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白描寫生分析中國畫造型觀念

2019-11-12 08:20申志美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
關鍵詞:造型中國畫

摘要:白描寫生作為中國畫主要表現形式,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造型藝術和繪畫審美觀念。中國畫造型觀念自始至終都以“以形寫神”為本質特征,講求自然物象的客觀性和事物內在主觀性的有機結合,以及自然物象外在形象和內在精神的統一表達。

關鍵詞:中國畫;造型;白描寫生;以形寫神

線是一種存在于現實生活或美術作品中的視覺形態要素,而白描藝術是線的藝術。從理論上講,白描的線是不存在的,是客觀事物現象在畫家們頭腦中經過提煉所形成的一種藝術語言樣式,也是構成中國畫獨特民族風格的一個重要元素。

一、中國畫造型的基礎——白描

線是中國畫中的主要造型手段,它可以獨立存在,稱為“白描”或“白畫”。藝術家們長期以來根據自然對象或加工、或想象、或總結各種繪畫方法,以線造型的“白描”也是其一,隨著人們思維的發展,白描的技法也在不斷提高,風格日趨多樣。

北宋文人畫家李公麟擅畫鞍馬,他作畫時能大膽地摒棄色彩,專用白描,即僅以單純洗練、樸素自然的線條來表現物象的形貌情態,使以往僅作為粉本的白描,形成獨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其代表作《五馬圖》即是如此。在創作中,他主張以“立意為先,布置緣飾為次”。對主題的表達能在構思當中,抓住最能耐人尋味的一瞬間,出人意料。從《五馬圖》中就可以看出,人物的面部刻畫很簡單,但都結構精準,人物形象生動有趣味,似乎躍然紙上,李公麟把盛行于唐代吳道子時代的“白畫”發展為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畫種——白描,由此打開了元代人物畫白描的先河,這種新的繪畫樣式對于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國畫自始至終以線為主,譬如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上說:“無線者非畫也?!毕惹厍嚆~器藝術中的經典紋飾饕餮紋、夔龍紋、蟠虺紋等都是以線造型,或直或曲,或沉穩凝重或清新簡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通常采用的線刻造型技巧,使畫面線條洗練,風格質樸。盛唐人物畫家吳道子以狀如蘭葉或莼菜條的筆法表現人物衣褶,圓轉而又飄逸。北宋宗教人物畫家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人物造型端莊,排列疏密有度,線條用吳道子“莼菜條”技法,圓渾流暢而富于韻律,是“吳帶當風”樣式的典型代表。這種“吳帶當風”的審美體驗所傳遞的飄逸靈動、婉轉浪漫的氣息無一不體現了中國畫游走于平面的線性表達。以線造型的表現手法抽離了自然事物自身的客觀狀態,昭示了客觀自然外的蘊意內涵。中國畫造型放棄了對立體空間的探尋,借由平面來塑造傳統的審美方式,集中專注于自然事物的本質內在。

二、白描寫生實踐中的造型觀念

(一)觀察方法

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畫,“寫生”都是收集素材、鍛煉基本功的重要方法和關鍵手段,是繪畫創作最基礎的部分。張彥遠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畫的精神,“寫生”即是“外事造化”。

寫生觀察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在畫理、畫法指導下的,相對有秩序性的表達,這是一種“有我”的狀態;另一種是在中國畫哲學思想指引下由潛意識支配下的隨性創作的狀態,或者說是詩性的無我的狀態。王國維《此君軒記》所說:“其所寫者既其所觀,其所觀者既其所蓄者也,物我無間而道藝為一,與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币鉃樗鶎懙木褪撬^賞的,所觀賞的就是所喜愛的,事物和“我”之間沒有間隙,道義與技藝融為一體。這種最自然的表達就是對美好事物潛意識的反映和無修飾的描繪,追求這種“無我”狀態,可以激發創作者的靈感和熱情,這也是最能抓住事物氣韻精神的方式。如果想要客觀有序的呈現和表達就應當進一步修習畫理技法,通過學習來精進寫生技巧,繼而結合所畫事物本身的氣韻特質巧妙地把自己熟練的技法融入畫中。這個寫生的學習過程需要:一、整體觀察,看大姿態大效果,不拘細節,觀其大勢。二、觀察細節,由表及里,從細節中得到有趣生動的發現,逐一分析其肌理特質,然后以便選擇正確的表現方式。這樣從整體到細節,由外形到姿態,對于所畫的形象就有了一個全面大致的了解。

因此寫生時既要忠實于客觀,又要隨心于主觀,將自然形象轉變為藝術形象,將客觀之物轉化為主客觀相統一之物。

(二)構圖章法

在創作上,構圖是“畫之總要”,一幅畫想要達到不錯的效果,主要在于構圖。如何用于創作,在構圖中擺什么恰當的位置,如何創造意境等等,這些都需要進行充分的通盤考慮。為了一個創作主題的發揮,有針對性地對創作主體進行有目的寫生,構圖上盡可能運用虛實、疏密等方法,把所畫的題材主要部分都寫生出來,并在寫生的過程中進行現場加工,把一切取、舍、借、變的過程大體完成。這樣,寫生時物在眼前,意在心中,感受就會特別深刻。在心中已有構圖和表現方法的情況下,成熟的考慮好各種鋪加置景的布局再加上理性的寫生充實,這樣的寫生稿基本上已是創作稿的雛形,只要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提高、深化和加工就可以大致完成一幅作品了。

(三)用線特點

《云南寫生其一》申志美 40cm×40cm 2018年

在前期進行大量的細致觀察和畫面布局后,就需要把眼之所見心之所想提煉繪制到畫面上,運用形式紛繁的線條來表達畫家們筆下的形象。白描寫生在動筆前不僅需要“眼觀六路”,了解自然界生物的生長規律和形體結構,準確把握所畫之物的特征,還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感受,賦予它們特質,可以讓人感受到畫者對筆下之物是有情的。如圖中于云南寫生的白描作品,畫面上水草本身比較雜亂茂盛,為了更夸張地表現其特質,在原本自然生長的葉片間再多加一些長短不一的葉子,讓最終成形的水草比觀察到的自然狀態更顯繁盛,年密集中不乏有韻律感和節奏感。畫面中疏密的對比和取舍處處能體現出畫者對于筆下形象的主觀感受和意趣審美。

線本身是抽象的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當對平常的形象賦予了特別含義的時候,線的表達也會隨形象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圖中黑色巖石的造型特點,工整陡直的線堅硬、富于裝飾性,線依附于型,真實生動地體現出了石頭的質感。下面大片落葉運用柔和的線條表現其輕盈感,與巖石重、硬的肌理特質形成對比呼應。

《古畫品錄》中謝赫的“骨法用筆”基本奠定了白描用筆之基準,影響深遠,為了傳達筆下形象之“神”,白描用筆就需要畫者調度精神力量,注入主觀意趣。有許多畫家通過大量寫生練習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用線特點,例如陳子奮的白描花卉,向來以“金石”風格著稱,他運用自己多年深厚的書法篆刻功底來表現白描花卉,用筆勾線靈活跳動,畫面蘊含張力,別具一格。鄭乃珖的白描也擅長以線造型,以書入畫,其白描花卉中常用鐵線描繪花瓣,折蘆描體現交替變化,根須用釘頭鼠尾表現,他的線條鏗鏘有力,筆法森嚴,章法周密,形象肖似,這都離不開他扎實的書法功底。

這些線條彼此之間形成了節奏、連續、疏密、軟硬、長短等,各種充滿復雜變化的律動和形式,使線條具有了豐富的造型和表現力。寫生調動感受和精神去觸摸客觀,表達主觀感受和繪畫心境,最終目的旨在追求“意象”的呈現。

三、中國畫造型的本質特征

造型是繪畫藝術的最首要最直觀的問題,對于中國畫造型而言,客觀的物象與主觀的精神都是缺一不可的。顧愷之所提出的“以形寫神”這一論點,說明了畫家在反映客觀現實時,不僅應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還應追求物象內在的精神實質。對于人物的描繪,他十分注意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與表情動態的一致性與復雜性。

魏晉時的繪畫,以人物為主要表現內容。從此之后的人物畫,大多都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神”的生動描繪來表現其意義及價值,這是繪畫自身所做的價值判斷,魏晉時代繪畫的大進步正在于此??梢哉f,繪畫歷史雖然源遠流長,但繪畫的自覺性、自律性,不得不說是從魏晉時代開始的?!吧瘛笔且粋€人的本質,也是一個人的特性。寫實是藝術修行中的一過程,而不是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本質存在?!皞魃瘛眱勺直阈纬闪酥袊笕宋锂嫷牟豢蓜訐u的傳統,也形成了是中國畫的本質,古往今來,乃至現在,仍然是中國畫的主要特征。眾多名家畫論都闡述了這一觀點。

傳統中國畫的造型觀念對當今現代中國畫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畫造型講求自然物象的客觀性和事物內在主觀性的有機結合,是自然物象外在形象和內在精神的統一表達。中國畫試圖表達的是心境,而非物象本身,致力于達到物我兩融,“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一幅中國畫作品,要做到神形兼備、意象深遠,需要長期的、不斷深入地研習,相信只要積累學習、用心感悟,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具有個人風格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年11月1日.

[2]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1日.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1日.

[4]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月1日.

[5]王朝聞.美學概論[M].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1日.

[6]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7月1日.

[7]劉勝.比物此志 ——花鳥畫白描寫生實踐再思考[J].美術觀察,2018(1):92-95.

[8]李棟.“線”外之音 白描寫生中線條的特質與韻律[J].時代文學,2015(12):306.

[9]祝金燕.論中國畫造型之根基——白描[J].華夏星火,2005(08):29-31.

猜你喜歡
造型中國畫
同舟共濟 共克時艱
書畫名人匯
基于內外流場仿真分析對整車性能研究和優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與裝飾風格的分析
美術審美特征論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淺析“浙派人物畫”的藝術特征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