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如何在德育教育中關注、呵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2019-11-14 01:56張妍重慶市渝北區渝開學校401147
新生代 2019年16期
關鍵詞:師生關系素質心理健康

張妍 重慶市渝北區渝開學校 401147

一個人的學習、成長及其長遠的人生發展,與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直接的關系.所以,對于正處在身心發育起步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我們應當在德育教育工作當中,予以其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與呵護,以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對于其學習、成長與發展來說,具有突出的促進與保障作用.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是人最為重要的一項素質,也是人學習、成長、發展乃至生存的基礎.人的健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我們經常性關注的身體健康,另一個方面則是我們較少關注的心理健康,但是對于個人而言,其兩者是同樣重要的,而且相比于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往往對人的影響更大.心理健康的人能夠維持正常的、積極的精神與內心活動,能夠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以及能夠接納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并被社會所認可和接受的思想、精神、意識、行為.而且在當前我國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結構體系當中,明確的指出了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正好需要積極、健康的心理健康素質作為基礎.心理科學研究顯示,一個人心理健康素質的形成,與其所生活的環境、接觸的人以及接受的教育之間存在相互的聯系,而且童年是人心理健康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當中,我們必須要關注、呵護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不僅可以在身體方面實現茁壯的成長,在心理方面也可以養成良好的健康素質,這對于其一生的發展來說都是相當有益的.

二、德育教育中關注、呵護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

為了有效的關注、呵護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教師必須要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在傳統的師生關系當中,教師的地位是高于學生的,這就對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不利于教師了解和干預學生的心理活動.為此,在如今的德育教育中,教師必須要改變這樣的情況,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認識,和學生構建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與學生的相處當中要表現出對他們的高度尊重,用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他們進行互動,從而拉近彼此之間的情感距離,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向教師敞開心扉,發自內心深處的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方便教師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也使他們能夠更加自愿的聽取教師的指導和建議.

例如,在平時教師應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在課堂之外與學生多接觸、多談心,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內心想法表達出來、情緒宣泄出來,在學生傾訴的過程當中,作為教師不能隨意打斷學生,以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同時教師還需要"禮尚往來"向學生表達自己的一些內心想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沒有將他們當做是不懂事的小孩,這樣學生才會認為彼此之間是對等的,進一步敞開心扉和教師進行溝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師就可以更加準確、客觀的了解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便于針對性的實施心理健康引導、干預,關注、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對學生予以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內在的過程,因此除了來自外界的干預之外,學生自身內在是否能夠調節、控制自身情緒、情感,也直接的影響著其心理健康.為此,在德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應當予以學生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進行情緒、情感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普及,并教會學生如何控制自身的情緒、情感,如何調節自身的心理.

例如,在一些普遍性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中,教師可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講解.不過,如果涉及到了一些具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一些學生對學習過于焦慮,還有一些學生對他人具有較強的攻擊性、自我保護意識過強等,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或是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使這部分學生得到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另外,班級中還可能有更少數的學生存在自閉的情況,難以融入周圍的環境,人際關系較差,這類型的學生心理通常非常的敏感、脆弱,所以教師應當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通過溝通、交流,分析其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還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逐步的融入集體環境,與周圍的同學、教師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當然,同時還要對班級當中的其他學生做好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使其可以寬容和主動接納稍顯自閉的學生,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這對所有學生的良好心理健康以及德育素質形成來說,都是更為有利的.

(三)強化德育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兩點之外,教師還應當在德育教育中,加強與學生家庭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家長也參與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呵護中來,這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來說,是相當之重要的.因為家庭是小學生生活的最主要場所,受家庭環境、氛圍的影響也最大,只要家長予以其高度的關愛、引導,才能最終保證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例如,在家庭生活當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家長與子女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予以子女個人的尊重、心理引導,不侵犯子女的隱私,努力營造和諧、樂觀、積極且相互關愛的家庭氛圍,使子女能夠在理想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素質水平.

三、結語

為了使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實現更好的學習、成長與發展,在如今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當中,我們必須要對小學生予以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與呵護,使其在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質水平表現.

猜你喜歡
師生關系素質心理健康
將政策的優勢落到實處——“雙減”政策下師生關系的現實重構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中國傳統書院師生關系的構建、特征及價值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雙向奔赴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公關攝影師必備素質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余清臣:建構現代師生關系的公共性
素質開發完全圖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