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種大田農藥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評價

2019-12-14 14:10李沛明沈艷周鳳艷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急性毒性安全性

李沛明 沈艷 周鳳艷

摘要 [目的]評價13種大田農藥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參考各農藥的田間推薦使用濃度進行安全性評價。[方法]參照《農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開展急性毒性試驗。[結果]50%氟環唑懸浮劑對赤眼蜂表現為高風險性,其余12種農藥對赤眼蜂表現為中低風險性。[結論]50%氟環唑懸浮劑使用中應嚴格控制其用量和用藥次數,避免對赤眼蜂造成區域性毀滅。

關鍵詞 大田農藥;松毛蟲赤眼蜂;急性毒性;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S48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16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9.048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cute toxicity of 13 farmland pesticides on Trichogramma dendrolimi,and the safety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Method]The acute toxicity test was conducted referring to Test Guidelines on Environmental Safety Assessment for Chemical Pesticides.[Result]The risk of 50% epoxiconazole SC was highly,and the other 12 farmland pesticides was midlow.[Conclusion]The dosage and frequency of 50% epoxiconazole SC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in order to avoid regional destruction to Trichogramma.

Key words Farmland pesticides;Trichogramma dendrolimi;Acute toxicity;Safety

赤眼蜂(Trichogramma)是重要的害蟲卵寄生蜂,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已知可寄生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廣翅目、脈翅目、同翅目7個目400多種昆蟲的卵,生產上常用來提前防治水稻害蟲、玉米螟蟲、棉鈴蟲、蔬菜害蟲、甘蔗螟蟲、煙青蟲等多種農林害蟲[1-2]。松毛蟲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是我國應用面積較大的2種寄生蜂,其中松毛蟲赤眼蜂由于具有較大的體型和較強的適應能力而得到大范圍推廣[3]。松毛蟲赤眼蜂對玉米螟的寄生率可達70%以上,防治效果高于同期的化學防治,同時,長期大面積連續使用松毛蟲赤眼蜂防治效果逐年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農藥使用量[4]。

化學農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位置。據統計全球每年因病蟲草害造成的糧食損失達800億美元,在我國這種損失分別占糧食的10%、棉花的15%、水果的40%~50%[5]。筆者測定了13種大田常用除草劑和殺菌劑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參考各藥劑的田間推薦使用濃度,評價各藥劑的生態安全性,對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協調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關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生物

松毛蟲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購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保所,以米蛾卵為寄主,實驗室自行孵化培養。試驗用赤眼蜂來自同一時間同一批次的寄生卵,為開始羽化后48 h內羽化的成蜂。

1.2 試驗藥劑

供試藥劑名稱、防治對象以及各自的田間推薦使用濃度見表1,所有供試藥劑均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提供。

1.3 主要儀器設備

智能人工氣候箱、渦旋振蕩器、超聲波清洗器、電子天平、分析天平、烤腸機、電子溫濕度計、移液器、容量瓶、燒杯、玻璃棒等實驗室常規儀器。

1.4 試驗方法

參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6],首先以較大的間距設置4個濃度組,得出供試藥劑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最高全存活劑量和最低全致死劑量,然后在此濃度范圍內,以一定的比例間距(幾何倍差控制在2.2倍以內)設置7個濃度組,并設定一個空白對照組,每個濃度組進行3次重復,每次重復90~110頭蜂。在指形管中定量加入供試藥液,重復滾吸制成藥膜管,然后將供試赤眼蜂放入藥膜管中爬行1 h后轉入無藥指形管中,并飼喂10%蜂蜜水,24 h后檢查并記錄管中死亡和存活蜂數。

1.5 數據處理

根據試驗期間觀察記錄到的數據,計算不同濃度組松毛蟲赤眼蜂的死亡率,用統計軟件SPSS 20.0進行Probit分析,得到供試藥劑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毒力回歸方程、半致死用量LR50以及各自95%置信限,然后根據半致死用量和田間推薦使用濃度,求出各自的安全系數。

1.6 毒性等級劃分 試驗結果的毒性等級均參照《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進行劃分,劃分標準見表2。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稻田

4種水稻田殺菌劑和4種除草劑分別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急性毒性試驗毒力回歸方程、線性關系R2、半致死用量LR50、95%置信限、安全系數以及風險等級見表3。由表3可知,

8種水稻田農藥,16%井岡霉素·三唑酮·三環唑懸浮劑和25%己唑醇·稻瘟酰胺懸浮劑對松毛蟲赤眼蜂成蜂的半致死用量均達到限度試驗級別,屬于低風險性;其余6種農藥對赤眼蜂的風險等級均是中等風險。

2.2 小麥田

2種小麥田殺菌劑和3種除草劑分別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急性毒性試驗毒力回歸方程、線性關系R2、半致死用量LR50、95%置信限、安全系數以及風險等級見表4。由表4可知,5種小麥田農藥,50%氟環唑懸浮劑對松毛蟲赤眼蜂成蜂的安全系數為0.106,屬于高風險性;其余4種農藥對赤眼蜂風險等級均是中等風險性。

3 結論與討論

一般而言,農藥的毒性評價是在供試生物最敏感時期,而松毛蟲赤眼蜂成蜂期是其對農藥最敏感的時期[7-8]。該研究8種水稻田農藥,16%井岡霉素·三唑酮·三環唑懸浮劑和25%己唑醇·稻瘟酰胺懸浮劑對松毛蟲赤眼蜂成蜂的半致死用量均達到限度試驗級別,屬于低風險性;其余6種農藥對赤眼蜂的風險等級均是中等風險。5種小麥田農藥,50%氟環唑懸浮劑對松毛蟲赤眼蜂成蜂的安全系數為0106,屬于高風險性;其余4種農藥對赤眼蜂風險等級均是中等風險性??v向來看,6種殺菌劑對赤眼蜂風險性跨度較大,涵蓋高中低3個等級;7種除草劑對赤眼蜂風險性比較集中,安全系數分布在0.5 ~ 2.2,屬于中等風險性靠近高風險性區間。整體而言,除50%氟環唑懸浮劑對赤眼蜂毒性較高外,其余農藥對赤眼蜂均屬于中低風險性。

長期以來,化學防治一直是防病控蟲除草的重要途徑,然而長期、大量不合理用藥引發了天敵銳減、病草害抗藥性增加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農業生產中將化學農藥和生物防控結合,逐步擺脫農作物對化學農藥的過度依賴,對減少農藥污染、保障和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9-10]。李姝等[11]、王連霞等[12]、羅寶君[13]研究發現,利用赤眼蜂對水稻、玉米、大豆進行生物防蟲效果明顯,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化學農藥。

目前我國大田農業大多采用小麥-玉米、水稻-小麥、大豆-小麥-玉米等輪作耕種,因此在作物生長期短期內可能會持續用藥。該研究中,小麥田50%氟環唑懸浮劑在使用中應嚴格控制其用量和用藥次數,避免對赤眼蜂造成區域性毀滅;供試的其余5種殺菌劑和7種除草劑對赤眼蜂表現為中低風險性,使用中應注意多次用藥的因素,避免交叉用藥和持續用藥對赤眼蜂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潘悅,曾凡海,張曉龍,等.5種化學農藥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毒力測定[J].湖南農業科學,2013(23):81-83.

[2] 潘悅,常壽榮,毛春堂,等.五種生物農藥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毒性及安全性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22):5476-5478.

[3] 李釗,張杰,武玉國,等.23種農藥對松毛蟲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評價[J].環境昆蟲學報,2018,40(1):224-230.

[4] 楊長成,王傳士,鄭雅楠,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持續效果分析[J].玉米科學,2011,19(1):139-142.

[5] 吳毅,陳遠軍,王敏.氯蟲苯甲酰胺的應用及推廣前景[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0,31(11):53-55.

[6] 林榮華,陳紅英,王紅,等.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 第17部分:天敵赤眼蜂急性毒性試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7] 徐華強,薛明,趙海朋.林業常用16種殺蟲劑對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評價[J].林業科技,2004(2):10-13.

[8] 李元喜.殺蟲劑對赤眼蜂的影響[J].中國生物防治,2004,20(2):81-86.

[9] 劉慧平,韓巨才,徐琴,等.殺蟲劑對蘋果黃蚜與七星瓢蟲的毒力及選擇性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7,15(2):126-129.

[10] 王彥華,俞瑞鮮,趙學平,等.新煙堿類和大環內酯類殺蟲劑對四種赤眼蜂成蜂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評價[J].昆蟲學報,2012,55(1):36-45.

[11] 李姝,鄭和斌,陳立玲,等.三種赤眼蜂對水稻二化螟田間控害效果比較[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8,34(3):336-341.

[12] 王連霞,何康來,羅寶君,等.不同種類赤眼蜂對田間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較[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5(9):69-72.

[13] 羅寶君.不同赤眼蜂蜂種對大豆食心蟲的防治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2):141-143.

猜你喜歡
急性毒性安全性
米氮平治療老年失眠伴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聚維酮碘對中華絨鰲蟹蟹種急性毒性實驗和概率回歸分析
海南檳榔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及保健飲料開發
ApplePay橫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質疑 拿什么保護你,我的蘋果支付?
Imagination發布可實現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術
天津港口疏浚淤泥懸浮物對海洋動物的急性毒性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