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大學生朋輩輔導員體系探析

2019-11-23 18:59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李萱汶孫鈺涵曹穎通訊作者
辦公室業務 2019年21期
關鍵詞:朋輩求助者輔導

文/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李萱汶 孫鈺涵 曹穎(通訊作者)

一、大學生朋輩輔導員的內涵

(一)朋輩輔導員的起源。朋輩心理輔導(peer counceling)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在種族暴亂、校園騷亂等社會危機加劇而學校教育專業輔導人員和教師又很匱乏的背景下誕生的。70年代初期,心理輔導專家Hamburg和Varenhorst等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起了朋輩輔導運動,從此,朋輩心理輔導逐漸為大家所熟悉和認同。80年代,美國成立了全美朋輩互助者協會,致力于朋輩心理咨詢的普及。20世紀末,美國有關朋輩輔導的理論研究趨于成熟,對朋輩的相關問題研究的也更加深入。對學生資源的善用,使國外的朋輩體系通過學生主體的參與來實現學生“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環。

(二)朋輩輔導員的角色定位?!芭筝叀倍种?,“朋”指朋友,伙伴,是一種心理上的認同;“輩”則指同輩,同齡人,是一種生理上的相近。與更具權威性和專業性的心理輔導不同,朋輩心理輔導主要以同理心作為依據,更具靈活性和感染力,節省了專業心理咨詢師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的時間,能與時俱進地滿足高校學生對日常心理輔導方面的需求。另外,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許多高校的心理工作人員配備并不能滿足學生在心理問題咨詢方面的需要。據1997年數據顯示,在中國每百萬人口中僅有2.4位心理工作者。而朋輩的存在恰好為我國眾多的高校學生與稀少的心理工作者之間的矛盾提供了一個解決辦法。

(三)我國高校朋輩輔導員實施簡況。20世紀70年代,朋輩心理輔導的概念傳入我國臺灣。但真正深入大陸并為各高校所應用和普及的,是在2000年以后。2001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2002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2003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5年教育部、衛生部、團中央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以此不難看出,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目前我國各高校也因此將朋輩心理輔導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如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等很多高校都在朋輩心理輔導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大學生朋輩輔導員的作用

(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根據學生在心理咨詢方面的需求,我國各高校成立各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生社團、協會等組織機構,以素質拓展活動、心理情景劇比賽、心理知識講座、心理健康操等形式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在組織機構與同學之間,大學生朋輩充當著督促者和宣傳者的角色:將略顯枯燥的專業性心理知識結合學習生活實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到同學當中去,同時使同學更加了解與自己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盡量使高校學生普遍能做到“小問題自救,大問題求救”,摒棄對“有心理問題就是精神病”“有心理問題就是矯情”等錯誤觀念。在同學與同學之間,大學生朋輩充當著領航者的角色:積極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使用科學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以及身邊同學的心理問題。

(二)解決同學心理健康問題。解決同學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大學生朋輩的本職所在。經過統一培訓與自身提升,大學生朋輩應當具備解決同學常見心理問題的能力。針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如自我認知障礙(自卑或自負)、情緒障礙(焦慮、抑郁、易怒、嫉妒等)、學習障礙、人際障礙(孤獨型、完美型、情緒型、厭惡型等)、戀愛心理障礙等,應結合本地區、本學校實際,建立有特色、有針對性的輔導體系。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工作后,應在保護被輔導者隱私的前提下,整理被輔導者案例并及時向心理輔導老師匯報咨詢情況。

(三)聯系同學與專業心理輔導人員。在日常對同學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中,遇到特別的、復雜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是難以避免的,由于自身專業性的缺乏,為避免對自身心理上的傷害和對同學的二次傷害,大學生朋輩不應貿然進行心理干預。此時應將案例移交給更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同時向老師介紹該同學的相關信息并提出自己的合理性看法,使專業心理輔導人員能更充分的了解同學情況,完善其對同學的認知,也能及時妥善的解決同學的心理問題,避免發生惡化。

三、大學生朋輩輔導的員培養策略

(一)建立培訓機制。目前,我國各高校剛剛開始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因此各學校的相關組織、社團大多剛剛成立,容易出現組織結構松散、管理體制不健全、專業知識技能欠缺的問題。針對此類問題,各高校及下屬各相關組織、社團應建立大學生朋輩輔導員培訓機制,針對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社會生活環境等問題進行細致培訓。美國學者霍夫曼(Hoffman Warn-er)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證明:非專業人員在經過大概20-40個小時的培訓,其咨詢效果不亞于一名專業心理咨詢員,并且能夠在某些方面對受助者帶來積極的變化。由于我國學生義務教育階段課業負擔普遍偏重,導致學生相關領域課外知識了解較少,在選拔朋輩輔導員時可以采用“先培訓,后選拔”的形式,選擇那些真正熱愛心理知識、愿意為同學解決心理問題、同時具有一定解決心理問題技能的同學加入大學生朋輩輔導員的行列。

(二)建立保護機制。大學生朋輩與求助者往往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很多相似之處,這雖然能拉近輔導者與求助者之間的距離,但同時由于專業性的缺乏,再加上輔導者與求助者的思維方式和閱歷都相差甚少,他們很容易將自身的實際情況代入求助者描述的情境中去,沉浸在與求助者相似的困境中。因此,對于大學生朋輩這一特殊的輔導者群體,應建立督導保護機制,建立多級的朋輩心理輔導網絡,設立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保護大學生朋輩輔導員的心理健康,如設立固定的心理輔導老師定期與大學生朋輩進行溝通,在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給予他們幫助,避免引起不利后果。

(三)建立監督機制。心理咨詢師從業者要求咨詢工作防止片面性、嚴格遵守保密制度、注重發展性咨詢、遵循堅持性原則。對于大學生朋輩輔導員,由于專業知識的局限,很難做到防止片面性和發展性咨詢,但對于遵循堅持性原則和嚴格遵守保密性制度是可以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完成的。對于堅持性原則的實現,可以通過督促朋輩按時撰寫上交案例咨詢訪談跟進報告,并由老師根據報告審查心理咨詢進展來完成。更為重要的,是對保密制度嚴格施行的把控。在實際工作中,朋輩輔導員面對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學,容易在同學關系與咨訪關系的角色轉換中出現問題。對此,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應提高朋輩輔導員的職業修養,從而降低咨詢者的不安感,以免導致咨詢者對輔導者的信任度減弱,影響咨詢效果。

(四)建立激勵機制。目前,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這種心理輔導模式尚在起步階段,各高校對于朋輩輔導員在選拔時并不嚴格,而且參與者大多對心理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或對同學具有服務意識。因此,在進行朋輩輔導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朋輩的獎勵,以提高其工作熱情,推動建設更成熟的大學生朋輩群體。如鼓勵大學生朋輩輔導員建立創新團隊,推動開展系列創新實踐項目和競賽并設立相關獎項,以賽促學?;蚴嵌ㄆ谡匍_交流分享會等,鼓勵朋輩建設自己的研討小組,加大資源投入,豐富人員配備,打造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信息互通的交流平臺。

猜你喜歡
朋輩求助者輔導
優秀朋輩輔導員人格特質研究
——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
拒絕的正確方式
高校朋輩輔導的差異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學生朋輩輔導員工作情況的調查分析
一例關于社交恐懼癥的行為矯正方案
倪萍不厭其煩的一句話
高校朋輩輔導員隊伍建設模式探索
——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
心理案例論文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