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深度融合

2019-11-11 12:25梁兆玲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深度融合現代教育技術提高

梁兆玲

【摘 要】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感嘆作文難教,學生感嘆作文難寫?,F代教育技術的介入,讓作文教學步入了春天?,F代教育技術能很好地將文字、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以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的生動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寫作的涌泉,達到愛寫,樂寫的效果。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深度融合很有必要。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提高;作文教學;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196-01

一、設計理念

一貫以來作文教學都被語文老師認為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學生一聽到要寫作文就頭疼。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基本上都是教師根據作文題目,結合自己的理解去給學生解讀、指導,然后讀幾篇范文。學生按老師的框架寫作文,教師在修改時則依據學生是否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評分。因而形成了學生被動地聽,被動地想,被動地寫最后還要被動地接受老師對自己的評價。由此也引發了后遺癥。

1.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需求南轅北轍。

成功的商家往往會根據客人的需求來進貨物。而當我們的教師嘮嘮叨叨地告訴學生××題目該怎么寫,而學生還是寫不出好文章,是否反思過學生需要我們指導什么?我在我班做過這樣一項調查,“你為什么覺得寫作文難?”90%以上的同學說不知道寫什么??梢?,大部分學生覺得作文難不是怎么寫,而是寫什么的問題。但我們老師在指導則費盡心機去教學生在寫作時怎么開頭,怎么結尾,重點在怎么寫上。于是形成了老師的供與學生的需不相符。

2.閉門造車現象嚴重。

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1]學生在生活中,只有懂得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寫的作文才會有骨有肉,才會精彩。而傳統作文教學過于枯燥無味,學生只能抄、背、套,出現了閉門造車,與實際生活脫軌的現象。造成學生被動作文,思維受阻;語言貧瘠,言之無物,無從下筆的現狀。

二、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深度融合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中,老師總是不斷地向學生傳授寫作技巧和方法,而學生們卻不知要寫什么?,F代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作文教學的現狀,現代教育技術能很好地將文字、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媒體有機集成,以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的生動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在觀察的重點處還能將有關的圖像、聲音等信息進行處理、放大。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寫作的涌泉,達到愛寫,樂寫的效果。

如指導三年級作文《風景優美的地方》時,我首先在網上搜集了祖國優美的地方圖片,利用多媒體制作成視頻在課堂上播放。風景優美的小興嶺,人間天堂的九寨溝,如仙境般的香格里拉……一幅幅優美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一處處優美的地方不但充分刺激了學生的感知覺,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信息,學生的思路像噴涌的泉水一樣打開了。學生寫作起來得心應手,這樣一個題目便寫出千姿百態、精彩的文章。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再現生活,敲開作文觀察之門。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不高,遺忘率也高,對于看過的,聽到的事物很快會忘記,傳統的作文教學手段無法幫學生再現生活情景。而多媒體卻可以根據作文素材的需要再現生活情景。

如在指導寫我喜歡的小動物時,學生平時雖有接觸,但沒有留心觀察,為了讓學生抓住小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展開描寫,教學時,我會用課件演示常見的一些小動物的靜態畫面和活動情景,并配上文字說明,把有關小動物的信息整合到學生的認知水平中去,讓學生能抓住要點去觀察。以教學寫小貓為例,在指導學生觀察小貓的外形時,我會用特寫鏡頭把小貓的毛、頭、眼睛、牙齒、耳朵等按從頭到尾、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展示出來,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小貓的各個組成部分。接著,播放一段關于小貓捉老鼠過程的錄像,讓學生觀看后,引導學生將小貓的生活習性一一描述出來。同時,用課件提供一些描寫動物的好詞好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最后,在引導學生列舉具體事例來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后出示習作要求,讓學生像看動畫片一樣,不知不覺中敲開了學生觀察之門,輕松地進入習作環境。促使學生產生了寫作的欲望。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寫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他們對于多姿多彩的世界,不懂得去觀察,他們或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導致寫作時言之無物?,F代信息技術的介入,則可以豐富寫作素材。

如指導學生寫秋天有關的文章,我從網上中搜集到許多秋天的圖片、動畫、視頻,制作成錄像在課堂上播放。學生仔細觀察,一次沒看清再放一遍?!敖瘘S的田野、碩果累累的果園、火紅的楓葉……”帶領學生走進了秋天的世界,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強烈地刺激著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學生情不自禁地相互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還恨不得快點寫下來,不經意間就打開了學生的寫作的盒子,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欲望。

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觸動記憶,拓寬寫作思路。

小學生對于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很快遺忘。運用信息技術,不但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還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人帶到課堂,勾起學生的記憶,使作文課真實化。

如在指導三年級作文《媽媽,我想對你說》時,我給學生觀看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在《魯冰花》的樂曲聲中,學生欣賞了影片。伴隨著凄美的樂曲,善良慈祥的媽媽為了請求菩薩保佑生病的兒子三步一拜,額頭上都是鮮血;為了讓孩子能開心,媽媽自己省吃儉用,為孩子買來最好的玩具的畫面深深地觸動學生的心靈,學生感動得淚流滿臉?!案腥诵恼吣群跚椤?,學生從影片回到現實,也觸動學生對媽媽情感的噴發。我隨之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作文中一件件真實感人的事,一句句發自內心表白涌現紙上……。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它像一股泉水,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水。它不但優化了課堂環境,改變了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樂寫,愛寫。然而,信息技術也不是萬能的。我們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把握使用的“量”與“度”。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實踐中要不斷創新,把多媒體發揮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

[2]于立娟.《研究習作教學,提高寫作能力》,《教育與實踐》,2001年第5期.

猜你喜歡
深度融合現代教育技術提高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理論框架初探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微課設計、開發與應用》課程案例庫的構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