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下游魚類資源調查研究

2019-12-14 14:10劉洪波菅浩然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保護對策現狀調查

劉洪波 菅浩然

摘要 為合理保護黃河下游魚類資源,對黃河下游的魚類組成及分布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共發現魚類27種,其中鯉形目19種,鱸形目4種,鲇形目2種,鯔形目和合鰓魚目各1種。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黃河下游魚類群落結構以小型化、低經濟價值魚類為主,而重要經濟魚類較少。 鄭州花園口段鯉在漁獲物中比例較高,可能是近年來開展增殖放流的結果。造成魚類資源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水庫調水調沙、水溫偏低和酷漁濫捕。為合理開發利用黃河下游魚類資源,應采取調水調沙對魚類影響專題研究、全面調查魚類資源現狀、優化魚類生境和放流技術、推廣適度休漁等措施。

關鍵詞 黃河下游;魚類資源;現狀調查;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 S9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11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9.032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sonably protect fish resources,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is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ere investigated.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27 species of fish were found,including 19 species of Cypriniformes,4 species of Perciformes,2 species of Silurus,1 species of Mugiliformes and 1 species of Holobranchia.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fis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as dominated by smallsized and loweconomic value fishes.And the number of highvalue fishes was less.Cyprinus carpio took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catches at Zhengzhou Huayuankou section,which might be the results of release and enhancement in recent years.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fish resources included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in reservoirs,low water temperature and excessive fishing. In order to rationally develop and utilize fish resourc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including making speci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on fish,making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fish resources,optimizing the habitats and releasing techniques of fish,promoting appropriate fishing moratorium.

Key words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Fish resources;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Protection strategies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流,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 464 km,流域面積79.5萬km2(含內流區面積4.2萬km2)。根據流域形成發育的地理、地質條件及水文狀況,黃河干流河道可分為上、中、下游。河源至內蒙古的河口鎮為上游,流域面積42.8萬km2,占全河流域面積的53.8%;內蒙古河口鎮至河南省桃花峪為中游,流域面積34.4萬km2,占全流域面積的43.3%;河南省桃花峪至入??跒橄掠?,流域面積2.3萬km2,僅占全流域面積的3%[1]。

魚類是黃河生命健康狀況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是目前黃河具有優先保護意義的生物類群。黃河水系魚類大約有141種,主要為淡水魚。黃河干流中純淡水魚類有98種,占魚類總種數的78.4%。其中,過河口洄游性魚類27種、半咸水魚類23種、鰍科魚類約27種、魚毆虎魚科15種、 銀魚科8種、占魚類總數的4.2%[2]。黃河魚類大部分為鯉科魚類,大約有87種,占魚類總種數的45.5%。20世紀50—60年代,黃河干流魚類資源豐富,產量較高;20世紀70年代開始下降,80年代產量更低,漁業產量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下降了80%~85%[3]。 近年來,隨著水電設施的不斷增多,再加上調水調沙的影響,漁業資源衰退加劇,分布范圍日益縮減,土著魚類種群數量呈大幅減少趨勢,個體更加趨于小型化,經濟魚類表現更為嚴重;小型魚類數量明顯增多,種群結構變化較大。魚類總體上呈現小型化、低齡化等特點。在很多水域,大中型魚類被小型魚類取代,優質魚類被低質的非經濟魚類取代。 為了解黃河下游魚類資源現狀,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漁業資源,筆者調查了黃河下游魚類資源現狀,分析了其魚類資源衰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保護措施。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內容 魚類資源調查內容為魚類種類的組成及分布情況。

1.2 調查時間 2013年9—10月完成黃河下游河南和山東段9個調查斷面的魚類資源調查工作。

1.3 樣點布設

在對黃河下游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現有資料和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此次調查選取9個采樣地點, 分別為伊洛河口、花園口、長垣段、臺前段、高村、陶城鋪、濼口、高青和漁洼。 具體采樣點的地理位置如表1所示。

1.4 調查方法

魚類資源主要采用實地捕撈、市場調研、走訪和資料查閱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具體方法[4]如下。

1.4.1 漁具漁法。使用1.2~4.5 cm網目的三層流刺、定置刺網和定置張網進行捕撈,對較淺水域則配合電捕,誘捕采用1.5~2.5 m網目的密眼蝦籠,放入誘餌進行誘捕。

1.4.2 漁獲物統計。根據采樣結果以及當地漁民提供的捕撈數據統計漁獲物,將所有漁獲物進行分類、計數并稱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魚類種類組成 此次黃河下游魚類資源調查中,共采集到魚類27種,隸屬5目7科。其中,鯉形目19種,占總種數的70.37%; 其次是鱸形目4種,占總種數的14.80%; 鲇形目2種,占總種數的7.41%;鯔形目和合鰓魚目各1種,分別占總種數的3.71%(圖1)。各采樣斷面魚類種類組成見表2。

由表2可看出,鯉、鯽、餐條、赤眼鱒和麥穗魚是黃河下游河段出現頻率較高的魚類。 與20世紀80年代調查結果相比,此次調查發現黃河下游魚類種類明顯減少,如黃河刀魚在近幾年和此次調查中均未采集到。另外,此次調查中未發現有列入國家級保護魚類及瀕危魚類的情況。

2.2 漁獲物組成分析

由表3可知,此次調查共捕獲魚類270尾,其中鯉科魚類占絕對優勢,共捕獲252尾,占漁獲物總尾數的93.3%。其中似鳊數量最多,共捕獲74尾,其次為銀飄魚43尾。由表4可知,伊洛河口、花園口、長垣、黃河臺前(梁山)、高村、陶城鋪、濼口、高青、漁洼9個斷面分別捕獲魚類67、29、19、94、15、12、9、11和14尾,且各斷面均以鯉科魚類為主,占總數量的71.4%~100%。

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各個斷面的漁獲物雖有差異[5],但是除花園口斷面外,其余斷面均主要以鯽、餐條、銀飄魚、似鳊等小型魚類為主,重要經濟魚類所占比例較低??傮w而言,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黃河下游魚類構成中,以小型化、低經濟價值魚類為主,而重要經濟魚類處于不利地位。鄭州花園口段鯉魚在漁獲物中所占比例高,可能是近年來開展增殖放流的結果。此次調查結果與呂彬彬等[5]的調查結果類似,即鯽和餐條所占比重較大,大型經濟魚類所占比重明顯下降,物種組成比較單一。

3 魚類資源衰退原因及保護對策

3.1 衰退原因

自小浪底水庫建成以來,黃河下游河段即不再出現斷流現象,水域生態環境趨于穩定。但多次調查均發現魚類資源量常年較低,其原因有以下方面[2,5]:①調水調沙導致“流魚”。小浪底調水調沙后,很多魚類被泥沙嗆死或由于水體缺氧窒息死亡,導致魚類早期資源量銳減。

②水溫偏低。黃河下游河段在魚類繁殖期(5—6月)水溫為8.0~18.5 ℃,不能滿足受精卵發育需求,影響了魚類的正常繁殖。水溫較低也會影響魚苗和成魚的生長發育[6]。③酷漁濫捕。近年來電捕、藥毒、炸魚、小網目漁具濫捕等非常規捕魚方式的運用,直接導致魚類資源量迅速下降。

3.2 保護措施 為合理開發利用黃河下游魚類資源,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及水生生態系統穩定,應采取以下綜合措施[7-8]:

①開展調水調沙對魚類影響的專題研究。重點研究調水調沙對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影響,分析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

②準確掌握魚類資源現狀。全面調查黃河下游魚類資源的分布、種群結構、產卵場等現狀,明確魚類優勢種和瀕危種。

③增加生境異質性,優化魚類生境。依據魚類種群分布情況,建設魚類避難所,優化控導島建設,為魚類提供適宜的生存空間[9]。

④優化增殖放流技術,及時開展效益評估。根據魚類產卵場的分布情況,在河道符合產卵條件的場所通過設置人工魚礁、人工產卵場,從而保證魚類的正常繁育。建設增殖放流站,采用人工繁育技術,合理放流經濟魚類和保護瀕危魚類。通過開展增殖放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估,及時優化放流方案[10]。⑤禁止酷漁濫捕,進行適度休漁。有關政府職能部門應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禁止毒魚、炸魚,規范漁具,制定適度修復制度,保護魚類資源。

參考文獻

[1]袁永鋒,李引娣,張林林,等.黃河干流中上游水生生物資源調查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09,2(6):15-19.

[2] 高玉玲,連煜,朱鐵群.關于黃河魚類資源保護的思考[J].人民黃河,2004(10):12-14.

[3] 朱松泉.中國淡水魚類檢索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4] 崔松林,李利紅,胡振平,等.黃河干流山西段魚類組成及群落結構分析[J].水產學雜志,2013,26(5):30-34.

[5] 呂彬彬,楊興中,王曉臣,等.黃河小浪底至入??跐O業資源現狀與保護對策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12,33(3):73-79.

[6] 沈紅保.黃河魚類資源保護目標的研究[J].河北漁業,2009(5):23-27.

[7] 唐文家,申志新,簡生龍.青海省黃河珍稀瀕危魚類及保護對策[J].水利漁業,2006,26(1):57-60.

[8] 張東亞.水利水電工程對魚類的影響及保護措施[J].水資源保護,2011,27(5):75-77.

[9] 潘懷劍,田家怡.黃河三角洲水質污染對淡水魚類多樣性的影響[J].水產科學,2001,20(4):17-20.

[10] 蔣杰,黃道明,管漢明.發展三峽水庫漁業的思考[J].水利水電快報,2004,25(16):28-30.

猜你喜歡
保護對策現狀調查
婺源縣古樹名木調查和保護對策建議
仡佬族語言瀕危程度及其保護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