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興百葉龍現狀調查研究

2019-11-12 15:00游玉輝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
關鍵詞:保護與傳承

游玉輝

摘要:本文在搜集整理歷史文獻與田野資料的基礎上,圍繞長興百葉龍的歷史淵源、藝術特征、傳承現狀、現實困境和傳承發展等問題展開論述,旨在為保護和傳承長興百葉龍提供理論基礎和參照。

關鍵詞:長興百葉龍;歷史與現狀;保護與傳承

誕生于浙江北部城市——長興縣的“百葉龍”,舊稱“化龍燈”。它是我國傳統民俗活動——舞龍表演中極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品種之一。其歷史可上溯到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了。它隨著歲月的更替跌拓起伏,有過輝煌也遇到過挫折;遭受過毀滅性的打擊,也經歷著期盼性的振興。終于在2006年被批準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保護的對象。

一、歷史溯源

長興“百葉龍”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間經常出現在民間廟會活動中的舞龍活動。其緣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在長興天平村荷花池邊居住著一對青年男女——男為百葉,女為荷花,兩人從小青梅竹馬,結為夫妻之后。新婚當夜,雷雨交加,突然一條金色神龍盤旋在天空。次年,妻子產下一子,其腋下卻長有龍鱗,村民稱之“龍種”。小龍逐漸長大,終究騰空而去。它為感謝母親養育之恩,在村里遭受旱災來襲時,返回村子降雨除旱。村民為感謝小龍,精心制作了一條龍,取其父之名“百葉”,謂之“百葉龍”。從此,村里人每當逢年過節,大多要舞起百葉龍慶祝一番,從此這個習俗一直沿襲并發展至今,距今已風雨兼程地走過200余年的坎坷歷程。

二、藝術特征

“百葉龍”舞蹈是農民對生活希望的形式呈現,龍身的舞動是由身強力壯的男士組成,另外大量荷葉包圍的是由美麗的女性進行表演,動與靜、剛與柔、張與弛遙相呼應。百葉龍分別由17人組成,龍頭較大,龍身是朵朵荷花,龍尾則是一只美麗的蝴蝶,他們兩手分別用4-5厘米直徑木頭托舉著荷花進行表演。最開始時,男舞蹈演員手托著棒,棒的另一頭是荷花,女演員則手拿這綠色的荷葉道具,以圓場或跑動,上下起伏,荷花流動穿梭,邊舞邊唱,猶如美麗蝴蝶在荷花池中飛舞。在荷花集中,荷葉圍聚,持荷花的男演員的將道具突然翻轉連接變成龍頭、龍身與龍尾,隨即一條巨大的荷花神龍騰空飛躍,氣勢磅礴、既神奇又美麗別致,給人以美不勝收的藝術享受。表演時既能分又能合在一起,各舞龍隊經常以一條龍獨舞或兩條龍的形式雙龍戲珠,也可以在眾多的、不同形式、不同陣容的情況下結合起來共舞。陣容有獨龍,雙龍,三條龍,五條龍,九條龍的威望,也形成了一批中國龍的特色;演出形式有規模龐大的廣場舞、激情盎然的民間舞、走街串巷的行街舞、優美別致的舞臺舞蹈表演;伴奏樂器一般有絲弦伴隨著鑼鼓聲等,時而抒情、時而熱烈甚至搖滾,道具色彩有粉色姣龍還有潔白或銀白圣龍;舞臺表演時最具特色,首先是江南水鄉的意境,猶如荷花在池中飄蕩,當荷葉聚攏時10到15秒左右突然一朵朵荷花變成一條巨龍,在池中飛騰,給人一種驚奇沸騰的感覺。百葉龍通常以舞蹈演員年齡階段的不同分為小小龍、小龍和大龍。表演的伴奏音樂除用原有的民間小調外,還廣泛戲曲江南田歌音樂素材,并積極借鑒交響音樂創作手法;在服裝、道具的制作與設計方面,緊跟時代步伐,體現出系列現代裝束;實現了百葉龍舞蹈藝術的華麗蛻變,大獲成功。

三、傳承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百葉龍舞蹈藝術知名度的提升;特別是在20世紀末期,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益受到重視,百葉龍的價值也日益凸顯。當地政府、市民們都充分認識到它獨有的魅力與多元的價值,除了各種大型文化活動的縣外頻繁之外,“百葉龍”每年都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參加匯演,場數多達幾十場。調查得知,截止到2004年4月,長興縣范圍內掛牌的“百葉龍”藝術傳承與培訓基地就有12個,近500位業余演員進入基地訓練。培訓基地由學校、政府部門和鄉鎮等不同單位分別組建而成,有15條“百葉龍”的隊伍可隨時拉出來表演,擁有首批“百葉龍”演員近500名、工作人員42名,演員有教師,學生,農民,公務員和各單位成員。在長興,不僅有青年“百葉龍”還有老年“百葉龍”“小龍”(中學生)和“小小龍”(小學生)等。2013年,長興縣又成立了“長興百葉龍演出有限公司”,它與“林城鎮天平中心小學”成為現今最為主要的“百葉龍”傳承基地。

四、現實困境

然而,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也日趨惡化,目前真正懂得正宗“百葉龍”傳統表演程式者為數不多矣,且大多年邁體衰,加之市場經濟的沖擊等原因,“百葉龍”的保護與傳承現狀仍然令人擔憂。具體的表現在:

(一)后備傳人斷缺?,F在熟悉、了解他的技術技能的人少之又少,其真正的精神與記憶僅存留在少數村民和民間老藝人的手中。當代青年人認為舞龍這種老掉牙的傳統技藝,土氣不時尚,舞動又不方便。他們根本不懂得龍舞作為我國傳統民族藝術文化的一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崇拜的神獸之一。

(二)思想觀念斷層。據說,最早“百葉龍”的發源地有老規矩,舞龍技巧傳男不傳女,傳里不傳外,百葉龍只能由本村人來舞,不能把技巧傳給外人。也正因為如此,在全縣設立12個龍基地的當初,天平村的村民們仍然堅持的舞龍技巧老規矩不外傳。這些傳統文化的自固性導致青年一代對于百葉龍的學習途徑變得很窄,無法接受真正專家的親自授課,自然也就對“百葉龍”舞望而卻步,沒有太多的興趣、意識、和概念,更談不上對龍舞藝術的精髓文化理解和掌握。后來,在縣文化部門同志耐心的勸說及引導下,老藝人們雖然開始放開顧慮,對外傳授舞龍技巧,但終因迫于生計而無心無力從事傳承活動。又加之年輕一代思想的錯位而無法從根本上扭轉“百葉龍”危難的處境。

(三)缺乏資金投入?!鞍偃~龍”舞蹈是一種綜合性較強、規模龐大的藝術形式,對于場地、道具都有相應的要求,并且還要有音樂的配合是完成活態保護與傳承任務的必要前提。如果傳承基地不具備基本的軟件和硬件的投入條件,不注重經費投入的話,真正傳承好“百葉龍”將是一句空話。絕大多傳承基地都沒有專項的經費投入到“百葉龍”的傳承事務中,更沒有資金來添置傳承所需的設備以及建設活動場所。

五、發展策略

為了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這一先輩留予我們的文化瑰寶——“百葉龍”,我們提出以下幾點: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鞍偃~龍”作為一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長興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長興人民與外界交流的情感紐帶,也是長興民間文化發展的“活態”顯現。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百葉龍”不僅僅是長興人民的專利,它是全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保護、傳承與發展好這一遺產,對于豐富我們的文化建設,提升文化品牌乃至國家文化的“軟實力”,都將產生重大的價值意義。社會各界都要提高思想認識,都有責任來做好傳承工作。其次是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和資金投入的力度。政府和財政部門應高度重視,對傳承應有的硬件設施、演出活動等都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為傳承組織、傳承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經濟支持,更歡迎和鼓勵地方一些企業家友情贊助。第三是要保護好活態的傳承人,加大傳承人培養的力度。這對于任何一項文化遺產的保護都是至關重要的,“百葉龍”的持續、健康傳承也不例外。特別是那些身懷絕技、具有特殊貢獻的老一輩藝術家、民間傳承人、中青年演員都要予以特殊的保護。傳承人的培養是“百葉龍”生命延續的關鍵。因此,相關部門不僅要為他們提供生活的基本保證,還應當積極地為他們的傳承活動提供機會、提供場所、提供資金等,才能讓他們安心做好傳承工作。第四是要加強“百葉龍”自身的理論研究及其與外界的宣傳與交流工作。因為長興“百葉龍”是地域文化的象征,要想擴大它的知名度、影響力,僅憑現場的表演只是一個方面,我們還應當深入的挖掘它的精神文化內涵、藝術特征等方面,并且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理念,與其他舞蹈品種加強理論與實踐的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身。

總之,“百葉龍”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日程,既是“百葉龍”自身發展規律的使然;也是人類文化自覺,文化復興的重要舉措。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社會各界廣泛、持續地參與下,“百葉龍”的藝術生命定會青春永駐,也定能更好地為我們所用、為時代服務、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吳露生.長興百葉龍[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9.5.

[2]長興百葉龍[J].浙江檔案,2007(01):29.

[3]葉木華.非物質文化遺產長興百葉龍之發展及其文化空間

調適[J].浙江體育科學,2011(05):14-17.

猜你喜歡
保護與傳承
民族民間藝術融入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探討
民族民間藝術融入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探討
民族民間藝術融入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探討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文化場所營造規劃策略
文化空間視角下的湖南區域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河洛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峨眉盤破門武術保護與傳承中的政府主導作用研究
淺談土家族茅古斯的藝術價值及傳承保護
中小學校本課程視野下的信陽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