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自交系1572選育與應用

2019-12-14 14:10張文忠郭國亮宋殿珍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矮稈配合力雜交種

張文忠 郭國亮 宋殿珍

摘要 玉米自交系1572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以丹340、丹341、E28和旅9寬4個自交系為基礎材料,等株授粉組成B群體,再將B群體的混合花粉導入5003自交系組建矮稈B群體,以其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6代,育成的綜合農藝性狀好,一般配合力高,抗病性優良的玉米自交系。用1572或其衍生系做親本,現已育成粒用玉米品種18個,其中2個通過國家審定,3個通過多省審定,3個淀粉含量達到高淀粉玉米指標。從2004年至今,這些品種在我國多省、市尤其是西南丘陵玉米區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顯著社會效益。

關鍵詞 玉米;自交系;1572;品種選育

中圖分類號 S51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033-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9.011

Abstract Maize inbred line 1572 was based on four inbred lines of Dan340, Dan341, E28 and brigade 9 wid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 population was composed of equal plant pollination.Then the mixed pollen of B population was introduced into 5003 inbred line to form a dwarf B population. With this inbred line as the basic material,it has been selfpollinated for six generations continuously, resulting in maize inbred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high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and excellent disease resistance. Using 1572 or its derivatives as parents, 18 maize varieties were bred, of which 2 were approved by the state, 3 were approved by multiple provinces, and 3 starch content reached the high starch maize index. Since 2004, these variet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hilly maize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Maize;Inbred line;1572;Breeding

配合力高、抗性強、品質優、適應性廣的優良自交系是組配玉米雜交種的基礎,我國玉米雜交種每次更新換代都源于育出了新的高配合力優良自交系,玉米自交系的不斷創新推動了玉米單產的持續提高[1-3]。玉米雜交種的選育關鍵是自交系的選育。提高自交系遺傳增益的關鍵則是優異種質資源的引入、改良和創新。對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優良種質進行改良、創新是選育高配合力自交系和提高雜交種單產水平的重要環節,也是豐富種質資源的重要手段[4-6]。

1 1572選育過程

1.1 矮桿B群體組建 1990年以丹340、丹341、E28和旅9寬4個自交系為基礎材料,在開花期取其等量花粉混合后,進行等株授粉組成B群體,以擴大積累多個優良自交系的有

利基因,實現有利基因的充分重組和互補。1991年以多基因矮生系5003為母本,以B群體的混合花粉為父本,雜交后組成矮稈B群體,以增加矮稈性狀的基因頻率。

1.2 1572的選育 1991年冬在海南以矮稈B群體為基礎材料,選株自交120株,收獲后穗選保留18個單穗。1992—1994年采用系譜選育法,對入選單穗進行連續選株自交,每代均選擇矮稈、抗病性強、綜合性狀好的植株進行自交純合,1995年在繼續選株自交的同時,進行測交。1996年性狀穩定出圃,并進行產量配合力測定。1995年田間種植行號411,1996年田間種植行號1572,因此1572全名為961572,與950411同為一個自交系(表1)。

2 1572主要特性

2.1 植物學特性 1572自交系生育期130 d,總葉片數20~21片,株高175.4 cm,穗位高61.6 cm,莖粗2.28 cm,果穗長筒型,穗長18.7 cm,穗粗5.1 cm,穗行數16.3行,行粒數310粒,百粒重28.3 g,籽粒橙色,馬齒型,兩側發紅,穗軸白色,軸粗2.6~3.0 cm,雄穗發達,花粉量大。

2.2 綜合抗病能力強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結果表明,用1572組配審定的雜交種對矮花葉病、穗腐病、莖腐病、大斑病具有很好的抗性,對絲黑穗病抗性一般(表2)。

2.3 營養品質好 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用1572組配審定的雜交種主要品質指標達到普通玉米和飼料玉米國標一級標準,達到工業發酵玉米和食用玉米國標二級標準。其中,長玉19、長玉16、長單506的粗淀粉含量大于74%,屬高淀粉玉米品種(表3)。

3 1572的利用

3.1 1572直接利用 1572綜合農藝性狀好,一般配合力高,抗病性優良,是西南丘陵玉米種植區品種選育的骨干自交系。截至2015年,直接利用1572組配并通過審、認定的玉米品種有11個,審、認定省份19個。代表性品種是潞玉13(又名長玉13),先后通過山西、四川、重慶、陜西、湖南、貴州、天津、內蒙古等8省市審認定,至2016年累計推廣面積520萬hm2,為西南玉米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表4)。

3.2 1572間接利用 1572作為優良育種素材,在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得到很好應用。據不完全統計,用該種質改良成功的自交系6個,通過審定的品種7個,審、認定省份12個。其中,同玉213和潞玉1681通過國家審定,長玉19通過山西、四川、重慶審定,同玉18通過四川、重慶、湖南審定,秦奧23通過陜西、重慶審、認定,這些品種在生產上表現突出,在優勢區域占有相當市場份額(表5)。

4 結論與討論

4.1 基礎種質創新 旅大紅骨是我國本土化的育種資源。對利用頻率較高的丹340、丹341、E28、旅9寬等4個高配合力自交系進行整合,組建遺傳基礎相對豐富的改良體,目的是實現有利基因的增效和互補;與多基因矮生系5003的雜交,是想改良旅大紅骨種質對光溫敏感、米質差、葉繁茂而平展、生育期晚[7-9]的不足部分,在上述思路的支持下完成了矮桿B群體的構建。

4.2 育種材料創新 1572聚合了5個溫帶優良玉米自交系基因,特別是在高配合力和矮桿育種方面拓寬了我國玉米的種質基礎。在矮桿大穗、高配合力、高抗倒伏、莖葉持綠度等重要經濟性狀上有了明顯改進;在抗旱,抗大、小斑病,穗腐病,矮花葉病等綜合抗性上有了進一步提高,為玉米育種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基礎材料。

4.3 雜交種選育取得突破 用1572或其衍生系做親本,現已育成粒用玉米品種18個,其中2個通過國家審定,3個通過多省審定,3個淀粉含量達到高淀粉玉米指標。從2005年至今,這些品種在四川東北部,重慶大部,湖南懷化、湖北宜昌的武陵山區,陜西漢中、安康以及貴州遵義、銅仁地區得到很好的推廣應用。代表品種潞玉13以其矮桿大穗、高抗倒伏、莖葉持綠度高、適應性廣等優良特性,深受我國多省市稀植習慣區域廣大農民的喜愛,至2016年累計推廣面積520萬hm2。

1572的選育對旅大紅骨種質進行了有效拓展和提升,推動了優勢資源在西南丘陵山區的規?;瘧?,是種質改良技術的成功范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玉米育種多元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才卓,柳迎春,許明學,等. 玉米自交系吉853的選育與應用研究[J]. 玉米科學,2010,18(3):1-5,10.

[2] 戴景瑞,鄂立柱. 我國玉米育種科技創新問題的幾點思考[J]. 玉米科學,2010,18(1):1-5.

[3] 王敏. 淺析我國玉米自交系選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種子科技,2012,30(5):12-13.

[4] 周剛,張世洪,秦光明,等.高配合力自交系WD01的選育·應用及生產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1):29-30,52.

[5] 佟圣輝,陳剛,王作英,等. 玉米自交系丹598的選育經驗及啟示[J]. 玉米科學,2009,17(2):47-48,52.

[6] 寧家林,高洪敏,于兵,等.玉米主要種質的改良和雜優模式利用[J].雜糧作物,2000,20(1):5-8.

[7] 豐光,李妍妍,邢錦豐,等.? 美國先鋒玉米育種經驗的啟示[J].玉米科學, 2010,18(2):133-135.

[8] 關國志,魯寶良,劉日尊,等. 玉米自交系丹99長的選育方法及應用[J]. 玉米科學,2015,23(3):39-43.

[9] 吳景鋒. 我國主要玉米雜交種種質基礎評述[J].中國農業科學,1983,16(2):1-7.

猜你喜歡
矮稈配合力雜交種
旅大紅骨改良先鋒父本選系抗病性鑒定及穗部性狀配合力分析
小麥矮稈突變體je0098的遺傳分析與其矮稈基因定位
多舉措促玉米雜交種制提質增產
47份外引小麥種質中矮稈基因的檢測及其降稈效應分析
提高桑蠶一代雜交種雜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甘藍型油菜半矮稈細胞質雄性不育系9162 A的選育及應用
普通小麥品種陜農33矮稈突變體的矮化效應分析
湘沙豬配套系雜交組合肥育、胴體及肉質性狀配合力測定
雜交種子為什么不能留種
幾個骨干谷子雄性不育系和恢復系的配合力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