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及滿意度觀察

2019-12-06 12:57區小芳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糖尿病足我院滿意度

區小芳

(佛山市高明區中醫院內科,廣東佛山 528500)

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為糖尿病足,臨床以足部壞疽、感染、潰瘍為主要表現[1]。我國老年化問題的日益嚴峻,加重了糖尿病發病率,進而使糖尿病足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誘發糖尿病足病變的關鍵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因此,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病變對于糖尿病預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取得顯著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50例,依據入院單雙號順序分為試驗組25例,參照組25例,其中試驗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45歲-78歲,平均年齡(62.4±7.1)歲,病程3年-11年,平均病程(7.5±2.6)年,參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46歲-79歲,平均年齡(63.5±7.5)歲,病程3年-12年,平均病程(7.6±2.8)年。所有患者均滿足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知曉本次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西醫護理方式,主要內容包括足部清潔、定量運動,糖尿病飲食指導、藥物干預等。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方法,具體內容為:其一,心理護理,中醫學指出患者心情情況影響著糖尿病病情發展,中醫理論學中怒氣易傷肝,致肝氣郁結,最終引發消渴。護理人員要耐心與患者溝通,囑咐患者多與他人交流,積極參加娛樂活動,以確保氣機順暢,血氣平和,維持自身良好的心情。其二,飲食辨證護理,參照患者實際病癥證型實施辨證施證護理,腎陰虛者,服用枸杞子等滋陰補腎食物;腎陰虛者食用滋水通便、瀉胃熱蔬菜,多尿者,沖服首烏、生地等制劑;肺陰虛者,飲服麥冬、天冬;陰陽兩虛者,減少運動量,服用枸杞子、益智仁。其三,按摩干預措施,搓揉患者足部,盡可能使患者足部放松,對足底心臟反射區進行按壓,使用單食指,輕度、中度、重度力度依次按壓1次,確定患者耐受度,按壓區域包括腎、膀胱、尿道、腹腔神經叢、左足底腎上腺、輸尿管,然后按摩足背小腿、足外側、足內側以及足底,再對腎、膀胱、尿道、腹腔神經叢、左足底腎上腺、輸尿管進行按壓。其四,足浴護理。足部異常者,要囑咐患者維持足部皮膚清潔,每日泡腳約20 min,使用38oC溫水,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若患者伴有足癬,用15 g白芨,30 g一枝黃,30 g土大黃,10g生甘草煎湯泡腳。若患者伴有足部潰瘍,用30 g透骨草、30 g大黃、30g伸筋草、30 g苦參、30 g海桐皮煎湯浸泡30 min。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足部感染。足部皸裂、足部皮膚破損發生率,關節位置覺、觸覺、冷熱覺以及痛覺減退率進行觀察記錄。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護理服務、入院宣教、健康指導等,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80分-100分;滿意60分-79分;不滿意:0分-59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關節位置覺檢測方法:對患者大拇指兩側進行按壓,依次進行上提、下壓,讓患者判斷方位;觸覺檢測方法:使用棉條對患者足背皮膚進行輕劃,問患者有無感覺,無為消退,有為良好。冷熱覺檢測:暖水袋中分別裝10℃冷水,50oC熱水,貼于患者足部,問患者有無冷熱覺;痛覺檢測:用竹簽按壓患者足部皮膚,問患者有無感覺,無疼痛為減退,有疼痛為良好。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足部狀況對比分析 經護理干預后,試驗組足部感染、足部皸裂、足部皮膚破損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足部感覺檢測結果對比分析 經護理干預后,試驗組關節位置覺、觸覺、冷熱覺以及痛覺減退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2.0%,參照組護理滿意度為68.0%,試驗組明顯低于參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是糖尿病足部病變,發病原因與血糖控制不良有關,血糖控制效果不良引發患者周圍神經與血管發生病變[2]。據相關數據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中有60%-80%的人患有糖尿病足,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發病率,因此,降低糖尿病足發生率的有效方法為早期預測與早期預防[3]。糖尿病足部病變發展相對緩慢,患者極易忽略,故在早期要對患者足部神經功能進行檢查,以準確判定患者是否出現糖尿病足部病變。

表1 兩組患者足部狀況對比分析[n(%), n=25]

表2 兩組患者足部感覺檢測結果對比分析[n(%)]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n(%)]

中醫理論學中,將糖尿病足病變納入“脫疽”“弊病”范疇,發病原因與患者久病陰虛引發氣虛、陽虛,加之外邪入侵有關。陽虛引發患者血阻,致使足部血脈淤滯,故誘發糖尿病足部病變。按摩的理論基礎為臟腑、經絡在生理病理中的聯系與制約,以將通經活絡作用充分展現出來,糾正患者足部血流動力學,改善局部微循環,加快氣血流通與血管通透性,減輕、緩解血管內皮細胞與神經細胞水腫、玻璃樣變,進而增加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微循環,提高血管神經功能。預防糖尿病足病變的有效方法為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最有效的兩種方式為按摩足部穴位與適當運動。中醫學中指出,經脈主氣血運行,出現氣血瘀阻后,導致患者足部疼痛、麻木、發涼。按摩穴位過程中可實施中藥足浴,以控制病情發展。中醫學中糖尿病患者肝氣郁結,心情愉悅利于改善臨床癥狀,因此,對于糖尿病足患者要做好心理護理干預工作。足部共有穴位60個,實施要于治療可利于足部經絡疏通,針對患者病癥實施辨證施治,藥液浴足可促進足部穴位傳導,加快經絡氣血疏通。研究中控制藥液溫度為40oC,可利于足部毛孔舒張,充分回流足部血液,改善足部小血管痙攣,加快新陳代謝,起到良好的鎮痛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足部感染、足部皸裂以及足部破損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表明中醫護理可有效治療糖尿病足。穴位按摩對足部反射區起到刺激作用,以對腦干網狀系統進行刺激,進而抑制神經功能損傷。本研究中,經護理干預后,試驗組關節位置覺、觸覺、冷熱覺以及痛覺減退顯著低于參照組,表明中醫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足部知覺恢復。且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可降低糖尿病足部病變發生率,改善足部神經異常,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糖尿病足我院滿意度
2020年糖尿病足基礎及臨床研究進展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我院隆重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
糖尿病足,從足護理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明天村里調查滿意度
中醫綜合治療糖尿病足療效觀察
我院躋身全國高校就業50強
中西醫對血管病變致糖尿病足的認識
醫院滿意度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