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菌殺蟲劑混用對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及其評價

2019-12-14 14:10閻曉光李洪董紅芬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玉米產量

閻曉光 李洪 董紅芬

摘要 選用4種藥劑(其中2種殺菌劑、2種殺蟲劑),通過不同混用方式研究其對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結果表明, 在對玉米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吡唑醚菌酯與5%氯蟲苯甲酰胺混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達93.66%,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達91.72%,且有顯著增產作用,增產幅度達14.05%。

關鍵詞 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產量

中圖分類號 S435.1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15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9.045

Abstract Chosing four medicaments, including two kinds of fungicides and two kinds of pesticides, the effect of mixing different type medicament on northern leaf blight and ear rot of corn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afety, mixed pyraclostrobin and 5%? rynaxypyr were used to contral maize northern leaf blight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up to 93.66%,the control effect of ear rot diseases was up to 91.72%,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yield of maize by 14.05%.

Key words Corn;Northern leaf blight;Ear rot;Yield

山西省玉米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46.67萬hm2以上,玉米總產在750萬t以上,是山西省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1-2]。玉米在山西省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在山西省糧食生產和糧食保障方面起到關鍵作用[3]。近年來,隨著玉米種植總面積的不斷增加,多年連作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免耕、秸稈覆蓋、秸稈還田的大范圍推廣再加上山西省從北到南生態區復雜,氣候多樣化,單一感病品種的多年大范圍種植[4-5],使得近年來,山西省玉米大田生產中大斑病與穗腐病的發生越來越頻繁,范圍越來越廣,病害越來越重[6]。因為大斑病造成的早衰、倒伏不僅對產量有巨大影響,同時也影響了機械化收獲的進程,穗腐病的發生,造成了玉米減產,在后期玉米倉儲過程中,各種菌類毒素大量積累傳染,玉米品質嚴重下降,使得人畜的食用安全沒有了保障[7-9]。多年來,生產中對大斑病與穗腐病的防治由自由發生逐漸發展到單一防治,但主要表現為以治為主,以防為輔,病害發生后才采取對應某種病害的措施,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防治的經濟效益差。

前人在藥劑的種類、濃度、用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但多是在單一病害防治效果方面。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2種殺蟲劑的混合施用,在玉米喇叭口期一次性噴施,研究其對玉米大斑病與穗腐病的防控效果,以及對產量及其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旨在為山西省玉米大田生產中玉米大斑病與穗腐病的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8年在山西省潞城市黃牛蹄村進行,該地塊的地理坐標為113.37°E、36.31°N。前茬作物為玉米,播種前試驗地0~20 cm土層土壤養分含量:有機質7.22 g/kg,全氮0. 84 g/kg,堿解氮80.21 mg/kg,速效磷8.97 mg/kg,速效鉀7.12 mg/kg,土壤容重1.51 g/cm3。pH 7.5,屬中等肥力水平。

1.2 試驗材料 玉米品種選用近年來生產中易發生大斑病與穗腐病的玉米品種先玉335。試驗選用的殺菌劑殺蟲劑及其詳細情況見表1。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9個處理,每個處理種植3次重復,共27個小區,每個小區種植面積50 m2,等行距種植,種植密度為60 000株/hm2。藥劑噴施共設8個處理,分別是A、B、C、D、AC、AD、BC、BD,對照為清水處理。在玉米12展葉喇叭口期噴施,噴施時按照500 L/hm2的用水量來配比藥液,使用臺州市黃巖綠野噴霧器廠生產的5WDD20L背負式電動噴霧器一次性噴施。為了試驗統計方便,對9個處理進行了統一編碼,具體編碼見表2。

1.4 調查項目與方法

噴藥后每隔5 d調查一次各處理小區玉米生長是否正常,有無藥害發生,連續調查5次。試驗在9月15日統一調查大斑病與穗腐病的發生情況,9月22日統一收獲取樣回室內考種。室內考種調查穗部性狀(穗長、穗粗、穗粒數、千粒重),小區產量最終折算成14%標準水的標準公頃產量。調查病害采用5點取樣,每點15株(調查中間3行,每行遞進取5株)。大斑病與穗腐病調查過程中的病害評級方法參照王曉鳴等[10]的《玉米病蟲害田間手冊——病蟲害鑒別與抗性鑒定》。大斑病、穗腐病的病情指數與防治效果的計算公式:

病情指數=(病害級別×該級別植株數)/(最高病級×調查總株數)×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1.5 數據分析 采用DP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劑施用的安全性調查

5次安全性調查結果均顯示,該試驗9個處理均未對玉米產生藥害以及不良影響。

2.2 不同處理對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處理KN1 10%苯醚甲環唑的單獨施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83.90%,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為-6.62%;處理KN2吡唑醚菌酯的單獨施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7997%,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為2.32%;處理KN3 10%四氯蟲酰胺的單獨施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1.54%,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為75.17%;處理KN 45%氯蟲苯甲酰胺的單獨施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3.77%,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為67.88%;對照清水處理KN5大斑病病情指數為58.4,穗腐病病情指數為30.2;處理KN6 10%苯醚甲環唑與10%四氯蟲酰胺的混合施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81.85%,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為72.19%;處理KN7 10%苯醚甲環唑與5%氯蟲苯甲酰胺的混合施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85.10%,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為74.50%;處理KN8吡唑醚菌酯與10%四氯蟲酰胺的混合施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80.31%,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為63.91%;處理KN9吡唑醚菌酯與5%氯蟲苯甲酰胺的混合施用,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為93.66%,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為91.72%;由此可以看出,4種藥劑單一施用對玉米大斑病與穗腐病的效果不同,但整體效果不好,藥劑混合施用后,對玉米大斑病與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具有顯著改善,以KN9吡唑醚菌酯與5%氯蟲苯甲酰胺的混合施用處理防治效果最佳。

2.3 不同處理對玉米產量及其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知,在穗部性狀穗長、穗粗、穗粒數方面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只有在穗長方面4個混合施用處理的穗長顯著高于4個單施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在千粒重方面,KN8、KN9處理高于KN1、KN2、KN3、KN4、KN6、KN7處理,與KN6處理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與KN1、KN2、KN3、KN4、KN7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所有藥劑處理的千粒重均高于對照KN5處理,且差異達顯著水平;在最終產量方面,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KN9、KN7、KN6、KN8、KN2、 KN1、KN3、KN4、KN5,KN7、KN9處理顯著高于KN1、KN2、KN3、KN4、KN5、KN6、KN8處理,且差異達顯著水平,KN1、KN2、KN3、KN4、KN5、KN6、KN8處理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藥劑處理KN9、KN7、KN6、KN8、KN2、 KN1、KN3、KN4與對照KN5處理相比,增產幅度依次為14.05%、11.63%、6.35%、6.17%、3.41%、3.33%、2.37%、1.04%。KN9吡唑醚菌酯與5%氯蟲苯甲酰胺的混施與KN710%苯醚甲環唑與5%氯蟲苯甲酰胺的混施這2個處理的增產幅度均達10%以上。

3 結論

該研究結果表明,殺蟲劑與殺菌劑的混合施用,在玉米大斑病與穗腐病的防控效果方面,2種病害均有明顯防控效果,以吡唑醚菌酯與5%氯蟲苯甲酰胺混用防控效果最佳,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達93.66%,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達91.72%,10%苯醚甲環唑與5%氯蟲苯甲酰胺混用防控效果次之,對大斑病的防治效果達85.10%,對穗腐病的防治效果達74.50%;殺蟲劑與殺菌劑的混合施用對產量的影響表現與對大斑病與穗腐病的防控效果表現一致,以吡唑醚菌酯與5%氯蟲苯甲酰胺混用增產效果最明顯,增產幅度達1405%,10%苯醚甲環唑與5%氯蟲苯甲酰胺混用增產效果次之,增產幅度達11.63%。該試驗中8個藥劑處理均未對玉米產生藥害和其他不良影響,此施用方式與濃度劑量均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葉志強,陳榮麗,蔡成雄,等.不同種衣劑對玉米生產的影響研究[J].種子,2018,37(2):131-132.

[2] 趙培芳,李玉萍,姚曉磊.山西省玉米生產現狀與發展問題探討[J].山西農業科學,2015,43(8):1031-1034.

[3] 王美霞,趙懷生,李海燕,等.山西玉米產業現狀與發展思考[J].山西農業科學,2013,41(3):301-303.

[4] 賈曉艷,朱云峰,金菲菲,等.玉米自交系成熟期籽粒含水量分析[J].種子,2018,37(10):79-81,84.

[5] 王向鵬,張如養,范會民,等.適宜籽粒機收玉米雜交組合的鑒定和篩選研究[J].種子,2017,36(6):75-78.

[6] 胡建坤,黃瑞榮,黃蓉,等.4種殺菌劑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及其評價[J].江西農業學報,2015,27(1):39-41.

[7] 王麗娟,董懷玉,陶燁,等.遼寧玉米產區引種玉米品種對多種病害的抗性評價[J].遼寧農業科學,2018(3):18-20.

[8] 石潔,王振營,何康來.黃淮海地區夏玉米病蟲害發生趨勢與原因分析[J].植物保護,2005,31(5):63-65.

[9] 王黎明,鄭興權,劉傳兵,等.鄂西山區玉米病害發生情況和趨勢分析[J].湖北業科學,2009,48(11):2738-2740.

[10] 王曉鳴, 石潔,晉齊鳴,等.玉米病蟲害田間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9-275.

猜你喜歡
玉米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收玉米啦!
提高玉米產量 膜下滴灌有效
玉米適當晚收好處多
世界致密油產量發展趨勢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2018年我國主要水果產量按?。▍^、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