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冷了天然氣熱了今年過冬“底氣”足

2019-12-09 06:19崔玉波
石油知識 2019年6期
關鍵詞:儲氣庫底氣供應

■ 崔玉波

進入11月,一腳門里一腳門外的冬天最終推門而入,給大家帶來陣陣寒意。幫助大家抵御寒冷的,除了煤、電等能源之外,當然少不了清潔高效的天然氣。想起去年冬天近乎“斷氣”的場景,不少人開始關心起今年燃氣的供應問題。天氣冷了,但天然氣卻熱度驟升。那么今年過冬我們的“底氣”足不足?

自產氣越來越多

天然氣是存在于地下巖石儲集層中以烴為主體的混合氣體的統稱,主要成分是烷烴,其中甲烷占絕大部分,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天然氣是較為安全的清潔能源,可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古代就開始了天然氣的開采和利用,不過,直到1998年以后,隨著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相繼發現特大型氣田,才真正揭開了我國天然氣規模開采的序幕。此后,我國天然氣勘探開采利用力度不斷加大,天然氣產量逐年上升,2018年,全年生產天然氣達到16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5%。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生產天然氣127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5%,其中,9月我國生產天然氣13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6%,增速比上月加快4個百分點。

國內天然氣產量的不斷上升,不僅增加了進口天然氣議價的話語權,也為今冬天然氣的供應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進口量越來越大

我國天然氣的開采雖然成績顯著,但卻無法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要。主要受到“煤改氣”政策推動,天然氣消費持續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766億立方米,年增量超過390億立方米,增幅達16.6%,占一次能源總消費量近8%,是我國天然氣利用歷史上年度增長最大的一年。今年1-9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216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1%,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7.4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天然氣需求量3080億立方米,增速將超過10%左右,雖然遠低于去年的18.1%,但天然氣保供壓力仍然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從國外進口天然氣補充國內生產之不足,已經是必然之選。近年來,我國相繼建設了中緬、中亞、中哈、中烏、中俄等天然氣進口管線和17座LNG接收站,形成了“通道多元、海陸并舉、均衡發展”的格局。繼2017年我國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后,2018年,我國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逐漸增長,增長幅度逐漸加大,全年累計進口天然氣9040萬噸,同比增長31.9%。2019年1-9月,我國天然氣進口量7122萬噸,同比增加10%,其中LNG進口占比為總進口量的60.93%,較去年同期提升17.4個百分點,管道氣進口量與去年持平。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預計在12月1日前開始對我國輸氣,對緩解東北、華北地區冬季的燃氣供應緊張局面會起到很大作用。國內不足國外補,今冬氣源保障堪稱給力。

輸送能力越來越強

隨著我國能源結構向低碳轉型的不斷推進,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將占據越發重要的地位。天然氣管道的保障能力是天然氣行業發展的基石。近年來,我國大力進行天然氣管網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

目前,我國已建成由跨境管線、主干線與區域聯絡線、省內城際管線、城市配氣網與大工業直供管線構建的全國性天然氣管網,已初步形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聯通境外”的格局。目前我國已建成西氣東輸管道一、二、三線,陜京系統、澀寧蘭、中貴、中緬、川氣東送、秦沈、哈沈等多條大口徑的長輸天然氣管道,以及用于大區域資源調配的中貴聯絡線和冀寧聯絡線兩大跨省聯絡線工程。已經形成了“西氣東輸、海氣登陸、就近供應”三大供應格局。

我國已建、在建和規劃新建中亞天然氣管道A線、中亞天然氣管道B線、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中緬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等7條陸路進口天然氣管道,進口能力達1650億立方米/年。截至2018年底,我國運行的長輸天然氣管線總里程達到7.6萬千米,干線管道總輸氣能力約3500億立方米/年。

我國儲氣庫建設也突飛猛進。儲氣庫就是將長管輸送來的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空間形成一種人工氣田。其作用有二,一是調節用氣的不均衡性,提高管道運行效率;二是作為應急儲備和戰略儲備,可以保證輸氣系統的正常運轉。目前我國已建立了25座地下儲氣庫,調峰覆蓋10余省市,調峰能力達到100億立方米,為2億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蓛蛇\可調節,實現了天然氣的可控性供應。

“三桶氣”越來越給力

10月11日,國家能源委員會召開會議,部署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明確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做實做細天然氣產儲運銷統籌協調,多渠道保障氣源供應。多措并舉,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穩定。

在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高供應保障能力的指示精神過程中,央企“三大油”變身了“三桶氣”,走在了今冬保氣運動的的前面。2019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進一步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尤其是9月以來,安排上游主力氣田穩產上產,充分釋放產能。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天然氣7122萬噸,同比增長10%。

為做好2019-2020年冬季天然氣供應,中國石油早籌劃、早部署、早落實,全力以赴籌措資源,千方百計穩定供應。目前,中國石油已與各省區市下游用戶簽訂了今冬明春供氣合同,并對重點地區用氣給予重點保障。儲氣方面,中國石油入冬前將管網管存、接收站罐存和儲氣庫庫存提升至較高水平,儲氣庫計劃采氣增加22.3億立方米,增幅31.7%。進口方面,中國石油按最大能力安排中緬天然氣管道運行,入冬前將現貨LNG資源采購到位,確保進口資源供應穩定可靠。同時確保12月中俄東線正常供氣。

中石化作為在華北地區最大的氣源,截至10月28日,天津LNG接收站共接卸LNG船119艘,一期工程外輸天然氣能力2400萬立方米/天。為了今冬保供,年初啟動了二期擴建工程,第一階段氣化外輸擴能工程計劃在今年12月建成投產,屆時將達到最高4500萬立方米/天的外輸能力。重點加大京津冀周邊等北方7省市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量,籌措資源88.1億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8億立方米,增幅15%。

作為國內最大的LNG進口商,中海油“早規劃、早籌備、早交易”,已簽署2000多萬噸長協資源,并配置了一批中短期資源合同。同時,繼續在天津LNG接收站租賃浮式LNG儲存再氣化裝置,可增加氣化能力1400萬立方米/日。據悉,今冬明春采暖季,中海油計劃供應天然氣約24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5億立方米,目前已提前完成國家要求的采暖季所有供氣合同的簽署,并通過互聯互通創新業務,預計采暖季期間將向北方和中部地區增供一大批資源,有效提升了市場供應能力。

天然產量逐年加大,進口氣源較為充足,儲存運輸科學合理,再加上油氣企業的出色表現,今年過冬堪稱底氣十足。

猜你喜歡
儲氣庫底氣供應
好糧倉就是硬底氣
港華鹽穴儲氣庫的運營特點及其工藝改進
供應趨緊,養殖戶提價意向明顯
春節畜產品供應面較為寬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應有保障
心底無私底氣足
為政底氣
金壇鹽穴儲氣庫上限壓力提高試驗
你要有拒演悲劇的底氣
中原地區儲氣庫建設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