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合江縣中藥資源普查研究

2019-12-14 14:10牛曼思李薪宇汪小玉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中藥

牛曼思 李薪宇 汪小玉

摘要 [目的]調查研究合江地區中藥資源、重點品種、藥用植物種植等。[方法]以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為指導,通過野外樣地調查、栽培藥材調查、市場調查、民間訪談,對合江縣現有中藥資源進行普查和分析。[結果]總共完成了38個樣地的調查,其中重點中藥材57種,重點中藥材種質資源收集41種,制作鑒定標本573種,走訪調查10個傳統知識、4個藥材栽培、1個市場。[結論]研究結果可為合江縣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提供指導,也為當地中藥資源保護、合理利用和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藥;資源普查;四川合江縣

中圖分類號 S56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19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9.056

Abstract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key varieties and medicinal plants in Hejiang area. [Method]Guided by the fourth national technical surve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existing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Hejiang County were conducted through field sample surveys, cultivated medicinal materials surveys, market surveys and private interviews. [Result]A total of 38 plots were completed, including 57 ke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41 ke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germplasm resources, 573 specimens, and 10 traditional knowledge, 4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1 market. [Conclusion]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Hejiang Count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source survey;Hejiang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合江縣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川渝黔結合部,隸屬于瀘州市,因處于赤水河和長江交匯的三角地帶而得名,幅員面積2 414 km2,轄27個鄉鎮,總人口91萬,地理坐標為105°32′~106°28′E、28°27′~29°01′N。合江縣位于大婁山褶皺北緣與川東嶺谷區向西南延伸的尾部之間的廣大水平巖層地帶,地質構造特點為:長江以北背斜成山,長江以南向斜成山,東部福寶鎮、先灘鎮為大婁山褶皺北緣向西南延伸的尾部,具有南北走向的坪狀中山地貌和東西走向的中山地貌。全縣均為沉積巖,深丘占1/2,淺丘占1/3,低山地帶占1/5;海拔200~300 m,最低為望龍鎮下關河邊203 m,最高為福寶鎮互愛村轎子山1751 m。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357 d,全縣常年平均氣溫18.2 ℃,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 348.9 h,年平均降雨量1 184.2 mm,年平均降雨日數170.9 d。濕熱的亞熱帶氣候和高山地理環境,造就了水文及森林效應,使得境內物種豐富,蘊含多種中藥材[1]。合江縣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福寶旅游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福寶古鎮和堯壩古鎮以及千年古剎法王寺。地表水中富含堿性化學物質,土壤富含硒、鋅,是中國晚熟荔枝之鄉,帶綠荔枝榮獲北京奧運水果評選一等獎、林博會金獎、“中華名果”稱號;真龍柚多次榮獲農博會金獎,還盛產金釵石斛等多種中藥材,被稱為“一塊氣候飛地”[2]。境內珍稀樹種有桫欏、珙桐、紅樟、紅豆杉、福建柏等;名貴中藥材有天麻、黃柏、杜仲等;一、 二級保護動物有豹、野牛、白鶴、 穿山甲等,被專家譽為“天然動植物基因庫”[3]。筆者對合江縣的中藥資源進行普查,有利于更加合理地保護、利用和發展當地資源,帶動醫藥、農業、林業、畜牧業等的相關產業發展,對合江縣的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為國家制定中藥產業發展戰略提供可靠數據[4]。

1 調查方法

普查工作主要分為外業和內業兩部分,外業工作根據《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主要進行野外樣地調查、市場調查、民間訪談,內業工作為臘葉標本制作、藥材、種質資源的整理、數據錄入等。

1.1 外業部分

1.1.1 野外樣地調查[5]。

國家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在合江縣內自動隨機生成的46個樣地,選擇至少36個以上的樣地進行野外調查。按照天然植被類型分布的不同,將樣地劃分為草叢、草甸、草原、高山植被、灌叢、荒漠、闊葉林等區域(圖1),每個樣地為1 km×1 km大小的方形區域,以樣地的中心點為位置,1 km2范圍內設置5個樣方套。樣方套的設置通常為梅花樁形、對角形,套方之間的距離應大于100 m。在樣方套內有6個小樣方,分別是10 m×10 m的1號方調查和計數喬木, 5 m×5 m的2號方調查和計數灌木,四角為2 m×2 m的3號、4號、5號、6號方用于調查和計數草本植物(圖2)。以《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方案》為指導[5],利用GPS定位儀對每個樣方套的坡向、坡位、海拔、經緯度等信息一一記錄。在調查過程中除了真實地記錄調查日期和樣地所屬地址外還應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17)記錄土地利用類型。最后,對繩索和皮尺等工具圈定樣方內植物進行詳細統計。

1.1.2 栽培植物調查。對合江縣內中藥材種植基地進行走訪,收集栽培藥材分布范圍、產量、種植氣候條件、生長環境、種植位置、產量、病蟲害信息等,統計分析當地中藥材栽培情況。

1.1.3 市場調查。對合江縣內中藥材市場進行實地走訪,考察中藥材的基源、名稱、入藥部位、品種性質、資源類型、銷售情況等,掌握合江縣中藥材市場發展情況。

1.1.4 民間訪談。走訪當地民間中藥資源傳統知識持有人,包括藥農、草藥攤、個體草醫等。采取訪問和座談結合的調查方法,完成所持中藥資源使用方法、來源、主治等信息的記錄。

1.2 內業部分

1.2.1 標本整理。根據規范指導[6],臘葉標本的制作為:在鑒定完標本的基源后,按照要求將外業采集的植物標本進行清理、修枝、掛牌、壓制,用草紙和烘干機進行烘干,去除標本水分。再利用膠水、棉線和針將標本縫合固定上臺,最后貼上相應的標簽,從而得到完整的植物標本。重點中藥材和種質資源需在采集后稱其重量得鮮重,干燥后稱其干重重量,記錄并保存。

1.2.2 數據錄入與上傳。將整理好的數據、植物照片和調查影像資料上傳至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7]。

2 調查結果

2.1 工作完成情況

外業工作完成情況如表1所示,完成了38個樣地信息數據全部上傳至系統;成功制作573種植物臘葉標本,收集57種重點中藥材及41種種質資源;將照片13 148張、視頻78段、10個傳統知識、4個藥材種植、1個市場調查信息上傳至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在計劃規定內的工作內容均超額完成,各項原始數據均拍照留檔,內容真實可信。

2.2 合江縣中藥資源調查統計數據

經鑒定統計分析后,在合江縣內普查品種涉及147個科(表2),其中菊科最多,其次為豆科、薔薇科、唇形科(圖3),大多為草本植物。發現3個新分布區物種,分別為來源于桃金娘科蕈樹屬蕈樹、茜草科金毛耳草、菊科植物蝦須草,在合江縣首次發現。根據中國植物志統計,與全國藥用植物資源相比[8],科、屬、種占比分別為38%、22%、5%(圖4),說明合江境內藥用植物科在全國內占比較大,植物蘊藏量豐富。

2.3 合江縣重點中藥品種調查

重點中藥材品種來自于《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以下簡稱藥典一部)[9]收錄藥材,經調查顯示,此次普查收集到57種重點中藥材,涉及52種原植物(表3),占藥典收錄中藥材的9%。其中,天南星、黃精、扁豆、荔枝、金釵石斛、桃、酸橙、龍眼、絲瓜、佛手為栽培資源,其余均為野生資源。荔枝、金釵石斛、佛手在合江縣內已形成規?;N植,其余栽培資源為農戶小面積種植。重點中藥材中,收集種質資源41種,多以種子形式存在,部分為種苗。

2.4 合江縣種植藥材、傳統知識和市場調查分析

普查中走訪花椒、枳殼(枳實)、白及、石斛種植基地,種植規模為中小型,幾畝到幾百畝不等。合江縣傳統知識單、驗方報告如表4所示,走訪的10戶人家中收集到傳統單方藥,從表中信息分析民間常用單方多為清熱解毒功效,其次為祛風止痛和補腎壯陽藥,其加工方法簡單,無需特定設備。所調查的1家中藥市場中,以交易杜仲、白及、青果、金釵石斛、佛手為主,可見均以當地規?;N植的中藥材為主要流通交易對象。

3 討論與結論

3.1 合江縣植物蘊藏豐富,珍稀物種急需保護

合江縣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為野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繁殖溫室,此次調查過程中,不僅發現合江地區植物品種多,數量上也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自然旅游地如筆架山、天堂壩等未經過多的人工改造,對當地的野生物種資源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保護。但仍有一些野生品種如八角蓮、合柱蘭、樓梯草等與以往相比極少出現,甚至面臨瀕危。因此,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和地方居民加強瀕危物種保護意識,防止因耕地和造房而導致植被破壞,減少亂砍亂伐,保持合江縣藥用植物優勢。

3.2 中藥材市場管理不規范,大部分栽培藥材尚未形成地方品牌

目前,合江地區的中藥材市場存在的問題依然是中藥材市場未形成體系,大部分收購栽培藥材的機構分布零散,也存在藥農在集市零售中藥的情況,收購渠道不夠統一規范,未形成產業鏈,導致中藥材市場發展不前甚至稍顯混亂。栽培藥材方面,合江金釵石斛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0],但同時合江青果、佛手、枳殼枳實等也是當地發展的較好的道地藥材。因此,需要規范化種植,科學培育,做到產學研相結合,亦能將這些優勢藥材打造成為合江的名片,帶動合江經濟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晨芹,王???,任夢星,等.合江縣金釵石斛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南方農業,2019,13(16):25-27,33.

[2] 陳淮,王世江.加快合江縣綠色荔枝產業發展的技術措施[J].南方農業,2015,9(3):106-107.

[3] 吳貴陽,李燕梅.抓機遇建金釵石斛基地 促瀘州中藥產業發展[J].瀘州科技,2015(2):22-23.

[4] 郭蘭萍,陸建偉,張小波,等.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制定[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7):937-942.

[5] 劉華,李明,李吉寧.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外業調查技術方法探討[J].寧夏農林科技,2018,59(3):30-31,34.

[6] 劉德旺,青梅,于娟,等.標準化操作規程在臘葉標本制作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教育版),2014,36(S2):971-974.

[7] 黃璐琦,張小波.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信息化工作[J].中國中藥雜志,2017,42(22):4251-4255.

[8]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

[9]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3-385.

[10] 合江金釵石斛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順利通過專家技術組審查[J].瀘州科技,2015(4):32.

猜你喜歡
中藥
中藥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療肥胖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中國現代中藥》簡介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中藥的“人事檔案”
《中國現代中藥》簡介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中藥零食”怎么吃
中藥內外結合治療臁瘡56 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