句的“更重要的是”凸顯了言者對“要成為經典”這一重要性的主觀認識;c句的聽者不可能知道言者“吃不下飯、沒有胃口”等個人情況,言者使用“你知道”確認聽者知曉,并使其共同參與話語,使聽者給予話題更高的關注度,是凸顯話題的一種交互策略。

書面語體中,句法手段是比較典型的強調表達方式,包括語序和句式手段。語序手段是指句子內部改變成分相對固定的句法位置,如倒裝、前置等易位或異位語序。例如:

(5)a.脖頸上明晃晃地掛著詩人在那中途站買下的銀項鏈。(劉心武《多桅的帆船》)

b.但偶然看到地面,卻盤旋著一匹小小的動物,瘦弱的,半死的,滿身灰土的……(魯迅《傷逝》)

例(5)體現了句法成分的兩種“移位”陸儉明、沈陽[17](192)認為,“移位”是指句法成分離開原始位置出現在其他位置,句法位置由句法成分出現的頻率決定。方式:句法異位和語用易位詳情請參見魯瑩[18](95)第四章“句子的語序強調”,其中區分了“句法異位”和“語用易位”兩種強調性句法語序。,移位的成分就是句子要突出和被強調的部分。比如a句的狀語“明晃晃地”并不與動詞“掛”發生語義聯系,而是指向賓語“銀項鏈”,賓語的情狀(“明晃晃的銀項鏈”)移到狀語位置,指賓狀語得以優先認知,凸顯賓語性狀,也凸顯言者的主觀性何洪峰[19](56)認為,指賓狀語的語義功能是反映說話人的視角和情感,表達言者主觀性;與“主觀致使性”不同,是表達句外說話人的主觀性,而非句子主語的意愿,不是句內施事的主觀性。;b句的定語(“瘦弱、半死、滿身灰土”)移位到句末,伴有常規重音,成為句子的常規焦點(normalfocus),強調定語的語義。所以,改變句法成分的常規語序,是一種凸顯言者態度、強調成分語義的句法手段。這與完權[20](12)對漢語主觀性表達句法位置的觀察結果相符:漢語(交互)主觀性的表達并不依賴特定的位置,甚至連傾向性也沒有。越是偏離常規占據更高句法位置的表達,標記性越強,越能構成語境化提示(contextualizationcues)由于與話語匹配的語境組合的多樣性,孤立的話語幾乎都具有很高程度的不確定性。Gumperz[21](131)用“語境化提示”來指稱在一定情景中用于理解社會文化意義的語言信號,它們為話語的理解提供具體的確定性語境,即語境解釋,消除歧解。,交互主觀性也越高。

從句式手段看,學界討論最多的是整體句式表達強調義,如“連”字句、“再”字句,及疑問代詞任指句。Goldberg[22](4)定義“構式(construction)”為“如果構式的形式或意義不能從構成成分的特征或其他構式中預測推導出來,那么該構式在語法中獨立存在”;沈家煊[23](94)提出,構式作為一個形義結合的完形(gestalt),整體意義受到一些基本認知原則的支配。下面這組構式觸發了語用尺度上極點的語用推理機制,強調言者的主觀態度和評價。例如:

(6)a.我就看上你了,賴上你了,你毛病再多我也不嫌,別人再好我也看不上。(王朔《過把癮死》)

b.宣陽坊里的坊吏王安老爹只有一只眼,但是他這一只眼連睡覺都睜著半邊。他怕把眼睛完全閉上了就會有人來找麻煩。(王小波《尋找無雙》)

c.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商量,只怕做錯了事。(錢鐘書《圍城》)

例(6)a句的“再……也……”對比兩種極端情況,以極量情況強調言者主觀態度堅定;b句“連……都……”用反預期的極端情況把強調、遞進意義推向極點,強調“王安老爹”小心謹慎的性格;c句是以表任指義的疑問代詞充當主語的句子,“什么事都不懂”否定全量,“沒有一個人商量”否定極小量,都是強調所指的周遍意義。由此可見,不管是強調極量,否定極大量或極小量,都是以整體句式得到全稱量化而表達強調語義,歸根到底,構式的強調義與全量相關,正如董秀芳[24](313)所說的:“表量與強調之間有比較自然的語義聯系?!?/p>

除了韻律、話語標記和句法手段外,修辭格作為語言表達、接受和闡釋的重要工具,其中一些成員體現出篇章性的強調方式,比如,同語和排比這兩種辭格凸顯言者的評價和情感。例如:

(7)a.他演得真好,眼神兒是眼神兒,身段是身段,作派是作派。(引自呂叔湘[25](500))

b.汛期的長江,是沸騰的火焰,是奔騰的駿馬,是巨大的漩渦,是最詭秘的陷阱,是地球之巔的那縱情的呼嘯。(池莉《水與火的纏綿》)

例(7)中,a句對稱性地重復詞語(“眼神兒、身段、作派”),使主語和賓語同形,引導聽者進行內涵語義推理,強調整體事物的特性符合預期;b句五個賓語的排列豐富了主體事物“汛期長江”的內涵,強調其總體特征“不可控制、令人畏懼”。同樣是強調,a句重在狀物,使事物特征更加凸顯;b句重在抒情,使言者情感表達更充分。

總之,語言不僅是傳遞客觀命題的工具,更是言者用來傳遞主觀性的工具。張黎[26](266)認為,語句的主觀性泛指語句客觀成分以外、話語所攜帶的表達說話人心態的成分。在此基礎上,強調凸顯表達了言者心態的成分,其語義核心在于凸顯性指向命題的態度、認識、評價。

也就是說,言者在陳述事實的同時做了主觀評價,并且以主觀評價和主觀態度為強調對象。

所以,強調表達和主觀性表達都是一種超越命題意義的、語法上可識別的主觀陳述。

二、主觀性表達的核心參項

“主觀性(subjectivity)”概念的范圍和所指都是隱藏的,可以指“意識主體或行為主體的屬性”,表達笛卡爾稱為“思想實體(thinkingentity)”的屬性,即自我的屬性;也可以指語言學家所關注的“言談主觀性(locutionarysubjectivity)”[2](337),即語言使用中的自我表達。所以,我們討論的主觀性,完整表述應是“語言形式所能體現的言者主觀性”。那么可以使用三個參項(parameter):真值、語言形式、言者立場來判斷主觀性的有無、強弱。具體而言,真值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分水嶺,不同語言形式表達主觀性的手段不同,不同主語、人稱所體現的言者立場也有所區別。首先,黃蓓[13](210)提出,由于主觀性游離于命題之外,因此對句子意義的貢獻是非真值性的,刪去后基本不影響命題真值語義。例如:

(8)a.現在我必須承認,這件事的結局是別人告訴我的:那個咬人的學生把耳朵吐了出來,并且被人逮住了。b.不知你會怎么看,反正當時我覺得如釋重負:不管怎么說,人性尚且存在。同類不會相食,也不會把別人的一部份吞下去。c.當然,這件事可能會說明一些別的東西:咬掉的耳朵塊太大,咬人的學生嗓子眼太細,但這些可能性我都不愿意考慮。d.我說到這件事,是想說明我自己曾在沉默中學到了一點東西,而這些東西是好的。e.這是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f.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g.有一件事大多數人都知道:我們可以在沉默和話語兩種文化中選擇。h.因為話語即權力,權力又是個好意思,所以的確有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進話語的圈子,甚至在爭奪“話語權”。i.我說我是自愿放棄的,有人會不信──好在還有不少人會相信。j.主要的原因是進了那個圈子就要說那種話,甚至要以那種話來思索,k.我覺得不夠有意思。l.據我所知,那個圈子里常常犯著貧乏癥。(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如果將劃線成分獨立出來,沒有命題成分也能判斷篇章的敘事邏輯和話語方向。例如:

(8)a.現在我必須承認→b.不知你會怎么看,反正→c.當然……但→d.我說到這件事,是想說明→e.這是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f.假如……那就要……→g.有一件事大多數人都知道→h.因為,所以的確,甚至→i.好在→j.主要的原因是,甚至→k.我覺得→l.據我所知

反過來,如果去掉例(8)這些劃線成分,其命題意義也基本不會改變。但是,聽者不能直接從形式上判斷語篇的結構(邏輯順序和語義關聯)、言者的語義重點(強調的語義內容)和語用意圖(著重表達的態度和評價),可能會出現理解不全、判斷失誤的情況,影響言語交際的有效性。由此,這些劃線成分的功能在于:表明言者的主觀態度(a)和評價(i、k),與聽者展開互動(b、g),說明語篇的內在結構(c、d、e),邏輯關系(h、j),呈現理據性(l),以及虛擬事態(f)。

這些劃線成分如同信息標記,清晰完整地展現了篇章的結構和言者的主觀認知,去掉后不會改變命題意義,失去的只是語篇線索標記及言者主觀語義,Hyland[27][28]稱之為“元話語(metadiscourse)”,元話語體現了非命題意義,與人際關系、社會性、工具性意義聯系在一起,呈現語篇結構和言者立場,不具有真值意義。也就是說,如果某些話語成分去掉以后影響結構的合格性,改變了真值語義,那就不是主觀性成分,應該考慮為客觀性成分。再看一例:

(9)a.Alfredmaybeunmarried.(轉引自Lyons[29](798))

b.Johnissupposedtogo.

c.Johnshouldgo.(轉引自Halliday[30](358))

例(9)這組經典例子,a句表達認識情態,Lyons基于此區分了認識的主觀情態與客觀情態;b、c句表達道義情態,Halliday稱之為客觀道義與主觀道義情態。但是,不管是認識情態成分“may”,還是道義情態成分“issupposedto”“should”,或者是對主客觀情態的區分,均不影響句子的真值語義。所以,情態成分也是典型的主觀性表達形式。

其次,Traugott[31](48)從一些英語習語的語法化中發現,主觀化表現在多個維度,如“由命題功能變為言談(discourse)功能,由客觀意義變為主觀意義,由自由形式變為黏著形式”,等等,有一些言說義動詞短語語法化成為話語標記,也符合這樣的語義演變規律。例如:

(10)起明:你說我們倆有什么貓膩呀。我連句話都不跟她多說。

大李:我跟你說,這就是貓膩。你看咱們那兒,誰不跟她開個葷笑話呀。唯獨就有你。你們倆一本正經、相敬如賓。

起明:你看我這兒,有家有業的,有孩子有老婆咱不能瞎折騰吧。

大李:哎,不過在美國,我跟你說,這可不是理由。

起明:你還非把我往壞道上引。

大李:我跟你說呀。我可不是挑撥你們離婚。這話咱可說前頭。

起明:我知道,我也不能夠離。你說就這阿春,她真能喜歡上誰嗎?

大李:我跟你說,阿春要真跟你玩的話,像你這樣不識抬舉的話,早把你踹到一邊去了。(曹桂林《北京人在紐約》)

例(10)中言者反復使用“我跟你說”反駁聽者的理解,它后面的句子既有表達觀點的,也有表達事實的:“我跟你說1”反駁并強調“這就是貓膩”,“我跟你說2”反駁“這不是理由”,“我跟你說3”反駁“我不是挑撥離婚”,“我跟你說4”強調“阿春不是跟你玩”。言者所說出的話,對象其實都是聽者,但特意說出“我跟你說”,是強調其后的話語信息不一般。所以,“我跟你說”的語義并非“我說”或者“跟你說”,即不在于強調“說”這一言語行為,而在于言者通過“我跟你說”強調自己的認識或發現,有意讓聽者做好準備,提醒聽者注意其后的反駁性信息,顯示出言者對言語交際不順利的預期,具有交互主觀性。

在這里,“我跟你說”的“言說”命題語義已經脫落,其語義空泛、虛化,類似于話語中的一個標記,提醒聽者注意,實現與聽者交互的語篇功能;“說”的客觀意義也演變成為主觀性的話語標記;董秀芳[32](285)認為,由自由的、意義具有組合性的小句變為一定程度上凝固的、語義具有特異性的習語是語言發展中較為普遍的現象,顯示出主觀化的趨勢。

陶紅印[33](5)提出,修辭學研究的是語用效果,而話語語法學家認為有效的話語語用模式才是產生語法的根本基礎,因此,修辭學和話語分析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比如,通感在認知語言學中被稱為通感隱喻(synaestheticmetaphor)“通感隱喻”指的是某一感覺域中的感知可以通過另一感覺域的概念進行描述。轉引自趙青青、熊佳娟、黃居仁[34](240)。,是一種隱喻的子類,而非僅僅一種詩化語言的修辭表達[34](241);還比如,夸張(hyperbole)從認知角度說,也是基于量標轉喻(scalemetonymy)“量標轉喻”與夸張高度相關,量標是事物的一種,客觀世界中事物數量有多有少,人們對事物體驗的強度有強有弱。量標是我們對具體和抽象實體進行理解的一種基本度量方式和體驗方式。詳情請參見范振強、郭雅欣[35](61-74)。的認知語用操作[35](66)。例如:

(11)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紅色,然而她直覺地知道它是紅得不能再紅了,紅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窩在參天大樹上,壁栗剝落燃燒著,一路燒過去,把那紫藍的天也熏紅了。(張愛玲《傾城之戀》)

例(11)中“紅得不能再紅了,紅得不可收拾”是夸大式夸張,把“紅”的形態、程度超越極限加以放大,言者提高“紅”的程度并放大到量標極限值,傳遞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紅”的意象;“(樹上的小花)壁栗剝落燃燒著,一路燒過去,把天也熏紅了”,擬聲詞“壁栗剝落”被用于描述視覺“紅”的意象,并以動態的“燃燒”修飾靜態的“紅”,實現了不同感覺、不同狀態間“紅”的融通,達到了一種“新奇、豐富、強烈的表達效果”[34](245)。由此,言者虛擬的主體意象凸顯為前景,客觀經驗弱化為背景,主體意象“紅”更容易被識別和記憶,體現了認知世界的感知凸顯。

最后,主觀性表達的是言者的主觀性,言者主語(speakingsubject)不完全等同于句法主語(syntacticsubject)關于“句法主語”與“言者主語”,詳情請參見Benveniste[1](225)、Traugott[31](39)。。因為一個句子除了表達命題意義外,還可以表達說話人對句子命題意義的主觀認識或態度,如果表達者沒有在句中以句法主語的形式出現,它就成了句外的“言者主語”[36][37]。所以,言者主語是相對于句法主語存在的概念,句法主語是句中動作的實施者,而言者是凌駕于句子之上的敘述者(narrator)。例如:

(12)a.母親認為元宵是糯米粉包的,糯米太粘了,老人吃了容易生痰。(《冰心全集·第八卷》)

b.狼象征心中害怕的各種東西。尤其是你認為是“獸性的”、攻擊的、破壞性的。(朱建軍《心有心的語言——心理治療的意象對話技術》)

c.這種濃厚的現實主義就是指一種安于人生現狀的態度,是一種認為“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態度。(林語堂《世相物語》)

d.后一本書是關于中國入世問題的,在3700多種入世圖書中,我認為這本書是最值得讀的了。(《當代》)

例(12)的認知謂詞“認為”分別放在第三人稱、第二人稱、非人稱和第一人稱的句法主語之后:a句“母親認為……”陳述客觀事件;b句“你認為……”陳述客觀認識,均表征真實的動作義;c句的句法主語非人稱代詞,“現實主義是一種認為……”表達了言者的主觀評價和認識,體現言者主語視角但其不在場;d句“我認為”既是句法主語,也是言者主語,表達了言者的主觀評價(“頗有道理”),言者主語和句法主語同形,是顯性的主觀性表達。

與a、b句相比較,主觀性表達在c句中更為顯豁、突出,雖然言者主語不在場,但可以在句首補出“我認為”控制整個句子,即整句話都是表達言者主語的主觀認識,也進一步驗證了言者主語的句法地位高于句法主語[38](471);d句比c句更進一步,句法主語是“我”,表達“我”的主觀評價和認識,與實際的言者主語同形,言者主語還運用主觀性的情態成分和重音(“最”)、語氣詞(“了”)等手段,結合句法主語直接表達主觀性??梢哉f,第一人稱反過來充當了主觀性的標記,為其后的斷言賦予了主觀性語境,顯示了言者對所述內容的態度。所以,言者主語如果通過第一人稱顯性編碼于命題結構中,其主觀性程度最高。

三、話語強調的核心特征

Traugott&Dasher[6](279)認為主觀化是造成語義演化現象的主要機制,并明確提出四項語用語義的演化趨勢:1)非主觀性>主觀性>交互主觀性;2)內容義>內容義/程序義>程序義;3)命題義>篇章義;4)真值義>非真值義。參照主觀化的這組演化特征和主觀性表達的核心參項,我們將話語的強調表達作為對象,從語義、句法、語用三種標準,考察強調表達手段的語義強度,包括句法手段(構式、語序)和篇章手段(辭格、話語標記)。具體如下:

1)語義標準:強調表達既不指稱對象本身,也不描述實體性客觀事件,具有超命題本質。去掉后不會改變句子的命題意義,失去的只是言者的主觀語義,如評價、認識、態度、情感等非命題語義。如果去掉強調表達式影響了句法結構的合格性,或者改變了命題義,就說明這個強調手段主要作用于命題成分,主觀語義與客觀語義交叉在一起,強度較弱。

2)句法標準:與語義標準一脈相承,句法標準考察強調手段作用的轄域。強調手段作用的范圍越大,轄域越廣,其句法地位越高,語義強度越強。所以,典型的強調表達手段不能嵌入命題內部,成為命題作用的直接對象。

3)語用標準:獨立、固化、不依賴語境的強調語義,語法化程度最高,語義強度最強。

我們將標準和例子結合起來,分別考察修辭格、話語標記、構式、語序手段的強調表達。比較如下:

(13)a.算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謹謙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力的行動。(池莉《你是一條河》)

b.我常以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史鐵生《我與地壇》)

例(13)以辭格手段表達強調語義,a句是撇語式(“革命不是……,不能……”),b句是反復式(“我常以為……”),內嵌了四組對比式。首先,從語義看,a句刪去撇語式后基本不改變真值(“革命是暴動”),失去的是主觀認識義。b句刪去反復式之后,句子命題義不受影響;刪去對比式后句子沒有賓語成分,不成立??梢钥吹?,對比式辭格通過命題結構形成強調語勢,強調義與命題義無法分離,刪去會影響句子結構,改變真值,其主觀性程度較弱;比較而言,反復式和撇語式兩種辭格刪去之后基本不影響命題語義,強調程度較對比式更高。其次,從轄域看,辭格是篇章性的強調手段,作用于復句(a句)或語段(b句)。最后,從語用機制看,辭格手段的強調語義均來自語境意義:a句通過對非A的一連串撇除,肯定、強調A;b句通過反復形成強調性語勢,并對比“AvsB”的不同性質,側重、突出A。

(14)a.我們國有企業的職工面對下崗,最關鍵的是,要轉變就業觀。(王躍文《國畫》)

b.你的話有道理,可你知道我他媽就是吃不下飯,沒有胃口,人生這游戲不好玩,沒有什么意思啊。(池莉《你是一條河》)

c.月娟跳了起來,“哪份文件說不準穿衣打扮了?你說!”“我是說,打扮也得看看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的身材……”(諶容《減去十歲》)

例(14)用話語標記表達強調語義,話語標記是虛指的非獨立成分,游離于句子結構和命題語義之外,刪去后不影響真值;其轄域是話語中整個復句;標記本身的概念語義已經弱化,言者的主觀語義凝固為內在、抽象的語用意義。比如,a句“最關鍵的是”是話題化標記,言者用它來組織語篇,并引導聽者理解;b句“你知道”是主觀性發展到交互主觀性的體現,使聽者也參與到話語交際中來;c句中言者通過“我是說”修正、補救剛才的話語內容,緩和沖突,維護對方面子,引導言語交際繼續進行下去,反映出言者占據話語權,重新組織話語以達成對雙方交際關系的監控與合作。

(15)a.即使再鬧得大一些XP,也影響不了我們的根本,影響不了我們既定的政策VP。(《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b.說起太平公主,連街頭乞丐NP也知道那是女皇的至愛VP。(蘇童《才人武照》)

c.教育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教育學是研究教育規律的。(《教育學原理》)

例(15)用構式表達強調語義,構式義是句式結構的整體意義,無法從句子成分語義綜合推導出來。a句“再……也……”表示“即使XP處于量級頂端,也可以達到VP的極性讓步,強調無條件實施VP”“再”之后的成分比“連”后的成分復雜,包括NP、VP、AP,以XP指代。詳情請見李文浩[39](71)。;b句“連……也……”表示“NP所處的語用尺度上所有元素都有VP的性質,這一點令人出乎意料”詳情請參見袁毓林[40](183)關于連字句意義結構的“全稱性”和“反預期性”。;c句“是……的”表達“確認、確信、確詢”詳情請參見袁毓林[40](315)“事態句的焦點特征和句式意義”。等強調語氣。所以,構式的轄域是整個句式結構,但是刪去構式后既不影響句法結構的合格性,基本上也不影響真值語義。例如:

(15)a.即使鬧得大一些也影響不了我們的根本

b.街頭乞丐知道那是女皇的至愛

c.教育現象客觀存在,教育學研究教育規律

可以看到,例(15)刪去構式以后,失去的是構式帶來的語用推理義,言者的主觀態度、認識已經沉淀、固化到句式中,表現為抽象化的構式義。

(16)a.長街上路燈黯淡。遠處孤零零地有幾處霓虹燈寂寞地亮著。(劉心武《白牙》)

b.我躲閃著,用短劍在他們二人腿上淺淺地刺了幾道口子。(王朔《海水火焰》)

(17)a.多好啊,生活!多美啊,愛情?。ㄖR容《人到中年》)

b.咱們不妨也來個兩張,區區想貼在東西牌樓的有八個大字,“說自己的話,老實地”。(俞平伯《人生不過如此》)

例(16)和(17)改變句法成分的常規語序來表達強調語義,例(16)中“孤零零地”和“淺淺地”處于狀語位置,并與其后的動詞在句法位置上緊密相連,在句法上是直接成分,但狀語語義卻與動詞“有”和“刺”無關,而分別指向了句子的主語“霓虹燈”和賓語“口子”,這種形式和語義不一致的結構凸顯了言者的主觀意圖,是句法異位結構張國憲[41](307)認為,從句式語法出發,句法成分的異位必然帶來語義價值的變動,是說話人有意識達到某種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而采用的句法手段,是一種有著明顯語用動機的明示(ostensive)行為。;例(17)中,a句是口語中常見的主謂易位句,b句是狀語后置句,謂語前置到句首成為話題句,狀語后移到中心語后處于句尾自然焦點位置,這些易位成分是言者要突出和強調的部分,句法形式和意義是一致的,是句法成分臨時性的語用移位,是語用易位結構。

相較于臨時性的語用處理,凝固于句法結構的主觀性程度更高;同時,刪去移位成分后,

例(16)的命題義基本不受影響,不改變真值;例(17)的a句不合格,b句不改變真值,究其原因,b句是對謂語成分的移位,移位后無法再分析為句法成分。綜合來說,語用易位結構是作用于命題結構的強調手段,是臨時性的語用手段,異位結構比語用易位結構更能凸顯言者的主觀性,句法語序手段作用于句內成分,轄域范圍相對較窄。

可見,語用易位利用形義的一致強調移位成分,句法異位通過形義的相悖強調移位成分。劉丹青[10](58)提出,很多語言也都有將焦點移動到特定句法位置的規則,出位出位(dislocation)是指位于小句常規結構(生成語法所說的CP)之外,與小句間有強制性停頓。不出位的移位則是指焦點在小句結構之內,可以沒有停頓。一方面,設有焦點專用位置,是更具句法性的焦點化,如英語疑問詞移位被看成是固定的句法規則;另一方面,出位的移位(通過停頓從句子的其他部分分離出來)主要是一種語用處理,如英語的話題化。詳情請參見劉丹青[10](58-60)。的移位和移位不出位這兩種句法結構就對應了語用易位和句法異位結構,前者是語用的處理,后者是更具句法化的焦點化。試比較:

(18)a.Thesebooks,Idontlikeatall.(名詞移位話題化,語用處理,出位的移位)

b.Whatbooksdoyoulike?(疑問詞移位,固定句法規則,不出位的移位)

總之,將語義、句法、語用三項標準加合起來,可以得到話語強調手段的語義強度序列。簡述如下:首先,刪去后不影響真值的話語手段的語義強度高,影響真值的語義強度低:真值不受影響>部分受影響;其次,轄域越大,強調形式作用的范圍越大,強調程度越高:語篇>句子>句法成分;最后,強調語義抽象化、語法化程度越高,語義強度越強:抽象、凝固意義>具體、臨時意義。圖示如下:

四、蘊涵共性關系

綜上所述,強調表達與主觀性在本質、特征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本質上是主觀陳述,結構上與命題結構獨立開來,語義上表達對命題結構的評價。除具相似內涵,兩者的外延也都很豐富:主觀性的外延寬泛,關涉人稱、時空、指示、情態范疇[1][29];名詞短語、限定小句、冠詞、時態標記[42];謂詞性情態[43];否定構式、補語從句[44]。同樣,強調表達手段所涉極廣,既有重音、停延、語調等韻律手段,有詞匯、句法等語法手段,還有話語標記、修辭等篇章手段Comrieetal[45](97)探討了語言中哪些成分或句子常用來表達強調,如有重音、助詞、名詞短語、分裂句、移位等手段。。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又該如何表述呢?

在這里,我們選取三條關于“強調”的權威釋義:《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為:“動詞,特別著重或著重提出”;《新牛津英語大詞典》(第二版)釋為:“給予某物以特殊的重要地位、價值或凸顯,說話時為了突出特殊的重要地位時重讀某個詞或詞組”;《英漢語言學詞典》詳情請參見商務印書館2018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新牛津英語大詞典》(第二版)、勞允棟(2004年)編著的《英漢語言學詞典》中的“強調(Emphasis)”詞條。釋為“語言學中指用語言學手段或語言外手段(如表情、身勢動作)突出詞語意義或加強感情表露的作法。如用音高或重音突出、用強勢句突出、用驚嘆詞強烈表示某種情緒等”??梢钥吹?,前兩條釋義側重言者的主觀態度,將言者的“突出、著重”當作“強調”概念核心;后一條釋義聚焦的是強調的表達手段,它是言者主觀性的標記,不屬于客觀范疇。

所以,強調表達是典型的主觀性表達,表達強調義卻不表達主觀性的說法是自相矛盾的。強調表達蘊涵(imply)主觀性,我們用P代表強調表達(非P代表非強調表達),Q代表主觀性表達(非Q代表非主觀性表達),這個共性可以表示為:如果P,那么Q,記為PQ。邏輯上,這些參項組合起來共有四種可能性:P和Q,P和非Q,非P和Q,非P和非Q。就是說,如果蘊涵判斷“如果P那么Q是真實的”,那么第一、三、四種可能性是容許的,第二種邏輯可能性是不允許的[46](18)。語言中是否存在這種情形呢?試比較例(19)中表達主觀性的元話語成分加下劃線,右上方數字標記對其性質歸類,對應文后解釋,轉引自Hyland[28](22-23)。:

(19)Thebasicassumptionis2thatanydiscourse,whetherwrittenorspoken,isajointeffort.GricesCo-operativePrincipleconsistsofseveralmaximsthatappear1verysimple…atfirstsight1.Whattookmebysurpriseis3thatyoucanactuallyobserve…Whenyoureadon,youwillthinkthatGricesmaximsareterriblyidealistic1.

(Ritter,T.,http://www.classcaldressage.com/zen/articles/a_2.html)

例(19)是口語體,作者預估了讀者可能出現的反應1,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認識2,代入了自己的主觀感受3,這些話語成分使交際雙方直接連接起來,建立互動關系。再看三例:

(20)a.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當代》)

b.雖然早先其他研究顯示維生素E和維生素C都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但明尼蘇達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只有通過維生素E的攝取才能獲得這種對心臟血管的保護作用,維生素C并沒有類似的作用。(《人民日報》1993.5)

(21)a.一般來說,兒童心理發展是平緩變化的。但是也有一些時候,兒童心理出現了飛躍式的變化。(方富熹、方格《兒童的心理世界》)

b.看起來,量子論不太可能是錯誤的,或者自相矛盾的。(曹天元《量子物理史話——上帝擲骰子嗎?》)

(22)a.這些皮厚心黑的事,對我們女人說來都是不合適的。(李敖《傳統下的獨白》)

b.可恨的是希格斯、門格爾糟蹋了經濟學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概念。(《當代》)

例(20)-(22)是書面語體,言者分別使用言據標記(“根據”“顯示”“表明”)建立話語的權威性和可信性;借助限定語(“一般來說”“看起來”“不太可能”)使信息的陳述更像一種觀點而非既成事實,為預期交際中會出現的反對意見留出討論空間;通過評價標記(“不合適”“可恨的是”)表達主觀評價和主觀態度。這些標記都是言者主觀性的體現,但這些都不能算是強調表達。不過,話語中的強調表達也是一種典型的主觀性表達。例如:

(23)a.我確信,我們這次全會解決的兩個問題,解決得非常好。(《鄧小平文選》)

b.看了阿孟神廟之后,我敢肯定,世界上不會有比它更雄偉的古建筑了。(《人民日報》1993年9月7日第8版)

c.我告訴你,這么亂下去家里準會出事的。你別把我哥哥的家給毀了?。ǔ乩颉赌闶且粭l河》)

d.我還記得大哥含著淚向我訴苦,我發誓決不走他那樣的路。(巴金《隨想錄》)

Benveniste[1](330)認為,第一人稱單數是最顯性、最具規約性的主觀性表達;同時根據Thompson&Mulac[47](313)的研究,“Ithink”類表達式95%使用第一人稱,4%使用第二人稱,1%使用第三人稱。在例(23)中,第一人稱分別與認知謂詞(“確信”“肯定”)和言說謂詞(“告訴”“發誓”)結合,構成認識性補語從句,被視為主觀性的核心結構黃蓓[13](209)認為,命題內容中的主觀性是相對微弱的,若將其置于一個認識性主句中,就會加強主觀性。認識性補語從句總是暗含了說話人視角,認識性補語從句中的認知謂詞位于命題結構的最外層,在結構上符合主觀性的原型結構。。由此,言者從自我中心視角做出斷言,將第一人稱編碼在命題結構的最外層,認知謂詞直接指向了言者的認識、評價,言說謂詞凸顯了言說行為的主體地位,是強調表達同時更是主觀性表達。

所以,從上述語言實例中我們可以驗證強調表達與主觀性表達的蘊涵共性,表述如下:1)因為有P一定有Q,所以有P&Q。即,強調表達一定是主觀性表達。2)沒有Q就可以斷定沒有P,即-P&-Q。所以,如果不是主觀性表達,一定不是強調表達。3)Q是優勢項,P是非優勢項。P出現,Q一定出現;Q出現,P不一定出現。即-P&Q。強調表達一定是主觀性表達,但是表達主觀性并不一定表達強調語義。4)P&-Q不成立。即是否存在表達強調語義卻不表達主觀性的情況呢?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這樣的例子。

根據Comrie[46](19)對“蘊涵共性”的解釋:“某一個蘊涵共性總是在四種邏輯可能性中容許三種而排除一種,并且只有當不容許的第四種邏輯可能性被證實,才能構成對一個蘊涵共性的反例?!彼?,強調表達與主觀性表達關系的邏輯可能性表現符合這一嚴格解釋,使用四分表(tetrachoric)驗證如下:

從四分表可以看到,第四種可能性是不成立的,即出現強調表達而不出現主觀性表達的情況不存在,其他三種可能性每一種都有代表性例句,比如:主觀性表達不受強調表達的限制,不論強調表達出現與否,主觀性表達都可以出現(例19-22);強調表達的出現受限于主觀性表達,強調表達必須是主觀性表達,建立在其基礎上(例23);如果不是主觀性表達,那么也一定不是強調表達(例1)。這就使強調表達與主觀性表達的蘊涵共性成為一個合理的斷言。并且,我們也可以說,主觀性表達比強調表達更為自由、更不受限。主觀性是語言中的優勢概念,作為對自我立場的表達,強調表達是它的一種表現形式。

五、結語

Hyland[28](12)認為,寫作和說話都是表達意義的行為,言者/作者除了傳遞信息外,還要表達自己的興趣、觀點、看法、價值觀等,并且考慮社會影響和讀者的理解,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所以,言者對命題的認識、事件的態度、語篇的立場就構成了主觀性陳述,當言者的主觀性賦予話語某一部分在評價、態度、立場上的主體地位,使它們超越其他語義內容、獲得凸顯感知時,就形成了強調表達。強調表達和主觀性表達都具有超命題性,主觀性本質上是言者立場的表達,而強調表達又凸顯了言者立場,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主觀性表達。

在這一背景下,本文論證了體現言者主語視角的、刪去后不改變真值的話語手段,表達的主觀性比較典型。以此為參照,通過語義、句法、語用三種維度考察了話語強調手段的語義強度,其中,話語標記句法上可取消、語義上可分離,語用意義比較抽象,是語義強度最高的強調手段。強調表達與主觀性表達體現為蘊涵共性關系,強調表達單向蘊涵主觀性,是主觀性的一種表現;主觀性卻不一定表達強調,前者是語言中更優勢、更自由的概念??傊?,本文嘗試挖掘強調表達與主觀性表達在本質和特征上的共相與個性,并在判定話語強調手段的語義強度基礎上,表述并驗證兩者的邏輯關系。

當然,也有一些尚未澄清與解決的問題,比如我們基于主觀性的超命題性這一前提,分析主觀性與強調表達的特征之一是刪去該表達式不能影響命題義。但是我們發現,有一部分主觀性表達成分刪去是影響命題語義的,比如某些情態成分。我們贊同Lyons[29](797)的看法,即情態的主客觀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而是構成了一個分級序列。

情態的主客觀判別標準亦可作為好的參照。再者,語用易位中的主謂易位結構刪去謂語之后句子不合格;相反,句法異位結構多是狀語、定語的移位,即使刪去也不會影響句子的合格性,那么,語用易位結構不屬于強調表達嗎?這似乎又不符合我們的語感:雖然它是臨時、語用性的句法手段,但謂語前移到句首后,言者的指向性和主觀性很強。所以,我們還是將語用易位結構看作強調表達的句法手段之一,但它與句法異位結構在真值及語用意義上表現出的差異性,需要更精細的佐證研究。

〔參考文獻〕

[1]Benveniste,E.ProblemsinGeneralLinguistics[M].CoralGables,Fla:UniversityofMiamiPress,1971.

[2] Lyons,J.LinguisticSemantics:An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

[3] Finegan,E.Subjectivityandsubjectivisation:anintroduction[A].InSteinandWright,eds.Subjectivityand

Subjectivisation:LinguisticPerspective[A].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55-82.

[4] Wolf,A.SubjectivityinASecondLanguage:ConveyingtheExpressionofSelf[M].Oxford:PeterLang,2006.

[5] Smet,D.H.&Verstraete,J.Comingtotermswithsubjectivity[J].CognitiveLinguistics.2006,17(3):365-392.

[6] Traugott,E.C.&Dasher,R.B.RegularityinSemantic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7] Nuyts,J.Notionsofintersubjectivity[J].EnglishTextConstruction,2012,(1):53-76.

[8] 郭繼懋.反問句的語義語用特點[J].中國語文,1997,(2):111-121.

[9] 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副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10] 劉丹青.焦點(強調成分)的研究框架[J].東方語言學,2006,(00):53-72.

[11] 董秀芳.主觀性表達在漢語中的凸顯性及其表現特征[J].語言科學,2016,15(6):561-570.

[12] 陳禹.現代漢語客觀性范疇[J].漢語學習,2019,(3):38-46.

[13] 黃蓓.走向狹義主觀性[D].杭州:浙江大學,2016.

[14] 周國光,張林林.現代漢語語法理論與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 Ochs,E.&Schieffelin,B.Languagehasaheart[J].ThePragmaticsofAffect,SpecialIssueofText,1989,(1):7-25.

[16] 高明明.普通話語句中強調重音韻律特征的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1993.

[17] 陸儉明,沈陽.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18] 魯瑩.漢語的話語強調[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19] 何洪峰.狀態性指賓狀語句的語義性質[J].語言研究,2010,30(4):51-58.

[20] 完權.漢語(交互)主觀性表達的句法位置[J].漢語學習,2017,(3):3-12.

[21] Gumperz,J.J.Discourse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

[22] Goldberg,A.E.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5.吳海波譯.構式——論元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T].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3] 沈家煊.“在”字句和“給”字句[J].中國語文,1999,(2):94-102.

[24] 董秀芳.量與強調[A].徐丹主編.量與復數的研究[C].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312-328.

[25]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6] 張黎.漢語意合語法學導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7.

[27] Hyland,K.&Tse,P.Metadiscourseinacademicwriting:areappraisal[J].AppliedLinguistics,2004,(2):156-177.

[28] Hyland,K.Metadiscourse[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Continuum,2008.

[29] Lyons,J.Semantics(2vol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7.

[30] Halliday,M.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2nded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

ResearchPress,1994.

[31] Traugott,E.C.Subjectificationingrammaticalization[A].InStein,D.&Wright,S.(eds.).SubjectivityandSubjectivisation:LinguisticPerspectives[C].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31-54.

[32] 董秀芳.來源于完整小句的話語標記“我告訴你”[J].語言科學,2010,9(3):279-286.

[33] 陶紅印.多學科視野下修辭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以語音學和話語分析為例[J].當代修辭學,2013,(2):1-8.

[34] 趙青青,熊佳娟,黃居仁.通感、隱喻與認知——通感現象在漢語中的系統性表現與語言學價值[J].中國語文,2019,(2):240-253,256.

[35] 范振強,郭雅欣.高層轉喻視域下夸張的認知語用研究[J].當代修辭學,2019,(3):61-74.

[36]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268-275,320.

[37] 李湘.從限制動作范圍到凸現言者主語[J].修辭學習,2007,(1):37-40.

[38] 完權.言者主語與隱性施行話題[J].世界漢語教學,2016,30(4):470-483.

[39] 李文浩.“再XP也VP”構式分析[J].漢語學報,2010,(4):70-78,96.

[40] 袁毓林.漢語句子的焦點結構和語義解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1] 張國憲.現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42] Langacker,R.W.GrammarandConceptualization[M].NewYork:MoutondeGruyter,1999.

[43] Nuyts,J.Subjectivityasanevidentialdimensioninepistemicmodalexpressions[J].JournalofPragmatics,2001,33(3):383-400.

[44] Verhagen,A.ConstructionsofIntersubjectivity:Discourse,Syntax,andCogn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5.

[45] Comire,B.,Smith,N.&deHaas,A.LinguaDescriptiveStudies[C].Amsterdam:North-HollandPublishingCompany,1977.

[46] Comrie.B.LanguageUniversalsandLinguisticTypology(2ndedn.)[M].Oxford:BlackwellPublishingLtd,1982.沈家煊,羅天華譯.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第二版)[T].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7] Thompson,S.A.andMulac,A.AquantitativeperspectiveonthegrammaticalizationofepistemicparentheticalsinEnglish[A].InTraugott,E.C.andHeine,B.(eds.).ApproachestoGrammaticalization,VolumeII:TypesofGrammaticalMarkers[C].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1:313-330.

(責任編輯:高生文)

OntheEssence,theFeatureandtheRelationshipoftheSubjectivity

andtheEmphasisintheUtterance

LUYing

(CollegeofInternationalEducation,BeijingUnionUniversity,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Languageisnotonlyatooltoconveyobjectivepropositions,butalsoatoolusedbyuttererstoconveysubjectivity.Firstly,theutterersawarenessoftheproposition,theattitudetowardstheevent,andthepositionondiscourseformasubjectivestatement.Moreover,whenthesubjectivityoftheuttererendowscertainpartsoftheutteranceandgainprominentperception,ittakestheformofemphasisintheutterance.Secondly,fromtheperspectivesofsemantics,syntaxandpragmatics,wecanexploretheessenceofsubjectivityandemphasisexpressionintheutterance.Finally,one-wayemphasisimpliessubjectivity,andemphasisisaformofsubjectivity,whilesubjectivityinconnectionwiththeconceptofadvantageandfreedominlanguagedoesnotalwaysexpresstheemphasis.

Keywords:subjectivity;emphasis;essence;parameterandfeature;implicationcommonality

猜你喜歡
主觀性本質
思辨,讓學習觸及數學本質
基于科創節平臺的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
關注本質 為理解而教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漫畫
國家利益的客觀性與主觀性分析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論色彩在影視動畫藝術中的運用
淺析后印象派繪畫色彩
放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