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活化的對策

2019-11-13 10:51聞瑞東廣州行政學院廣東廣州510030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西關活化荔枝

聞瑞東 廣州行政學院 廣東廣州 510030

一、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活化基本情況

廣州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這也給廣州留下了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建筑,成為城市的印記。廣州是1982年我國第一批公布的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廣州市共26片歷史文化街區,面積669.29公頃。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認為,歷史文化街區是指保存有一定數量和規模的歷史建筑物、構筑物,且風貌相對完整,并保留有地方傳統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的地段。單單荔灣區就14片,占全市一半有多,是廣州重要的歷史城區。轄內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共256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6處、省級5處、市級58處、區級8處,在這眾多的不可移動文物單位中,開展保護活化利用并對外開放的卻只有25處,活化利用率非常低。

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的認識,一是范圍上,從歷史建筑、橋梁等構筑物的實物形態,擴展到街、巷、弄形成的道路等空間格局和肌理,并進一步擴展到反映歷史風貌的各種元素,包括體現地方傳統的生活形態和社區結構,以及習俗、傳說、工藝、技能等非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二是發展上,既要保留沉積悠久歷史的街區、城市文化和記憶,也要適應新時代城市發展要求,對物質、技術、精神方面的遺產有一個歷史的評價和繼承發展。目前學界普遍認為,應盡可能留存原住民,使街區成為具有傳統特色的文化居住型社區,同時不完全排斥商業經營,通過對部分區域和建筑進行功能置換等方式,形成一個具有活力和生氣的文化地帶,并將這種保護活化稱之為有機更新。

二、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活化存在問題

(一)政策扶持、激勵約束機制不配套?,F行法規政策與歷史街區保護利用的實踐需求不相適應。政府針對歷史文物建筑沒有形成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而不利于對歷史文物的保護利用。如永慶坊等歷史街區內部分傳統建筑活化利用為特色民宿,因規劃許可、消防等審批不通過,不能進行特種行業登記備案,開不了業。有的私宅業主由于修繕投入成本過高、對歷史文物私宅缺乏保護意識,而放任不管,甚至有的變為危房。

(二)財政資金保障不足。歷史街區改造、歷史文物建筑修繕審批流程復雜、標準較高,對單位資質、施工工藝精、用料選材嚴格,費用遠高于現有房屋修繕、建設工程、市政工程資金的定額,資金成本較高,目前投入的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遠遠不能滿足保護修繕工作需要。

(三)規劃基礎薄弱。廣州劃定了26片歷史文化街區,目前真正有保護規劃的有5個,北京路、傳統中軸線、文德南3個歷史文化街區完成了保護規劃編制。缺少對全市的整體規劃,前瞻性不足,對廣州歷史文化街區未形成統一規劃、統一修復、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的整體規劃編制。編制制訂變更性很大,例如黃埔長洲島規劃方案,已經提交了3次方案,均未能實施,浪費財力物力人力。

(四)多元開發利用不足。由于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建筑的活化利用存在著法規、政策、資金、公眾認知等方面的制約或困境,社會及個人參與歷史街區保護利用較少,未形成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在開發中,引入市場運營不暢,也未形成分片區、多主題元素的歷史文化街區以及相配套的公共服務。

(五)宣傳與推廣薄弱。廣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缺乏宣傳戰略,宣傳形式、方式單一,在住房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30個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名單中,廣州競無一街區入選,這與廣州的歷史文化名城地位不太相符。

以廣州荔灣區因荔枝灣涌為例,可以更微觀的了解廣州在歷史文化景觀改造中的問題。荔枝灣涌新中國成立前稱西關,歷史上這里河網交織、千樹荔紅、白荷玉立,名園勝跡薈萃,是風光旖旎的嶺南水鄉園林名勝區。20世紀,民國時期城市建設擴展,出現騎樓式的商業建筑、二層西關大屋和洋房,西關文化已向近、現代化方向邁進。 一是嶺南特色的建筑。典型代表為西關大屋;具有中西合璧特點的建筑;反映清末到民國時代風情的“小洋樓”竹筒屋(又稱眼鏡房),騎樓街也很有特色,以及附屬于建筑的“趟攏門”、滿洲窗等。二是藝術文化。 如西關著名的“西關五寶”,即廣彩、紫檀木雕、廣繡、玉雕和牙雕。三是故事及人物文化,如粵劇樂曲、私伙局、嶺南木偶戲,以及文塔附近的講古等,各有不同的故事。四是特色小食。例如狀元高粽、飄香粽、豬油糕、馬蹄爽、馬蹄糕、雞仔餅、缽仔糕等。五是節慶類文化。如魁星誕、文塔開筆禮等,以及春節前后的應節桃花裝飾、端午節的龍舟等。

關于荔枝灣涌的改造和活化定位。荔枝灣涌傳統的景觀意象及其人文價值是西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可視為傳統西關文化的形象代表之一。具有廣泛社會認知基礎的“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典型文化景觀有著強烈的形象生動性和內容復合性??上н@種美好景象在之前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完全消失了。近年,市政府意識到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活化的重要意義,積極對荔枝灣涌景觀開展綜合整治和改造。2010年,荔枝灣涌揭蓋復涌進行景觀改造。2013年7月,荔灣區政府牽頭制定了《荔灣區泮塘地區改造前期研究和概念設計》。荔枝灣的風景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組成元素,自然風景以水為靈魂,以荔枝為主題,而人文的意匠則通過建筑和園林體現出來。園、廟、祠、館、社、橋、塔相得益彰,而在地理上位于荔枝灣中心處的,極有可能正是墨硯洲上的泮塘五約。2015年,根據市委市政府意見,提出對荔灣區的嶺南風情區規劃進行優化提升,推進荔枝灣涌系統全面改造,通過把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重要元素濃縮其中,圍繞荔灣湖打造“最廣州”的嶺南風情濱水休閑區。整合“全景西關”和“泮塘五約”研究成果,將“一池一廟一庵、五約五秀五館、七星七園七亭”的構想融入規劃中。

荔枝灣涌作為歷史街區,與其他歷史街區相比,處于城市局部衰敗區域之中,區內多棟樓房人去樓空、年久失修、傾斜坍塌。由于環境不斷惡化,原住居民不斷外遷,造成區內生活氣氛改變,更多是外來人口的進駐,對原來西關文化缺乏認同感,街區保護存在極大的脆弱性。通過調研考察,初步將有關歸納如下:一是在保護改造過程中,多依賴政府投入來更新改造,對政府投入形成壓力;二是傳承提煉嶺南文化的相關載體和宣傳手段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旅游、休閑、經營等業態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活化的對策

(一)完善政府政策。規劃以荔灣為試點按歷史街區范圍進行片區管理,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全面開展。明確各片區內各類保護利用相關的規劃、建設、消防、環保、市政等標準及審批要求、流程等細則;同時出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實施細則或具體路徑,出臺相關行業管理辦法和激勵約束退出機制等。

(二)加大財政資金保障力度。一是建立歷史街區保護與活化的專項資金,列為財政計劃的專項預算;對于開展試點活化的歷史文化街區予以資金傾斜。二是在居住性歷史街區實行“改善居住計劃”性質的財政補貼,鼓勵私人修繕歷史建筑,使老建筑的文化功能得以延續。三是在歷史街區探索多元投入模式的創新,按綜合平衡思路研究制定城市更新項目的融資模式和資金方案,建立財政資金、社會資金、金融資本的多渠道資金機制。

(三)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科學規劃。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提高保護規劃的質量和水平。借鑒國內外在保護規劃中經驗,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上既要保護有價值的古建筑,還要保護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原有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堅持最好的保護是利用原則,突出對歷史遺存、傳統格局、歷史風貌保護和歷史文脈的延續等內容。嚴格按照批準的保護規劃開展工作,堅決制止和糾正違反保護規劃的行為。

(四)多元開發,搭建開發利用平臺。建立政府主導的自主更新機制,改善歷史文化街區物質環境,同時保證原居民能繼續生活在歷史文化街區,避免街區原有的社會結構發生劇變??筛鶕彝ナ杖胨胶托蘅樅笫褂靡蟮牟煌?,建立政府補貼以及稅收減免政策,鼓勵房產所有人參與遺產修復工作。引入市場運營平臺,合理開發利用,劃分傳統中軸、紅色遺址和新城新貌等特色文化區域,完善歷史文化街區周邊相關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形成分片區、多主題元素的歷史文化街區。

(五)強化宣傳與推廣。立足長遠,加強宣傳規劃。從廣州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規劃、修繕和完成過程進行全方位宣傳報道,提升公眾對廣州歷史文化街區整體建設的認知。針對不同人群,利用數字化、多媒體和傳統媒體等傳播方式進行互動式、服務式和體驗式的宣傳。發揮名人效應,邀請知名人士、海外華人共同參與廣州歷史文化街區的宣傳,擴大廣州歷史文化街區在國內外的影響。

猜你喜歡
西關活化荔枝
嶺南荔枝紅
無Sn-Pd活化法制備PANI/Cu導電織物
工業遺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時光與鮮花
陶陶居“尋味西關”AR包裝設計
西關闊少與艇仔粥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傳承
難忘的接力比賽
活化非遺文化 承啟設計內核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