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的創新開展

2019-11-11 12:25伍國鋒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創新策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伍國鋒

【摘 要】物理是一門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學科,其中,物理實驗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物理原理,認清抽象知識背后的本質,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物理學習,實現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物理實驗帶來的教學意義,把物理實驗與教材內容有機的融合,讓物理實驗最大化的發揮其教學價值,促使學生知識結構不斷優化,深化學生知識學習的過程,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習效率,也能完成初中物理教學目標。本文將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的創新開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247-01

眾所周知,物理中很多定理的發現都是經過不斷的實驗最終得到,而這一過程教師也可以靈活的運用在課堂之上。初中物理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涉及的范圍比較廣,為了加強學生的學習記憶,深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實驗教學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并且實驗教學可以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并且得到知識的過程會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教材內容,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1.教師注重理論講授,忽視實驗教學。

現階段很多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師以升學考試為教學目標,認為只要講解知識和解題技巧完成教學目標就可以。忽略了學生學習當中的感受,對于實驗教學也是一筆帶過,在課堂上單純的照本宣科講解課本知識和解題技巧,不注重學生學習物理的課堂體驗,學生處于對知識的被動認知狀態,對于物理知識死記硬背,對于知識的應用也是生搬硬套,做不到活學活用,也無法準確的理解到物理原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會越來越難以推進,慢慢的喪失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逐漸讓學生產生畏難、厭學的心理,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學的發展。

2.實驗流于形式,師生缺乏交流互動。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初中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時候只是單純的進行教學演示,在物理實驗過程當中機械化的進行步驟推演,實驗過程當中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實驗過程中沒有學生參與其中的機會,并且對于引導學生深入問題的過程沒有進行教學計劃設計,導致物理實驗教學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這種授課模式下,學生只是單純的看了一場“物理實驗表演”,沒有從中受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能得到有效的加強,也無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沒有任何幫助,也達不到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影響了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和運用[1]。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策略

1.運用演示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環節往往是決定一節課教學效果的成敗因素,只有設計新穎,充滿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有效的激發,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在學習中緊跟教師的思路,充分的發揮主觀思維的能動性,從而更高效的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精準的把控教材內容,結合物理實驗,靈活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課堂導入,保證課堂導入更加的形象生動,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從而實現高效學習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物理的沉浮條件及應用》當中,教師在水中放入一塊木板和鐵塊,讓學生觀察并且分析“為什么鐵會下沉,木板會上???”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聯想到二者密度的不同造成了這種現象的出現,從而初步得到了密度大的物體會在水中下降的結論。教師之后要帶領學生在實驗當中驗證這一猜想,從易拉罐上裁剪下鐵片放在水面上,會發現鐵片仍然會下沉,能夠有效的驗證之前所發現的結論。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把鐵片組合成盒子狀放在水面上,這時學生會發現盒子狀的鐵片并不會下沉,不符合之前的實驗結論。為了得到真相,學生都保持著旺盛的求知心,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適時的穿插教學內容,從而有效的深化教學過程。

2.引導學生研究,培養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當中,教師大多數只是單純的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學生成為了實驗的旁觀者,不能夠參與其中,課堂參與感降低,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所以,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和動腦,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研究活動,通過自身的探索發現物理現象和規律,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2]。

比如在學習“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這一堂課當中,教師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實驗,將乒乓球放入水中,觀察乒乓球剛露出水面和最終漂浮不動的過程,在觀察過后,教師要提出問題“乒乓球受到的重力變化情況怎么樣?浮力變化又是怎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針對“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相關聯”進行猜測和推導,并讓學生自己展開實驗,在不斷的探索當中發現其中的規律,能夠深刻的了解到對浮力大小造成影響的各種條件,不僅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而且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強化了實驗教學的課堂有效性。

3.鼓勵學生猜想,指導自主學習。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充分揮發自身的創造思維和想象能力,讓學生敢想、敢問,通過猜想讓學生在實踐當中掌握物理現象的本質。對于初中物理實驗來說,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實驗結果做出各種猜測,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最終探索問題得來的結論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要更加的深刻,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會更加的平滑,并且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其中的物理原理,并且在過程當中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自身的視野也會隨著思維活躍性的激發越來越開闊,不僅有利于課堂效果的提升,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著重要的催化作用[3]。

結束語

縱觀全文,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的創新開展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明確實驗教學的教學目的,運用實驗演示做好課前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當中引導學生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實驗猜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提升能力,深化學習過程,從而有效的強化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和創新開展。

參考文獻

[1]董凱鋒.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的創新開展[J].學周刊,2019,(19):92.

[2]任蘭.淺析如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考試周刊,2019,(43):166.

[3]陳偉.淺析探究性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19,(5):169.

猜你喜歡
創新策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互動與互補:《新周刊》微博傳播策略淺析
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的創新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