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X證書”制度下高職會計專業《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2019-12-06 06:26肖盼希
商情 2019年47期
關鍵詞:實務生源會計師

【摘要】隨著“1+X證書”制度的提出,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冻跫墪媽崉铡纷鳛橐婚T核心課程,其課程教學改革內容包括修訂課程標準、整合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課時、改進教學方法、重視過程考核?;谡n程教學實踐,《初級會計實務》的課程教學改革應當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1+X證書”制度;高職會計專業;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不斷改革。根據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職教20條”規定,要求在職業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1+X證書制度)工作。因此,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冻跫墪媽崉铡纷鳛橐婚T核心課程,更應當率先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一、《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原因

(一)適應國家政策變化的戰略需求

2019年1月24日,在“職教20條”中首次提出“1+X證書”制度。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具體提出“有關院校將1+X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蓖瑫r,我國從2017年1月1日起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目前存在的會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主要有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和高級會計師。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報考條件以及高職學生的年齡、資歷等情況分析,《初級會計實務》課程對應的X證書是初級會計師。因此,《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應當適應國家政策要求,推進“1”和“X”有機銜接。

(二)適應企業人才要求的市場需求

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企業人才要求越來越多元化。單純的“核算型”會計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高級的“復合型”會計才是目前及未來企業的需求。因此,《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應當適應企業人才要求的需求,有機地促進產教融合。

(三)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現實需求

根據麥可思—中國2014~2018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下降最多的職業類為“財務/審計/稅務/統計”,下降2.7個百分點。從數據可知,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財務/審計/稅務/統計”崗位的社會需求減少。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式越來越嚴重,初級會計師證或將成為入門磚?!冻跫墪媽崉铡氛n程教學改革順應學生的需求,提高過級率,有效促進就業。

二、《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修訂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課程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首要內容就是修訂課程標準,使得該課程標準與初級會計師的考試大綱接近,與會計職業標準要求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相融合。通過學習本課程,不僅可以使學生達到初級會計應具有的水平,還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整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課程教學的關鍵。因此,《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內容是要根據會計職業標準和初級會計師考試大綱合理地重構教學內容,將《會計基礎》和《財務會計》整合為《初級會計實務》。具體來講,將教學內容重構成為四部分:一是會計基礎;二是財務會計,含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財務報告;三是管理會計;四是政府會計。對具體章節,還需要進行相關知識點的重構。如:資產,根據初級會計師考試大綱,可以將金融工具、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等知識點刪除,著重講解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當然,在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時,必須注重課程建設的重要性,不能簡單的以“證”代“課”。

(三)調整教學課時

教學課時的安排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根據初級會計師的考試時間,合理地安排教學課時,將三個學期的課時集中安排在大一上、下兩個學期。具體來說,大一上學期16周,每周6個課時,共96課時;下學期前12周,每周6個課時,共72課時。課時的調整能夠與初級會計師考試時間有機銜接,提高學生的考試過級率。

(四)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主要是改進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老師講授為主,主要運用多媒體PPT教學;現代化教學應當全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如采用課堂派教學,學生可以發送彈幕,實現實時互動;也可以進行隨堂測試,檢驗教學效果;還可以發布練習,鞏固學習。

(五)重視過程考核

考核是檢驗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是改變考核方法,從結果考核改為過程考核??己藨斬灤┯谌^程,主要考核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紀律情況、課堂互動情況、隨堂測試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期末考試情況。在考核時,應當弱化期末考試成績的占比,大幅度提升學生平時表現成績的占比,實現從頭到尾全過程考核。

三、《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反思

(一)增加會計基本技能實訓

由于《初級會計實務》教學主要集中在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會計基本技能實訓,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也不利于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因此,建議在完成《初級會計實務》課程理論教學任務之后,再安排4周,每周12課時,共48課時的會計基本技能實訓課程。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實操能力,而且能夠鞏固理論知識,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二)將不同生源分A、B班上課

隨著高職教育擴招,高職院校的生源越來越多樣化,有普高生源、職高生源、單招生源等。其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有會計基礎的生源;二是無會計基礎的生源。學校應該根據生源的不同,合理地分成A、B兩班,分別上課。這樣不僅有利于靈活調整教學,還能促進學生成長,全面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4部門.《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2019-04.

[2]胡國慶.高職會計專業《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基于“課崗對接、課證融合”視角[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6).

[3]沈欣.“1+X”證書制度下會計專業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7).

作者簡介:

肖盼希(1988-),女,會計師,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商學院,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

猜你喜歡
實務生源會計師
信托公司在破產重整實務中的機會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倉儲績效管理實務
新形勢下提升傳統本科專業生源質量的思考和認識
證監會處罰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影響
居住權登記 實務分析
兩類生源高職生的比較及對教育教學的啟示①
財政部修訂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和監督辦法
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存在的問題解決建議
香港會計師可成為內地會計所合伙人
跨省生源調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