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2019-11-11 12:25任里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實踐研究教學策略閱讀教學

任里

【摘 要】隨著全國中小學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已經不再局限于教會學生讀書識字,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形勢下語文學科的教學意義。開展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本文意在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為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效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204-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推進,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已經成為常態現象。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的危機和挑戰。語文學科,以漢語和漢字為載體,是國人必須掌握的基礎學科。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尤其如此,除了承擔教育學生識字斷句的教學任務外,還肩負著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理解能力的重任。除此之外,學好語文,能讓學生意識到語言文化的重要性,從而自覺承擔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的重任。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方案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師們面臨著更為艱巨的挑戰。不同于傳統應試教育,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旨在通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好基礎。

一、開展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人們對小學語文課程的認知都停留在“識字斷句”的階段,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課程改革的推進,人們逐漸意識到,人類之間的交往互動、語言能力的培養,僅靠“識字斷句”是不夠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成為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約而同選擇的教學方法。通過大量文章的閱讀,能夠讓小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提升學習效率[1]。

1.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在推行新課改政策之前,語文教學一直以課堂上教師的“灌輸”為主,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單一的教學模式,都會磨損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閱讀的需求。而閱讀教學的開展,尤其是課外拓展閱讀的開展,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能使學生最大程度的維持閱讀興趣。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中小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閱讀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收集信息、積累知識,提升文學素養,培養語文思維,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2]。教師督促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完成大量文本閱讀后,對獲取的信息和知識進行理解、歸納和總結,在點滴進步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內涵,從而愛上閱讀,養成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閱讀教學

1.學習教材經典。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匯集了教育專家們精心篩選、收錄的大量經典文章,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參考的“權威”資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以教材經典為依托,參照課程標準,按照教材中課文的劃分安排課程。以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材為例,其中《識字5》單元中的四篇文章:《稱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和《從現在開始》,都是以“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為主題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止要利用教材進行基礎的識字教育,還要用文章中主人公的事跡對學生進行引導,號召同學們團結合作、友好相處。

2.開展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指導意見:整個小學階段閱讀累積量不得少于150萬字。在這樣龐大的閱讀量面前,僅僅依靠教材,是完不成目標的。因此,針對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教師們的教學任務之一[3]。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啟蒙教育,是每個人積累知識、打牢學習基礎的關鍵階段。如何開展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小學教師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和教材的內容劃分,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內涵精神相似的文章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或準備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視頻資料和影視作品作為輔助手段,組織學生統一進行觀看、學習。利用有趣的文章和具有教育意義的視頻資料開展課外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學習的氛圍中提高語文素養。

3.組織閱讀交流和比賽。

小學生大多年齡偏低,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智慧水平都未能發育完全,加之孩子大多天性活潑,很難做到長期保持注意力。因此,教師必須調整教學手段,讓學生保持閱讀興趣并長期堅持下去。組織閱讀交流和比賽,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

教師通過定期舉辦經典作品讀書會,或者朗誦比賽、知識競賽,給予學生展現學習成果的機會,通過良性競爭,讓學生意識到他們的付出是能夠取得成效的,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之中。學生只有長期堅持閱讀,并以之為樂,才能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另一方面,良性的競爭還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4]。

4.撰寫讀書筆記。

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光靠學生自身的興趣和教師的引導是不夠的,教師還應當肩負起“監督”的責任,在學生產生懈怠情緒的時候,給予支持和鼓勵。因此,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布置作業。比如,當較低年紀的學生在完成閱讀后,需要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每堂課會隨機抽查一位學生,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較高年紀的學生每周應至少一篇讀書筆記,教師要定期檢查讀書筆記,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對學生取得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對學生的怠惰給予激勵和鞭策,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疑問時,要適時地給予解答[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在課堂內外開展閱讀教學,督促學生進行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貞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6(23):97-98.

[2]張雪梅.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2019.6:245.

[3]寇臻.在閱讀中成就精彩——基于新課改理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9.5(14):41-42.

[4]任宗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8(23):134.

[5]朱宗升.小學語文低年段主題閱讀識字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7(20):126.

猜你喜歡
實踐研究教學策略閱讀教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