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供應鏈金融研究綜述

2019-12-06 06:26尹思源
商情 2019年47期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

【摘要】近年來,供應鏈金融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截止2018年7月,我國工業類企業應收賬款余額從2005年不到3萬億已增加至13.93萬億元,由資產池可以看到供應鏈金融的極大的發展空間。本文從供應鏈金融的含義、業務模式和作用、風險管理三個角度梳理了供應鏈金融有關文獻,并總結了研究結論和提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管理

一、供應鏈金融的界定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供應鏈金融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一)國外供應鏈金融含義的研究

在20世紀80年代,貿易全球化、業務外包化、生產過程多樣化和產業鏈條化等因素引起了對供應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需求,從而產生了供應鏈金融。20世紀末供應鏈中存在管理困難、運營績效低、短板效應等問題,這催生了供應鏈管理。Hartley(1998)首次闡明了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機理,并創造性的提出了預付賬款融資的概念。Santomero(2000)把供應鏈與金融相結合,分析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情況,發現該種結合方式可以使鏈上企業的企業實現價值增值,從而得出供應鏈金融是一條符合發展的路徑的結論。Alenr,Gregory(2004)做了有關企業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思想構架。Erik(2005)首次對整條供應鏈上的參與方和供應鏈的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分析,認為供應鏈金融業務是企業鏈條管理、商品流和物流、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業務模式。Group(2007)認為供應鏈融資的本質是控制整條鏈上的籌資從而可以減少整條供應鏈上的成本。Michael(2008)指出核心企業是供應鏈上的主導,可以滿足整條鏈上企業的需求并節約成本。Carlo,Menno(2014)則認為供應鏈金融是一種科學技術和工具,其可以通過對流動資金的合理規劃來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Gelsomino(2016)提出了供應鏈觀,其從供應鏈上的成員互相合作的角度探尋了供應鏈金融鏈金融的發展。

(二)國內供應鏈金融含義的研究

相對于國外而言,國內供應鏈金融的研究進程比較緩慢,但其實踐走在了理論之前。1998年,任文超等人提出了物資銀行的設想,希望銀行推出不動產和動產質押相結合的貸款模式。羅齊,朱道立等(2002)提出了“融通倉”的概念和闡明了其運作原理,從理論上證明了動產質押貸款的可能性和優越性,進而奠定了我國供應鏈金融理論發展的基礎。鄒小芫,唐元琦(2004)最先提出了物流金融的概念,認為其是開發金融產品的工具,可以采用相關軟件進行模型開發,促進各種類型金融產品的產生。除此之外,物流金融還對涉及物流金融的相關領域進行了概括和總結,成為金融物流行業的管理流程。鄭鑫,蔡曉云(2006)在研究中指出物流金融中的融通倉這一運營模式可以對小微企業、商業銀行和第三方合作機構的運營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陳曉紅,陳建中等(2008)根據國內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實際情況,指出供應鏈融資是銀行在綜合考察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貿易背景的真實性與合規性、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地位及合作關系穩定程度等信息后,向中小企業核定授信額度,從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種授信模式。夏泰鳳(2011)通過數理模型闡述了供應鏈金融的優勢。他認為由于存在第三方物流企業和流動資金的影響,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降低,銀行和企業可以實現共贏。張立儒(2016)闡述了預付賬款模式和應收賬款模式的具體概念和操作流程。濮思喆(2017)從融資的角度說明了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完善銀行對整條鏈上的企業進行融資的財務解決方案。

(三)小結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起點都是供應鏈融資,他們都認為供應鏈和融資相結合催生了供應鏈金融。盡管供應鏈金融發展至今已有30余年,但完善供應鏈金融體系并沒有被很好的建立起來。相比于國內學者,國外學者的研究角度更加廣泛,他們不僅僅局限于供應鏈融資的角度,還對供應鏈金融的資本結構、資金流轉方面有深入探索。

二、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特點和作用

隨著時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日趨多樣化,產生了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作用,值得國內外學者仔細研究。

(一)國外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特點和作用

在國外方面,Walton,Gupta(1999)調查了多家企業選擇供應鏈金融的影響因素,總結出信息化水平是這其中的核心因素,認為信息化水平決定了某些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是否可以實現。Leora(2004)指出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存貨類融資方式解決。Demica(2007)指出,在商業銀行中,供應鏈金融可以很好的加強銀行和中小企業客戶的合作往來,提升銀行的利潤空間。Hans-Christian,Moritz(2009)認為供應鏈金融可以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從而提高它們的競爭力。Lamoureux,Evans(2011)和More,Basu(2013)將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分成三個方面:運輸前融資、途中存貨融資、裝運后融資。Preetm(2013)在研究中指出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提高銀行的資產管理能力和企業的資金周轉率,最終提高資金利用率。Yang(2013)認為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解決供應鏈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使鏈上企業資本實力上升,從而緩解整個鏈條上的資金風險。Wandfluh,Erik,Pau(2015)指出,供應鏈金融服務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供應鏈績效。Caniato,Gelsomino等(2016)根據交易過程中信息化程度和協同程度的高低,將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分為傳統的融資模式、創新的融資模式和供應鏈協同模式三種。

(二)國內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特點和作用

國內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研究起步較晚,且以宏觀方面為主。劉英(2002)最先提出供應鏈金融可以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并能推動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方面的發展。楊紹輝(2005)指出銀行應注重供應鏈融資的服務性,并提高服務質量,由此促進貿易服務的發展。閏俊宏,許祥泰(2007)分析了存貨融資、預付賬款融資及應收賬款融資三類業務模式的優勢。胡躍飛,黃少卿(2009)根據金融產品的特點,認為供應鏈金融有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融資、預付款融資三種業務模式,并指出存貨融資和預付賬款融資是對融通倉和保兌倉的發展。陳藝云、崔小梅(2011)認為供應鏈金融可以給參與各方都來帶利益,促進商業銀行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謝世清、何彬(2013)在研究中指出國際供應鏈金融應有三種典型的組織模式:以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為代表的物流企業主導模式、以渣打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服務模式和以通用電氣信用公司為代表的核心企業主導模式。湯國生(2014)構建了以核心企業為擔保的銀行授信博弈模型,得出供應鏈金融對銀行信用額度、授信期限和企業信用評級有顯著正影響。屈秀偉(2015)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系統和第三方信息平臺相結合可以有效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趙潔(2017)從商業銀行的角度,分析了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以產品創新和內部組織管理為切入點,提出供應鏈金融的四大發展趨勢。宋華(2019)提出由于供應鏈金融是橫跨產業的供應鏈和金融活動,可以推動金融服務實體,并推測了供應鏈金融的六大發展趨勢。

(三)小結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于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劃分標準基本一致。但國外學者的研究范圍更加廣泛,從物流企業、商業銀行、信息平臺等多角度進行問題分析,而國內學者多集中于從中小企業的角度對供應鏈金融開展研究。

三、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

由于供應鏈金融自身的特點,其具有的風險類型比傳統貸款業務更復雜。如何定義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如何進行風險識別和約束成為了近些年國內外學者討論的熱門話題。

(一)國外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研究

進入21世紀,國外學者開始重視供應鏈金融相關風險的研究。Zsidisin等(2000)已經認識到資金流是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來源之一。Lert(2002)先把供應鏈金融業務進行分類,再研究不同業務的風險傳染性和不確定性。Peter(2004)探討了信息傳遞對供應鏈金融的作用,指出信息不對稱會增加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授信風險。Aberdeen(2007)在研究中指出可視化供應鏈業務交易平臺可以有效控制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信用風險。Bernabucci(2008)提出提高供應鏈的整體透明度和加強物流監管可以減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風險。More,Basu(2012)把供應鏈金融的挑戰分為六個方面:人力資源、金融、信息技術和科技、組織的政策戰略和實踐與企業內和企業間的協調、宏觀制度、合作和聯盟。Sum(2016)構建了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評價模型,認為供應商業銀行中的監管人員所面臨的最主要挑戰是缺乏相關的風險評價模型,而提高定量分析水平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Teng(2016)建立了基于企業財務數據的Logit模型,指出不僅要評估單獨企業的違約風險,還要評估整條供應鏈的違約風險。Lu(2017)根據決策過程理論,引入自律、合作、評價三個機制,建立各階段的風險厭惡模型。他分析了各個階段的風險對應模式,并為各個階段的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體系做了相關補充。

(二)國內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風險的領域。王欣杰(2006)對比了國際和國內金融的授信風險管理體系的研究,認為現階段國內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有待改善。劉長宏,王春暉(2008)通過研究中小企業的授信模式,指出商業銀行可以采取集群授信的方式實現風險化解,在整條鏈上設置全面可量化的風險控制環節,從而達到由一到多的風險管控效果。丁勇萍,毛思心(2009)最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做了成體系的研究,總結出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所主要面臨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牛曉健,郭東博等(2012)根據CreditMetrics模型,提出商業銀行的供應鏈授信風險管理體系和建立了風險測度模型,揭示了供應鏈融資的風險程度。劉桂榮(2014)針對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過程,提出了風險判斷、衡量和預防的方法,為其風險問題提供了一些解決策略。王一鳴等(2017)結合案例闡述了供應鏈金融的信用風險,并提出了要建立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和設立供應鏈金融風險基金,從而有效控制信用風險。李稚,董士浩(2018)從宏觀經濟、商業銀行、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國際供應鏈關系這四個方面構建了28個國際供應鏈金融的風險評價指標。劉穎(2019)對供應鏈金融大數據分布特征進行分析,認為其可以深度挖掘海量金融數據背后的知識信息,為日后的信用風險模型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小結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于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和構建量化模型的手段。但相比于國內學者,國外學者研究的風險角度更加廣泛,包括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而國內學者大多集中于信用風險,對其他風險所構建的指標和模型比較少。

四、研究評述

通過對上述國內外學者關于供應鏈金融業務相關文獻的研究,可以得出研究結論。

總體看,國內外的學者大都將研究重點放在了供應鏈金融含義界定、業務模式分析、發展意義等領域。我國學者對于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更偏向宏觀層面,理論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改革和利用科技手段發展供應鏈金融,而對具體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的創新和提出改進措施的研究比較少。國外學者研究的范圍更加廣泛,各個方面均有涉及,并且理論研究先于國內理論研究的發展。

從未來供應鏈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的角度看,把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將會是未來研究的熱點問題,近幾年有關研究也層出不窮。除此之外,如何在利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對供應鏈金融進行風險把控,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宋華,陳思潔.供應鏈金融的演進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一個理論框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5):22-26.

[2]胡躍飛,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物流科技.金融研究,2009(8):10-19.

[3]胡躍飛.供應鏈金融—極富潛力的全新領域[J].中國金融,2007(11):38-39.

作者簡介:

尹思源(1999-),女,漢族,安徽潁上人,吉林大學級經濟學院。

猜你喜歡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
住房公積金風險管理信息化審計探討
風險管理在心內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打造產融結合平臺推動企業財務轉型
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研究
面向供應鏈金融支付清算系統建設的探討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
金投手搶灘湖南銀聯移動端,打造“供應鏈金融”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