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國70周年我黨政治生態改善路徑分析

2019-11-30 04:04鄧雄峰
青年與社會 2019年28期
關鍵詞:構建路徑政治生態現狀

摘 要:建國70周年,我國社會意識形態日益多元化,而進入轉型期之后,這些意識形態既相互滲透又相互斗爭,增加了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在此背景下,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是我國社會有序持續發展的政治保障。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政治生態的現狀,探討政治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構建健康政治生態的路徑。

關鍵詞:政治生態;現狀;問題;構建路徑

政治不能獨立于環境而存在,而是與它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歷史環境有密切關系的,這就形成了政治生態。具體來說,政治生態決定了政治主體在政治環境中的行為以及政治習性,反映了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的狀態,以及黨風、社會面貌等狀況。良好的政治生態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保障。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政治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它是緩解當前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下我國政治生態建構面臨的新形勢

與自然生態的復雜構成一樣,政治生態的構建不僅僅是關注政治發展環節的建設,還要關注其與經濟、社會、文化等元素的協調發展,所以在政治生態構建過程中,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當下政治生態建設所面臨的新環境。

首先,我國的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保持健康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據世界銀行2017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GDP總量為74萬億美元,其中我國占比14.84%,位列第二,總額為11.0萬億美元。二是政治民主取得較大成效。我國一直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民主建設,不斷擴大政治民主的覆蓋面,豐富了民主形式,法治政府建設也卓有成效;三是在文化方面,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初見成果,社會主義價值觀廣為傳播,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豐富,文化產業在國家政策鼓勵下也獲得較大發展,這些都提升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其次,我國的全面改革有了新突破。調整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我國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國提出服務型政府建設,減少政府干預市場的空間,僅2013年,我國政府就取消或下放了632項行政審批事項,極大的激發了市場活力。解決就業問題也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業的政策,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通過一系列改革,我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高,這是建設良好政治生態的保障,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

再次,我國的依法治國進入新層面。近些年來,我國的依法治國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依法執政上,我國廢除了違背法治精神的舊政策,并強調黨員干部要依法執政;法治反腐也成為我國社會治理的新常態,尤其是自2014年以來,我國加大了反腐力度,不論官員職位身份,能夠做到違法必究;司法糾錯也成為當下法治建設的新變化。

最后,從嚴治黨取得新成效。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黨的建設方面多次提出要“從嚴”,尤其是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以后,對改進廣大黨員干部的作風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受到群眾的擁護。

二、當下我國政治生態建構中存在的問題

自十八大以來,黨內加大了反腐力度,堅持從嚴治黨,這凈化了我國的政治生態,但我國構建健康政治生態的任務任重道遠,當前我國在政治建設中還存在諸多“反生態”現象,這主要體現在政治生態的運行機制、運行規則、運行環境以及運行結果幾個方面。

首先,我國政治生態的運行機制存在不足。政府運行在決策機制上存在一定片面性,如領導獨斷決策,很少聽取專家意見,而且由于缺乏決策問責制度,領導往往不重視民主科學決策;我國政府的運行缺乏協調機制。

其次,我國政治生態欠缺運行規則。政治生態的運行規則主要是指行政權力應用時應當遵循的基本規則。行政權力涉及社會資源配置,因此規范權力運行對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態至關重要,但當前我國的權力運行在規則設置上缺乏法律制度管理,大都是行政系統內部自己制定運行規則,如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政策文件等,缺乏法律的強制性,而且透明度不高,對行政權力運行沒有很強的約束作用。

再次,我國政治生態的運行環境亟待改善。我國的政治運行環境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依然存在非制度化現象,如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非制度化行為影響了整個行政系統的良性運行;二是腐敗問題難以根除。當前官員腐敗已經成為影響黨群關系的主要因素,動搖了廣大群眾對黨的執政信心。三是政治文化的多元性也對政治生態建設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國的封建政治文化根深蒂固,人們缺乏法制、民主等觀念,而傳統政治文化中的官本位等負面元素依然制約著我國的政治現代化建設,另外,西方政治文化的傳入也與我國當前的政治文化存在一定的沖突和碰撞,動搖了部分群眾對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信念。

最后,我國政治生態建設的運行結果差強人意。政治生態建設不能夠僅靠黨自身的內部建設,還需要社會各個群體的積極參與,但當前只有部分黨員干部積極倡導推進政治生態建設,而沒有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其中,而且社會大眾對政治生態的認識也存在誤區,將之與反腐倡廉相等同,這種片面的認知也妨礙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到政治生態建設中來;我國政治生態建設運行結果不足的另一個體現是政府機構權責不清,很多行政部門在職能上存在交叉現象,當遇到問題時,各個部門之間“踢皮球”,導致社會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三、當下我國良好政治生態的建構路徑

(一)具備全局眼光,促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政治生態作為上層建筑,必須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所以我國要想構建健康的政治生態,決不能忽視經濟發展,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是我國政治生態建設的新平臺。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應具備全局眼光,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方面內容,建設一個均衡發展的和諧社會,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質、精神生活水平,這樣也為政治生態建設注入新活力。

(二)克服消極因素,推進改革新突破

在當前我國的全面改革中,教條主義、保守主義等落后思想成為極大的阻礙因素,為此要克服認知局限,以開放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去學習世界先進國家的建設經驗,但與此同時也能立足我國實際,不照抄西方發展經驗,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為建設良好的政治生態打下基礎。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建政治生態防火墻

完善的法律法規能夠凈化政治生態建設環境。依法治國要求黨能夠依法執政,消除黨組織內部的潛規則,執政黨要在法律規定范圍之內實施各項執政政策,推動國家治理的法治化;依法治國還要求政府部門依法行政,行政人員要遵紀守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工作中具備法律意識,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依法治國還需要司法機構以公平公正作為司法準則,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司法隊伍,提升群眾對司法活動的滿意度,這樣我國的政治生態建設才能夠獲得穩定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尚燕歌.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途徑探析[J].黨史博采(下),2019,No.582,47+56.

[2] 段光鵬.以黨章為根本遵循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8,v.15;No.57,26-31.

[3] 高雪榮;胡皓.新時代習近平對毛澤東從嚴治黨思想的繼承與發展[J].理論觀察,2018,No.149,17-19.

[4] 范雪峰;陳高贊.中央權威網站宣傳“習近平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現狀研究——以我黨新聞網相關主題欄目為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v.21;No.106,46-50.

[5] 牛月永;劉桂英;紀光欣.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引領機制的構建路徑[J].領導科學,2018,No.733,11-14.

基金項目:2019年度院長基金大學生思想政治提升工程項目,項目名稱: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職院創業型人才培養研究,編號:TS2019-01。

作者簡介:鄧雄峰(1984- ),男,漢族,湖南祁東人,碩士,講師,電子商務專業,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創業。

猜你喜歡
構建路徑政治生態現狀
創新創業視角下高??鐚W科創新課程體系的構建探析
從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理論看和諧社會構建
大饑荒爆發前愛爾蘭的政治生態
以新理念開啟新征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