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鏡像中的隴西

2019-12-14 22:06石云濤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隴西吐蕃中華書局

石云濤

絲綢之路過隴山就是隴西地面,又稱隴右,從內地視角又稱“隴外”。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十道,開元年間增置至十五道,都以隴山以西至敦煌(沙州)的地區為隴右道,兼統西域,轄今甘肅、青海湖以東和新疆地區。景云二年(711)以黃河為界,以西置河西道,以東為隴右道。于是“隴右”之地域范圍便有廣狹二義。廣義范圍即“十道”時期的隴右道,狹義范圍指今黃河以南、青海湖以東至隴山的地區。①今隴山以東的平涼、慶陽二市習稱“隴東”,但就其隸屬關系和歷史文化傳統而言,與隴右地區頗多相似,故亦屬“隴右”?!半]右”有時又具體指隴西郡之地。本文取狹義范圍。涉及隴西的唐詩作品不少,這些作品對我們認識隴西歷史文化和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有重要價值。詩是文學作品,更多的反映唐人心目中的隴西,反映他們思想、情感和心態,但也具有某種史料價值。本文試圖從詩史互證角度揭示其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請方家指正。

一、唐詩中的邊塞戰爭與絲路意象

唐詩中“隴西”通常指狹義的概念。春秋時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置隴西郡,轄今甘肅天水、甘谷、武山、岷縣、隴西和臨洮等地。秦朝時為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狄道(今甘肅臨洮)?!扒刂秒]西郡,以居隴坻之西為名,二漢因之。靈帝分立南安郡,魏置鎮守在此,晉為南安、隴西二郡地。后魏為隴西郡,兼置渭州。后周為南安郡。隋初廢,煬帝初,復置隴西郡。大唐為渭州,或為隴西郡?!雹伲ㄌ疲┒庞樱骸锻ǖ洹肪?74《州郡典》四,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4546頁。從自然地理看,這一帶地處黃土高原西部,青藏、內蒙古和黃土三大高原結合部;從交通人文地理看這一帶是唐代西部邊境地區和絲綢之路要道,因此備受唐人關注。

兩漢時隴西一帶是漢朝與羌人長期交戰的地方,作為詩歌吟詠的對象,在漢代詩歌中“隴西”已經成為征戰意象?,F在所看到最早寫到隴西的是漢末左延年《從軍行》詩:“苦哉邊地人,一歲三從軍。三子到敦煌,二子詣隴西。五子遠斗去,五婦皆懷身?!雹阱謿J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410頁。詩中“隴西”是邊塞戍守之地。后世詩提到“隴西”或“隴右”往往也是邊塞、前線和戰爭意象。南朝戴暠《從軍行》云:“長安夜刺閨,胡騎白銅鞮。詔書發隴右,召募取關西?!雹郏ㄋ危┕唬骸稑犯娂肪?2,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479頁。江總《雨雪曲》云:“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雹埽ㄋ危┕唬骸稑犯娂肪?4,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358頁。劉孝威《驄馬驅》云:“翩翩驄馬驅,橫行復斜趨。先救遼城危,后拂燕山霧。風傷易水湄,日入隴西樹。未得報君恩,聯翩終不住?!雹荩ㄋ危┕唬骸稑犯娂肪?4,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357頁。

漢樂府有《隴西行》舊題,其古辭應該與戰爭有關,但流傳下來的最早歌辭卻是夸贊家中主婦,“古辭云:‘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佳詪D有容色,能應門承賓。次言善于主饋,終言送迎有禮?!袅汉單摹]西四戰地’,但言辛苦征戰,佳人怨思而已”。⑥(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37,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542頁。后世流傳下來以此為題的作品,有的像晉陸機,南朝謝靈運、謝惠連的詩皆與征戰無關,但更多的是像簡文帝的詩寫“辛苦征戰,佳人怨思”,成為以《隴西行》為題的詩作傳統題材。如簡文帝《隴西行三首》其二:“隴西四戰地,羽檄歲時聞。護羌擁漢節,校尉立元勛。石門留鐵騎,冰城息夜軍。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云。沙長無止泊,水脈屢縈分。當思勒彝鼎,無用想羅裙?!逼淙骸坝朴茟异缝?,知向隴西行。減灶驅前馬,銜枚進后兵。沙飛朝似幕,云起夜疑城。迥山時阻路,絕水亟稽程。往年郅支服,今歲單于平。方觀凱樂盛,飛蓋滿西京?!雹撸ㄋ危┕唬骸稑犯娂肪?7,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543-544頁。庾肩吾《隴西行》云:“借問隴西行,何當驅馬征。草合前迷路,云濃后暗城。寄語幽閨妾,羅袖勿空縈?!雹啵ㄋ危┕唬骸稑犯娂肪?7,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544頁。吳均《和蕭洗馬子顯古意詩六首》其四寫思婦盼歸:“何處報君書,隴右五歧路。淚研兔枝墨,筆染鵝毛素。碧浮孟渚水,香下洞庭路。應歸遂不歸,芳春空擲度?!雹幔铣ち海┬炝昃?,(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玉臺新詠箋注》卷6,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228頁。一邊是乘危履險的前方征戰,一邊是羅裙羅袖的空房獨守。

唐詩中寫到隴西、隴右或隴外,其思想內容、情感特征和藝術風格隨著政治形勢、邊防局勢和時代精神的變動而變化。初盛唐時期國力強盛,隴右、河西以至西域,疆域萬里,隴右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⑩(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卷216,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6919頁。此“隴右“主要指隴山以西的一部分地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初唐詩人以《隴西行》為題寫的詩完全擺脫了“辛苦征戰,佳人怨思”傳統主題,而是透露出盛世繁華、追求功名和開朗樂觀的精神,王勃的詩就是代表作,其《隴西行十首》便是這種社會風氣和時代精神的反映。出身隴西的少年進入長安,炫耀家族的富有,裘馬輕狂:“隴西多名家,子弟復豪華。千金買駿馬,蹀躞長安斜?!痹陂L安充任羽林軍的隴西子弟喜歡射獵,不懼猛獸,體現了隴西人的尚武精神:“雕弓侍羽林,寶劍照期門。南來射猛虎,西去獵平原?!彪]西人積極進取,豪邁勇武,追求立功揚名。自古以來此地出現過不少立功邊塞揚名闕庭的重臣良將,他們為隴西的歷史增添了光彩:“充國出上邽,李廣出天水。門第倚崆峒,家世垂金紫?!薄镑腴w圖良將,六郡名居上。天子重開邊,龍云壘相向?!碑斶吘嘲l生戰爭,隴西子弟踴躍報名從軍,勇當先鋒:“烽火照臨洮,榆塞馬蕭蕭。先鋒秦子弟,大將霍嫖姚?!薄伴_壁左賢敗,夾戰樓蘭潰。獻捷上明光,揚鞭歌《入塞》?!薄案嗤吞?,不必勒燕然。古人薄軍旅,千載謹邊關?!痹谕醪P下,丈夫遠征,婦女亦無怨無悔:“少婦經年別,開簾知禮客。門戶爾能持,歸來笑投策?!雹訇惿芯嬓#骸度圃娧a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330頁。詩中的“少婦”在征人經年不歸時,卻獨持家務,無愁苦之容。

隨著邊境形勢變化,隴西逐漸失去和平安定的局面,盛唐時隴西面臨著與吐蕃之間復雜的和戰關系。吐蕃擊滅吐谷渾之后,便與唐朝在這里直接對峙,從高宗時起唐蕃關系惡化,此后雙方戰事不斷,因此寫到隴西的詩篇在描寫戰爭的內容方面發生了變化,其內涵主要指唐蕃之間的戰爭。杜甫《兵車行》云:“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雹冢ㄌ疲┒鸥χ?,(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2,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15頁。這里以古代今,“青海頭”正是唐與吐蕃反復爭奪之地。王維《隴西行》詩:“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雹郏ㄌ疲┩蹙S撰,(清)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2頁。酒泉并不在西域都護轄下,在這里只是邊境地區的代稱,那里軍情緊急,需要增援。王維的時代西部邊境外敵是吐蕃,“匈奴”代指吐蕃?!瓣P山”即隴山,是前往邊地的經行之地。從高宗時起,唐蕃間在河湟之地進行拉鋸戰,唐軍前往河湟必經隴西。因此這里并不全是虛寫,而是實際戰爭形勢的反映。長孫左輔《隴西行》與王維詩同一題旨:“陰云凝朔氣,隴上正飛雪。四月草不生,北風勁如切。朝來羽書急,夜救長城窟?!雹埽ㄋ危┕痪帲骸稑犯娂肪?7,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544-545頁。長孫左輔是開元年間詩人,與王維同時,唐軍度隴作戰反映的也是邊地軍情緊急,后方的部隊經過隴西前往救援的情景。

隴西“東接秦州,西逾流沙,南連蜀及吐蕃,北界朔漠”,⑤(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大唐六典》卷3,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58頁。地處絲綢之路樞紐之地,聯結著從中原赴西域和蜀地、吐蕃、北方草原的道路。唐代出使河西、西域、中亞、西亞和南亞的使節,往來奔波于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和西征的將士總要經過隴西,隴西道上亭堠相望,古塞蒼涼。崔國輔《渭水西別季侖》詩云:“隴外長亭堠,山深古塞秋。不知嗚咽水,何事向西流?!雹拗軇壮醯戎骶帲骸度莆宕姟肪?33,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796頁。在詩人于渭水送別朋友時,想象著朋友的行程將路經“隴外”,隴外亭堠相望的景象便浮現在他的眼前。與漢魏六朝時期詩中“隴西”更多的是一種意象不同,唐詩中更多寫實的成分,因為唐朝在擊滅東西突厥之后,河西走廊、西域甚至中亞地區都進入唐朝勢力范圍,唐人從中原地區特別是都城長安出發西行的人越來越多,更多的人經過隴西之地前往河西、蜀中、西域和中亞甚至更遠的地方,隴西是實實在在地經行之地,而不是想象中的邊境和前線。高宗、武后時人員半千有《隴右途中遭非語》詩,從題目可知是行經隴右時遭到誹謗時所寫。①(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94,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1014頁。岑參經隴右赴西域時作《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云:“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雹冢ㄌ疲┽瘏⒅?,陳鐵民、侯忠義校注:《岑參集校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5頁。渭州,治所在襄武(今甘肅隴西東南),轄境相當于今隴西、定西、漳縣、渭源和武山等縣。

隴西是前往河西走廊和西域的要道,經行此地西行的并不僅僅是出征的將士,還有商旅、使臣和文士。唐朝前期社會安定,絲綢之路上商業貿易十分興盛,越隴經商者絡繹不絕。那些奔波于絲路上的商旅經久不歸,與閨中佳人也有離別相思,詩中有歌詠此情的內容。劉希夷《江南曲八首》其三云:

君為隴西客,妾遇江南春。朝游含靈果,夕采弄風蘋。果氣時不歇,蘋花日自新。以此江南物,持贈隴西人??沼f里懷,欲贈竟無因。③(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卷26,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87頁。

按照唐人常稱商賈曰“客”的習慣,這位隴西人應是來自江南的經商者。詩寫春天來臨時他遠在江南的夫人曾想以家鄉的物產寄贈,但商人萍蹤不定,無處可寄,令佳人惆悵。朝廷派往各地和異域的使節路經隴西。趙嘏《昔昔鹽·垂柳覆金堤》詩云:“新年垂柳色,裊裊對空閨。不畏芳菲好,自緣離別啼。因風飄玉戶,向日映金堤。驛使何時度,還將贈隴西?!雹埽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7,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75頁。入蜀經岐山道者也要過隴山,而后經隴右入蜀。杜甫攜家人入蜀途經隴西,其《發同谷縣》詩云:“始來茲山中,休駕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忡忡去絕境,杳杳更遠適。停驂龍潭云,回首白崖石?!雹荩ㄌ疲┒鸥χ?,(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9,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705-706頁。此詩題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劍南紀行?!蓖瓤h于寶應中地陷吐蕃,咸通末復置,為成州治所。安史之亂中杜甫入蜀途中曾寓此,因感傷離亂作《同谷七歌》,又從此地出發入蜀。

二、從唐詩看唐后期隴西的形勢

安史之亂后,西域和隴右、河西走廊都先后落入吐蕃人之手,通往西域的隴右道阻斷,這種沉痛的現實引起詩人們傷感。杜甫《天邊行》云:“天邊老人歸未得,日暮東臨大江哭。隴右河源不種田,胡騎羌兵入巴蜀?!雹蓿ㄌ疲┒鸥χ?,(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14,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212頁。張籍《隴頭行》云:“隴頭路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漢兵處處格斗死,一朝盡沒隴西地?!雹撸ㄌ疲埣?,徐禮節、余恕誠校注:《張籍集系年校注》卷7,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803頁。其《涇州塞》詩云:“行道涇州塞,唯聞羌戍鼙。道邊古雙堠,猶記向安西?!雹啵ㄌ疲埣?,徐禮節、余恕誠校注:《張籍集系年校注》卷5,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638頁。李頻《贈涇州王侍御》:“一旦天書下紫微,三年旌旆隴云飛。塞門無事春空到,邊草青青戰馬肥?!雹幔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87,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6813頁。涇州古城位于今甘肅涇川縣城北,由于從此西去便成為吐蕃人占領區,因此本屬內地的涇州被稱之為“塞”“塞門”。隴山成為戍守的前線,當時稱為“隴戍”,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三云:“隴戍三看塞草青,樓煩新替護羌兵。同來死者傷離別,一夜孤魂哭舊營?!雹伲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46,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8492頁。因此傳統閨怨題材中征人隴山戍守,在唐詩中具有了某種寫實的成分。李頻《春閨怨》云:“紅妝女兒燈下羞,畫眉夫婿隴西頭。自怨愁容長照鏡,悔教征戍覓封侯?!雹冢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87,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6808頁?!爱嬅肌庇脻h張敞的典故形容夫妻恩愛,當年夫妻恩愛卿卿我我的生活只成了回憶,如今丈夫遠戍“隴西頭”,面對獨守空房的處境,紅妝少婦心生悔意和愁怨。

提到隴西,來到隴西,遇到來自隴西的行人,總是觸動詩人喪親失地之痛。戎昱《逢隴西故人憶關中舍弟》云:“莫話邊庭事,心摧不欲聞。數年家隴地,舍弟歿胡軍。每念支離苦,常嗟骨肉分。急難何日見,遙哭隴西云?!雹郏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70,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020頁。耿湋《涼州詞》云:“國使翻翻隨旆旌,隴西岐路足荒城。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雹埽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69,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002頁。當出使吐蕃的唐使路經失陷的隴西之地時,看不到漢人耕種,而是放牧的胡兒;聽不到歡聲笑語,而是日晚時分的蕃歌。張祜《聽簡上人吹蘆管三首》由聽樂引起國土淪喪之悲:

其一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游客淚先垂。

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

其二

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

吹到耳邊聲盡處,一條絲斷碧云心。

其三

月落江城樹繞鴉,一聲蘆管是天涯。

分明西國人來說,赤佛堂西是漢家。⑤(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511,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5850頁。

隴西客應是隴西失陷后漂泊入蜀的人,當他聽到蜀僧吹奏的蘆管樂曲,那是曾經流行隴西地區的樂曲,因而勾起異鄉客的故鄉之思。蘆管吹奏的凄涼樂曲似乎告訴異鄉客,不僅隴西,連遙遠的赤佛堂西一帶也曾經是大唐的國土。赤佛堂是西域地名,在高仙芝進軍吐蕃連云堡(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噴赤河南源蘭加爾)的途中。高仙芝當年率兵伐吐蕃,分兵三路:“使疏勒守捉使趙崇玭統三千騎趣吐蕃連云堡自北谷入,使撥換守捉使賈崇瓘自赤佛堂路入;仙芝與中使邊令誠自護密國入,約七月十三日辰時會于吐蕃連云堡?!雹蓿ê髸x)劉昫等撰:《舊唐書》卷104《高仙芝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203-3204頁。斯坦因認為赤佛堂乃瓦罕溪谷中一座當地人稱作“小?!保↘arwan-Balasi)的石砌小屋,在蘭加爾與波咱拱拜之間,這里有一小佛龕。王小甫認為赤佛堂應該在“古代的連云堡以西尤其是昏馱多一帶”。⑦A.Stein,Serindia.DetailedReportofExplorationsinCentralAsiaandWesternmostChina,Vol.1,Oxford.1921,p73.王小甫:《七至十世紀西藏高原通其西北之路》,原載《春史卞麟錫教授停年紀念論叢》,(韓)釜山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版,收入《邊塞內外》,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年,第74頁。昔日遠在蔥嶺以西的赤佛堂西一帶尚屬唐朝國土,如今隴西已經淪落,只剩一支樂曲流行,觸動著人們的失地之悲,令詩人痛心疾首。唐后期詩中寫到隴西常常染上一層悲涼色彩。錢起《隴右送韋三還京》詩云:“春風起東道,握手望京關。柳色從鄉至,鶯聲送客還。嘶驂顧近驛,歸路出他山。舉目情難盡,羈離失志間?!雹伲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37,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2635頁。在一派春光明媚的季節送朋友入京,卻情感憂傷。姚系《京西遇舊識兼送往隴西》云:“蟬鳴一何急,日暮秋風樹。即此不勝愁,隴陰人更去。相逢與相失,共是亡羊路?!雹冢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53,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2856頁。胡曾《交河塞下曲》云:“交河冰薄日遲遲,漢將思家感別離。塞北草生蘇武泣,隴西云起李陵悲?!雹郏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47,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7418頁。

唐后期詩中產生收復失地的呼聲,鳳翔地近隴右,為抵御吐蕃的前線,詩人寄希望于鳳翔將士。李頻《送鳳翔范書記》云:“西京無暑氣,夏景似清秋。天府來相辟,高人去自由。江山通蜀國,日月近神州。若共將軍語,河蘭地未收?!雹埽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89,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6837頁。李頻《贈李將軍》云:“吾宗偏好武,漢代將家流。走馬辭中禁,屯軍向渭州。天心待破虜,陣面許封侯。卻得河源水,方應洗國仇?!雹荩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89,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6838頁。眼看隴西長久的淪陷,唐朝無力收復,詩人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滿。他們把失地難收歸結為邊將不肯用命、不作為和腐敗。耿湋《隴西行》云:“雪下陽關路,人稀隴戍頭。封狐猶未翦,邊將豈無羞。白草三冬色,黃云萬里愁。因思李都尉,畢竟不封侯?!雹蓿ㄋ危┕痪帲骸稑犯娂肪?7,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544頁。侵入唐朝的敵人沒有消滅,邊將應該感到羞愧。元稹《縛戎人》云:“邊頭大將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鶻。但逢赪面即捉來,半是邊人半戎羯?!痹谒麄冄p論功的“俘虜”中,竟然有一半是“邊人”即邊境地區的漢人百姓:“中有一人能漢語,自言家本長城窟。少年隨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沒?!背⒐B大批邊兵,卻無人進軍收復失地,只用幾個俘虜敷衍朝廷,邀功請賞:“緣邊飽喂十萬眾,何不齊驅一時發。年年但捉兩三人,精衛銜蘆塞溟渤?!雹撸ㄌ疲┰。骸对〖肪?4,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4619-4620頁。詩寫一位身陷吐蕃的漢人,從吐蕃之地逃歸。邊將不肯上陣殺敵,又想邀功請賞,竟把他作為俘虜抓獲,而后被朝廷發配到南方。

宣宗時吐蕃內亂,唐軍收復秦、原、安樂三州和石門、驛藏、木峽、特勝、六盤、石峽和蕭關等七關。沙州張議潮起義收復河西,驅逐吐蕃人在這一帶的勢力,河隴之地恢復,詩人欣喜若狂。張祜《喜聞收復河隴》詩云:“詔書頻降盡論邊,將擇英雄相卜賢。河隴已耕曾歿地,犬羊誰辯卻朝天。高懸日月胡沙外,遙拜旌旗漢壘前。共感垂衣匡濟力,華夷同見太平年?!雹嚓惿芯嬓#骸度圃娧a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200頁。馬植《奉和白敏中圣道和平致茲休運歲終功就合詠盛明呈上》詩云:“舜德堯仁化犬戎,許提河隴款皇風。指揮貙武皆神算,恢拓乾坤是圣功。四帥有征無汗馬,七關雖戍已弢弓。天留此事還英主,不在他年在大中?!雹幔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79,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5455頁。他們熱情歌頌天子的圣明、朝廷的運籌和將帥的用命,喜慶隴西、河湟一帶的收復。

三、唐詩詠卻敵立功的隴右名將

隴右是與吐蕃對峙的前線,因此朝廷重視選拔名將駐守此地。在與吐蕃長期的軍事對抗中,涌現出許多效命國家的勇士和名將,詩人歌頌那些抗敵立功的將軍。杜希望曾任隴右節度留后、鴻臚卿、西河太守,是安史之亂前抗擊吐蕃的名將,岑參《西河太守杜公挽歌四首》是歌詠他的組詩。其三云:

憶昨明光殿,新承天子恩。剖符移北地,授鉞領西門。塞草迎軍幕,邊云拂使軒。至今聞隴外,戎虜尚亡魂。①陳鐵民、侯忠義校注:《岑參集校注》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21頁。陳鐵民等認為,明抄本《岑參集》、《全唐詩》詩題作“河西太守”,誤。王維有《故西河郡杜太守輓歌三首》詩,亦作“西河”,西河太守杜公,疑指杜佑之父杜希望,京兆人,曾任隴右節度留后,卒時官西河太守。

這位在隴右建立了功名的杜公來自長安,歸葬長安。人雖去世,當年在“隴外”的威名至今仍令敵人聞風喪膽。

唐軍中有不少出身番族的將軍,被稱為番將,哥舒翰是其中之一。哥舒翰是唐前期最著名的邊將之一,初為安西節度使王忠嗣衙將,擢為大斗軍副使,因拒吐蕃有功,遷隴右節度副使,后代王忠嗣知節度事。天寶末,加河西節度使,封西平郡王。哥舒翰身兼隴右、河西兩道節度使,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屢立戰功。他對吐蕃戰爭的勝利最著名的是石堡城之戰。石堡城是軍事重鎮,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南湟源縣西南,唐與吐蕃爭此城屢得屢失,雙方曾有兩次大戰。第一次發生在開元十七年(729)。吐蕃軍占領石堡城,以此為基地,頻繁襲擾河西、隴右。朝廷命朔方節度使李祎與河西、隴右地區將帥共議攻城之計。李祎采取遠途奔襲戰術,收復石堡城,留兵駐防,置振武軍,河西與隴右兩道連為一片。吐蕃遣使求和,開元十八年(730)約以赤嶺(今青海日月山)為界,并于甘松嶺(在今四川松潘)及赤嶺互市。石堡城后又被吐蕃占領,成為其侵擾河湟地區的基地,唐軍多次攻城,終因山道險遠而未成功。天寶八載(749)發生第二次大戰,這年六月,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及突厥阿布思部奉命再攻石堡城,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攻克石堡城,駐兵戍守,易其城名為神武軍。哥舒翰對戰事的險惡有親身體會,他本是一員武將,卻流傳下來一首《破西戎》詩歌詠其事:

西戎最沐恩深,犬羊違背生心。神將驅兵出塞,橫行海畔生擒。石堡巖高萬丈,雕窠霞外千尋。一喝盡屬唐國,將知應合天心。②敦煌文書伯三六一九,轉錄自任中敏編著《敦煌歌辭總編》卷2,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第272頁。按:原文“一喝盡屬唐國”,任中敏先生改“喝”為“唱”,未必確當,“喝”或許更符合戰場猛將的氣勢。

詩極言石堡城的險要和得之不易。

石堡城之戰的勝利引起當地百姓的贊揚和肯定,西鄙人《哥舒歌》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雹郏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84,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8850頁。這首詩還有另一個版本:“天寶中,哥舒翰為河西節度使,控地數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盡,更筑兩重壕?!雹埽ㄋ危╁X易:《南部新書》庚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106頁。詩贊美哥舒翰的威震敵膽。但對朝廷的邊防政策、哥舒翰的邊功和石堡城之戰,詩人觀點不一,有人頌揚,有人否定。儲光羲《哥舒大夫頌德》詩寫哥舒翰善于用兵,其中特別寫到石堡城之戰:

戎人昧正朔,我有軒轅兵。隴路起豐鎬,關云隨旆旌。河湟訓兵甲,義勇方橫行。韓魏多銳士,蹶張在幕庭。大非肆決軋,石堡高崢嶸。攻伐若振槁,孰云非神明。嘉謀即天意,驟勝由師貞??莶荼晃麝?,烈風昏太清。戢戈旄頭落,牧馬昆侖平。①(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137,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1389-1390頁。

唐軍艱難地拿下石堡城,被他說成如摧枯拉朽。李白對哥舒翰以數萬人代價攻下石堡城不以為然,其《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云:“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雹冢ㄌ疲├畎字?,瞿蛻園、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1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144頁。杜甫晚年反思玄宗開邊戰爭,批判其窮兵黷武政策,對哥舒翰等邊將的戰功進行了重新評價,《遣懷》詩云:“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將收西域,長戟破林胡。百萬攻一城,獻捷不云輸。組練棄如泥,尺土負百夫。拓境功未已,元和辭大爐?!雹郏ㄌ疲┒鸥χ?,(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16,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488-1449頁。先帝即玄宗,因其“好戰”,故“猛將”開邊拓土,其中包括哥舒翰?!鞍偃f攻一城”顯指石堡城之戰,詩對不恤士卒之命換取一城的戰爭表達了不滿。

詩人歌頌哥舒翰,一方面他功勛卓著,為穩定唐朝西部局勢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也有干謁之意,希望得到他的舉拔。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云:

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駕馭必英雄。開府當朝杰,論兵邁古風。先鋒百勝在,略地兩隅空。青海無傳箭,天山早掛弓。廉頗仍走敵,魏絳已和戎。每惜河湟棄,新兼節制通。智謀垂睿想,出入冠諸公。日月低秦樹,乾坤繞漢宮。胡人愁逐北,宛馬又從東。受命邊沙遠,歸來御席同。軒墀曾寵鶴,畋獵舊非熊。茅土加名數,山河誓始終。策行遺戰伐,契合動昭融。勛業青冥上,交親氣概中。未為珠履客,已見白頭翁。壯節初題柱,生涯獨轉蓬。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軍事留孫楚,行間識呂蒙。防身一長劍,將欲倚崆峒。④(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3,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88-192頁。

杜甫肯定哥舒翰克敵制勝安定邊疆的大功,當時哥舒翰正受明皇寵幸,杜甫投詩哥舒翰想投身其幕府,詩中不能不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高適曾任哥舒翰河西幕府掌書記,作為哥舒翰的屬下,他的詩中多次寫到這位戰功卓著的主帥,多加恭賀和贊美?!锻顔T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云:

遙傳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氣群山動,揚軍大旆翻。奇兵邀轉戰,連弩絕歸奔。泉噴諸戎血,風驅死虜魂。頭飛攢萬戟,面縛聚轅門。鬼哭黃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與巖險,鐵騎皆云屯。長策一言決,高蹤百代存。威稜懾沙漠,忠義感乾坤。老將黯無色,儒生安敢論。解圍憑廟算,止殺報君恩。唯有關河渺,蒼??諛涠?。⑤(唐)高適著,孫欽善校注:《高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30-231頁。

高適《自武威赴臨洮謁大夫不及因書即事寄河西隴右幕下諸公》詩云:

顧見征戰歸,始知士馬豪。戈鋋耀崖谷,聲氣如風濤。隱軫戎旅間,功業競相褒。獻狀陳首級,饗軍烹太牢。俘囚駈面縛,長幼隨巔毛。氈裘何蒙茸,血食本膻臊。漢將乃兒戲,秦人空自勞。⑥敦煌文書伯二五五二,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33頁。

詩描寫唐軍凱旋時獻俘的場面,以此稱頌哥舒翰的戰功。高適《同呂判官從哥舒大夫破洪濟城回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云:“拔城陣云合,轉旆胡星墜。大將何英靈,官軍動天地。君懷生羽翼,本欲附騏驥??疃慰嗖磺?,青冥信難致。一歌陽春后,三嘆終自愧?!雹伲ㄌ疲└哌m著,孫欽善校注:《高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28頁。積石軍,高宗儀鳳二年(677)改北周以來靜邊鎮置,駐地在今青海貴德縣河陰鎮,管兵7,000人,馬100匹。屬隴右節度使。唐代積石軍曾建有佛塔,稱多福七級浮圖。其地乃唐軍主要屯田區之一,因吐蕃騎兵常來奪麥,一度被稱為“吐蕃麥莊”。肅宗乾元元年(758)軍廢,地入吐蕃。詩寫于哥舒翰大戰獲勝返師,將士登臨佛塔之時,歌頌“大將”用兵如神和官軍聲威之盛,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攀龍附鳳之意。高適《九曲詞三首》都是歌頌哥舒翰的,其一:“許國從來徹廟堂,連年不為在疆場。將軍天上封侯印,御史臺上異姓王?!逼涠骸叭f騎爭歌楊柳春,千場對舞繡騏驎。到處盡逢歡洽事,相看總是太平人?!逼淙骸拌F騎橫行鐵嶺頭,西看邏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將飲馬,黃河不用更防秋?!雹冢ㄌ疲└哌m著,孫欽善校注:《高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32-233頁。這三首詩名為“詞”,顯然是用于歌唱的?!熬徘敝更S河,代指河湟地區。詩歌頌哥舒翰這位“異姓王”的武功,因為他的戰功使隴右一帶獲得了太平和安寧。

安史之亂發生,哥舒翰奉命率軍駐守潼關,兵敗被執,遂降,后被殺。③(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104《哥舒翰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211-3215頁。但唐后期人們對他似乎并無厭惡之情。當隴右陷于吐蕃時,人們更加懷念當年卻敵立功的哥舒翰。薛逢《感塞》云:“滿塞旌旗鎮上游,各分天子一方憂。無因得見哥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雹埽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48,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6334頁。令詩人遺憾的是那么多守邊的將軍,沒有一個能像哥舒翰那樣戰勝強敵收復失地。杜甫《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其二云:“贊普多教使入秦,數通和好止煙塵。朝廷忽用哥舒將,殺伐虛悲公主親?!雹荩ㄌ疲┒鸥χ?,(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21,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858頁。朝廷沒有任用像哥舒翰那樣的名將,戰端重起,致使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親吐蕃的成果前功盡棄。元稹《西涼伎》詩云:

哥舒開府設高宴,八珍九醞當前頭。前頭百戲競撩亂,丸劍跳躑霜雪浮。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大宛來獻赤汗馬,贊普亦奉翠茸裘。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沒盡空遺丘。開遠門前萬里堠,今來蹙到行原州。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縣內半沒為荒陬,西涼之道爾阻修。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聽此曲能不羞。⑥(唐)元?。骸对〖肪?4,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1頁。

詩人把昔日隴右、河西的安樂歸結為有哥舒翰那樣的名將駐守,把唐朝西部大片國土的喪失歸因于缺乏哥舒翰那樣的良將。

哥舒翰部下有兩位名將受到杜甫稱頌,一位是王思禮。他先后隸屬河東節度使王忠嗣、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麾下,初任押衙,歷任右金吾衛將軍、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使、金城太守、元帥府馬軍都將等,在隴右抗擊吐蕃的戰爭中功勛卓著,河湟一帶的和平安定局面有他的貢獻。杜甫《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云:

司空出東夷,童稚刷勁翮。追隨燕薊兒,穎銳物不隔。服事哥舒翰,意無流沙磧。未甚拔行間,犬戎大充斥。短小精悍姿,屹然強寇敵。貫穿百萬眾,出入由咫尺。馬鞍懸將首,甲外控鳴鏑。洗劍青海水,刻銘天山石。九曲非外蕃,其王轉深壁。①(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16,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373-1378頁。

王思禮出身高句麗,也是番將,故說他“出東夷”。詩寫其一生的功績,思禮少習軍事,故詩云“童稚刷勁翮”,其前期的功勞主要是追隨哥舒翰在隴右抗擊吐蕃的戰場上。另一位是蔡希曾。杜甫《送蔡希曾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詩云:

蔡子勇成癖,彎弓西射胡。健兒寧斗死,壯士恥為儒。官是先鋒得,材緣挑戰須。身輕一鳥過,槍急萬人呼。云幕隨開府,春城赴上都。馬頭金狎帢,駝背錦模糊。咫尺云山路,歸飛青海隅。上公猶寵錫,突將且前驅。②(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3,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238-240頁。

此詩原注:“時哥舒翰入奏,勒蔡子先歸?!笨梢姴淌舷蹈缡婧材桓渎毩抛?,詩既以“勇”稱頌其品性,又盛贊其武藝超群。

安史之亂后隴右地失,隴右節度使率兵鎮守長安西北,杜甫筆下的郭英乂任節度使,其詩歌頌郭英乂抗擊吐蕃守御長安的戰功,《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云:

詔發西山將,秋屯隴右兵。凄涼余部曲,燀赫舊家聲。雕鶚乘時去,驊騮顧主鳴。艱難須上策,容易即前程。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松悲天水冷,沙亂雪山清。和虜猶懷惠,防邊不敢驚。古來于異域,鎮靜示專征。燕薊奔封豕,周秦觸駭鯨。中原何慘黷,余孽尚縱橫。箭入昭陽殿,笳吟細柳營。內人紅袖泣,王子白衣行。宸極祅星動,園陵殺氣平??沼嘟鹜氤?,無復穗帷輕。毀廟天飛雨,焚宮火徹明。罘罳朝共落,棆桷夜同傾。三月師逾整,群胡勢就烹。瘡痍親接戰,勇決冠垂成。妙譽期元宰,殊恩且列卿。幾時回節鉞,戮力掃欃槍。圭竇三千士,云梯七十城?!瓘U邑狐貍語,空村虎豹爭。人頻墜涂炭,公豈忘精誠。元帥調新律,前軍壓舊京。安邊仍扈從,莫作后功名。

郭中丞即郭英乂,關于其仕歷,此詩可補史料之不足。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黃鶴注:“《舊史》言至德初,英乂遷隴右節度使,兼御史中丞,不言兼太仆卿?!缎率贰费缘撋絹y,拜秦州都督、隴右采訪使,至德二載,加隴右節度使,不言兼御史中丞與太仆卿。此題曰《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可補二史之闕。當是至德二載秋八月作?!庇忠X謙益箋注云:“《趙充國傳贊》: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天水、隴西、安定、北地皆為山西。英乂,瓜州長樂人,故曰山西將?!彪]右陷于吐蕃,郭英乂名為隴右節度使,其實并不能鎮守隴右。他的部隊駐守長安西北,護衛京師,面對強敵吐蕃,他率領的行營部隊稱防秋兵?!抖旁娫斪ⅰ芬熳⒃疲骸巴罗秃?,久懷舊恩,故防邊之法,不在驚擾,自古御戎,惟于鎮靜之中,默寓專征之意?!雹郏ㄌ疲┒鸥χ?,(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5,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369、375頁。郭英乂是郭知運之季子,郭知運任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度大使,鎮守西陲,甚為吐蕃所憚,開元九年卒于軍。④(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53《郭知運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190頁。至德初,肅宗興師朔方,郭英乂繼其父節度隴右,詩中盛贊郭英乂子繼父業,故有“部曲”“家聲”之句。

隴西地理位置重要,特別唐后期,其地系王朝西疆和京師安危,對于赴任隴西的將軍和官員,詩人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立功揚名,報效國家和朝廷。劉方平《寄隴右嚴判官》云:“副相西征重,蒼生屬望晨。還同周薄伐,不取漢和親。虜陣摧枯易,王師決勝頻。高旗臨鼓角,太白靜風塵。赤狄爭歸化,青羌已請臣。遙傳閫外美,盛選幕中賓。玉劍光初發,冰壺色自真。忠貞期報主,章服豈榮身。邊草含風綠,征鴻過月新。胡笳長出塞,隴水半歸秦。絕漠多來往,連年厭苦辛。路經西漢雪,家擲后園春?!雹伲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51,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2838-2839頁。劉方平是開元、天寶年間詩人,約758年前后在世。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未得志,隱居潁水、汝河之濱。詩贊美嚴判官從軍入隴右幕之舉,希望他報效明主,獲取榮名。張蠙《贈李司徒》云:“承家拓定隴關西,勛貴名應上將齊。金庫夜開龍甲冷,玉堂秋閉鳳笙低。歡筵每恕嬌娥醉,閑櫪猶驚戰馬嘶。長怪魯儒頭枉白,不親弓劍覓丹梯?!雹冢ㄇ澹┡矶ㄇ蟮染帲骸度圃姟肪?02,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8078頁。張蠙是唐末人,他贊美李司徒繼承父業,拓定隴西,功名顯赫,希望得到他的舉薦而榮升。

總之,有唐一代隴西地區頗受詩人關注,唐前期這里地處絲綢之路要道,從長安出發赴蜀、吐蕃、河西、西域、北方草原和從這些地方赴長安的行人都經行此地。這一帶又是抗擊吐蕃的前線,吸引了唐代士人們的注目,他們關注國家的形勢,自然關注河西的局勢;他們向往立功邊塞,這里是他們追逐夢想的地方。唐后期這里陷于吐蕃,那些痛心唐朝失地萬里、向往光復故地的詩人關注此地,把它作為失地的象征和收復的情感所系。在隴右為保家衛國維護絲路通暢做出杰出貢獻的將軍倍受詩人頌揚,詩人們一方面希望他們為穩定隴右發揮作用,一方面希望攀附將軍獲得出路和功名。唐詩反映了隴西之地前后期政治形勢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們關心國事和建功立業的理想,為我們了解唐代絲綢之路盛衰和政治形勢變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從反映唐人心態和情感方面這是其他史料不能代替的。

猜你喜歡
隴西吐蕃中華書局
吐蕃王權研究海外學術史鉤沉①
甘肅隴西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及對策
唐德宗時期唐蕃關系探析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隴西縣節水灌溉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
西夏及其周邊吐蕃語地名考釋舉隅
潛心磨礪 精益求精
陸費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論
一組館藏藏式銅佛造像研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