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康復治療對產后盆底肌力的臨床影響研究

2019-12-09 01:53賀琴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0期
關鍵詞:尿失禁

賀琴安

【摘要】 目的:探討盆底康復治療對產后盆底肌力的臨床影響。方法:納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8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成兩組。對照組34例給予產后常規盆底肌功能鍛煉,而研究組34例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和穴位按摩治療,評估兩組的盆底功能肌力改善情況,觀察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結果:治療后研究組的盆底肌力分級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盆底康復治療可顯著改善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產后盆底肌力,促進盆底功能恢復,同時還可減少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等不良情況的發生。

【關鍵詞】 盆底康復治療;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也被稱為盆底缺陷,是婦科臨床常見的疾病。據相關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在我國約有45%的已婚已育女性均伴有一定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1]。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在臨床主要有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表現,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2]。本文作者就盆底康復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對產后盆底肌力的影響做如下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納入本院收治的68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研究時間范圍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成兩組。所有產婦均在產后42d診斷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均為陰道分娩,無既往泌尿、生殖系統手術史,無神經肌肉病變。對照組34例,年齡22~37歲,平均(26.54±1.35)歲;其中初產婦17例,經產婦17例。研究組34例,年齡22~38歲,平均(26.36±1.27)歲;其中初產婦18例,經產婦16例。將以上數據做統計學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盆底肌功能鍛煉治療,如指患者規律呼吸,在吸氣時收縮肛門,約持續7s,在呼氣時放松肛門,每次15~30min,3次/d。注意應循序漸進,以患者耐受為宜,另外可給予患者相應的產后指導。

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和穴位按摩治療。穴位按摩治療:囑患者排空膀胱,取屈膝左側臥位,全身放松,規律呼吸。選取長強穴、會陰穴進行按壓,力度由輕到重,以患者耐受力為準,每穴按摩100下,每天按摩1~2次,最后用揉法按摩穴位。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儀治療:用法國PHENIXUSBR4低頻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治療,頻率1~2000Hz,脈寬0~2000μs,強度0~100μV。常規消毒,將電極放置在陰道,囑患者做肛門放松和收縮的訓練,描記電流。注意電流大小應以不引起患者疼痛為宜,每次治療10~20min,1周2次。

1.3觀察指標

1)測定患者的盆底肌力:0級:陰道收縮0s;1級:陰道收縮1s;2級:陰道收縮2s;3級:陰道收縮3s;4級:陰道收縮4s;5級:陰道收縮5s。2)觀察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說明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盆底肌力分級情況

2.2比較兩組患者的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中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分別為2.94%(1/34)、2.94%(1/34),對照組患者中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分別為20.59%(7/34)、23.53%(8/34)。研究組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妊娠和分娩會引起部分女性的盆底功能受損進而引起盆底功能障礙,造成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3]。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分娩過程中由于胎頭擠壓盆底,造成盆底肌肉擴張,引發盆底神經改變和結締組織連接分離;妊娠期間內分泌改變和體質量增加可導致盆底支持結構減弱,進而引起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妊娠及分娩過程中造成會陰和肛提肌神經機械性損傷。研究發現,在產婦分娩42d內加強盆底康復治療可有效避免產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性功能障礙等不良問題的發生[4]。

本研究在實施穴位按摩中選取的長強穴和會陰穴是全身氣血通路的兩個樞紐。長強穴能夠將機體的精華之氣調節至頭部和后背,推動督脈運行;會陰穴能夠將機體的精華之氣調節至雙腿、雙腳至腳趾,促進任脈運行,按摩兩穴可促進產后盆底肌功能恢復[5]。生物反饋技術主要是利用電刺激作用于盆底肌肉,進而喚醒盆地肌肉直覺,刺激肌肉出現被動收縮鍛煉,達到治愈的目的[6]。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盆底綜合康復治療后研究組的盆底肌力分級明顯改善,且治療后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脫垂的發生率明顯降低,進一步證實了綜合性產后康復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綜上所述,給予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包含盆底肌鍛煉、穴位按摩以及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在內的綜合性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曉輝.探究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對于盆底肌肉肌力、陰道緊縮度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7,26(20):105,175.

[2] 周文香.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對盆底肌肌力和陰道緊縮度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2):160161.

[3] 康紅,周利梅.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促進產后盆底功能恢復評估體系的建立[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08):13481351.

[4] 黎琪.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治療對產婦盆底功能的近期影響研究[J].醫學信息,2017,30(04):6970.

[5] 盧楚紅,謝健,黃秋麗,等.生物反饋電刺激以及盆底肌鍛煉應用于妊娠產婦產后盆底功能康復中的臨床效果[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06):835836.

[6] 吳宇平.探究盆底肌康復治療對產婦產后盆底康復與性功能的影響[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31(05):411413.

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對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01):5456.

[5] 楊保華,葉曉林.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指標以及頸動脈粥樣斑塊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6,22(06):12011204.

猜你喜歡
尿失禁
針刺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肉訓練治療前列腺氣化電切術后并發尿失禁76例臨床觀察
思維導圖在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術后尿失禁護理中的應用
循證護理干預對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臨床效果的研究
產后盆底康復鍛煉預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作用
30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原因分析及盆底肌收縮力水平研究
綜合護理干預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后尿失禁的影響
電針神經刺激治療前列腺癌術后尿失禁療效分析
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及對尿失禁的影響
自制接尿套在老年男性尿失禁中的應用效果
40例腦卒中患者尿失禁的護理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