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沿海地區粵優938母本不同機插密度對制種產量的影響

2019-12-14 14:10王軍李亞芳耿安紅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制種技術機插秧

王軍 李亞芳 耿安紅

摘要 [目的]為大面積生產提供技術指導。[方法]研究了江蘇沿海地區粵優938母本不同機插密度對制種產量的影響。[結果]隨著機插密度的減小,播始歷期、抽穗歷期與盛穗歷期呈不斷延長的趨勢,而有效穗、成穗率、總穎花數呈上升的趨勢。[結論]江蘇沿海地區粵優938母本機插應采用30? cm×12 cm的栽插密度,父母本播差期較人工栽插延長4 d左右,每穴栽插3~4苗,以6行母本配1行父本栽插方式較好。

關鍵詞 粵優938;機插秧;栽插密度;制種技術;穗粒結構

中圖分類號 S511.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02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9.00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large scale production. [Method]We research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densities of female parent Yueyou 938 on hybrid seed production yield in Jiangsu coastal area. [Result]With the de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sowing beginning period, heading period and blooming period showed a trend of continuous extension, while the effective spike, panicle bearing tiller rate and total spikelet number trended to increase. [Conclusion]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30 cm×12cm with 3-4 seedlings in each hole of female parent Yueyou 938 would be better in Jiangsu coastal area. The sowing period of both parents was about 4 d long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 transplanting, and the transplanting pattern should be six lines of female parent with 1 line of male parent.

Key words Yueyou 938;Mechanical transplanting;Transplanting density;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Grain structure

粵優938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于1993年配組而成的三系優質雜交秈稻組合,先后通過多?。ㄊ校┢贩N審定,該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特點,育種成功20多年但目前仍然在我國南方稻區有一定種植面積[1-2],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與農業走出去戰略的逐步實施,粵優938雜交稻種也走出國門,該品種因其產量高、耐瘠薄能力強、適應區域廣和較好的品質,深受東南亞國家廣大稻米種植者的喜愛[3],因此粵優938雜交稻種需求強勁。但這些國家經濟普遍較差,對雜交水稻種價格承受能力弱,使得我國出口的雜交稻種價格偏低,而國內水稻制種成本又呈不斷上漲趨勢,導致國內稻種出口處于微利狀態,因而推廣水稻機械化雜交制種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已成為擺脫當前生產困局的主要技術手段,而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中母本機插秧技術應用尤為重要[4-8]。鑒于此,筆者于2017年展開母本機插密度對粵優938制種產量影響研究,并于2018年對粵優938母本機插秧制種技術進行了較大面積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鹽城市新洋農業試驗站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進行,該基地位于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境內,基地面積366.67 hm2,田塊長寬分別為900 m×50 m,基地土地肥沃、隔離條件優越、環境氣候適宜,非常適合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研究應用。

1.2 方法

1.2.1 育種。母本采用塑料硬盤育秧,根據試驗要求,秧盤采用2種規格,分別為(58.0 cm×25.0 cm×2.5 cm、58.0 cm×30.0 cm×2.5 cm),盤土為細干土加育苗基質混合,配比為(質量比)2∶1,育苗基質由淮安市青浦區綠地基質肥廠生產。根據鹽城市多年氣象資料結合粵優938母本的生育特點,確定機插母本播種日期為5月20日,采用浸種催芽后播到秧盤上,25 cm秧盤播種量為80? g/盤(干種),30 cm秧盤播種量為100? g/盤;人工移栽母本對照,采用肥床濕潤育秧,浸種催芽后于5月24日播種;父本仍采用肥床稀播帶塑料拱棚濕潤育秧,浸種催芽后分2期播種,1期父本于4月25日播種,2期父本于5月3日播種。

1.2.2 試驗機具。①行距20 cm,株距16 cm,10行水稻插秧機,寧波協力制造;②行距25 cm,株距14 cm,7行水稻插秧機,洋馬農機(中國)有限公司制造;③行距30 cm,株距12 cm,6行水稻插秧機,洋馬農機(中國)有限公司制造。

1.3 試驗設計

母本栽插密度設4個處理:M1為20 cm×16 cm、10行;M2為25 cm×14 cm、7行;M3為30 cm×12 cm、6行;人工栽插CK為 15 cm×20 cm、10行。父本栽插密度為30 cm×14 cm,采用單行栽插,1、2期父本栽插比例為1∶1,采用2∶4∶2栽插方式,即2穴1期父本接4穴2期父本再接2穴1期父本,每穴栽2苗。各處理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區長15 m。父本于6月15日移栽,移栽葉齡約為8.2葉,母本栽插日期為6月20日,栽插時葉齡平均為4.6葉。

1.4 調查項目

1.4.1 基本苗調查。各處理于插后1 d,每小區隨機調查100穴,調查每穴栽插苗數,計算平均每穴基本苗數。

1.4.2 莖孽動態調查。每小區定點調查10穴,每7 d調查1次苗數,直到每穴平均苗數連續下降2次停止調查。

1.4.3 抽穗動態調查。每小區定點0.25 m2,從見穗日起調查每日累計抽穗數,計算每日抽穗率及每日累計抽穗率,計算播始歷期(從播種到抽穗10%的時間段)、盛穗歷期(抽穗10%~80%時間段)和抽穗歷期。

1.4.4 群體穗粒結構調查。各小區完穗后隨機選取10穴,調查每穴有效穗;并隨機選取5穴,帶回室內考察每穗穎花數,計算單位面積有效穗與總穎花數。

1.4.5 制種產量構成調查。于收獲前每小區選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穴,進行室內考種,調查收獲穗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并計算小區產量。

1.5 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Excel 2007對數據進行統計作圖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機插密度對基本苗的影響 各處理栽后基本苗調查結果顯示,機插秧不同機具每穴栽插基本苗大多數控制在3~4苗,但因受田塊平整度、秧盤落谷的均勻度的影響,田間存在漏插現象。為保證試驗的準確性,栽后各小區進行了人工補插,基本保證了每穴基本苗的一致。由表1可知,不同機插秧處理的基本苗存在差異,以M1處理最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所有機插秧處理基本苗均顯著高于人工栽插,各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2.2 不同機插密度對群體莖孽動態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機插秧各處理莖孽數在分蘗的各個時期始終高于人工移栽處理,各處理達到高峰苗的時間一致,達到高峰苗數與機插秧的密度呈正相關,即栽插密度越大高峰苗數越多;達到高峰苗以后各機插秧處理莖孽降幅與機插密度相關,表現為機插密度越大降幅越大,原因與過高的密度導致無效分蘗增加有關,從機插秧處理8月1日莖孽調查結果看出,M3處理莖孽數最高,達404.3個/m2,顯著高于M1處理和人工對照,但與M2處理差異不顯著。

2.3 不同機插密度對母本抽穗特性的影響

2.3.1 播始歷期。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粵優938所有機插處理較對照播始歷期推遲3~4 d,與對照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不同密度機插秧處理間播始歷期存在差異,機插密度最小的M3處理播始歷期最長達74.4 d,與M1處理差異達極顯著,與M2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該結果對于確定機插粵優938父母本播差期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在正常的氣候條件下根據機插密度不同,機插粵優938父母本的播差期較人工栽插播差期應延長4 d左右(表2)。

2.3.2 抽穗歷期。

粵優938采用不同的機插密度對抽穗歷期的影響見表2。由表2可知,所有機插秧處理母本抽穗歷期均較對照提前,分析原因主要與機插秧主莖成穗占比高有關,與對照間抽穗歷期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不同密度機插秧處理間存在差異,M1與M3處理之間差異顯著,由調查數據還可以看出隨著機插密度的減小,抽穗歷期有逐漸延遲的趨勢。

2.3.3 盛穗歷期。

由調查可知,粵優938母本采用不同密度機插處理盛穗歷期與抽穗歷期表現一致,即所有機插處理盛穗歷期均較對照縮短,時間約1 d,且隨著機插密度的減小,盛穗歷期也呈略有延長的趨勢(表2)?;泝?38母本不同密度機插抽穗歷期與盛穗歷期的試驗結果顯示,在粵優938母本采用機插實際生產中應更加注重花期預測的準確性,確保在相對縮短盛穗歷期內花期相遇,根據機插處理主莖穗占比高的特點,還要注意激素920的施用與人工栽插應有所區別,母本機插激素施用見穗指標較人工栽插指標應有所降低,應該控制在8%~10%,不要隔天使用,應連續施用,且920的用量應降低。

2.4 不同機插密度對穗粒結構的影響

粵優938母本不同機插密度對穗粒結構的影響見表3。由表3可知,3種不同密度的機插秧處理有效穗均高于對照,以機插秧密度最低的M3處理有效穗最高達316.3個/㎡,與對照、M1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與M2處理差異不顯著;各機插秧處理成穗率均低于對照,不同密度機插處理成穗率表現與有效穗表現一致,即機插密度越高成穗率越低;每穗穎花數以對照最高平均達138.4個/穗,高于所有機插秧處理,不同機插處理間每穗穎花數多少與機插密度呈負相關,即機插密度越高,每穗穎花數越低,分析原因同主莖穗占比有密切關聯。父本穗粒構成調查顯示,父本栽插密度為23.6穴/㎡,每穴成穗12.1個,平均穎花數為218.2個/穗,由計算可知父本穎花數為63 077.8個/m2。父母本配置面積測算顯示,對照的父母本穎花比最合理,達到最佳父母本1.0∶3.0穎花比[9],M2、M3處理父母本穎花比分別為1.0∶3.1和1.0∶3.2,與對照差異不顯著,M1處理父母本穎花比為1.0∶3.6,與其他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說明M1處理父本穎花數不足,在生產上可能導致母本結實率降低。因此,在生產上若采取M1處理機插方式,應將父本的栽插行數由單行提升為雙行。

2.5 不同機插密度對制種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粵優938母本不同機插密度對制種產量影響見表4。由表4可知,機插密度不同的處理不僅在有效穗上存在差異,而且在產量構成因素間也存在差異,各要素表現總趨勢一致,即隨著機插密度的增加,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呈下降趨勢,從而導致產量也不斷降低,各機插處理以M3處理產量最高,與其他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對照產量高于所有機插秧處理,這與每穗實粒數、千粒重高關系密切。

2.6 應用效果

在2017年試驗的基礎上,于2018年進行了粵優938母本機插33.33 hm2示范應用,機插密度同M3處理,父母本行比為1∶6,父母本播差期較人工栽插延長5 d,由于受氣溫偏高與日照時數增加的影響,父本略偏早,經過父本增施氮肥處理后,父母本花期基本相遇,收獲的種子在水分達標精選入庫后得出,機插平均產量3 424.5 kg/hm2,人工栽插平均產量為3 606.0 kg/hm2,按種子價格12元/kg計算,人工栽插較機插秧產值增加2 178.0 元/kg;人工栽插成本為3 870元/hm2,機插秧成本為1 800元/hm2,機插秧較人工節省成本165元,最終機插秧較人工栽插節本增效約20元,且這種比較是建立在人工栽插母本能適時栽插為前提條件,如果栽插時勞動力不足不僅會影響母本的生育進程,造成父母本花期不遇,還會造成母本有效穗降低等不利局面,因而機插秧比人工栽插優勢更明顯。

3 討論

3.1 不同機插密度粵優938母本抽穗特性有差異

該研究表明,粵優938母本在不同的機插密度條件下,抽穗特性表現不一致,所有機插處理播始歷期較對照推遲4 d左右,隨著機插密度的增大,播始歷期有逐漸縮短的趨勢,這與密度增加、有效穗與主莖成穗占比高有關,因而促使抽穗提前[9]。對抽穗歷期與盛穗歷期的影響不同機插密度處理較對照均縮短約1 d,且不同機插密度處理間差異顯著,這與關緒乾等[10]的研究結果略有不同,原因與研究品種不同有關,但趨勢表現一致,即隨著機插密度的減小表現為延長的趨勢。隨著機插密度的減小,溫光水條件得到改善,分蘗能力加強,單穴有效穗增加,但成穗率有所下降,抽穗分散,導致抽穗整齊度下降。因此,在生產上應根據粵優938母本的抽穗特性選取適宜的機插密度,調整父母本播插期,并且應十分注重花期預測與調節工作,確保在相對縮短的抽穗歷期內父母本花期相遇。

3.2 不同機插密度粵優938母本穗粒結構有差異

研究表明,粵優938母本在不同的機插密度條件下,穗粒結構表現不一致,隨著機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成穗率和每穗穎花數表現為下降的趨勢。對于生育期偏長的粵優938母本來說,機插密度過大,造成基本苗密度大,加重了個體與群體間競爭,導致無效分蘗增加,單穴有效穗不足,降低了單位面積內有效穗,同時因有效穗中主莖穗占比高,導致每穗穎花數變少,單位面積內穎花數不足,在各處理中M1處理表現最明顯;M2處理個體與群體發展較為協調,提高了有效穗、成穗率與每穗穎花數,單位面積內形成的穎花數略有不足,在實際生產中若采取這種機插密度因適當降低每穴基本苗數;M3處理則充分發揮了粵優938分蘗性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有效調節了單位面積內有效穗與單穗穎花數之間的矛盾,單位面積內總穎花數最高,是較為理想的機插密度。

4 結論

試驗結果顯示,隨著機插密度的減小,粵優938母本播始歷期、抽穗歷期、盛穗歷期呈不斷延長的趨勢,隨著機插密度的減小,單位面積內的有效穗、成穗率和總穎花數呈上升的趨勢。在試驗范圍內,母本栽插密度30 cm×12 cm,每穴栽插3~4苗,6行母本配1行父本栽插方式最好,不僅產量高,且經濟效益高于人工移栽方式。

參考文獻

[1]李傳國,仲維功,繆炳良.優質雜交秈稻新組合粵優 938 的選育與利用[J].雜交水稻,2001,16(3):9-10,12.

[2] 溫建彬.雜交稻“粵優 938”示范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2(7):4-5.

[3] 崔必波,李亞芳,耿安紅,等.粵優 938 在緬甸的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6):44-47.

[4] 張龔,蔣繼武,唐照銳,等.母本機插秧在豐兩優香一號制種生產上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5):41-42.

[5] 魏章煥,劉榮杰,馬寅超.甬優系列雜交水稻制種農機農藝配套技術[J].雜交水稻,2016,31(3):27-29.

[6] 程燦,周繼華,牛付安,等.雜交粳稻新組合申優 17 機械化制種技術[J].雜交水稻,2017,32(3):25-26.

[7] 廖春勇.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及實施要點[J].南方農業,2017,11(36):11-12.

[8] 劉愛民,佘雪晴,易圖華,等.雜交水稻母本機插秧制種技術研究初報[J].雜交水稻,2012,27(1):31-33.

[9] 李成荃. 安徽稻作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347-352.

[10] 關緒乾,馬明華,關偉.雜交水稻制種花期調節十二法[J].種子科技,1999(3):38.

猜你喜歡
制種技術機插秧
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水稻機插秧推廣措施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