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行CT引導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效果

2019-12-06 12:57黃陳海吳志毅陳泰鑫余少平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淀粉酶白細胞計數

黃陳海,吳志毅,陳泰鑫,余少平

(1.東莞市麻涌醫院外一科,廣東東莞 523142;2.東莞康華醫院普外科,廣東東莞 523080)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種外科常見的危重急癥,SAP的發病率較高,具有病情兇險、治療過程漫長、發癥較多以及高死亡率的特點。包裹性壞死(WON)是SAP后期主要局部并發癥,不僅包含各種固體性壞死組織,還包含液性成分,導致患者出現假性囊腫、合并腹腔感染等并發癥,進而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對患者的生命安全與預后造成嚴重影響[1]。本研究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患者行CT引導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效果較為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SAP包裹性壞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n=20)與試驗組(n=20)。參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22歲-60歲,平均年齡(42.59±5.46)歲;病程(11.98±1.82)h;其中高血脂癥8例,膽源性7例,酒精性2例,其他3例;APACHEII評分為(15.83±2.07)分;試驗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3歲-62歲,平均年齡(43.24±5.75)歲;病程(12.43±1.95)h;其中高血脂癥9例,膽源性6例,酒精性3例,其他2例;APACHE II評分為(15.96±2.11)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SAP包裹性壞死的臨床診斷標準,經CT檢查確診;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腸鳴音減弱或消失、上腹部疼痛、腹膜刺激征、惡心嘔吐、腹脹等;急性胰腺炎發?。?周;APACHEII評分高于8分以上;伴隨超過48 h的器官衰竭;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腹部腫瘤;血清淀粉酶濃度<3倍正常上限值;手術不耐受者。本次研究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認可。

1.2 方法 參照組實行經左結腸旁溝腹膜后入路清除胰腺壞死組織并留置粗三腔管引流,給予患者全面麻醉后,進行剖腹檢查,經患者后腹膜入路將胰腺以及周圍壞死組織進行清除,使用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對患者的腹腔以及胰腺周圍組織進行反復灌洗,置管引流,待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進行拔管。試驗組采用CT引導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可根據患者具體病選擇不同體位,使用64排螺旋CT進行實時引導,觀察患者胰腺周圍壞死部分的包裹區,明確重要臟器結構以及周圍血管。使用CT對包裹區進行多次薄層掃描,在患者腹部皮膚選出最佳穿刺點(能夠穿刺入炎性滲液最中心處),路徑選擇需避開重要臟器以及大血管。常規消毒鋪巾后,給予患者局部麻醉,術者可采用12號穿刺針,經CT引導穿入包裹區,接入引流袋。使用使用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對患者的積液區進行反復沖洗,等待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進行拔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和體溫變化,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腹痛消失、發熱消失、血淀粉酶恢復)以及IL-8、IL-6以及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數據都以SPSS 20.00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以t檢驗,P<0.05則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 治療后試驗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和體溫變化兩組患者術前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和體溫變化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試驗組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和體溫指標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對比 兩組患者術前IL-8、IL-6以及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試驗組IL-8、IL-6以及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SAP,由于該病病理較為復雜,病情進展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療難度[2]。若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體內的胰周液會逐漸聚集,導致包裹性壞死形成,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急需采用外科手段進行干預治療[3]。CT引導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以及手術創口較小等優點,相對于傳統手術治療,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治療效果也更好。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Mean±SD, d)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和體溫變化(Mean±SD)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對比(Mean±SD)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試驗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證明CT引導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促進患者病情康復,其原因在于傳統開腹手術創傷較大,而SAP患者由于病情較重,身體承受能力較弱,對手術的耐受程度較低,開腹手術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恢復時間,還不利于患者的預后改善[4]。而CT引導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定位準確,能夠較快找出最佳穿刺點,在CT的引導下能夠避開重要臟器和血管,直接深入炎性滲液最中心處,對患者造成的創口較小,且手術操作較為簡便,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的痛苦[5]。因此CT引導腹腔多路置管引流能夠縮短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所需時間。

本研究結果中,術后試驗組IL-8、IL-6以及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以及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和體溫指標均低于參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證明CT引導腹腔多路置管引流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癥反應,降低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和體溫指標,其原因在于CT引導下引流能夠減輕患者全身炎性反應,將壞死組織與胰周液清除后,緩解了胰腺與胰周的壓力,阻止了壞死組織與胰周液對其他重要臟器造成進一步的損害,有效降低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和體溫,因此減輕了患者的炎性反應。

綜上所述,重癥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壞死行CT引導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效果顯著,能夠縮短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所需時間,改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血清淀粉酶、體溫和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淀粉酶白細胞計數
古人計數
白細胞
澳新擬批準一種β-淀粉酶作為加工助劑
遞歸計數的六種方式
古代的計數方法
異淀粉酶法高直鏈銀杏淀粉的制備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對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結繩計數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白細胞介素17在濕疹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