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的理論路徑

2019-12-04 04:08楊友鵬鄒凌雁
青年與社會 2019年30期
關鍵詞:新時代體系

楊友鵬 鄒凌雁

摘 要: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話語扭轉了在世界上的尷尬處境,用中國話語敘說的中國故事,從乏人問津到應者如云,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經歷了從“他塑”到“自塑”,從“中國向度”到“世界向度”從強調“制度認同”到凸顯“文化認同”的巨大轉變,探討其背后的理論架構,對于我們進一步在國際舞臺上發聲,引領世界話語舞臺,分享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理論建構

長久以來,中國話語在西方主導的意識形態宣傳中打不開局面。整體而言,西方主導了世界政治話語。非但如此,中國故事的通行范本,也是以西方語境為中心,其中不乏丑化、妖魔化中國的各種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當前中國話語體系建立的先天不足:“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p>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話語體系實現了從西方話語下的中國故事到中國話語下的中國故事的轉變,學界對于這種話語體系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然而,對于這種話語體系背后的理論探尋尚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文章擬從新時代以來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出發,對于其背后的理論架構進行細致的研究和思考。

一、中國話語面臨的國際處境

盡管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中國話語卻始終面臨說不出、說不響、沒人聽的尷尬處境。這主要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當下政治學體系的不接納。當代中國政治學的整個知識體系,來自西方政治學。政治學領域的學者,很多是沿著西方的政治學路徑一路講下來,而西方政治學也是借此以排斥中國話語進入專業領域,中國的話語被認為是非主流、“野狐禪”,“難登大雅之堂”,政治學的研究跳脫不出西方政治學的窠臼。

二是西方民眾對中國的誤解甚深。不論中國試圖怎樣在國際上發聲,總會遇到西方妖魔化中國的各種語言,以至于中國正義的聲音被虛妄所掩蓋,西方民眾在反華媒介的長久影響下,已經很難正視中國的現狀,許多人的印象仍舊停留在上個世紀。

三是蘇東劇變后意識形態式的話語體系失靈。意識形態化的話語體系,曾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但是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這一體系也隨之迅速衰退。單純以國家形態定義國民幸福程度乃至國家實力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更多的倚仗經濟實力的基礎性地位,而我國的相關話語體系并未隨之迅速建立起來.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睒嫿ㄖ袊捳Z的理論體系成了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當務之急。這種話語體系,用韓慶祥的話說就是“擁有解釋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的話語權?!?/p>

二、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歷程

(一)從“他塑”到“自塑”

中國的形象,由于很多是西方“他塑”的,使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同中國的經濟實力原不相稱。以往的中國政治學,在西方的話語體系下講,顯得不倫不類,而新時代中國的話語體系,主動吸納西方優秀政治基因,將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更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模式。

新時代中國話語的第一次強力發聲,是在《十八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關系作的深刻闡述。第一次把中國走過的路,走好的路和要走的路緊密聯系在一起,成功地把改革開放前后三十年的關系理順、理清楚,澄清了許多思想上的誤區,在黨內外形成了思想上的強大共識。習近平用中國的古詩“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長風破浪會有時”,總結概括中國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而為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的建構,奠定了堅實的歷史根基和現實意義。

新時代中國更多用“接地氣”的語言,概括出一整套中國話語的新概念、新范疇和新表述,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夢偉大構想,成功地聚攏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合力,業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最大公約數。

這種自我塑造的過程,就是要整合各類優秀文化資源,無論古今中外,都要為我所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資源:一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三是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蔽ㄓ腥绱?,中國話語體系才能夠根正苗紅,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廣闊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二)從“中國向度”到“世界向度”

中國話語不僅僅是面向國內,更多的是面向世界維度。這種“世界向度”的意義,就在于要將中國的故事融合于世界的時空背景之下。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是西方話語的輸出地,而非輸入地,西方的各種話語涌入中國。這種“話語赤字”和“單向輸入”的長期累積,使得“中國向度”成為中西輿論陣地的主戰場。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幾年來,它打破了西方殖民話語體系的原有框架,它以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三重使命為依歸,聚合了亞歐非大多數國家在內的國家,尋求出了一條國際合作的新典范。

(三)從強調“制度認同”到凸顯“文化認同”

新時代中國從中華傳統儒家、道家經典中,汲取了“協和萬邦、“和而不同”等優秀思想,更多的強調與西方國家的和平共處,互利共贏,推進與其他國家的全方位交流互動。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這一偉大構想,改變了零和博弈的國際合作舊模式,超越了以往簡單以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為界限的舊思維,為思考人類未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給出了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它是中國對世界未來思考的新向度,代表了中國積極謀求世界發展的新動向,取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三、結語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領導人,成功地扭轉了中國話語在世界上的尷尬處境,從多層維度、多種角度,用中國話語敘說的中國故事,初步完成了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中國的角色,也從“他塑”到“自塑”,完成了自我革新;從“中國向度”到“世界向度”,實現了交鋒場所的時空轉換;從強調“制度認同”到凸顯“文化認同”,推動了中國話語走向全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05-17)[N].人民日報,2016-05-19(02).

[2] 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1月18日)[N].人民日報,2017-01-19(02).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286.

[4] 徐立波,朱小玲.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話語體系形成的歷史基礎及現實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09):96.

[5] 楊松祿,羅雷.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理論的話語權構建[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8(05):43.

[6] 陳曙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40年:1978-2018[J].教學與研究,2018(10):5.

[7] 韓慶祥.提升中國話語權的基本路徑[N].光明日報,2015-11-14(08).

作者簡介:楊友鵬(1989- ),男,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學離退休工作處科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鄒凌雁(1988- ),女,漢族,江蘇江陰人,江陰初級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

猜你喜歡
新時代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新應用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