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災害監測NB-IoT數據傳輸系統研制

2019-11-15 07:10王洪輝卓天祥魏超宇鄒定康鐘盼
中國測試 2019年5期
關鍵詞:低功耗中國電信傳輸

王洪輝 卓天祥 魏超宇 鄒定康 鐘盼

摘要:為解決傳統地質災害監測采用2G/3G/4G及其他無線技術存在的耗電大、費用高、網絡盲區等問題,該文設計基于NB-IoT的地質災害監測數據傳輸系統架構。通過STM32單片機采集位移傳感器、雨量計等傳感數據,基于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將地質災害數據以規定的格式通過BC95通信模塊上傳至Java Web平臺,實現監測數據的遠程傳輸。系統在四川省綿陽市某泥石流監測預警站進行測試。結果表明:預警站雖處西南山區,但NB網絡覆蓋良好,設計的NB-IoT數據傳輸系統數據傳輸穩定、功耗低(電壓5V,持續數傳電流146.36mA,省電模式電流5μA)、成本低(單點年費20元),為地質災害監測遠程數據傳輸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也可拓展NB-IoT的應用領域。

關鍵詞:NB-IoT;低功耗;地質災害監測;BC95模塊

中圖分類號:TN929.5;TH7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124(2019)05-0121-07

收稿日期:2018-10-24;收到修改稿日期:2018-11-1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704130);四川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SZ0347);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710616149)

作者簡介:王洪輝(1985-),男,湖北孝感市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主要從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信息技術研究。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頻發,其中突發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因發生時間短、隱蔽性強,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7]。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低成本、低功耗、高速率、多數據方式的無線傳輸手段,逐漸在工業應用并取得成效。采用無線通信技術進行地質環境監測,其數據采集參數更全面、響應速度快、可靠性更高,節約人力物力,有利于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預警和防治[2-3]。

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安裝于野外現場,氣象條件和地理環境相對惡劣,如供電不足、通信不暢,對無線數據傳輸系統都是極大考驗。傳統監測系統采用2G/3G/4G傳輸居多[4],也有采用北斗短報文傳輸的案例[5-6],總體來看,上述傳輸方式資費較高、耗電大(如GSM模塊網絡注冊電流高達2A)。

根據華為公司估計,以環境監測、遠程抄表、智能停車等應用為代表的長距離、低速率、低功耗場景為物聯網的主要應用場景,將占到物聯網總連接數的60%。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屬于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具有廣覆蓋、低功耗、支持海量連接的特點,是適用于上述場景的主流技術之一[7]。

為了適應大量的低功耗應用場景,NB-IoT提供了3種工作模式,如表1所示。對于地質災害監測,可使用PSM省電模式,極大降低系統功耗。

我國已出臺多項政策支持NB-IoT的發展,在智慧照明、智慧水務、智慧停車等下游細分應用市場落地[8-12],但整體而言NB-IoT商業模式尚未成熟[13]。目前還未見NB-IoT與地質災害交叉應用的研究成果報道。因此,本文通過系統設計和應用測試,探究NB-IoT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領域的適應性和可行性,為我國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案,促進學科交叉研究落實到實際應用場景。

1 系統總體設計

針對地質災害監測的特點,設計了一種基于NB-IoT的監測數據傳輸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傳感器信息采集、主控板、通信單元、供電4部分。

1.1 信息采集

通過傳感器將地質環境變化的信息轉換成電信號,經信號調理電路傳入單片機中,實現地質災害前兆信息的采集。本系統采用了地表位移和降雨量兩個參數進行測試,其器件選型如表2[14]所示。

1.2 主控板

主控板用于采集傳感器數據,也用于與通信單元的數據傳輸。本系統采用資源相對豐富、處理性能也相對較強的STM32單片機(STM32F103)??紤]到野外設備檢修需要,主控板設計了一個LCD顯示屏(HB12864),通過DART與單片機(串口1)通信,實現位移、雨量等信息的實時顯示。在正常使用時,可去掉顯示屏以降低系統功耗,在檢修時使用顯示屏用于快速排查故障。

1.3 通信單元

NB-IoT模塊采用了上海移遠公司的BC95模組,通過UART與主控板單片機(串口2)進行指令和數據交互。主控板根據用戶控制策略,將采集的地質災害監測數據發送至預警平臺服務器,其通信鏈路如圖2所示。

以選擇中國電信運營商為例,NB-IoT通信模塊想要完成數據的上傳必須經過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經過中轉后再由電信平臺的訂閱服務發送到指定的Java Web監測平臺。

2 硬件設計

2.1 處理器模塊

本文采用意法半導體公司推出的STM32F103系列微處理器作為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的主控制器,該處理器是一款32位的ARM-M體系結構的高性能處理器,最大支持1024KB的閃存和%KB靜態存儲內存,使用8MHz晶振,經過芯片內部9倍頻后最高運算頻率可達72MHz,具有16-1024KB的存儲空間支持實現多方面的應用需要[15]。

具備3路SPI接口、2路IIC接口、3路USART和2路UART接口等通信接口,豐富的片內資源充分滿足了本設計的需要,實物如圖3所示。

2.2 電源模塊

在野外地質災害監測中,每一個獨立系統和模塊都需要供電,若僅使用普通電池無法滿足系統的長時間運行,本系統采用鋰聚合物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板混合供電,各模塊需要提供不同種類的電源進行供電,如表3所示。

2.3 NB-IoT通信模塊

本系統采用的BC95-B5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NB-IoT無線通信模組,工作于850MHz,支持中國電信NB卡接入。由其構成的通信單元主要包括電源、天線、SIM卡座、單片機通信接口,其電路原理圖如圖4所示,實物如圖5所示。

3 單片機控制程序設計

3.1 程序模塊劃分

系統單片機控制程序可分為數據采集模塊程序、傳輸模塊程序、人機接口程序(見圖6)??紤]到數據采集、人機接口程序在已發表的文獻中介紹很多,本文著重對NB-IoT的傳輸控制程序進行闡述。

3.2 NB-IoT傳輸控制程序設計

3.2.1 CoAP協議

NB-IoT作為物聯網和M2M的應用通信模塊,屬于有限計算能力和少量內存空間的資源受限型設備,使用帶有重傳事務處理機制的約束應用協議(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CoAP),能使NB-IoT設備得到可靠的傳輸保障。CoAP協議是一種面向網絡的協議,使用了和超文本傳輸協議相似的特性,其核心內容包括可擴展的頭選項、資源抽象、REST式交互等。想要像超文本傳輸協議對資源進行GET、PUT、POST和DELETE等操作,只需讓應用程序通過URl標識來獲取服務器上的資源即可。

圖7所示為CoAP協議棧。第一層為請求鄺向應層(request/response layer)用于傳輸操作命令的請求和響應數據;第二層為事務層(transaction layer),該層可以用于實現各個節點間的信息傳輸互換,同時還可以提供信息交互時堵塞控制和組播等功能。CoAP的雙層處理方式,讓CoAP協議盡管沒有采用3次握手的TCP1辦議,也可以支持可靠的傳輸機制[16]。

3.2.2 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配置

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是中國電信針對物聯網建立的一個服務平臺,用戶可通過電信物聯網NB卡將數據信息通過NB-IoT設備上傳至該平臺。平臺可以完成多個NB-IoT終端的綜合管理,同時向第三方應用平臺開放接口,讓平臺數據可轉發至開發者自己的Web服務器,以構建行業物聯網業務。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使用時,需要對平臺進行配置,包括數據應用添加、profile開發、編解碼插件的開發等,讀者可參閱相關技術手冊。

3.2.3 終端設備注網

終端設備注冊網絡需要經過14步,如圖8所示。

3.2.4 數據發送

為了便于平臺對不同設備(NB、4G或其他)的識別,需要定義統一的數據格式,如圖9所示。

該格式由78位字符串組成,第19位到第26位表示設備號,第36位到第41位表示傳感器類型(rain降雨、dist位移、angl角度),第55位到第59位表示傳感器的數據(單位分別為mm、mm、(°)),第7s位到7s位表示接收間隔時間(單位為mm)。

在上述數據格式下,數據發送需經過9步,如圖10所示。

對于NB-IoT設備,采用的是CoAP協議,只能將16進制的碼流傳輸到CDP服務器上,所以必須將字符串格式變為ASCII碼(圖10中Step9所示),發送到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上,再由電信平臺將數據轉發至開發者的Web服務器。

4 系統測試

4.1 測試原型機

本系統設計的原型機(編號CUT-X-NB-O1)內置STM32單片機、NB-IoT通信單元(中國電信NB物聯網卡年費20元)、4G通信單元(本次測試不用)、傳感器接口、電源及人機接口(如圖11所示)。

4.2 測試數據

4.2.1 設備現場安裝

在四川省綿陽市某泥石流監測預警站對CUT-X-NB-01設備進行了測試。選取了6個監測點位(見圖12),其NB通信信號強度如表4所示,信號質量較好(D點稍微弱一點)。

4.2.2 平臺數據展示

用戶可登錄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或自有平臺),查看已接入平臺的設備監測數據(見圖13)。測試顯示2018年5月17日10:24:09位移數據為104.2mm,10:44:50位移數據為125.8mm,依次緩慢增加,10:47:57時刻位移數據為144.7mm,表明監測數據可以順利進入物聯網平臺。

4.2.3 系統功耗測試

為了評估系統在數據發送時的功耗,在室內用測試儀器(優利德臺式萬用表UT804)進行了測試(系統處于連續發送數據狀態)。結果為:系統外接5V電源供電,NB在連續數據發送時的電流為146.36mA(見圖14)。

5 結束語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NB-IoT的地質災害監測數據傳輸系統,采用國產BC95物聯網模組,通過接人中國電信物聯網平臺服務,實現了地質災害監測信息的低成本、低功耗、遠程傳輸。經過在四川省某泥石流監測現場進行應用測試,表明所設計的系統能夠穩定傳輸監測數據,為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提供了一種新的數據傳輸方案,也拓寬了NB-IOT的應用領域。

需要指出的是,經過數十年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災害預警效果也愈發明顯。但是,近年發生的幾起重大地質災害事件(如2017新磨村滑坡[17]、2018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顯現出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仍需加強,特別是開展交叉學科研究,將最新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等與工程地質、巖土工程學科相結合,定能催生出一批新型、實用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

參考文獻

[1]關鳳峻,沈偉志.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分析與防治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6,43(2):7-10.

[2]WANG H,TUO X,ZHANG G,et al.Panzhihua airportlandslide(Oct.3rd 2009)and an emergency monitoring andwar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fMountain Science,2013(5):873-884.

[3]董建輝,吳啟紅,萬世明,等.突發滑坡災害的應急監測預警技術體系[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8,18(11):135-140.

[4]王洪輝,度先國,許強,等.山體裂縫遠程監測系統[J].自動化與儀表,2010,25(1):42-44,56.

[5]代煒佳,王洪輝,張濤.滑坡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方式優化設計[J].自動化與儀表,2016,31(8):36-39,48.

[6]廖斌,王洪輝,度先國,等.基于北斗通信的滑坡監測系統設計[J].自動化與儀表,2014,29(5):22-25.

[7]王英敏.NB-IoT發展現狀研究[J].通訊世界,2017(22):4-5.

[8]何燦隆,沈明霞,劉龍申,等.基于NB-IoT的溫室溫度智能調控系統設計與實現[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8,39(2):117-124.

[9]董玉榮,聶云峰.基于NB-IoT的智慧停車系統研究與設計[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1(3):95-99.

[10]楊忠義,褚貴國,宋海祥,等.基于NB-IoT技術的燃氣非居民用計量收費系統[J].煤氣與熱力,2018,38(4):32-35.

[11]孫迪科.基于NB-IoT技術的油煙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J].移動通信,2017,41(22):41-45.

[12]呂衛,趙佳麗.一種低功耗高精度的NB-IoT溫度采集系統設計[J].傳感技術學報,2018,31(6):836-840.

[13]劉瑋,董江波,任冶冰.NB-IoT的關鍵性能[J].電信科學,2018,34(S1):111-117.

[14]王洪輝,李鄢,度先國,等.地質災害物聯網監測系統研制及貴州實踐[J].中國測試,2017,43(9):94-99.

[15]繆竟鴻,王薇,武志剛,等.基于STM32F103的無主機通信系統的設計[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7,17(4):223-229.

[16]鄒慧麗.基于CoAP的物聯網服務平臺設計與實現[D].沈陽: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2018.

[17]許強,李為樂,董秀軍,等.四川茂縣疊溪鎮新磨村滑坡特征與成因機制初步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7,36(11):2612-2628.

(編輯:商丹丹)

猜你喜歡
低功耗中國電信傳輸
地鐵SDH、OTN傳輸組網分析
中國電信再聘6名首席專家
核芯互聯發布高性能ADC模數轉換器
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的技術分析
萊迪思發布全新低功耗FPGA技術平臺
淺談垂直極化天線在地面數字電視傳輸中的應用
4K傳輸
物聯網產業離不開低功耗藍牙通信技術
基于Chirp擴頻的超寬帶信號傳輸性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